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巴生谷办公楼入驻率高

2023年09月2日

企业追求优质办公空间
雪隆租金率续涨

今年上半年,巴生谷办公楼市场活络,吉隆坡市中心、隆市郊及雪兰莪州,因租赁上升而录得高入驻率。

隆市中心新高级办公楼之间,因潜在租户来自同一个市场,使租金率承受压力。这种情况有利于租户,为了留住租户,业主通过优化成本、提升物业及改善租赁策略,为现有和潜在租户提供更多商业利益。

隆市郊和雪兰莪方面,企业持续追求优质办公空间,租金率继续看涨。

市场对共享工作空间及其不同服务的需求不断上扬,供应商顺势在巴生谷黄金地段扩大足迹。

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商业情况指标(BCI)从去年末季的85.9,于今年首季飙升至95.4。

这反映商业信心和市场情绪复苏,内需与出口订单普遍增加,就业率提升,我国商业前景乐观,正在积极发展。

办公空间续增加

今年上半年,有两栋共70万平方尺的办公楼竣工,使巴生谷办公空间累积供应达1亿1470万平方尺。

隆市中心双威Velocity 2建竣,这座27层的办公楼供应了约36万平方尺的净出租面积(NLA),典型楼层面积约1万9000平方尺。

这座办公楼与公交导向发展(TOD)的双威Velocity之间,连接着一座有盖高架通道,为两处带来许多方便,增加双边大楼整体效应。

隆市郊柏威年白沙罗高原第6、7、8、9座企业大楼即将竣工,净出租面积约38万平方尺,典型楼层面积从9000平方尺至1万1000平方尺。

这些企业大楼设施齐全,四周交通便利,与捷运加影线连接。

今年下半年,将会有5个办公楼项目完工,隆市中心和隆市郊分别有两项,还有一项在雪兰莪,将为巴生谷增加约350万平方尺的办公空间。

坐落在隆市中心的新办公楼是PNB 1194和默迪卡118;隆市郊是Mercu Aspire和柏威年白沙罗高原企业大楼(第1、2、3、4、5座);在雪兰莪的Atwater办公楼。

今年上半年,隆市中心特建办公楼(Purpose Built Office)的总入驻率,从去年下半年的67.5%,略提高到67.7%。

相反的,隆市郊因引入大量新供应,加上办公需求较低,入驻率从去年下半年的86.1%,降至85.4%。

雪州的总入驻率相对稳定,去年下半年录得73.2%,今年上半年为73.4%。

巴生谷办公楼数动态

这期间,巴生谷有几项跟办公楼有关的消息值得关注。

Sentral产托(SENTRAL,5123,主板产业信托)计划从马资源(MRCB,1651,主板产业股)收购灵市天地通数码网络大楼。

这座大楼高27层,建在租赁地契上,总楼层面积106万平方尺,三层地下停车场能容纳788辆汽车和287辆摩托车。

马资源独资子公司Puncak Wangi将与代表Sentral产托的马银行信托协商这项交易。

隆Equatorial Plaza荣获绿色建筑指数(GBI)金级殊荣。这座52层高的大楼有五星级酒店EQ吉隆坡,以及A级办公空间。

这座大楼高效节能,将创新特点融入设计中,例如高效制冷、灯光系统、废热回收、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和永续建材。

海洋清理基金会,一个旨在清除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非盈利组织,今年4月在隆Menara Prestige开设第一个区域办事处,成为该组织在东南亚推行“拦截者计划”的平台。

全球信息服务公司GLG格理集团在隆中环广场地标Q Sentral设立新办事处。这里将支援GLG在全世界的客户和伙伴。

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Xsolla,是全球电子游戏公司,在隆孟沙The Vertical商业大楼开设全球最大的办事处。

共享工作空间受欢迎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要反应迅速、见机行事,不受制于传统办公室的固定空间。

共享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的特性是够灵活,容许公司快速和符合成本效益地扩充和缩小规模。因此,共享工作空间持续成为零工、自由职业者、小型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选择。

