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2021年10月6日

香港示威浪潮,
源头是房屋问题?

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香港示威时,有许多大字报和涂鸦,都在抱怨香港的房子售价和租金太高,屋子面积却十分小。

根据BBC中文网,北京开始向香港发展商施压并非新闻,之前有消息指出,中国官员在一场非公开会议中,向香港发展商表明,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北京不会再容忍垄断行为,要求香港的地产商帮助解决当地的房屋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个内部会议明言,地产商左右香港情况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7月出席公开活动时,说香港要告别“劏房和笼屋”,希望香港的住屋问题可以改善。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宣布将启动一个称为“土地共享”的计划,让发展商在它们拥有的土地兴建更高密度的住宅,同时需要让出部分作为公众房屋用途。

这一场角力,最后结果会是如何?

议价空间小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形容,这是中国“共同富裕”的政策,官方开始向民营企业争取资源,而在香港方面,切入点就是“解决房屋问题”。

在他看来,香港发展商的“议价空间”有限,因为现在的“对手”是共产党政府,不是香港政府。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锺剑华也认为,香港发展商过去有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北京政府的优待,但现在已经改变。

他受访问时指出:“北京与发展商洽谈,要他们识相、要回馈社会,我想第一步都是等这些发展商自动自觉,政府要发展的时候就不要动辄就提出司法覆核。”

如果发展商仍然不配合,那么北京当局可能示意香港政府利用严厉法律手段收回土地,到时候收地赔偿的数目就不是地产商说了算。

为何发展商成箭靶?

香港舆论过去一直有“地产霸权”一说,意思就是指发展商背后的集团同时涉足不同的行业,公共运输、零售、饮食都有它们的踪影。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他创立的长和系企业除了建房子,还拥有在香港提供电力的香港电灯、连锁超级市场百佳、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流动电话公司和记电讯等。

香港总劳动人口约380万,但根据福布斯最新资料显示,长和系集团总共有约30万名员工。

另一家发展商新鸿基的情况也差不多,由李兆基、郭得胜和冯景禧创立,旗下公司拥有香港巴士公司九龙巴士、连锁零售店一田百货、流动电话公司数码通等。

在选举上分量大

香港市民不论是日常生活、购物、外出乘车大都难不开当地发展商和它们的附属公司。

这些发展商过去在体制的影响力都十分大。2016年负责选出特首的选举委员会1200人中,有41人属香港五大发展商之一。选委会不少商界相关的代表,过去投票取态会倾向跟随发展商富豪。

不过,港府近期修改选举制度,选委会席数和立法会议席分别增至1500人和90人,但发展商的席位没有随之增加,间接冲淡其影响力。

发展商在香港的政治体制上普遍被视为建制派一员,但过去与北京的关系并不完全密切。

2015年李嘉诚的从中国撤资,被官媒点名批评;2014年“占领中环”云顶,大部分发展商是在新华社批评后才陆续表态,“集体沉默”的情况也发生在2019年的“反送中”示威浪潮。

在这场示威浪潮中,有涂鸦质问:“月租12,000港元(约6441令吉)换来120平方呎(约11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你认为这没问题吗?”

这让北京当局认为,香港年青一辈完全没法负担房子是示威浪潮的社会深层根源。

买不起屋,谁的错?

不过,是否解决住房问题,香港青年就会没有政治诉求?

一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对BBC中文表示,香港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来自自由被削弱,而非生活经济困境,而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政府也需负上一定责任,如果北京把责任放在发展商,那只是找错代罪羔羊。

香港有声音认为,可发展土地不足的成因,是政府近年不断卖地,但发展商买下土地后不作发展,待政府宣布地皮附近有发展计划时,令地皮升值的时候,发展商才建房子,并高价出售给消费者。香港社会称这个做法为“囤地”。

香港媒体的资料显示,恒基、新鸿基、新世界和长江实业四家主要开发商现时“囤地”约1.02亿平方尺,差不多占香港总土地面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