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7日
开发维护成本高昂
独家报道:苏韵鸰
人工智能(AI)背后隐藏着“烧钱深坑”陷阱,国内一家本地产业公司耗资60万令吉投入智能化产业买卖,却换来一场空。实际上,不少人忽略了人工智能,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在没有庞大资本的领域下,贸贸然选择跨界投身科技,为了实现AI的华丽大饼,随时会深陷烧钱“喂养”科技公司,甚至令企业现金流埋下了隐忧。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MIEA)总会长陈建铵透露,国内有一家产业公司花了60万令吉开发一款手机应用程式,有意把看房智能化,上载房地产的360度实况视频、自动回复、查询资料与报价等多项功能。
投资60万打水漂
他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当这款手机应用程式研发快完成之际,有关科技公司才附加条款,产业公司每月须缴付3000令吉维护费,若要提升系统,就必须每次额外支付5000令吉或以上的更新费。
“最令人傻眼的结局,竟是科技公司倒闭,开发人失去踪影,导致应用程式也无法顺利推出市场。
“前期数年来投入的开发资金,全打水漂,连试用的机会都没有,让有关产业公司倍感无奈。”
他表示,国内不少资金雄厚的大型发展商,也尝试在内部设立程序工程师,主力开发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原以为能迈步走向工业改革4.0的道路,却不慎坠入“烧钱坑”拼科技。
据他了解,不少房地产界巨头豪砸资金重点开发应用程式数年,根本难以追上安卓或苹果IOS系统的更新速度,每次更新就必须换模型,“烧钱”更新人工智能系统,最终房地产界也“顶不顺”选择退坑。
ChatGPT耗资数百亿
以科技巨头微软为例,微软前后3次投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总投资额数百亿令吉,去年11月推出以来,ChatGPT更在互联网名声大噪,这款人工智能需要微软的资金,云计算能力来处理海量的数据,并运行日益复杂的模型,预计未来数年料再投资100亿美元(约460亿令吉)。
这里讨论的是,数百亿令吉开发与维护费。
然而,大型科技企业可通过庞大资本形成领先优势,若其他领域的业者有意跨界研发人工智能,几乎是望尘莫及,可能为现金流埋下隐忧。
他也形容,“高端烧钱”模式令不少大马企业对接纳人工智能一事却步,主要是许多科技开发以美元交易,令吉兑美元持续贬值,一旦踏入庞大的烧钱科技坑,加上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太高,纷纷在投身“科技未来繁华”上选择避而远之。
善用大数据 人性化服务
陈建铵表示,人工智能早已走入产业圈,从谷歌地图寻找地点,让产业中介少走不少冤枉路,到计算机、留言信箱等简易的操作,进化到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回复电邮和自动报价软件,只需透过输入或点击关键词的功能,就能快速生成报价单。
他说,人工智能减少各种重复性的工作,也开设24小时“机器人”服务,提供产业资讯外,在回复内容中不带有任何语气或情绪,不会刻意惹祸上身,大幅度降低房地产经纪人与潜在购屋者之间沟通上的摩擦。
“一些产业公司官网会开设聊天室功能,让‘机器人’充当小帮手。”
一旦用户查询一些基本的楼盘资料,如房价、建筑面积、地理位置等,“机器人”就会通过系统自行“捕捉”资料再回复用户。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系统也能自动整理报告,如每周多少名用户查询房价、电邮数量、查询内容等,分析和综合各类报告,好让产业公司的管理层更容易掌握用户所需、人口分析、预测和房市趋势,把精力投放在服务客户,全面发挥人性化交涉的强项,以达到高效营销。
“大数据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分析过去的数据的同时,也预测未来房地产趋势。”
他说,这些人工智能的数据也可能成为银行和估价师的参考资料,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善的大马产业人工智能系统,因此大部分产业中介都会使用各种“免费”或付费的软件来强化系统。

疫后AI技术加速发展 外国买家VR看房
冠病疫情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陈建铵指出,雪隆、槟城和柔佛等房地产发展较为蓬勃的州属,陆续开启VR技术再融入直播和360度摄像头,让国内外潜在购屋者一览房屋设计。
“从前采取预录方式,如今的技术是现场同步连线,让潜在购屋者浏览房屋计划时发问问题,达到及时回复的效果。”
他说,未来科技造福产业界,从前技术不够完善,现在的科技可通过语音自动生成字幕,而且产业中介无需出镜讲解,可选用虚拟化身(Avatar)介绍产业,吸引不少客户群。