不少大公司也选择共享工作空间,例如辉立集团、狮城人力公司和乐集团、矽比科、特伦媒体、LingoAce、马银行、安联银行及DHL。

共享工作空间业者Colony推出的共享工作空间Jerry,今年持续扩展。

自2021年开始营运,Jerry的共享工作空间遍布巴生谷,例如敦依斯迈医生花园、金地花园、白沙罗高原、八打灵再也SS2、白沙罗上城和梳邦再也SS15。

最新的地点是在吉隆坡古仔路和旺沙玛珠。

在韩国发展迅速的著名便利店emart24,宣布把大马的总部搬到梳邦再也SS15的Jerry共享工作空间。

纳闽最大的服务式办公室营运商USO横跨南中国海,在孟沙南城The Horizon第7大楼开设分公司。

隆市平均租金率微跌

今年上半年,隆市中心的平均租金率微跌至每月每平方尺6令吉40仙,去年下半年是每月每平方尺6令吉41仙。

办公空间供应过剩加剧市场竞争,迫使业主采取留客措施来维持租用率。

在隆市郊,优质企业的分散式办公室带动租赁,尤其是拥有四通八达交通网的地区,租金率微涨,从去年下半年每月每平方尺5令吉63仙,涨至今年上半年每月每平方尺5令吉67仙。

在雪州,平均租金率从去年下半年每月每平方尺4令吉10仙,上升至4令吉14仙。

在审查期间,隆市中心的A+和A级办公空间,根据不同地点的每月要价租金范围,介于每平方尺5令吉至12令吉之间。

新中央商务区的每月要价租金范围,介于每平方尺6令吉至12令吉。

旧中央商务区的每月要价租金范围,介于每平方尺5令吉至7令吉。

隆市郊每月的租金范围,介于每平方尺6令吉20仙至9令吉之间。

在雪州,类似等级的办公空间具有竞争力,每月租金范围介于每平方尺5令吉至7令吉50仙。

这期间,市场只有一宗交易,即LKL国际收购雇员公积金局位于灵市白沙罗Fairway的雇员公积金局大厦。

翻新大楼维持入驻率

隆市中心的租金率和入驻率面临市场压力,业主需要探讨和实施留客措施并翻新大楼,以维持入驻率。

这个租户至上的局面,为租户提供了具吸引力的租金优惠和租赁方案。

隆市郊的办公空间需求保持稳定,显示合理的租金和入驻水平,这归因于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健全的基础设施,加上A级办公室供应紧缺,一些跨国公司为了享受这些地区的完善设备,宁愿支付略贵租金。

在雪州,尤其是交通便捷和设施齐全的地点,A级办公室的租金不只稳定,也有良好的入驻率。具有吸引人租赁配套的优质分散式办公空间,仍受市场青睐。

商业办公楼发展商不断创建创新,加入健身房、共享休息室、活动空间和综合景观区,提升实体办公经验,增强租户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拥有这些设备的办公楼,包括满家乐的The Met和双威V2。

共享工作空间业者继续扩张业务范围,不单提供便利和灵活性,也分摊租户的营运和资本开销,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

零售市场内忧外患

我国零售销售额紧随去年全年33.3%的惊人增长,今年首季录得13.8%增长。

然而,受全球增长放缓及较为疲弱的经济前景,今年零售销售增长预料将显著减缓至4.8%。

大马经济研究院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SI)在今年首季下滑至99.2,低于100的乐观门槛,这个数据扭转了自去年次季以来的上升趋势。

由于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前景疲软,又受高通胀影响,最新的指数显示消费者的信心滑落。

根据大马经济研究院,去年末季,就业指数为122.5,今年首季下跌至109.8。

零售业恢复势头

巴生的KSL Esplanade终于亮相,净出租面积约65万平方尺,使巴生谷今年上半年的零售空间,累计供应达约6837万平方尺。

今年下半年,竣工或开业有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he Exchange TRX)和柏威年白沙罗高原(首期)。届时将为饱和的巴生谷零售市场,添加约183万平方尺的空间。

零售业恢复势头,人流量增加、租金支持减少,从而提高租户的销售表现,巴生谷主要购物中心的业主和营运商,在收入和净产业收入(NPI)方面双双增加。

隆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地标阳光广场和柏威年广场的平均每月租金,分别是每平方尺39令吉和每平方尺28令吉,入驻率分别是92%和91.6%,表现不俗。

2021年,这两个广场的平均每月租金,分别为每平方尺29令吉和每平方尺25令吉。

在隆市郊,谷中城购物广场和The Garden Mall的平均每月租金约每平方尺17令吉和每平方尺13令吉,入驻率偏高,分别为99.5%和97%。2021年,这两个广场的平均每月租金约每平方尺13令吉和每平方尺12令吉。

在雪兰莪,双威金字塔和绿野购物广场的平均每月租金,分别是每平方尺16令吉和每平方尺5令吉,入驻率分别是99%和79%。2021年,这两个广场的平均每月租金,分别是每平方尺10令吉和每平方尺4令吉。

