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世界最长高铁跨海大桥开工

2023年03月18日

乘高铁飞跃杭州湾,
不是梦!

中国杭州湾世界最长跨海高铁大桥海上首桩开钻,大桥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公里,一旦完工火车开跑,不到10分钟便能跨过杭州湾。

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是通苏嘉甬铁路项目的一部分,这条铁路纵跨江浙四城市:南通、苏州、嘉兴及宁波。起点是南通西站,跨越长江,经苏州市和嘉兴市之后,跨越杭州湾,经慈溪市后引入宁波枢纽。

杭州湾已有一座通车15年的跨海公路大桥,是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则是双线铁路大桥,铁路荷载比车辆荷载高出一倍,所以必须再建一座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上首桩在嘉兴市海盐县开钻,标志着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海上工程开工。

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被视为通苏嘉甬铁路最艰难部分,目前面临五大挑战:

  •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水域海况复杂,施工面临潮差达、流速快、流向乱等恶劣条件;
  • 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结构新颖,部分结构在跨海桥梁中首次应用,无先例可循,施工技术难度大;
  • 项目总工期5年,桥梁工程施工期仅48个月,复杂海洋环境下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
  • 海上高空作业多,施工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工程船舶众多,施工安全风险高;
  • 桥梁穿越钱塘江河口海洋生态红线区,大桥建设对钱塘江河口区鱼类洄游通道及鸟类资源有影响,生态环保要求高。

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全程采用无砟轨道设计,对大跨度桥梁线形要求极高,建造精准度控制在毫米级。

目前,中国大致行程“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通苏嘉甬高铁就是“八纵”之一,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身处其中,是重要组成部分,预计为杭州湾两岸带来更活跃的经济效应。

Categories品味

梦回乔家大院 看百年晋商风采

2023年03月17日

落寞世家的荒凉
诉说着晋商那些事……

中国古建筑何其多,从南到北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古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时间的飞逝,记载了许多人的平凡小事。然而,在众多古建筑中,深宅大院的建筑规模或在皇宫之下,有着皇宫般的庄严,但却充满了百姓之息。

有句俗话:“皇家有故宮,民宅看乔家”,山西晉商第一院,非乔家大院莫属。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建于乾隆年间(1756年),是座历史悠久的大院,屹立在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中心处逾300年。

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

或许大家对乔家大院有点陌生,但倘若换做是名导张艺谋著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四合院,相信大家觉得相当熟悉。

乔家大院内有种清新秀丽既古朴典雅之感,院内的青砖灰瓦、雕梁画柱相似在向人们细说着当年的辉煌。这是座标准的清代四合院建筑,从高空俯视,大院的结构呈现“双喜”字形,具有北方居民的特色。

山西喬家大院大门正中为城门洞式的门道,进入大院像进城,彰显了北方大宅的气派。

作为著名的富商大宅,乔家大院处处无不散发出豪华庄严的气息,大院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由“四堂一园”组成,分别是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后来经过数次修建,被分为6座大院,内有20座小院共313间房屋。

乔家原是清代晋商巨族五代兴旺,发迹于清乾隆初年,衰微于民国末年,前后称雄包头商界200余年,故有”先有夏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誉。

那时乔家在中国的各地的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在乾隆至民国的200余年间,乔家几代东家和掌柜在北中国商界、金融界呼风唤雨。

乔家大院内有种清新秀丽既古朴典雅之感,院内的青砖灰瓦、雕梁画柱相似在向人们细说着当年的辉煌。

拥有如此丰厚资产的家族,大院的布局肯定比他人来得更有气派。当你走进乔家大院,随处都可以见到雕刻艺术、屋檐下的真金彩绘、別具一格的照壁和牌匾等,展现出了北方大院的雅致与大气。

除了建筑风格引人探究之外,乔家大院也具有独特的灯笼文化,这院子挂满了大红灯笼,在夜幕降临时,一席红晕的光闪耀在你的脸上,更是增添了几分意味。不仅如此,这大院收藏了多达5000多件的珍贵文物,其中以“乔家大院三宝”最为代表。

