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多项目同步推 金务大前景光明

2023年11月14日

开发槟城硅谷岛
潜力无限

金务大(Gamuda Berhad)当前握有多个项目,包括槟城硅谷岛(SIlicon Island,前称槟城南岛A)发展计划、沙巴水坝、高雄捷运、澳洲基建、新加坡德福地铁站等项目,盈利前景一片光明。

马银行分析员走访槟城后,认为槟城的潜力无限。金务大与槟州政府共同联手开发南部A岛已经启动,预计在2025年开辟第一个100英亩,往后每个季度再开辟100英亩,也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开始销售工业用地。

“如果根据预定的时间线,工业用地将在2025年完成,工厂建设将在2026年开始,我们认为将在2026或2027财年实现土地买卖。”

分析员认为,除了开辟土地的工作外,金务大也将获得价值22亿令吉的一般基建工程,届时,工程与建设订单量将会扩大。

虽然根据金务大2021财年的年报,绿色科技园的电力需求预算为65兆瓦,但分析员认为,这仍未完全包括所有能源需求。

“根据经验,若每兆光伏电力施工、采购、建造和启用(EPCC)工程项目成本为300万令吉,那么65兆瓦的电力则会获得2亿令吉的工程价值。”

目标价升至RM5.25

除了槟城的项目外,金务大与沙巴能源公司(SEC)和Kerjaya Kagum Hitech 公司携手开发的沙巴丹南Upper Padas水力发电坝仍在进行中。

根据SEC官网,该项目包括水坝、187.5兆瓦的发电设施、电源传输线、相关设施、储水系统等,这个项目将会为沙巴提供额外15%的电源,预计在2029年完工。

“若总建筑成本为32亿令吉,而金务大负责75%工程,我们认为金务大的工程与建设订单,将会增添24亿令吉。”

不过,分析员在SEC官网查询该项目时,发现存在地形、地下岩石的技术风险。

目前,分析员将2024财年的工程与建筑的订单量上修至42亿令吉,包括30亿令吉的高雄捷运,12亿令吉的澳洲基建项目。

这使金务大未完成工程与建筑订单,从2023财年底的206亿令吉,增至248亿令吉。

因此,分析员也将2024财年核心净利上调6%,2025与2026财年的净利则下调2-3%。

综合以上,分析员认为工程与建筑合约将带来盈利前景与增长,因此,将金务大的本益比上调至16倍,目标价也被调高至5.25令吉,同时维持“买入”评级。

Categories趋势

港4大发展商 两年蒸发1430亿

2023年10月25日

“减辣”措施于事无补?

香港房市持续低迷,有传香港特首李家超即将释出的《市政报告》中,回应商界为楼市“减辣”,放宽非本地买家的印花税。

此等利好消息本应提振香港发展商,然而,香港4大发展商的股价却未见起色,甚至逐步下滑,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为例,10月17日的收报40.40港元,短短一周后就已在38.99元左右徘徊,下滑约2.96%。

若是回看最新业绩,主要业务的基本因素都有所改变,业务状况大不如前,加上部分发展商减少派息,因此有专家呼吁散户切勿趁低“捞底”。

香港楼市持续转弱,办公楼空置率持续走高。

如今,香港楼价持续下跌,成交淡静,发展商用“成本价”卖楼来吸引顾客,就连代理商都要出手,为二手市场提供“减辣”,刺激市场。

自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始后,香港楼市持续转弱,加上经济未见起色,办公楼空置率持续走高,即使政府推广减印花税政策“减辣”,也无法催动4大发展商股价上扬。

自2022年3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后,4大发展商股价已分别下跌27%至52%,两年多的加息周期内,总共蒸发2338亿港元(约1427.82亿令吉)。其中,新世界市值已缩水一半。

