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7日
丹斯里林景清
怡克伟士董事经理
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联邦直辖区部副部长拿督斯里山达拉博士之前在下议院说,政府将研究向未能售出的空置豪华公寓单位征收房产空置税,以解决巴生谷多个豪华公寓滞销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做法很可能会弄巧成拙,不仅对发展商造成更多负担,甚至可能会拖累整体经济的运转。
对发展商征收额外的税务,是无法实际解决如今市面上的滞销房屋问题。
要知道,发展商在持有未售产业的同时,还需要负担许多开销,包括银行的利息、单位管理费、火险、门牌税、地税和水电费等。
这些都是会影响发展商流动现金的,而一旦实施这个空置税,无疑会进一步加重发展商的财务负担,甚至打乱接下来的发展计划,让业者雪上加霜。
而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案,就是放宽外资对已建竣的未售产业的购买门槛。
提高门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地人拥房的权益,确保国内房产不会被购买力较强的外资大量收购而导致房价飙涨,让本地人无力买房。
未售单位开放给外资
我的建议是,一旦房屋在获得政府发出的住用证(简称CCC)后依然无法售出,那么就可以把这些未售单位的外资买房门槛去除,让外国买家来购买。
这是因为,一个新楼盘推介到建竣所需的时间大概是3至4年,在这几年内,本地人实际上已经拥有充足的时间去购买。
如果在这段期间还是无法把单位卖出,就证明本地买家对这些单位毫无兴趣,因此,何不把它们开放给外资呢?
我认为这适用于任何价位的房屋项目,只要未售单位在拿到住用证后,就可以把外资买房门槛去除。
假如政府真的有决心想要帮助房地产业渡过难关,那么这是他们应该慎重考虑的一个方案,因为在疫情爆发之前,房地产业就已经陷入好几年的低迷,如今的状况更是困难重重。
比先租后买效益大
相较先租后买等计划,在未售房屋获得住用证后就去除外资购买门槛的这个方案,能够带来更大、更直接的效益,帮助房地产业在更短的时间内解决滞销房屋的问题。
同时,发展商将现有项目的单位都售罄后,就能移师到另一个地区,展开另一项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够持续推动行业内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事实上,政府在去年公布2020年财政预算案时,就已经宣布把城市地区已建竣未售高楼单位的外资置产门槛,从100万令吉降低到60万令吉。
这项政策是从今年初至年底生效,但可惜的是,该政策截至目前的成效甚微。
建筑业管控期失业率高
如今各行各业的情况都非常严峻,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数据,失业人数在截至6月的时候达到77万3200人,失业率达4.9%。
作为马来西亚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对疫情和行动管控令的影响可说是首当其冲,该行业内的许多员工也陷入失业的窘境。
这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不但会让犯罪率提高,也会导致许多家庭悲剧的发生。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一名原本担任建筑督工、但在管控令期间失业的父亲。
这名与妻子育有一名3岁独生女的父亲,因为失业而在今年5月加入送餐业,但是非常不幸地在8月发生车祸而离开人世。
拉高薪资吸引本地人
政府须助力建筑业发展
这名建筑督工的遭遇只是众多悲剧的其中之一,但已经足以折射出如今中下收入阶层为了讨生活所作出的挣扎。
对此,市面上一直有人提议提高本地人在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参与度,一方面能够减低对外劳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能纾缓失业的情况。
但这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行业内的薪资水平无法满足本地人的要求,因此只能诉诸那些来自汇率比令吉低的国家的外劳。
然而,这并不表示发展商和建筑业者不愿意支持这项提议,可是在真正作出改变之前,这些行业必须要蓬勃发展,才能有条件把薪资水平拉高,从而吸引本地人加入。
否则在一个行情低迷、新项目展延的环境中,业者削减成本和裁员都已经来不及了,还要怎样去聘请本地人呢?
所以,希望政府能够探讨撤除外资门槛和其他优惠,帮助房地产及建筑业持续运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今的多个经济与民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