“万人球”是乔家大院珍藏的三宝之一,据说当年从美国购入。
乔家视“犀牛望月镜”为生财镇宅之宝。

第一宝是一個掛在天花板上的水銀玻璃球,名为“万人球”。有的说法指,“万人球”是用來监视人的,因为它可将屋中人的影像,按一定比例缩小並映在球上。第二宝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犀牛望月镜”,这镜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呈圆月形的镜子,中间的祥云和底座的犀牛,寓意“大吉大利、喜从天降”,乔家将这宝物视为生财镇宅之宝。 

“九龙灯”是慈禧太后赏赐予乔家的宝物,也是唯一御赐的宝物。

最后一宝,也是最珍贵的一件,因为它是唯一一件御赐的宝贝,名为“九龙灯”。在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时,乔家曾捐献30万两银子给太后应急。为答谢乔家,慈溪太后将当年随行的两盏灯“九龙灯”赏赐给了乔家。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乔家大院的特色。

乔家大院不仅承载着晋商文化,更是折射出华夏文明乃至古老东方艺术的神奇瑰丽,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缩影。然而国弱民穷的大环境下,即使是经商奇才,也无力回天,难逃衰落的结局。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富豪大举南下新加坡定居

2023年03月11日

中国富人移往新加坡
的趋势会越来越快……

由于中国过去三年严实防疫清零政策,以致人民对国家方向产生焦虑,加上新加坡的低税率和优质教育环境,吸引了不少中国富人迁移定居当地。

《华尔街日报》报导,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国门,允许更自由的跨境移动,富人更容易举家迁往海外,并从海外管理其资产。搬迁顾问和律师认为,富人移往新加坡的趋势会越来越快。

新加坡律师事务所Bayfront Law董事林雷恩(译音)透露,在过去两年,已为约70个家族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管理他们的财富,中国富人花3年时间来思考,中国是否是个好地方。

尽管新加坡政府不公布新移民的国籍数据,根据富人移民的顾问表示,寻求定居在新加坡的外国人,其中中国籍人士占大比例,还在持续上升。

一位来自中国上海昵称为Lisa的42岁女子,带着14岁的女儿搬到新加坡。在过去几年,她和丈夫对中国教育环境越感不满,中国官员甚至不鼓励她女儿之前所读的国际学校使用西方教材。

根据富人移民的顾问表示,寻求定居在新加坡的外国人,其中中国籍人士占大比例。

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在2月16日失联前的几个月,也被传出正将部分资产从香港和中国转移至新加坡,且正在筹备建立1个家族办公室来管理他的个人财富。

根据研究机构New World Wealth估计,去年约有1万800名中国富人离开中国,虽然低于疫情爆发前2019年的约1万5800人,但该机构研究主管阿莫尔斯表示,预计今年离开中国的富人将会回升。

移民顾问指出,推动中国富人移民海外的另一个因素是,对中国累积财富的环境变差的不安情绪,因为习近平在倡导“共同富裕”政策。其他因素也包括了,美中关系持续恶化,以及受够了3年的清零政策。

Categories趋势

0室0厅1卫单位 睡在马桶旁

2023年03月11日

这是在厕所加张床吗?

通常一个房屋单位,最少都会具备“1室1厅1卫”,因为这是个基本的需求。但是,你见过“0室0厅1卫”的单位吗?

中国一名网红“黑猫长”日前到河南郑州开箱一间公寓时,该公寓房型标注着“0室0厅1卫”,当大门一打开,令他大开眼界,因为床头的隔壁就是马桶。

黑猫长到河南郑州开箱一间日租套房,内部设施让粉丝看傻眼。 (图/翻摄bilibili/黑猫长)

他在“bilibili”频道发布视频,从视频就可看见这房间的坪数相当小,由于没有主卧,因此马桶就安装在床头旁,床尾的旁边则是安装了洗手台和镜子,让住客洗漱。

他说,虽然这公寓小,但是该有的冷气、暖气、窗户、热水器等设备均有配备,也因为房型小,冷气可以迅速让房间降温,相较起来比较省电。若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可以拥有这类房型还算是不错的。

黑猫长到河南郑州开箱一间日租套房,内部设施让粉丝看傻眼。(图/翻摄bilibili/黑猫长)

“这房间每晚60人民币(约39令吉),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缺点就在没有电视,其他设施、环境都有在一定的水准,不会让人觉得不值得。”