Categories趋势

PropertyGuru首季净亏3476万

2023年05月30日

马新贡献协助抵消
越南市场挑战

在美国上市的新加坡房地产交易平台PropertyGuru今年首季净亏损1022万元(约3476万令吉),比去年同期的亏损额1亿2034万元(约4亿920万令吉)有所收窄。

PropertyGuru日前发布截至3月31日的首季业绩报告,营收同比增长15.6%至3262万元(约1亿1093万令吉)。具体来看,交易集市业务对公司营收贡献最大,同比增14.7%至3120万元(约1亿619万令吉)。除了越南市场锐减34.2%至332万元(约1130万令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皆增长,前者增加25.6%至1884万元,后者则增25.5%至681万元(约2317万令吉)。

公司今年首季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摊前盈利(EBITDA)为22万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5万元。

公司对全年业绩展望保持不变,预计全年营收将介于1亿6000万元(约5亿4452万令吉)至1亿7000万元(约5亿7863万令吉),调整后EBITDA将介于1100万元至1500万元。

克里希南(Hari V. Krishnan)

PropertyGuru集团总裁兼董事经理克里希南(Hari V. Krishnan)在文告中说,正如预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贡献协助抵消越南充满挑战的市场状况。

“在新加坡,我们的解决方案表现良好,有效从强劲销售市场中获利,并在不断上涨的租金从中获益。马来西亚继续受益于新推出的产品,及进一步执行双品牌战略。”

他指出,越南仍然是近期主要挑战,因为当地政府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交易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如此,公司相信,这些压力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开始缓解。

官乔·迪什(Joe Dische)

PropertyGuru首席财务官乔·迪什(Joe Dische)说:“基于宏观不确定性,公司继续密切关注成本,尤其是在非必要支出方面……我们对产品的潜在优势和东南亚房地产市场的机会充满信心。”

Categories趋势

销售大增 马星首季净利涨16%

2023年05月29日

马星集团承诺
续提供可负担房屋

产业销售捷报频传,马星集团(MahSing Group)强势迈入2023财年,首季净赚5005万7000令吉,按年增长16%!

马星集团于截至今年3月杪的首季,录得了6亿4350万令吉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大涨48.5%。

这主要归功于集团过去一季,共收获了超过6亿令吉的新产业销售,比去年增加了33.5%。

该集团也相信,专注于M系列可负担房屋的策略,可让集团顺利达到今年22亿令吉产业销售的目标。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在点评本季度业绩时说,会继续在巴生谷、槟城,以及柔佛找寻策略土地,以开发住宅与工业产业。

“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劲的现金流表现,支撑着我们对快速周转交付项目策略的信心!”

梁海金同时也指出,过去一个季度,该集团的产业继续广受欢迎,认购率达到了85至95%。

梁海金

续提供可负担房屋

马星集团也承诺,继续为市场提供可负担房屋,今年推出的产业中,将有65%的售价,是低于50万令吉。

该集团在首季已经在文良港推出了M Astra B楼、沙叻丁宜M Senyum 2A阶段,以及新山Meridin East Erica West 1和2阶段。

M Astra

未来即将推出的,包括有甲洞的M Nova、新山的M Minori、M Senyum未来阶段、Meridin East双层排屋、万饶的M Panora,以及万宜的M Sinar等。

与此同时,马星集团首季也在雪州蒲种收购了一片8英亩的土地,预计将推出两项总值7.26亿令吉的发展计划。

快速周转的推出产业,以及强劲的认购率,帮助马星集团手上持有高达22.6亿令吉的未进账销售,为未来的盈利表现提供了保证。

房市回温 信心十足

虽然国家银行去年4度升息,但今年2月及3月的房屋贷款数据持续强劲;马星集团坚信,可负担房屋可以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马星集团指出,根据国行数据,今年2月和3月,房屋贷款批准总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大涨了24.4%,以及36.2%。

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数据同样显示,我国去年的房产交易总额,达到了943亿令吉的新高纪录;这都显示了产业买气保持韧力。

“考虑到我们推出的可负担房屋,还可以继续享有豁免印花税,我们继续对未来保持信心!”

