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次季公共建筑合约达75.4亿

2023年07月21日

下半年建筑业挑战大

在面临公共基建滞缓的挑战下,建筑业正寻求依赖私人领域的项目,这也为金务大(Gamuda Land)和双威建筑(Sunway Construction)等公司带来新的商机。

在即将到来的州选和预算案通过进程缓慢的背景下,建筑业正面临公共基建项目进展放缓的挑战。分析员认为,除备受瞩目的捷运3号线(MRT 3)外,近期内不会有新的大型公共项目出现。

丰隆投行研究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次季已颁布的国内建筑合约总值达到了惊人的75.4亿令吉,按季增长了5%,按年更是大涨232%。

这主要受到金务大在槟城A岛项目的填海工程支撑,这一合约的价值高达34.7亿令吉。尽管公共基建进展缓慢,次季合约总值仍然主要由私人领域支撑,占合约总值的85%。

政府发展项目第三季料放缓

分析员表示,若是剔除该工程,实际上次季合约总值将按季下降了44%。这种连续放缓被归因于疫情后的正常化以及即将到来的州选。由于政府的发展开销相关项目可能会在第三季放缓,建筑业需要面对新的挑战。

在首半年,国内已颁布的建筑合约总值按年飙升 27%,但这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高通胀的影响。

分析员认为,下半年的显着推动因素可能主要来自于预计在年底颁发的MRT 3项目,以及价值约20至30亿令吉的机场扩建合约,还有110亿令吉的防洪工程。

然而,政府的发展开销相关项目在第三季可能会放缓,其中槟城轻快铁(LRT)项目预计要等到2024年才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尚未确定固定路线、融资或内阁批准。

分析员预计,短期内MRT 3项目的颁发将使合约总值达到顶峰,因为暂时并没有其他准备就绪的大型项目可推出。

考虑到这一现状,分析员倾向于对建筑领域采取更长远的看法,并维持“中和”评级。在这种情况下,金务大和双威建筑成为了该行业的焦点。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合约,可以带来更持续的订单增长,特别是在MRT 3项目之外。

Categories趋势

金满成功接班人 新愿景攀高峰

2023年07月2日


系列三:金满成功集团

丹斯里颜友才
年龄:56岁
学历:技职教育学院电子工程文凭
职位:金满成功集团董事经理

 

颜宇恒
年龄:30岁
学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硕士
职位:金满成功集团执行董事

看准未来,掌握现在
金满成功扩版图

接班是一个动态,上一代经营者在交接大权中,必须逐步让新管理者将他们的新愿景、新价值观注入企业,为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

而一个开明的领导人,开启了金满成功集团(Platinum Victory)的接班计划,不让继承人徒有空壳而没有灵魂,以完成企业永续经营。

金满成功创办人丹斯里颜友才自1997年成立金满成功集团以来,一直竭力建造质量与实惠并重的住宅项目,让每个人都能实现拥屋梦,更在推动文良港发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成为今天繁华的城镇。

20多年过去,颜友才也开始管理继承计划,其儿子颜宇恒于2015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取得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硕士学位后,便加入金满成功大展拳脚,把所学专长发挥在父亲一手打造的事业上,目前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的要职。

颜友才未限制颜宇恒需一并继承上一代的价值观与领导方式,反而是放手给予足夠的空间和责任,培养自己的团队与经营能力,建立属于新一代管理者的权力、权威与管理方法。

颜宇恒自2015年加入公司后,于2017年成立品牌推广部,加强金满成功集团的房产发展计划品牌,善用本身的品牌效应;例如推出的中上档房产名称都以Platinum为首,VISTA-Essential Homes的品牌则用在可负担房屋计划。

Platinum Casa Danau Residences 位于文良港翠湖园(Danau Kota)黄金地段,是一个崭新的公寓项目,占地1.986英亩。

中高档房产瞄准首购族

颜宇恒于2019年再涉足公司的设计与建筑发展,促公司的建筑业务迈向另一里程碑。不到10年时间,颜宇恒已掌握金满成功的现在和未来。

过去20年,金满成功集团主攻可负担房屋的市场。但颜宇恒认为,时下年轻人的生活品味提高,都希望住在较高尚的房里,因此公司陆续推出中上档的房产项目,对象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首购族。这就是颜宇恒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紧贴时代脉搏,推出更多元化的产业类型。