但是,这帖文一曝光后,引起许多网友的讨论和质疑,“真不知道挺好什么的?还要60人民币一天,一个月1800人民币(约1168令吉)、“生活在这种房子会很压抑吧”、“一个月1800人民币,郑州怎样我不清楚,但在长沙能租到小户型的居室了。”

资料来源:ETtoday房产云

Categories趋势

3D整体打印 两天盖出小楼房

2023年03月11日

3D打印简化施工环节,
还缩短人力物力的消耗

仅用 50 个小时便可打印完成一栋二层建筑,原来,在南京还有不少建筑都采用了 3D 打印技术。

中国通过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六合区雄州街道灵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3D打印技术建造一座红蓝相间的两层建筑。这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3D打印二层建筑。

耗时50小时,建造效率高,并且率先成为中国首个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两层建筑。

3D打印技术在施工领域早有应用,但以前都是建筑构件,最大也不过一层楼。虽然这两层建筑的“体格”不大,但墙上布满的层层纹路表明,这幢建筑可不简单。

原位3D打印技术

施工方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是次采用了原位3D打印技术,将机器直接搬到现场,一体化打印成型,突破了两层建筑整体打印的技术壁垒。近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仅用50个小时便打印完成。

该示范工程采用了“框架+砌体+叠合板结构”,设计出了满足现行标准的3D打印建筑。

打印机由龙门框架、运行轨道、装料斗和打印喷头等组成。运行过程中,喷头在轨道的带动下,按照智能程序设定的路线均匀喷涂原料,经过层层堆叠,最终形成整体建筑。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项目首创局部使用含粗骨料的3D打印混凝土原料,提高并确保建筑整体强度。经过检测,小楼在结构、强度、安全等方面,均符合居住类房屋条件。同时,项目还引入可用于3D打印的固体废弃物材料,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成型。

这次创新突破的关键点在于这台高度超6米、活动范围达24米的巨型3D打印机,可以实现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现场原位3D打印建造,无需二次拼装,可以大幅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接待中心。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广场上的迷你圆形建筑,是中国首例3D打印的全装配式建筑。所有建筑构件由3D打印机制成,运送至现场后再整体拼装起来。建筑外形简洁、大方,高达10层的流线曲面造型,彰显了3D打印建筑的独特美感。

南京站南广场公厕。

相较于传统的公共厕所,南京火车站南广场上的公厕更具现代感。建筑主体采用多种3D打印构件,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艺质量。外墙采用新型3D打印材料,打造错落有致的外立面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窗口地区的“颜值”。

此外,在江北新区研创园内,一座酷似“录音机”造型的车站透着满满的科技感。据介绍,这座“云驰街接驳站”是南京首座装配式3D打印公交站台,车站从生产到安装结束仅耗时4天,比一般公交站亭施工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3D打印省去了立模、配筋、现浇、拆除模板等工序,避免了现场施工带来的扬尘和噪音问题,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成本。在绿色施工和人工“走俏”的当下,3D打印建筑无疑是推进智能建造的一条重要实施途径。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有6亿栋房屋 房子恐过剩?

2023年03月9日

6亿栋住房如震撼弹
中国房子卖不动了吗?

全中国已有6亿栋房屋?近日,这个庞大的数据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中国官方日前揭露全国有6亿栋房屋,这也是中国首次全面摸清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是次普查动员260多万人参与,住建部获取了全国约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这一数据随即掀起巨大波澜。

据第一财经援引《中国建设报》相关报道,由住建系统承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涉及全国6.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其中,农村房屋量大面广,以栋数计占城乡房屋建筑总量90%以上,以面积计占一半;而城镇房屋则为4700多万栋,同时分为住宅与非住宅两大类。

这也就意味着,看似庞大“6亿栋”中并不全是商品房。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农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城市中还有一栋栋厂房之类的建筑,总的算下来,住宅占比不会很大。”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拥有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29.59平方米、户均72.06平方米,位列各省市之末;上海的人均和户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0.58平方米和73.86平方米,位列倒数第二;北京则为33.41平方米和77.64平方米,位居倒数第三。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住建部此次对全国6亿多栋房屋建筑进行普查,既是一次“体检”,也是对房屋情况全面的摸底。其中一个重要细节是,调查的6亿多栋建筑物,表述所用的计量单位,是栋而不是套,可见目前保有建筑物的数量已相当庞大。