零售空间供应趋稳定

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逐渐明显,被抑制的消费者需求也慢慢减缓,预计零售业将趋于稳定。

零售空间的供应持续增加,预计短期到中期内,入驻率和租金率将保持稳定,上调幅度较小。

企业和消费者始终关注成本上涨的问题。供应链中断、电费扬升、劳力短缺及修订劳工法令,可能增加营运成本,进而转嫁给消费者,迫使生活成本上升。

国行于5月调高隔夜政策利率25个基点至3.00%。金融环境收紧,高通胀压力,导致消费模式放缓,尤其是对大宗商品的消费。

总额640亿令吉的各种补贴、现金援助和奖掖,还有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案提供的2%所得税减免,将减轻家庭的财务负担,刺激国内开销。

为了应对高涨的生活成本,政府推出慈悯之伞计划,得到消费者和各界热烈响应。

零售商和商场营运者大力投资数字化。在年轻人和目标导向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动化和物联网等拟真式技术,将会变得更加主流。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办公市场“双租”稳中向好

2021年05月30日

独家报道:李治宏

经过去年的“双租”齐跌,笼罩在供应过剩和疫情底下的大马办公产业市场,何时有望迎来春天?

疫情期间,办公楼或办公空间的需求主要来自那些领域?市场对办公楼的需求出现了哪些变化?

疫后的办公市场,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早在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之前,大马办公产业市场原已面临供应过剩,“双租”(租用率和租金)双双走下坡的现象,而疫情来袭更是加剧了这个困境。

不过,大马莱坊预估,随着冠病疫苗接种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假设接下来疫情受到控制,没有爆发其他重大的大流行疫情,本地办公市场有望反弹,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渐入佳境。

大马莱坊企业服务部执行董事郑扬建指出,这是因为被压抑的需求将刺激企业开拓市场,尤其是那些目前正在采取观望态度的公司,届时市场对办公空间的需求将会回升。

他日前接受《南洋商报》书面专访时说,尽管办公市场仍面临严峻挑战,但科技、流程外包服务与共享服务与外包、药剂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仍在办公租赁市场上活跃,而这股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这些行业具有出色的市场定位,可从最新的卫生保健趋势以及居家工作生活方式的兴起中受惠。

“同时,随着疫情爆发后衍生的新常态很可能持续好一段时日,这些领域所录得的增长将持续下去。”

科技企业将引领群雄

另一家产业咨询公司Nawawi Tie同样指出,吉隆坡办公市场今年首季的租赁活动是由科技、媒体与通讯、船运和物流领域主导。

但与此同时,石油与气体行业则传出计划缩小营运规模甚至撤出大马市场的消息,这可能将导致吉隆坡城中城办公空间的租赁市场出现转变,未来将由科技企业主宰市场。

Nawawi Ti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政府推介的马来西亚数字经济蓝图(MyDIGITAL),将进一步支撑科技企业在办公市场引领群雄的局面。

在该蓝图下,87万5000家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将采用电子商务,吸引2家“独角兽”及增加科技初创企业的数目至5000家,这将有助于推高办公空间的需求。

郑扬建

供需失衡加剧下行压力

郑扬建指出,今年底预计还有约859万平方尺的办公空间竣工。由于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愈加严重,这些新的办公空间供应,加上原有过剩的办公空间,将加剧办公市场的下行压力。

“这将继续影响办公产业的租金表现,尤其是吉隆坡市内的办公空间。因此,“对租户友善”的市场环境预计至少将延续2至3年。”

隆市郊租用率强稳

他说,吉隆坡市郊主要地区优质的企业办公空间供应有限,这些地区的办公空间租用率料保持强稳,尤其是那些坐落在公交为导向发展项目范围内,拥有多媒体超级走廊地位的建筑物,需求更将保持殷切。

因此,放眼今年内的前景展望,吉隆坡市区办公空间租用率将继续面临下跌压力,吉隆坡市郊和雪州办公市场租用率则维持稳定,但仍需一段时间从疫情的创伤中复元。

二手成交价跌15%

二手办公市场方面,2020年的交易在行动管控令下几乎停滞不前,而少数完成的交易显示,二手办公空间成交价格下跌约10至15%。

郑扬建指出,更多的新增办公空间供应,是市场的一大顾虑。

该领域的投资者主要的考量是地点、便利性和连通性。由于国内利率处于史上最低,办公空间买家和投资者寻求的是价有所值的投资和发展项目,交通综合位置良好,尤其是邻近捷运或轻快铁站的发展项目,例如拥有良好便利设施的吉隆坡生态城(KL Eco City)这类发展项目,将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