看准未来,掌握现在,带领金满成功集团走出文良港,雄心勃勃扩大业务版图,他所采取的市场策略跟父亲过去20年有所差异。

颜友才同时也是上市公司Southern Score(SSB8,0045,创业板)的董事经理,颜宇恒则是该集团总执行长。

金满成功集团在巴生谷区内拥有约100英亩地库,发展项目将集中在文良港、旧巴生路和武吉华联(Bukit OUG),市场都期待着颜宇恒未来如何领导公司走向充满惊喜的崭新未来。

相关系列:

Categories趋势

工程部或限发建筑业新执照

2023年06月1日

限发新执照建议
将带到内阁商讨

建筑业者抱怨面临太多业内竞争,工程部将考虑限发新执照给各级别承包商。

工程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莫哈末表示,大马土著承包商协会(PKMM)抱怨,建筑领域业者面临许多业内竞争。

“鉴于执照核发的事项由工程部通过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监管,我们将把限发新执照的建议带到内阁。”

建筑业者抱怨太多业内竞争,工程部将考虑限发新执照。

他日前为登嘉楼大马土著承包商协会第47届常年大会开幕后,如是指出。

根据上个月数据,G1级至G7级的建筑承包商执照总数,较2019年的6万张,倍增至13万6000张。

Categories趋势

双威建筑首季营业额萎缩16%

2023年05月24日

未来盈利清晰
好景在后

受到建筑业务走软的影响,双威建筑(Sunway Construction)首季营业额按年萎缩了16.41%,报5亿2212万8000令吉;净利也按年减少19.38%,净赚2782万8000令吉。

不过,该公司手上依然握有60亿令吉订单,并对前景感到谨慎乐观。

双威建筑周一向交易所报备,截至3月杪首季,营业额按年萎缩了16.41%,报5亿2212万8000令吉。

业绩不达标,主要是核心的建筑业务营收与盈利有所下滑,这是因为去年同期赶工导致营收大增,而今年很多建筑工程尚在初期阶段所致。

不过,双威建筑的预制业务表现强劲,营收年增43.6%;新加坡的一体化建筑与预制中心也已经投入运作,预料未来的贡献还会提高。

无论如何,董事经理廖国荣对前景依然感到谨慎乐观,并指出该公司今年已经成功拿下12.8亿令吉合约,首季就达成了全年目标的64%。

“我们手上有着60亿令吉订单,未来盈利清晰。”

 

 

 

Categories意见

若再政变屋业审批受阻

2023年05月7日


丹斯里林景清
怡克伟士董事经理
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

官员“不做不错”避责心态
导致多项营运发展停滞

随着槟城、雪兰莪、森美兰、登嘉楼、吉兰丹和吉打的州选即将来临,有关国内政局将再次变天的传言甚嚣尘上,这不仅为国家发展前景蒙上阴霾,也让商家和企业的营运变得难上加难。

这是因为,大马政府部门如今的审批程序已非常冗长,如果现在再面临中途撤换政府的情况,相信很多官员都会担心日后政策出现改变,而不敢在此时批准,这将导致很多项目的营运和发展都陷入停滞。

与此同时,有些官员都抱着“不做不错”的消极避责心态,为了日后避免被追究责任,而拖延各种审批程序,这导致诸如房屋发展商和建筑商等业者面临更大的挑战。

申请过程充满障碍

以建设可负担房屋为例,虽然目前有一站式办理中心(OSC)系统统一审理申请,但全国约150个地方政府却各有各的程序和条件,所以申请过程已充满了层层障碍。

再加上不同官员往往要求的文件和步骤都不一致,有的甚至为了“保险起见”,要将申请提呈给部长过目,或是干脆在政策和政局不明朗的时候把申请搁置,让企业陷入旷日费时的等待。