张大伟说,结合相关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按三口之家来算,全国城镇家庭户均面积已超过120平方米。一些小城市房屋过剩可能会面临降价,那些租不出去的房子如果产生不了价值,只能像某地海景房那样空置,最终价格一降再降,甚至沦为“白菜价”。

看似庞大“6亿栋”中并不全是商品房,农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

惟,小城镇房价是否会沦为“白菜价”的问题,有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说法或有夸大之嫌,但不否认一些小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确会承受不小压力。

在市场热议“全中国有6亿栋房屋”之际,另一个引发关注的情况是,去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创下五年以来新高。

据戴德梁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6947万平方米,较去年末增加41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

Categories趋势

摆脱低迷 碧桂园再买地了

2023年03月7日

中国房市低迷
正在缓和……

中国房地产发展商碧桂园控股在一年多来,首次计划在地方政府土地拍卖中购买住宅用地,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正在缓和。

碧桂园终于摆脱低潮期。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以合同销售额计来说,碧桂园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该公司去年受到房地产行业普遍的打击,当时住宅销售下滑、房价下跌,同业中出现了一波离岸债券违约潮。

由于房地产行业放缓,大多数未得到政府支持的开发商都停止了拿地,转而致力于保留现金、完成未完工的楼盘项目,或通过出售资产来筹集资金和偿还债务。

Categories趋势

中国看房团热潮 重激活了吗?

2023年03月5日

为迎接中国看房团大军
旅游业者与发展商联手

独家报道:苏韵鸰、李治宏

2013年柔佛依斯干达经济特区迎来首家中国房地产商投资项目,随后其他中资发展商如绿地集团及富力集团也纷纷进驻柔佛,也把邀请潜在购屋者集体出国看楼盘的营销策略引入大马,每天接待至少10辆巴士的看房团。

中国政府于2017年收紧外汇管制措施,禁止中国国民把人民币转换成外币,在海外购置房产,后来又遇上全球冠病疫情封锁3年,令看房团一再遭受重挫。

随着中国今年1月8日放宽防疫动态清零政策,中国人恢复出游,是否重新激活看房团的“风向球”?

《南洋商报》为此访问多家本地和中资发展商、旅游业者及地产中介师外,更亲自走访被外媒调侃为“鬼城”的森林城市,一探究竟。

疫情前“风风火火”,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看房团,是否已随着中国放弃清零政策和中国人大量恢复出游后,重新被激活?

答案是:会,但没那么快!

料第二季陆续升温

无论是发展商、地产中介或旅游业者都坦言,中国看房团不会马上一窝蜂地回来,但相关业者已在部署和酝酿新一波的看房热潮,而中国看房团最快会在今年第二季开始陆续升温。

然而,要在看房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为迎接未来可能大量来马的中国看房团大军,旅游业者与发展商联手调整营销策略,客制化旅游看房路线,准备再次“点燃”海外置产的热情。

森林城市区域副总裁沙鲁依占

森林城市区域副总裁沙鲁依占就预计,今年第二和第三季,中国投资者将陆续访马,恢复旅游看房团,第四季房产交易量会较明显增加。

他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疫情前的巅峰期,从中国到森林城市的旅游看房团,每天接待超过10辆巴士,销售中心几乎挤满人潮。

“当时平均一辆巴士,现场意向成交至少3至4组。”

他表示,面对中国实施外汇管制,旅游看房团次数一度锐减,即使今年初中国放宽清零政策,更首批20个试点国家,开放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包括大马,但暂时未见大批旅游看房团报名的迹象。

疫情转向直播模式

他指出,疫情期间,看房团转向直播模式,也有30至40%营销策略投放在虚拟现实技术(VR)让投资者浏览房源,不过大部分投资者更倾向实体看房,所以这些投资者始终会陆续来马看房。

马来西亚导游理事会主席梁伟光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导游理事会主席梁伟光指出,目前国内还没看到激起大型旅游看房团的火花,导游仍持观望态度。

槟城旅业公会主席拿督林民利

槟城旅业公会主席拿督林民利也有相似的看法,并指目前来马的外国包括中国游客,主要以自由行居多。

KSK置地:恢复疫前水平

然而,在吉隆坡市中心发展8 Conlay高档房产项目的KSK置地(KSK Land)却“独排众议”,指中国看房团已恢复疫前水平。

KSK置地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萧燕芬

负责中国市场的KSK置地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萧燕芬说,疫情前每天都有2至3个看房团参观8 Conlay项目,而自中国今年1月8日重新开放以来,目前每天都有同等数目的看房团前来参观和买房。