蔡慧莹

槟上半年料微跌
新山租户寻求灵活布置

国内另2大产业中心新山和槟城的办公产业市场,今年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大马莱坊柔佛州分行董事蔡慧莹指出,新山的新专用办公大楼(Purpose Built Office,简称PBO)面临租用率偏低的情况,而较老旧的办公楼则相信拥有较稳定的租用率。

她说,尽管如此,由于业主们倾向于以更具竞争力的租金,将闲置的办公空间租出去,因此目前已看到PBO租金下行的压力。

“新山与新加坡之间的商业关系仍然很重要,无法进行跨境旅行,已削弱了需要更多办公空间或决策能力的扩张计划。

“尽管如此,在马新两国都有联系和业务的企业会发现,可能需要在新山建立一个基地,以实现顺畅的工作流程。他们首选的是更灵活的布置,从而引起对共同工作空间的兴趣。

“在此期间,能够居家作业的企业正考虑重新优化空间要求。因此,我们预计现有的办公空间租户将考虑使用较小的空间,但可能会利用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搬入具有更好规格的建筑物,以获得长期的舒适感。

苏继良

居家令减办公空间

她补充,简而言之,疫情过后,预计新山办公市场的租金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而租用率将逐渐回升。

至于槟城办公市场,大马莱坊槟城分行执行董事苏继良指出,由于冠病疫情的持续恶化,槟城办公楼市场今年上半年预计稍微下跌。

他说,企业或将检讨工作空间的策略,通过执行严谨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让更多员工居家作业的方式持续营运,这将减少所需的办公空间。

尽管预计新增的办公空间有限,但如果疫情持续没有好转,业主们将在租户要求下调租金及给予回扣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回顾2020年表现,槟岛私人办公楼去年的租用率和租金皆稍微上升,威省的租用率和租金则保持稳定。

过去两年,槟岛乔治市的新增办公空间供应保持为4万9406平方尺。

避免长期租约捆绑

疫情期间,居家作业是新常态,疫后这股趋势会否扭转过来,企业纷纷恢复疫前般的办公空间和规模?

郑扬建指出,成本优化和成本节约,是大多数企业房地产规划师的首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状况不确定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办公室用户正寻求灵活的作业模式,以使其保持敏捷,并避免陷入被长期租约捆绑的困境。

大部分企业将寻求削减成本的措施,以保留现金并确保业务连续性。因此,没有多少人会热衷于购买任何高价物品,以将开销维持在较低水平。

这意味着,这些计划将被搁置、延迟或可能被取消。

郑扬建说,弹性工作时间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组织的工作性质或业务模型的类型。虽然这可能会因情况而异,但也应该有一些必要的办公设施,例如专用于员工协作、工作意识、培训、招聘、会议、支援和其他这类服务的空间。

疫情的爆发是促使许多企业和组织在其日常业务中加速使用科技和数据基本建设的催化剂。

视频会议、云端伺服器及其他用于通讯与协作的工具已经证明,某些企业可以进行组织级的远程工作。

企业的策划人员将寻求在成本效率和生产力之间取得平衡,我们预见到采用混合工作模式的组织可能会发现,这是一种有益的模式。

便利设施丰富的办公室,将有利于支持人们的协作和社交活动。

共享及传统办公空间相辅相成

共享工作空间是办公产业的一大威胁?

与业界一般看法不同的是,郑扬建认为,共享工作空间非但并非传统办公产业的一大威胁,反之,它其实是产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弥补了传统办公空间的不足,两者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他指出,共享工作空间和传统办公空间的重要性,对当今的居住者而言同样重要。在需要传统办公空间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两者并存,反之亦然,传统办公空间可以通过共享工作空间为其租户提供附加价值。

他解释,这是因为共享工作空间提供的设施和便利,将进一步增加办公楼的独特功能,以使建筑物中的所有租户受益。

举例说,业主们可将共享工作空间内的其他多功能厅推销给他们的传统租户,反之亦然。

除了正常的租赁模式外,业主如今还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联营伙伴的方式,将共享工作空间纳入其物业中。

此外,共享工作空间的使用,可能是更大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核心与弹性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当公司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开始新的合资企业或项目时,共享工作空间使公司可以在必要时增长和缩小规模,而且不会面对任何罚款或作出资本开销的成本。

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何Core & Flex模型在当前市场上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原因。

因此,无论是新的租户或旧租户,都在认真考量共享工作空间的各种好处。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一直在探索并确实利用共享工作空间,但这是一种情况选择,每家企业都需要评估本身一个可行的策略。

他认为,大企业继续将总部设在传统办公空间中,而新部门或项目团队则使用共享工作空间,目的是在这段艰难的时期控制好公司的现金流。

Categories趋势

疫后催生购屋观念大转变

2021年04月4日

独家报道:黎添华

疫情一周年,房产需求大不同!