要知道,很多地点良好、价格适中的可负担房屋是很受人民欢迎的,尤其是那些30万令吉左右的项目,但如今很多这类型的项目依然无法取得发展准证。

人民成最大受害者

另一方面,发展商在等待批准期间必须承受额外的土地贷款利息和营运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即使政府推出洋灰补助等优惠措施,但碍于混乱的申请程序,业者也往往需要大费周章才能获得这些补助,导致这些措施的效力大打折扣,无法帮助业者减轻负担。

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大马人民被迫买贵房、买不起房。由此可见,人民成为了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

简化程序加速审批

为了让大马能重整经济发展,我呼吁所有政党尊重选举结果和扮演好本身的角色,而非一直图谋通过拉拢和夺权等手段取得权力,否则我国已经非常繁杂的政府行政系统,会变得乱上加乱。

在我看来,政治人物应有君子的气度,无论输赢成败都应该接受结果,然后认真反思,而不是千方百计想要推翻或者篡改赛果。政局稳定免朝令夕改

要知道,在当前这个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政治稳定才能确保大马不会陷入朝令夕改的恶性循环,实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我呼吁政府加大整顿和改革的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进程来简化审批程序。

以一站式办理中心系统为例,现在的情况就是当中涉及太多的部门和官员,加上没有统一的申请条件和程序。这不但导致效率低下,更提供了贪污的漏洞,因为有些商家和企业为了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就会通过贿赂官员的手段,加快审批的速度。

减少中间人杜绝贪污

同时,这种问题也间接促成了“中间人”的兴起,这些所谓的中介会向申请人收取一笔费用,然后帮忙跟有关官员疏通,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贪污和贿赂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聘请外籍劳工方面的建筑领域相当常见。因为移民局等部门的审批速度太慢,加上行业内劳工短缺问题严重,所以就为很多不良中介创造了贿赂的机会。

对此,希望政府能参考如今办理护照和MyJPJ等电子化系统,改革和简化各种审批程序,尽量减少中间人,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和杜绝贪污。

只要政府拿出决心并做出成绩,我相信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接受新科技跟上趋势

最后,我也希望政府能更重视新科技和趋势,并提高本身在这方面的接受和应用程度。

以数字工业化建筑系统(Digital Industrialised Building System,简称DIBS)为例,这种结合了建筑信息模型、电脑辅助设计和其他数字工具的先进建筑系统,已证明了能为企业带来众多好处,但在有些政府项目当中,有些官员为了避责,而不愿接受这个建筑系统。

从上海资本(LSH,03047,建筑股)和金务大IBS子公司的合作成果来看,DIBS可以帮助发展商和建筑商节省成本、减少建筑废料和降低对外劳的依赖,实现环境、社会及监管(ESG)的众多目标和要求。

但如上所说,有些官员为了避责,所以依然在政府项目中一直沿用上一世代的传统工业化建筑系统和设计,不愿意采用新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导致行业和国家都难以取得进步。

因此,希望政府能让本身的项目和官员也跟上如今的趋势。我相信,只要在房产和建筑领域全方位落实改革和整顿的措施,大马就能为人民带来永续而又可负担的房屋建设。

Categories趋势

建筑业盼减缓建材涨价

2023年03月7日

劳工短缺建材高涨
建筑业喊苦啊!

我国经济在冠病疫情后迎来曙光,但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及令吉疲弱,马来西亚建筑材料代理商公会(BMDAM)指出,原材料成本和利率的增长,将继续对本地建筑业带来压力。

该会会长林俊亨发文告促请政府减缓材料的上涨,尽快解决外劳短缺问题,让各种项目都能按时完成。进口和本地建筑材料成本高是有联系的关键问题,这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停滞,也会增加国内建筑材料代理商的财务负担。

林俊亨

“现有的建材代理商不仅需要筹集超过20%至30%的营运资金,以购买相同数量的建筑材料供应给现有的承包商,同时还面临着承包商拖欠款项的高频率,因为大多数承包商无法在60天期限内,按时付款。”