她接受本报线上专访,受询及这些看房团的成交率有多高时说,中国人如果无意买房,不会特地来看房。

“例如一个来大马旅游7天的旅行团,抽出2天来看房的话,如果他们对买房没兴趣,就根本不会浪费时间这样做。”

KSK置地市场营销联席总监陈锼枫

KSK置地市场营销联席总监陈锼枫补充,8 Conlay买家60%是外国人,其余40%本地人。外国买家当中,大部分来自中港台,其他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尼。

受制签证及资金管制

产业中介公司Metro Homes执行董事薛国龙

产业中介公司Metro Homes执行董事薛国龙指出,中国看房团还未大举回笼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受制于出国签证,尤其是中国公务员,护照是交给政府,出国都要申报。

第二是中国仍实行严格的资金管制,中国人无法把大量资金带出国,资金无法出来,自然很难大量来马置产。

他指出,根据中国现有条规,中国人每年只能汇款5万美元(折合约20多万令吉)到海外,这根本远远不足以在大马买房。

“外国人来马只能购买100万令吉以上的房屋,而尽管20多万令吉足以当房屋首期付款,但中国人无法在本地银行获得房屋贷款。

“其他外国人在大马一般上也只能获得房价约50%的房贷额,除了新加坡人可以获得较高的融资额度,这是因为新加坡银行如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在大马有分行,这些银行可以获取新加坡购屋者的资料和信贷记录。”

第二家园门槛太高

他指出,另一个主因是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门槛太高,来马置产的吸引力比区域邻国差。

“2018年,中国人占MM2H申请者45%、香港和台湾各占6%和2%。如果没有参与MM2H,怎样在马买房?因为中国人每次出境都需要签证,如果没有MM2H,就必须通过办理其他签证,例如学生签证、家属签证等入境大马。

“如果买了房产却无法入境,外国人包括中国人是不会买的。”

中国买房团未复热潮主因:

● 中国仍实行资金管制

● 大马吸引外资置产面对区域各国竞争

● 全球经济放缓甚至可能衰退

● 海外购屋者需求有所改变

大马产业对中国及海外购屋者吸引力:

● 外国人可100%持有永久地契产业

● 大马房价远低于中港台和新加坡

● 大马是宜居之地,尤其吸引海外退休人士

● 大马是中港大专生海外留学的跳板

直飞航班料迎看房团

马来西亚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杰

马来西亚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杰坦言,多个因素如全球经济走势、购屋者在后疫情时代的观念和需求有所改变,以及MM2H门槛过高的牵制,令中国购房团为主的海外看房团难以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热潮,但各国投资者对海外包括来马置产的需求依旧旺盛。

他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亚航即将在3月28日重启中国广州直飞柔佛士乃航班,单程机票价格从1000人民币起跳(约644令吉),相信会迎来“报复性”出游,刺激马中两国的旅游市场,连带的,看房团也会逐步来马。

允持永久地契具吸引力

萧燕芬和薛国龙异口同声的指出,大马允许外国人持有永久地契的产业,反观中国和香港没有永久地契产权,这是大马产业对中港两地购屋者最大的吸引力。

萧燕芬说,例如在中国,住宅租赁期是70年,商用产业则是40年。

薛国龙说,其次是房屋价格,大马的房价只有台湾约25%和香港的15%,也远比中国各大城市低。而且,在大马可以买到面积很大的房子,而在香港这根本是天方夜谭。”

选择繁多面积宽敞

第三是大马房产的选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地房屋,在香港和中国大城市根本是“一屋难求”。

萧燕芬补充,大马产业的交易费用偏低是另一大优势。

主攻香港市场的陈锼枫说,香港人也很关注吉隆坡的楼房,尤其是房价远比香港便宜,房子的面积也远比香港宽敞,香港买家觉得物超所值。

“香港人觉得大马对他们很有亲切感,第一是吉隆坡华人圈子都是讲粤语为主,其次是吉隆坡的中餐例如粤菜,也符合香港人的味蕾。”

“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 森林城市也会把专注力投放在台湾、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的投资者。”