一场疫情看似打乱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更像是一场大洗牌与秩序重整。其中,民众在与疫情共处一年后,房产上的需求更是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南洋商报》就向国内房产领域的前线人员,如中介及市场销售精英处了解后发现,原来本地人及海外购屋者确实和一年前不同了,其中,他们选择房产的心态与居住立场,就因为疫情而作出了调整。

10公里范围内成了购屋者置业的距离标准。

 

陈秀芬:与家人住得更近
置业10公里内诸事便利

发展商汇华集团董事陈秀芬指出,疫后一周年,不少民众在选购房产时,会更趋向希望能与家人住得更靠近,尤其是有关房产必须是距离家人方圆10公里范围内,更几乎成了一项标准。

她解释,在行动管控令期间,由于许多的行动范围都局限在10公里内,因此购屋者如今更趋向和家人的距离尽可能在10公里内,以方便往来。

除了希望能与家人住得靠近些,购屋者也希望10公里内能拥有更多的便利,如靠近学校、食肆、巴刹、医院、公园、商场、霸级市场,工作地点等。

也因如此,该集团的项目地点都选择在10公里,甚至是更短距离范围内,并拥有这些便利。

陈秀芬

她表示,疫情前,地点四通八达且极具策略性的项目本就备受好看,然而疫情后则让购屋者进一步看重这点。

立足北马的汇华集团拥有超过40年的产业发展经验,而陈秀芬则在产业领域约30年,是北马少数拥有如此多年的房屋市场销售经验的女性代表。

另外,她也发现长期的居家作业,让购屋者对房屋要求较过去更高。例如,希望多一些空间腾出来走动、或打造成办公室,部分则希望有阳台设计、更多的绿意环境,以及休闲设施,好让他们能纾解“行动受困”的压力。

“试想想, 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以在家休闲的8小时都在同一个空间,购屋者自然会希望有更多的变化,同时让他们心情舒畅的设计。”

也因为看到了购屋者疫后对房产的趋势有转变,该集团不时特地做出调整,以符合最新的市场需求。

槟城目前少见高档项目。图为槟城国际商业城。

槟缺高品质房产项目

她透露,其部门职员在接触购屋者时会被告知,槟城市场上仍少见设计新颖独特、高档且高素质的房产项目,就此发展商有必要推出高品质的房产项目。

她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得趋更高水平迈进,槟城也须得打造高档且符合国际水平的项目,这才符合时代需求,同时才能推动槟城往更高格局发展。

她也提醒,由于不晓得下一波全球大事故会在何时发生,更不晓得届时会是什么情况,因此购屋者都在经一事长一智后,采取了未雨绸缪的措施,置产时都先调整。

林文彬

林文彬:住家最好靠近公司
对租金或屋价更敏感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MIEA)主席林文彬指出,中马一带在疫情一周年后同样对10公里距离较为有要求,但却是希望住家靠近工作地点,而非父母家。

林文彬也是Kim Realty的董事,在这行超过20年的他也表示,除了上述转变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购屋者或租赁方都比过去更希望房屋售价及租金能稳定一点。

尤其是雪兰莪州莎阿南一带的租赁活动,更因为厂商要出租予外籍员工而变得更活跃,价格更因此上调了5至10%。

“不是谁都可以在自己的工厂范围打造员工宿舍,因此他们会找大量单位提供给外劳。”

长住为主要出发点

不过,他也认为,尽管许多年轻人在工作、科技产品、兴趣上多属于喜新厌旧个性,但在购买房产时,多数人始终还是会以长住为主要的出发点,不会经常更换居住场所。

“还没有能力购买房屋的年轻人及社会新鲜人自然会先租房子。一旦有能力,他们还是会选择自置物业。这样的情况特别发生在亚洲人身上,尤其是华裔。”