马星集团也强调,集团的交付记录继续保持强劲,包括今年4月已经提前交付了蕉赖M Vertica C、D和E楼,相信未来可以继续保持这个良好记录,并继续收获增长。

“我们对产业发展业务的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并会继续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此外,马星集团的制造业务也录得了增长;今年首季营收按年上扬6.5%,至1.15亿令吉;营运亏损也大幅收窄了52.6%。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实达首季销售额突破10亿

2023年05月19日

今年首季
已推出6.83亿新项目

由于建筑与其他业务的损失扩大,实达集团(S P Setia)今年首季净利按年减少17.85%,至5544万9000令吉。

无论如何,在产业销售走高的帮助下,这家国内最大发展商在截至3月杪首季,拿下了9亿6766万5000令吉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60%。

其中,产业开发业务的税前盈利也提升了7.45%,达到1.30亿令吉。

根据实达集团发布的文告,首季共实现了10.3亿令吉的销售,其中包括出清了1.07亿令吉的库存;而截至3月杪,该集团手上也有着5.12亿令吉的订单总额。

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钟继维因此说,“我们对首季达成的成就感到高兴,这反映了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正在改善。”

钟继维

实达集团今年计划在本地推出总值48.9亿令吉的产业,其中,超过38亿的发展计划都集中在中马地区。

而今年首季,该集团已经推出了总值6.83亿令吉的新发展项目,当中,金銮镇(Bandar Kinrara)推出的新产业,更是已经全数售罄。

升息加重买家压力

该集团也指出,国行近期的升息已经对产业买家构成更多压力。

钟继维因此强调,会着重于为购屋者创造永续的社区发展,以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购屋者的负担能力。

“集团也正将多元化至酒店和工业产业,以及进军澳洲和越南,继续寻求增长。”

实达集团今年放眼获得总共42亿令吉的产业销售。

目前,该集团共有71.7亿未过账销售、45项项目建造中,剩余土地库存达7459英亩,发展总值预计有1280亿令吉。

Categories趋势

马星首9个月销售达16.9亿

2022年11月30日

首9个月,
已完成84.5%销售目标。

马星集团(Mah Sing Group)宣布,今年首9个月的营业额按年大涨35%至16.5亿令吉,税前盈利达1.962亿令吉。

同时期,该集团在这9个月的销售额高达16.9亿令吉,较去年同期的12.8亿令吉多出了32%,也是其全年20亿令吉销售目标的84.5%。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集团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在文告中指出,主打可负担屋的M系列是业绩表现标青的大功臣。这几年,该集团借着M系列很好地抓住了首购族市场。

丹斯里梁海金

首购族入场好时机

该集团计划在年底前于文良港(Setapak)推出M Astra,这是一项从39.9万令吉起跳的高楼住宅项目。其他待推介的项目包括甲洞M Nova、沙叻丁宜M Senyum第三期、万挠M Panora第1B期,以及柔佛Meridin East的Jasmine和Erica West项目。

“我们相信如今正是首购族入场的好时机,因为房地产是对冲通胀的最佳工具,而我们的产品主要都是供消费者自住。”

M Astra

买气需撑M系列

随着国家银行预计明年经济将取得4至5%的增长,加上政府早前扩大了印花税减免优惠,马星集团相信首购族的买气将会继续保持稳健,有信心其M系列项目继续取得可观的认购率。

而且,凭借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该集团计划探寻优质地段供发展,除了一直提到的巴生谷、大吉隆坡、槟城和柔佛,该集团也将会探索在芙蓉、马六甲和霹雳发展可负担有地住宅的潜能。

目前,该集团拥有1916.73英亩的地库,发展总值(GDV)达211.2亿令吉。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马星半年销售达10亿