沙鲁依占说,森林城市的看房团不仅专注中国投资者,新加坡看房团也因去年4月1日马新国境重开而开始恢复活跃,平均一天会接待一辆巴士的新加坡看房团。

他坦言,不少日韩家庭相当注重高尔夫球运动,而东盟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及越南投资者,也纷纷表达为下一代教育与医疗,释出移居森林城市的意向。

同是中资发展商的徐杰同样表示,富力放眼的不仅是中国,而是包括日本、韩国和本区域的看房团。

他指该公司已通过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与合作伙伴联手策划旅游看房团,吸引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数十个国家投资者来马视察房地产项目。

他说,公司也特别成立车队,可为来马的海外投资者提供五星级地接服务,安排专车接送新加坡、吉隆坡和士乃国际机场入境的游客,并妥善安排旅游看房团行程。

“一般看房团趋向综合型旅游,不会太刻意长时间安排看楼盘,精准定位和客制化一站式的行程,包括新马四天三夜、三天两夜到两天一夜行程,同时让海外投资者入住富力的公寓单位,亲自体验双城生活。”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业公会柔佛州分会主席郑建全

 

 

 

 

 

 

 

 

看房团趋向个性化

“目前新的旅游看房团趋向临时非常规的旅游行程,与从前日常的路线规划有所不同,会根据不一样的市场需求,催生个性化看房团,如退休宜居、学校看房。”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业公会柔佛州分会主席郑建全表示,为吸引和满足后疫情时代看房者的需求,旅游看房团将迈入重新包装和整顿的阶段。

徐杰个人认为,未来的海外置业可能目的性更强、也更受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他指出,根据目前国际学校的招生情况、大马第二家园门槛的提高、新加坡远程办公数量的激增等,便可见一斑。

他说,昔日的海外置产热潮虽然尚未恢复,但针对一些区位优势明显的地产项目,涨势依旧强劲。

曾承办旅游看房团的郑建全分享经验说,旅行社安排巴士载送从新加坡入境的中国游客前往开发项目视察,也有部分游客在吉隆坡入境,反观士乃国际机场入境的看房团并不多。

规划旅游行程为主

他指出,新加坡是旅游亮点,旅行社根据不同行程规划,但不会太“刻意”安排看楼盘,会策划1至2小时的房产导览后,再前往新山区旅游为主。

“广州入境的旅客,大部分以商务为主或自由行,而旅游看房团则吸引不少来自中国二、三线城市人民访马。”

他说,旅游看房团一般会鼓励在新山逗留两晚,体验本地文化活动和美食。

“中资发展商已陆续向旅行社索取报价,趋势与中国的国内销售息息相关,牵动岸外置产。”

他补充,该公会计划明年与中国广州旅游促进局携手联办,安排旅游团,让中国游客参与具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见证超过百年文化活动。

不过,他相信旅游市场需时恢复至疫情前的光景,而中资发展商也把目光投放在印尼籍投资者,安排旅游看房团。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师协会(MIEA)总会长曾爱珍

 

 

 

 

 

 

 

 

富豪置产目的地之一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师协会(MIEA)总会长曾爱珍看好看房团趋势。

她表示,尽管目前旅游看房团还未复苏,不过随着中国开放国境,中国投资者也纷纷联络大马的房地产中介,预计今年中旬会陆续访马考察房地产。

她说,外籍人士特别喜欢大马的多元化和各族互相包容,还有聚集各国美食,有时还是找到不同国籍的食物,一解思乡情。

“海外工业进驻大马的需求量增加,一些中国或香港企业,每月会安排至少一趟看房团,除了考察本地的工业园,也会来马了解房地产发展趋势。”

她披露,海外的超级富豪一般把新加坡视为置产首选地,其实大马也是他们的口袋名单之一,来自中东国家的投资者会在夏季,来马数个月居住和视察环境。

“来自东盟国家的投资者如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柬埔寨,也对大马置产有一种蠢蠢欲动之势,而这些投资者以另一种形式,包括会展和看房团方式访马。”

Categories趋势

中国 房价涨回来只用了一周?

2023年03月4日

中国最不缺就是购买力!