询及有关上述的转变会否长久,他则表示,由于疫情刚满一周年,会否真的带来长久性的转变,仍需要观察一段时日,惟他不排除有这个可能的存在。

他指出,购屋者需要了解的是,一切应以能力为考量,而疫情后的置产环境更应量力而为,在多变的局势中,“租房”或“先租后买”都是可行的方案。

再来,年轻人在选购房产时须得做好一个心理建设,即第一间房产不一定会是自己最梦寐以求的单位,而是先置产,并在能力提升后逐步迁入更贴近自己要求的理想单位。

梁宁芳

梁宁芳:泰国超越大马
海外置产注重政治医疗

产业专栏作者梁宁芳发现,一场疫情后让海外买家也转变了心态与立场,当中最明显的就是他们更看重当地的政治稳定性、医疗及教育。

从事海外房产买卖10年的她表示,过往海外买家会先考量回报率,然而现在则更看重当地是否稳定,因为疫情来袭后,海外买家会考虑外移的可能。

“其中医疗是大家最看重的一环。一些中国买家会特地选择靠近医院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提及,过去很多海外买家会喜欢来我国置产,但随着我国第二家园计划被搁置,所以现阶段东南亚的海外资产趋势,则以泰国市场更胜一筹。另外,葡萄牙方面则因为当地政府在推动海外置产上给予很多便利与优惠,所以也吸引一群人支持。

“一些国家的政策比我国更具伸缩性与卖点,如允许外国人在当地工作、定存数额比我国低等等,相较之下,我国的第二家园政策可能就逊色了。”

询及给海外买家的建议,她表示,地点绝佳、环境好始终是关键,然而高素质的房产仍旧是首选,因为这可以确保单位未来的价值。

尤值一提的是,基于疫情无法让海外买家亲自到来我国,因此虚拟VR技术的使用在房产界越来越普及,这方便有兴趣的购屋者能远距离看房,减少他们多次来返的次数,大大减低当中的成本。

换言之,不仅是买房置产的角度与需求出现变化,就连看房子的模式也出现转变。

陈炜平

陈炜平:双钥匙受落
共享空间需求涨

D2国际有限公司创办人陈炜平表示,6年前推出市面的双钥匙(Dual  Key)单位在疫情后开始备受瞩目,其中许多人更是基于居家作业的作息影响下,将多出来的套房拿来充当办公室。

他分享自己的经验指出,一名顾客就为了要有多余空间来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工作室,因此打消了原本要购买3房一厅的1100平方尺单位,提升至1300平方尺的双钥匙单位。

“早期大家都观望这种双钥匙设计的受落程度,如今则开始被接受,甚至成为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此外,由于一些人希望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因此即便不是双钥匙单位,他们也希望住宅能稍微大一些。

曾荣获吉隆坡2019年度最佳房产代理的他,也是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房产代理员团长(MIEAEN  network)。

他说,工作层面来看的话,不少人也开始选择共享空间(Co-working  space),其中双峰塔一带的共享空间的租客率就已经爆满,而共享空间单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这些单位有酒吧、游戏室、育婴室、无限量茶水供应、音乐,有的还提供午休室让人小休,甚至让大家有机会接触衣着打扮潮流时尚的各行各业人士,因此很适合时下的年轻人。”

办公楼需求面积下降

尽管如此,他表示,这不意味着办公楼就没有需求,惟这些需求已从过去面积较大的单位,转去800至1200平方尺的单位。

另外,由于网购向来是趋势,管控期间进一步让网购成为主流,陈炜平开始发现,许多房产开始设有寄放包裹服务。

询及这样的转变会否长久,他直言,待疫苗接种普及化后,民众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作息,因此大势所趋下自然成为主流。

结语:房产调整迎合市场需求

疫情肆虐超过一年,这也无疑影响了购屋者的买屋倾向,市场嗅觉敏锐的发展商自然已经看到这样的转变,并顺势推出相对符合市场需求的单位,而聪明的购屋者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需要的又是怎样的房产。

如今,未来的房产景象已经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至于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格局,则胥视政策、经济等客观因素如何发酵了。

房产需求新趋势

● 趋向与家人住宅10公里范围内

● 趋向住宅靠近工作地点10公里范围内

● 希望10公里内的设施方便一应俱全

● 希望有阳台、绿色设计、更多休闲设施

● 倾向共享空间

● 希望单位能有多余空间打造成工作室

● 希望更多的高档高素质房产

● 希望服务与设计能符合需求,如打造包裹存放服务

● 海外买家更看重政治稳定、医疗及教育

● 希望更多的高端高素质房产

●希望服务与设计能符合需求,如打造包裹存放服务

●海外买家更看重政治稳定、医疗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