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中国房产大亨 失落富豪榜

2022年11月15日

房地产,不再是诞生富豪的行业了……

中国胡润研究院发布年度“胡润百富榜”,最失落的肯定是房地产大亨,不仅人数越来越少,排名也越来越低,证明房地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少。

在这项2022年的榜单中,共有1305位个人财富超过50亿人民币(约32.41亿令吉)的企业家上榜,比去年少了160人,总财富也少了18%或9.7兆人民币(约6.29兆令吉)。

去年在榜上的企业家,有293人在今年落榜,当中有14%是涉足房地产领域。

十大没有房产富豪

房地产大亨依旧是上榜人数第二多的行业,占比9.9%,比去年少了1.6%。但在20年前,榜中有高达50%都是房地产富豪,10年前为20%,如今更是连一成都不到了。

而且,房地产富豪的财富缩水幅度也最大。比如说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女儿、也是现在碧桂园联席主席杨惠妍,财富在1年内减少了1100亿人民币(约713亿令吉),排名从去年的11跌至47。这位女强人,在2019和2020年可是冲进十大排行。

其实,杨惠妍去年跌出十大,也是房地产首次没有企业家进入前十,今年依旧如此。

这反映了中国房地产业者当前的困境,正面对债务危机、销售下跌、股价狂跌市值缩水的惨况。

杨惠妍

房产富豪 变成李兆基

回溯往年的胡润百富榜,2017年是房地产富豪最风光的一年,当年共有3位房地产富豪进入前十。

恒大许家印以2900亿人民币(约1879亿令吉)的身家位列富豪之首,碧桂园杨惠妍凭借1600亿人民币(约1037亿令吉)排名第四,而万达王健林家族以1550亿人民币(约1005亿令吉)排名第五。

有趣的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富豪整体财富缩水,如今房地产“首富“落到香港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头上,高达1450亿人民币(约940亿令吉),但其实也少于去年的1700人民币(约1102亿令吉)。

李兆基

而在2017年“断臂求生”的王健林,最近成为“白骑士”活跃于并购市场,今年凭借着1000亿人民币(约648亿令吉)的身家,排名第32,成为中国房地产富豪之首。

香港首富李嘉诚则因为业务较多元,被归类为“投资行业“,在今年凭借2200亿人民币(约1426亿令吉)的身家位列第四,比去年上了4个排名。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地产从业者 薪金腰斩

2022年11月10日

中国房地产从业员,
薪酬“回归”普通行业。

过去,中国房地产业是人人称羡、抢着进入的行业,处处都有“造福传说”。但随着整个房市的走软,这些从业员的薪酬普遍腰斩,还有些面对老板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根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报道,一名地产业的资深人士无奈感叹,整个行业的薪酬竞争力非常低,可说是回归至普通行业。

还有一位排名前15大房企的中层管理员透露,今年上半年开始到近期,共遭遇了两次降薪,收入已经比过去少了一半。最初只是管理层降薪,基层不受影响,但演变至今大家都一起降。

在华东还有一家市值2000亿的房企,在下半年债务爆雷,导致区域公司的中层员工已经领不到薪水。过去总认为自己拥有稳定的工作,还有远超同龄人的优渥薪水,如今区域公司需要自己找钱发工资,总部不再支援。

裁员赔偿条件更差

另有一家曾经登上十大房企榜单的房企,目前还在降薪裁员,收到合同解约函件的员工透露,连裁员赔偿条件都比去年底那一波还要差,不再按照全年综合年薪赔偿,还要延期支付赔偿金,但员工们也只能无奈接受,担心之后的赔偿条件会更差。

报道也指出,根据业内资深人士的消息,中国已经有多家房企开启新一轮的降薪和裁员,某家房企甚至直接来了一场“职能部门大合并“,几乎所有部门都有裁员,总裁员人数奖金50%。

中国房企的收入巅峰在2017至2019年,但自2020年起开始走下坡,面对赚幅下跌、降本增效、规模见顶、债务爆雷等因素,也影响了从业员的整体薪酬。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房企明年上兆债务到期

2022年11月4日

今年创纪录的违约潮,
会在明年重演吗?