中国房地产在经历疫情3年的谷底,在春节之后,随着利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推动,多地都传出楼市回暖的消息。“疫情三年,涨回来只用了一周”,社交平台上不少上海房产中介都在疯传这句话。

根据些市场机构数据显示,热点城市近期的带看量、成交量有所回升;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2月前两周(1日-14日)贝壳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1月同期增长约90%。

麦田房产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7周(2月6日至12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为3190套,环比上涨13.4%;中指研究院数据也显示,2023年2月1日至11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为4705套,环比增长33.5%,同比增长173.5%。

在深房中协监测的二手房数据,2月6日至12日,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 录得784套,环比增长率为40.0%;而2022年全年,深圳二手房周成交量都在500套左右徘徊,上周784套的录得量已超2022年周录得量最高值。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近来看房的人太多了,就像逛菜市场。

有媒体声称,于2月12日晚间,在北京昌平区某售楼处人声鼎沸,不大的空间内,挤满了看房人。区位图和沙盘前,不同的销售员向自己的客户介绍着楼盘配套,都想盖过同事的声音。

有置业顾问称,周末两天卖出的房子超过原来一个月的业绩,元旦前开的盘至今已卖出七八成,节前和节后大约各一半。

在春节后,深圳热点区域的楼盘销售有比较明显地回暖,成交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月15日下午五时,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网站显示,当日杭州市二手房成交量突破200套,宁波市房地产交易信息服务网显示,当日宁波二手房成交量突破400套。

看房像逛菜市场

媒体报道称,宁波张女士近期准备买一套180平方米的改善房,她表示老房子住了十多年,现在房价在低位,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和贷款年限提高后,买房压力小了很多。周围好多人都计划换大房子,看房的人太多了,像逛菜市场一样。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上半月以来市场带看量持续回升,2月前两周(1日-14日)贝壳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1月同期增长约90%,业主预期继续改善,预计后期楼市价格将进一步走稳。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称,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0%,同比涨幅为负2.3%,这是2022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止跌现象。

“观察以往的数据,2022年1月也有止跌现象,后续出现下跌。但鉴于2023年较好的楼市环境和近期观察到的市场情绪,此次止跌的动力更强,房价复苏的条件也更好。”

房产政策全面进入宽松阶段

从城市类别分析,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一线城市及核心二线城市率先修复,1月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房价平均环比均转涨,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转涨、二手房价格跌幅收窄。

“这是由城市基本面带动的,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经济、人口、产业等基本面较好,住房需求支撑性强,政策利好更易在这类城市产生效果。”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进入宽松阶段,市场需要看一线龙头城市未来几个月的交易情况。作为经济龙头的一线城市,需求相对旺盛,而且部分保值需求叠加2023年至2024年入学需求的推动下,一线城市出现小阳春的概率非常大。

Categories趋势

房贷还到80岁 可振兴房市?

2023年02月24日

房贷还到80岁,
真的可行吗?

对于房贷可还到80岁,你有什么看法?

针对中国部分城市房贷上限可延至80岁一事,有人大代表认为,这或许有利于振兴房市,但住房政策要坚持“房住不炒”。

对于部分银行调整房贷政策一事,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书鸿认为,此举或许有利提振房市、促进经济。

潘书鸿认为,房贷、购房涉及社会资源分配,应当有公平性原则。金融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是一个组合拳,影响巨大,它的制定应当科学、精准、公平、高效。

他补充,是不是真正解决居民方需求,实实在在保障居民权益,同时有利经济发展,应是住房政策的出发点。

据澎湃新闻报道,继广西南宁后,上海部分银行也将房贷还款年龄上限调整至80岁。不过,上海多家银行多数银行目前没有调整还贷年龄上限,通常规定个人住房贷款期限与借款人年龄之和最高不超过70岁(年)。

上海兴业银行淮海支行业务人员说,该行现行规定,个人住房贷款期限与借款人年龄之和最高不超过80岁,这一政策调整已有一段时间,举例来说,50岁的贷款者,便可申请30年房贷,80岁正好还完贷款。

他表示,购房者的年龄50岁、60岁甚至更高,需有稳定工作,例如自己开公司、返聘等,证明具有稳定收入,便有机会申请贷款至80岁;而退休人员及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无法享受房贷政策。

另外,厦门国际银行上海静安支行业务员披露,原则上该行个人住房贷款期限与借款人年龄之和最高不超过70年,但有个别客户会延长到80岁。

他说,这要综合评估客户的家庭情况,包括职业、收入、子女等情况,能办下来的只有极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