2021年07月13日
20多年前,义大利作家 Italo Calvino写出了《树上的男爵》长篇小说,描述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期一位贵族男孩在树屋生活长达50年的故事。
男孩为了远离喧嚣,自己建了一间树屋,静好地在树上学习、谈恋爱、学会狩猎、写作…观察人类的世界,旁观时代变化。
也在20多年前,日本艺术系毕业的小林崇(Takashi Kobayashi)受到美国树屋达人彼得·纳尔逊的启发,为一解对故乡的思念,放弃东京电视台高薪厚职,开始与树相恋相融。

小林崇成为“日本树屋第一人”,可是他更喜欢被唤“树屋大叔”,至今建了至少150间树屋,不只遍佈日本,连中国、美国、澳洲都有足迹。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读过建筑系,纯粹靠著一腔热血和热情,一板一樑都是慢慢摸索出来。
为了推广树屋,他还在2000年推出日本树屋网(Japan Treehouse Network),之后又成立了树屋工作室(Tree House Creation)。
“树屋大叔”建的树屋,没有奢华的装潢,也没有太高深的设计,只有实在的巧思,质朴又舒适,迎合最简朴自在生活所需,真正的回归本源。

小林崇认为,好的树屋,就是让人有想登上去,重新看看这世界的冲动。
如果2012年前你到过北海道的高原牧场,见过那间因雀巢Nescafe广告而爆红的树屋,那也是小林崇的作品。
这树屋曾是牧场最有名的景点,建在一棵柏树上,配搭许多流木建成,可惜就在2012年被暴风雨摧毁了。




日本静冈市有个被誉为日本最大的树屋Bird’s Nest Atami(热海鸟巢),也是小林崇的杰作。
鸟巢“栖息”在一棵300岁的老樟脑树上,从地面有蜿蜒而上的步道,悬空贯穿树林。

是的,是栖息;这间树屋建在钢铁和木结构上,没把重量加诸在树身,仅仅是栖息在树荫下。

木林崇和Hiroshi Nakamura of NAP Architects 合作,利用3D 建模模拟老树的姿态,再迁就树桠搭建钢铁架结构,再把房子建在架子上,完全独立,但又和老树完美融合的树屋。

他希望建造树屋,消解人与自然的边界,彼此无缝共存共融。
所以,建造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若逼不得已要锯掉一些枝桠,也会好好处理“伤口”,确保树木可以继续健康活著。


小林崇把团队叫 Tree House People,每个项目都会花很长时间观察树木的结构和枝叶走势,才著手设计画图,动工前也要进行 “敬树神”仪式。
他的客户要求和原意色色形形,有人想住在树上回归大自然,有人为一圆离开的孩子的心愿,有人想送孩子或孙子一份礼物…所以每间树屋都是最独特的存在著,散佈在世界各角落。

减少碳足迹,建造树屋所需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尽可能不购买。
他在日东神奈川、枥木和静岗等地都有作品,但主要是供教育和游乐用途,有些几层高,也有幼儿园,还加入不少益智或段炼体魄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