负债累累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明年将迎来另一重大关口,若是难以过关,可能会掀起另一轮违约浪潮。

《联合早报》报道,兑付压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房企,在明年底前至少有2920亿美元(约1.38兆令吉)的在岸和离岸债务到期。

其中,在今年年内有537亿美元(约2544亿令吉)的债务到期,明年首季则有723亿美元(约3425亿令吉)。

明年首季是关键

安本亚洲固定收益主管Henry Loh指出,若参照2022年的情况来看,首季就是债务到期的“洪峰”,会是最主要的压力。因此,明年首季的偿付压力,无疑对已经充满挑战的房企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乐观点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好的迹象。

比如说,2023年全年到期总额为2380亿美元(约1.13兆令吉),比今年全年要少大约25%,更低于2021年3810亿美元(约1.8兆令吉)的峰值。

但深高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凯认为,现金流恶化意味着房地产公司明年会感受到比今年更大的偿付压力。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富豪出逃? 上海豪宅降价卖

2022年10月28日

中国富豪真的想要出逃吗?

中国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连任三届,日前在二十大后带领新常委亮相后,金融市场出现股汇双杀震荡后,英国媒体还报道,中国富豪和精英也正逃离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曾与中港富豪家庭合作的欧洲律师大卫·莱斯佩兰斯受访时指出,习近平统治期延长后,有3个来自中国商界的超级富豪家族要求他,继续执行“撤离中国计划”。

他补充,其实他很多客人在多年前已经准备离开中国,逐步将资产合法地转移到安全的离岸司法管辖区,也安排家人获得其他国籍和居所。

怕被征高税

而这次的新常委阵容亮相,让他们更加坚定撤离,主要是担心公有制经济无限制扩张,政府可能会以传闻中的高税制来代替共同富裕,要他们捐款。

《金融时报》还访问了在中国有6000名员工的新加坡Dentos瑞德有限责任合伙律师事务所,其高级合伙人刘家铭透露,多个月来,都有中国富豪查询或指示该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以管理家族资产。

想要撤离中国,富豪们一定会抛售豪宅。有报道指出,在上海有人以低于市价四成的价格出售豪宅,武汉也传出有台商出售酒店业务。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房地产业内人士赵婷表示,在二十大闭幕后,有许多豪宅持有人决定降价出售,上海有些豪宅更是较市场价降了40%

台商回流?

在当地,有中介挂出豪宅盛大金碧、华山夏都苑豪宅的降价楼盘,9月时挂牌6000万人民币(约3933.28万令吉),现在降价至3599万人民币(约2359.31万令吉)。

湖北业内人士周宁也表示,最近除了上海,武汉、北京、江苏和浙江等地都有大量富人出售资产,台商也开始变卖业务套现,因为觉得中国政策导向变了,所以决定卖资产。

资料来源:联合新闻网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房贷停供潮,扩大了……

2022年09月21日

中国极力挽救房市,
却依旧挡不住购屋者停供。

中国房地产危机不断加深,除了发展商陷入财困,全国性的房贷停供更是引发动荡。

尽管当局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遏制危机扩大,但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房贷停供数量不断提高。

彭博社报道,在GitHub平台有一个民委“WeNeedHome”的清单显示,目前在中国119个城市的342个项目,有购屋者停止偿还供款。

GitHub是一个颇受欢迎的编码员文件共享网站,可以让人们发布文档。这个网站上还有文档为全球投资者和银行提供一个可以评估停供房贷规模的指标。

这个数量高于8月时的数据,当时有100个城市的约320个项目停供房贷。

中国政府积极振市

其中,河南省中部和湖南省的房贷提供比较多。

中国政府正积极提振房市,包括降低利率、要求银行满足发展商的合理融资需求,以及提供专项贷款来“保交楼”。

据了解,政府已经设立了一个规模高达440亿美元(约2009.70亿令吉)的救助基金,为未完成项目提供特别贷款,以恢复信心。

发展商财困难纾解?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曾指出,如果所有未完成的项目都面临停供,那么共有价值2.3兆人民币(约1.49兆令吉)的贷款收到威胁,占中国总抵押贷款的6%。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徐天辰之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停供潮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远离房地产预售制度,导致中国发展商的融资和流行性压力更深。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已经设立了一个价值高达440亿美元的救助基金,为未完成项目提供290亿美元特别贷款,以恢复信心。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表示,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足以重建购房者的信心,他认为停贷潮还将持续上涨,但速度会放缓。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多地 宣告房市复工!