上述问题,林俊亨直言,国家银行提高隔夜利率也增加了的建材代理商的借贷成本,而且很多业者都在申请外劳,就算付款了,也没有外劳。

他不解为何没有足够的外劳,是因为涉及国家问题或其他因素,这点是需要厘清的,否则与外劳相关的行业会继续受到影响。

Categories趋势

印度钢铁 争全球制造中心地位

2023年01月2日

印度到2030年,
钢铁消费量料达2亿吨

由于中国建筑业不景气、美欧可能陷入衰退,印度崛起为全球钢铁需求低迷期的救世主。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印度2023年的钢铁需求将受此影响增长6.7%至约1·.2亿吨,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该国已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全球第二大钢铁消费国。

明年人口料能超越中国的印度,目前处于建筑荣景期。总理莫迪努力加强公路、铁路和港口现代化,盼与中国大陆一争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印度最大钢铁生产商JSW的执行董事贾扬特·阿查里亚说:“任何经济体的国家建设阶段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和大宗商品”,印度这十年将经历此一阶段,到2030年,钢铁消费量可能增加超过2亿吨。

在此乐观前景的激励下,印度米塔尔家族与日本生产商合资成立的ArcelorMittal Nippon Steel India,计划未来十年内将产能增加两倍以上到3000万吨。而韩国钢铁制造商浦项控股和印度大亨、亚洲首富阿达尼,也共同探索合建钢厂的可能性。

明年人口料能超越中国大陆的印度,目前处于建筑荣景期。

印度所需的大多数钢铁都能自行生产,但也增加进口以满足激增的需求。政府数据显示,4至10月的进口较一年前增加15%至310万吨。

当地生产商开始担心廉价进口产品大量涌入。根据政府数据,中国占10月进口的逾四分之一,部分俄罗斯钢铁也运往印度。

印度钢铁协会副秘书长A.K. 哈兹拉说,一些进口钢材质量“不合格”,该协会要求当局调查此事。

尽管成长强劲,但就钢铁消费量而言,印度仍远远落后于亚洲竞争对手。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明年需求不到中国大陆9.14亿吨的七分之一。

印度缩减差距的速度,将取决于莫迪能否建设成功,财政部估计,到2025年,国家基础设施管道将需要1.4兆美元(约6.2兆令吉)资金。

另一方面,根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印度部门ICRA公司资深副总裁贾扬塔罗伊,中国房市问题和挥之不去的疫情影响,将使其明年的钢铁需求受到抑制。

Categories意见

加速建可负担房屋 程序要简化

2022年12月5日


丹斯里林景清
怡克伟士董事经理
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

 

政府可考虑设立一站式平台
让发展准证能尽早批出

随着新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誓就职,马来西亚第15届大选结果已尘埃落定,而接下来的焦点就是政府如何解决如今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难题,带领国家走出困境。

在政府着手解决物价高涨等民生问题的同时,我也希望首相能关注房地产发展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令吉贬值、全球供应链面临瓶颈和劳工短缺等问题的影响下,发展商和建筑业者的经商成本在过去一两年来飙涨了许多。

以建筑材料为例,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早前指出,玻璃、钢铁和铝制材料等的平均价格,2022年上半年的涨幅就超过了20%,导致新房屋项目的成本提升了不少。

如此一来,诸如可负担房屋这类赚幅来本就很低的项目,如今在商业上几乎已成为不可行的计划,而许多可负担项目在经历疫情之后迟迟无法全面复工,原因正是如此。

这是一个相当迫切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牵涉到这两大经济领域的运转,更是直接影响民生福祉和国内的拥屋率。

根据大马统计局截至2019年的数据,在雪兰莪这个全马人口最多的州属,只有69.7%居民已拥有自己的房屋,租屋一族占了29.2%,其余的1.1%则是与人合住在宿舍和收留所等。

由此可见,国内很多地方对于可负担房屋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三大建议降成本提高效率

对此,我建议政府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以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效率,从而鼓励更多发展商推出可负担房屋项目,帮助人民拥有自己的屋子。