2022年08月29日

销售表现大好,
创5年来新高。

马星集团(Mah Sing Group)宣布,今年4月至6月的次季期间,共取得了5.5亿令吉的销售额,将首半年的销售总额推高至10亿令吉。

不管是季度销售额还是首半年的销售额,都已经突破了2017年的记录,也让全年2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更加可期。

马星集团今日发布文告指出,次季营业额按年增长23%至5.42亿令吉,带动税前盈利达5980万令吉。首半年来看,营业额达9.75亿令吉,按年增长14%。

丹斯里梁海金。

M系列继续获市场青睐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集团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指出,这强劲的盈利表现主要归功于国门重开推动复苏势头,加上该集团在各地成功推介新的可负担项目。

“事实证明,我们转向更加重视主打可负担屋的‘M系列’的策略奏效且及时,确保本集团取得稳定的业绩表现。”

该集团所推介的新项目包括沙叻丁宜(Salak Tinggi)的M Senyum和新山的Meridin East,一些进行中的项目也录得良好的认购率,比如说蕉赖(Cheras)M Vertica、文良港(Setapak)的M Arisa,位于甲洞(Kepong)的M Luna、大城堡(Bukit Jalil)M Oscar、旺沙美拉蒂华(Wangsa Melawati)的M Adora、万挠(Rawang)的M Aruna,以及吉隆坡南部的Southville City。

以实惠价格闻名的M系列,主要位处黄金地段,并且具备便捷的设施、连通性和现成的基建,搭配精心设计的功能,特别受目标客户群的青睐。马星集团一直不懈寻找更好的土地,以发展更多能满足市场需求的M系列项目。

位于万挠的M Aruna项目室内设计。

高楼&有地住宅 陆续有来

接下来,马星集团还计划推介位于文良港的M Astra,这是价格从39.9万令吉起跳的高楼住宅项目。有地住宅方面,位于万挠的M Panora,以及位于沙叻丁宜的M Senyum第二&第三期,都即将揭开序幕,价格分别为63.5万和49.5万令吉起跳。

位于柔佛的Meridin East,也即将推介双层联排项目,从42.5万令吉起跳,满足当地对可负担有地房产的需求。

马星集团在下半年除了忙着推介新项目,也从7月开始推出了“H.O.M.E”拥屋配套,旨在让购买房产变得轻易,并针对购屋者的主要忧虑,包括首付、融贷资格和月度房屋分期付款。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发展商赚钱不再容易?

2021年07月5日

限房令、收紧融资……
正是中国发展商面对的大挑战。

中国万科总裁兼总执行长祝九胜日前在股东常年大会中感叹:“越来越难从房地产发展业务中赚钱了。”

根据财新&日经新闻网的报道,这家中国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正致力于调整商业模式,会更着重在房地产管理和服务上,以激励未来的盈利能力。

成立于1984年的万科集团,以市值计算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这些年来亦致力发展业务管理业务,将重点从房地产发展转向其他业务,以多管齐下的房市巩固业绩表现。

祝九胜说,房屋发展这核心业务正收到政府收紧贷款的条例冲击,有必要寻求新的突破口。该集团多年来开拓房地产发展的周边行业,如物业服务、物流和仓储等。

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新规

中国政府去年针对房地产融资,划定“三条红线”的新规,若是发展商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以及现金短债比例小于1倍,就不得融资,被形容为直指发展商的融资名门。

各界普遍将此政策解读为对高负债的发展商的“限购”、禁止业者任性地“买买买”。

万科董事部主席郁亮额指出:“万科不应该再贪婪和怀念过去的高赚幅房地产时代,为此,万科必须着重于转型和发展。”

他说,过去发展商的关键是拿到钱、买对地、卖对产品、制定正确的标准;但如今以物业管理为导向的服务盈利能力没那么高,客户的需求亦不断变化,万科必须再迭代周期中洞察客户真正的需求,并随之自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