2022年09月15日

整顿烂尾楼,
想必是许多中国地方政府的KPI!

今年备受挑战的中国房市,面对销售疲软、现金流不足、债务危机,还有爆发的烂尾楼风暴。

对各地方政府而言,整顿烂尾楼“换买家公道”和稳房市,似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最近各地政府开始陆续宣告房市复工。

山西省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9日表示,已向恒大集团旗下公司太原恒御信置业公司等41家公司签发《督促开工通知书》,对共计56宗未按期开工的土地要求尽快开工建设。

要求不能“作秀”!

这也是最近中国第二个明示督促开工的城市。第一个是河南省郑州市,要求全市在10月6日前实质性复工。

而且郑州还提出了5项具体实施方案,并且严谨弄虚作假、表演式或阶段式的象征性复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底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自此,全国多地陆续推出相关政策。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30个推出相关措施。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政府要求房企复工,但部分业者流动性不算宽裕,可能面临新的压力。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发展商 半年少赚87%

2022年09月8日

黑暗时刻,
何时迎来曙光?

从中国房地产发展商上半年公布的业绩来看,这个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期”。

根据彭博统计,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并有连续数据的136家中资房企,合计经历达176亿人民币(约117亿令吉),按年大跌87%,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最差的半年度表现。

而且,这还不包括那些没公布2021年全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业绩的公司。

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

彭博报道指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宏观经济低迷,中国房地产销售萎靡,至今仍未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

不仅如此,房企的信用危机越来越严重,资金链断裂更是影响到交屋时间,促使买家们停止支付贷款月供额,危及社会稳定。

克而瑞地产研究报告指出,在今年8约,中国百强房企的单月销售操盘金额达5190亿人民币(约3460万令吉),虽然和上个月持平,但若按年比较,确实低了329%,是房市疲软的又一证据。

最糟糕的时刻还未到?

房产巨头碧桂园的财务总监伍碧君近期在业绩发布会上也提到,房市尚未完全触底,预计行业整合也尚未结束。

碧桂园的销售额在业界排行第一,上半年的净利创纪录下跌了96%。

私人发展商继续面临资金吃紧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受困房企屡屡推迟公布业绩;不过,有国资背书的发展商,依然表现强稳。万科净利增长11%,扭转前一年的跌势。

房市的困境更是带出政府刺激措施的急迫性。监管部门近日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的专项借款方式支持住宅项目建设交付。部分房企的债券发行也获中债增信担保,以支持再融资。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人忧房市疲软 冲击经济

2022年09月2日

对房价下跌的预期,
让中国人捂紧钱包。

《华尔街日报》最近走访了中国多名房主,发现许多人因为担心房价会持续下跌,而选择减少支出,并且不再进入房市。

中国数十座城市的新成屋和二手屋均价,自去年9月以来下跌,且还未看到复苏迹象,加上许多发展商违约停工,让更多人对房市失去信心。

而且,房市危机拖累了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人们财富缩水,不得不捂紧钱包。

买房不再保证赚钱

在上海从事金融业的39岁唐女士受访时指出,原本想要卖掉现在的房子“升级”到更大间的房子,但经历了两年的疫情和房市动荡,她担心若更多人收入受损,将会动摇房市基础,所以放弃了换屋的想法。

除此之外,她也开始收紧日常开支,包括和他人共同搭计程车等。

贵州凯里的一名居民也透露,儿子结婚前想要在北京买房,他本来打算卖掉几间房子来筹钱,但没想到房价跌了五分之一因此一直无法卖出,不得已只好拿出所有积蓄,还要向亲友借钱,才凑够了首付。

“每个人都认为在中国买楼,是稳赚不赔的事;但没想到风向会变得那么快。”

风向一转 很难回头?

来自安徽蚌埠49岁的崔先生也说,几年前为了母亲的退休生活而买了一间房,打算等以后增值后卖掉,赚到的钱就支付母亲的生活费,但没想到现在降价三分之一都卖不出。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专家朱宁指出,随着市场对房价下跌的担忧加深,相信越来越多人会重新评估支出和投资决定。

“目前房市最大问题不是泡沫是否会破裂,而是如何软着陆,并把对中国经济的损害降至最低。一旦人们的预期改变,那一切就很难料。这是一个影响深远且令人不安的变化。”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碧桂园 下半年交屋50万套

2022年08月30日

下半年没有到期债券,
碧桂园不会爆雷?

