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陷有将无兵窘境
2023年05月21日
张惟越 · 物业管理人/佳得楼宇管理有限公司
kenteo.my@gmail.com
FB Page: 管你楼事 https://www.facebook.com/KenTeoPropertyManagement
共管楼宇管理的问题罄竹难书。
随着757法令,即2013年分层建筑管理法令生效后,该法令在第二条文阐明,“注册物业经理人”是指在1981年估值师、估价师、产业代理及物业管理经理法令下注册的物业经理人。
国会于2018年再通过242法令修正案,成为1981年估值师、估价师、房产代理及物业管理经理法令,正式把物业管理经理纳入估值师、估价师、范围,以规范拥有营业执照的持牌人,按照马来西亚物业管理标准(Malayian Property Management Standards)为客户服务。
BOVEAP的前身为估值师、估价师及产业代理局(Board of Valuers, Appraisers, and Estate Agents,BOVAEA)。
BOVEAP随后促请在职的楼宇管理经理,于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向该局提呈申请书,以正式申请成为物业管理经理。
许多有经验的楼宇经理或合格者也积极响应,纷纷提呈申请书,笔者也是这政策的受惠者之一,成功登记成为合格的物业管理经理,获得了执业证书。
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2776名合格物业管理经理,以及514家合格物业管理公司。
官方开放让所有在职的物业经理,根据学历与就业履历提呈申请书,把国内物业管理经理人数从区区的600多人,大幅提升至2776人,确实快速填补了物管管理经理的空缺,让分层楼宇的管理机构有了许多新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此措施也引发一些负面影响。
当一大批在职物业管理人通过2018年生效的上述新措施,获得执业证书后,荣升物管经理人,这本该是一门欣欣向荣的物业服务业,却迎来了反效果。
土地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共有2万1254个共管楼宇项目,涵盖高达174万2000个住宅单位。这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
当多数在职的楼宇经理响应官方措施,申请并获准成为合格的物业管理人后,这群本是物业管理领域中流砥柱的地勤干部都荣升为老板,他们所留下的中阶干部岗位却出现了许多空缺。
日常工作十项全能
物业管理服务的日常工作量犹如十项全能的地勤企业,服务范围如下 :
A)土木工程
●物业维修与保养
B)机械工程
●机器设备的定期保养与维修
C)电气工程
●电流电气的定期保养与维修
D)金融服务
●征收管理费,支付被委任的服务者,维持收入支出平衡
E)法律顾问
●提供律法的解说与援助
F)人流管理
●管理车流量(Traffic Flow)、人与车
G)警卫保安
●管理保安公司与监督警卫
H)人事纠纷
●协调业主或租户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I)环境卫生
●尽量维持小区优良生活品质
J)其他各类大小事务
服务范围管很宽
物业管理服务业的专业人士到底是僧多粥少、楼多人少?还是僧少粥多、人多楼少?
让我们来算算吧,假设:
1) 按人头计算
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有2万1254个共管楼宇项目,而截至2021年1月的合格物管经理人数为2776人,每位持牌人可平均分配负责管理7.65个项目。
2)按公司计算
同样的,按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有2万1254个共管楼宇项目,而截至2021年1月的合格物管企业为514家,平均每家企业获分配负责管理 41.35栋楼宇。
假设每栋楼宇平均600个单位(现有新建项目几乎都超过800个单位),每个单位平均居住5人,那么7栋楼宇就累计了4200个单位,共有2万1000名居民。
这显示,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非常广。
服务对象比例公仆自叹不如
另一方面,让我们来看看各国平均每名公务员所服务公民的比例:
- 马来西亚:1对19.37人
- 韩国:1对50人
- 新加坡:1对71.4人
- 俄罗斯:1对84人
- 英国:1对84人
- 中国:1对108人
- 印尼:1对110人
由此可见,相较于公务员对人口比例,国内物管经理人平均每人服务的居民比例偏高。
此外,国内分层楼宇目前面对的难题,是从过去的物业管理经理人短缺,变成了物管企业的中阶干部短缺。
为此,笔者呼吁人力资源部正视物管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否则,物管经理将继续面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