他补充说,通过AR和VR的技术结合下,全息技术(Hologram)也获得大幅度提升,通过画面显示能还原看房现场,只是本地还不盛行,需要资金投入,因此大部分都依赖示范屋或模型方式呈现。
中国盛行3D打印
“中国盛行3D打印技术,而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超乎我们的想像,甚至跨足建筑业,工业打印机来创建房屋,完美复刻一比一比例的效果。”
在澳洲方面,当地也有一家“PointData”房地产智能数据库,从地皮、住宅、商业、工业、融资、政府与房屋政策、产业买卖或租赁等,提供一站式产业相关资讯。
大马也有一款手机应用程式“NextSix”于2020年12月推出市场,也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数据驱动搜索一站式房地产服务,为房产中介、购屋者及相关服务领域的业者在一站式平台。截至8月14日,该平台在安卓系统的下载量约5000个用户。而另一款“iProperty PRO”在安卓系统平台则约有1万名用户下载。

中介不变通将遭淘汰
当记者询问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房地产中介的工作?陈建铵回答:YES和NO。
他坦言,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已没有回头路,根本阻挡不了,就连银行也推出手机应用程式,乐龄人士在疫情期间也被迫学会使用“MySejahtera”。
他以亚航为例,2019年亚航翻新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式,启动人工智能,名为“AVA”的虚拟客服员聊天机器人。
“2019年以来接待超过1亿1300万名用户,尤其在2020年冠病疫情高峰期处理超过4300万次查询,数以万计的退款和航班改签请求,这些单靠人类根本难以应付。今年更是引进增强版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的‘Ask Bo’,支持更多语言和推送通知。”
他形容,那些重复性、逻辑性的工作内容,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就算是产业领域也面对同样的情况。
“如果一名房地产中介只懂得提供房产资讯,无法变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他认为,不会被取代的部分则是房地产中介客制化的服务,中介的人性化沟通与协商能力,建立信任与互动的购房体验外,中介需要以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复杂的产业买卖手续,以及掌握房市和策略性卖点,寻找合适的买家和卖家,这些创造力和灵活性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网络交易严防4弊端
陈建铵说,人工智能技术涵盖数据和演算法,更需要大数据“喂养”,也衍生各种隐忧如数据安全、恶意病毒入侵系统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或许疫情开始盛行远程产业买卖,通过电子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或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签署产业买卖。”
但,他强调,房屋买卖不像在市集购买一条面包,其涉及的房贷金额大,购屋者不应冲动做决定,以为电子签名就能完成交易,实际上国内土地局是不承认电子签名,必须以湿签名(Wet Ink)为标准和受承认。
另一方面,他补充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看似很多好处,但在监督和验证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4大问题值得大家去反思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弊端。
他形容,在签署产业买卖时,买卖双方是否同意合约内的条款,人工智能如何鉴定视频造假,往往在交付房屋,才发现货不对办,加上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仿冒身分证和银行户头,难以识别真伪。
“滤镜下的换头术,隔着一层镜头,男女各种换脸、长发、修容、妆容和身材等,应如何辨别和一网打尽?”
此外,还有网络资讯太多没有过滤或筛选,太多不确定因素,也有一些非法产业中介,转载产业资讯或提供错误资料,这批害群之马利用各种骗人的伎俩吸引潜在买家或租客。
最后则是签名造假,陈建铵说,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只授权4家数字签名机构,登记数字签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数字签名或电子签名难有保障,产业买卖可能会闹纠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