中国房地产发展商接连爆雷,“幸存”的也纷纷呈报亏损的业绩表现。作为行业巨头之一的“碧桂园”,也备受国内外市场关注。

碧桂园近期公布,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核心盈利介于45亿至50亿人民币(约29.2亿至32.44亿令吉),股东应占盈利为2亿至10亿人民币(约1.3亿至6.49亿令吉)。

这预估远逊于2021年上半年的表现。当时,碧桂园的核心盈利为152亿人民币(约98.62亿令吉)。

碧桂园解释,上半年疫情影响交屋速度,因此项目结算的进度也跟着变慢,冲击业绩表现。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在214个城市,如约交付1070批次,超25万套房屋;下半年计划交付50万套。

现金流测试 防爆雷

而对于市场的“爆雷担忧”,碧桂园总裁莫斌指出,已经针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都纳入考量,做了极致版本的现金流压力测试。

“中长期按季度、短期按周进行滚动更新,确保实现‘削峰平谷’,以平滑可能存在的阶段性波动,留足安全垫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下半年无到期债

债券方面,今年下半年已无到期美元债,境内则有两笔债务到可回售状态,合计40亿人民币(约25.95亿令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直接到期的直接融资。

明年上半年,碧桂园有合计4笔境内债、69亿人民币(约44.77亿令吉)到期或达到回售状态;境外美元债只有1月份的一笔,折合人民币40亿人民币。

莫斌指出,上半年盈利的影响因素多为非现金性质,集团的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充足的可动用现金,现金流依旧稳健。

“我们会继续优化债务结构,偿还高息的、短期的债务,进一步拉长融资久期。”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整个房产业都是疯子!”

2022年08月12日

比地库、比速度……
中国房产业发展模式难持续?

自称为“香港最干净商人”、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指出,中国住宅房产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更形容行业内全是疯子,一直在拼“量”和“快”。

陈启宗出席2022年博鳌房地产论淡大会时,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过去16年内,他多次劝诫同行的朋友们,中国住宅房产的模式难以持续。

在十几年前他就认为,中国住宅房产业的开发模式早晚会出问题,因为整个模式完全是一个“量”的比拼。

“你的地库有多少,每年营业额有多少,销售了多少套,销售了多少平米,完全是一个量的比较。”

“整个行业都是疯子,这个量的比拼、速度的比拼,重要的不在于一家企业赚多少钱,只要你做大就行,做大就要贷款、借钱,简直是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度。”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

 

商界中的“一股清流”

恒隆集团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物业发展以供销售、投资物业以供收租之用、拥有和管理酒店、停车场管理及物业管理,以及经营干洗服务,在中国和香港皆有发展项目。

陈启宗是“真性情、真敢言”著称,过去曾有多次大胆发言引起议论,在批评西方国家同时也会批判中国不好的现象,而且言辞尖锐,比如说:“18个月内盖好的商场绝对是垃圾”、“全国有水平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只有6家”、“绝大部分投行都是贼”等。

恒隆集团是由他的父亲陈曾熙创办,陈启宗曾非常自信地说恒隆是“最干净”的公司,从他上一代开始,从来没请政府官员吃饭、不笼络官员、明文规定不雇佣前政府高管,还曾经拒绝投资澳门赌场业,公司标语就是“只选好的,只作对的”。

一直在拼“量”和“快”的房地产行业,被喻为“疯子”行为。

中国房产业薄利多销

对于中国未来房产业,陈启宗认为,整个行业已经进入“薄利多销”的情况,但无论发生什么事,行业依然会继续。

“不能否认利虽然越来越薄,在利越来越薄的时候,就要更多地销,才能够赚同样的钱。并不是说从今以后就没有赚钱的机会,但是是不同的赚钱方式,薄利多销的时候要做的跟从前是有点不一样的。”

“人总有住房的需要,还有人口迁移的问题,中国还在城市化或者说城镇化的过程中。住房不可能都是由政府来负责,所以民企绝对是有其地位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