一·共同审批简化流程

房地产项目发展往往牵涉到很多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这也导致发展商须花费很长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周旋,从而影响了项目推出的速度。

在此期间,发展商对所持土地所需支付的贷款费用就越多,而这一切多出来的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房屋买家的身上,让人民为效率低下的政府系统买单。

因此,我认为,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真正的一站式平台,集合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水电公司和工程顾问等相关人士,让各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协商和达到一切条件,让发展准证能尽早批出。

二·审批设期限避免延迟

如上所说,政府部门冗长的审批时间,会造成房地产项目延迟推出和成本增加。

所以,我建议政府部门对可负担房屋项目的审批设下一个或两个星期的期限,让这些项目能尽快动工。

三·降低或豁免水电排污费

在房屋项目当中,发展商必须承担水管、电线和污水管道等基建设施的建造费用,然后再把这些设施交付给水电供应公司和污水处理公司。

这些费用一般会占整体项目发展总值的1%至2%,所以对赚幅已经相当微薄的可负担房屋来说,这方面的费用会让项目更加难以实行。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考虑让水电和污水处理公司承担这方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费用,因为在提供可负担房屋这个议题上,我认为,所有单位都应共同承担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我也认为,地方政府和土地局应豁免项目的有关手续和行政费用,避免加重项目成本,导致项目最终因不可行而延迟或告吹。

委部门要职应选贤任能

无论如何,我希望新政府能更多地咨询各界的意见,并在委任各个部门的要职时,可以做到真正的选贤任能,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施政。

我也赞同新首相对于缩小内阁规模和减少部长薪资的看法,也希望他在部长的任免方面避免为了“政治酬佣”的原因来进行安排。

对于各行各业的业者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有着真才实学、能与商界携手合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共同改善政府系统效率不彰和浪费资源等弊病。

大型基建勿随意停工

另一方面,基于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我认为,政府已批准且合约已颁发的项目应照常推行,千万不能因为政治报复,而让所有项目都不问情由地停工。

但如果真的发现某些项目有涉及贪污的嫌疑,政府应进行彻查和重新谈判,让项目能在照跑和无需毁约赔偿的情况下,争取到比较公平合理的条款。

Categories意见

建筑业科技化 政商合作创永续

2022年08月8日


丹斯里林景清
怡克伟士董事经理
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

建筑业多难题?
用科技克服创永续!

自疫情爆发以来,建筑业一直面临劳工短缺问题,加上供应链中断,导致各种建筑材料价格大涨,很多业者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我国已在近期允许建筑业等领域从15个国家招聘外籍劳工,同时政府的建筑合约也把另11种建筑材料纳入价格波动(VOP)条款当中,以协助建筑业者应对这两大难题,但从更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更永续的方式,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

在我看来,当我国如今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原料价格高涨的危机之时,也是一个让建筑业更广泛地采用工业建筑系统(Industrialised Building System,简称IBS)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等科技的机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新时代的转型和升级。

对于建筑业来说,在营运环节当中更大程度地引入自动化的科技,能让业者在不降低建筑品质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减低对外劳的依赖。

事实上,这些科技更是我国培养新一代建筑与工程人才的一大契机,让更多本地人加入建筑业这个经济火车头当中,解决低技能外劳占取工作机会和造成外汇流失的问题。

同时,如果IBS在建筑业得到更广泛的接纳和应用,不仅可确保建筑材料的生产品质、速度和数量,更有机会通过量产模式来抑制材料价格上涨。

更重要的是,通过IBS和BIM等科技的应用,建筑业者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材料的浪费,让整个行业的运作变得更加永续和环保,符合环境、社会与监管(ESG)的原则。

在为业界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引导方面,大马政府的确付出了许多心力,近几年加入这个行列的业者也越来越多,但国内行业对这些自动化科技的应用依然不高。

资本较高成效需时

究其原因,往往是这些科技的投入资本较高,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获明显成效,导致许多公司望而却步,尤其是资本不多和难以据此申请到银行贷款的中小型企业。

对此,我认为我国政府应在此时提供补助或者免税优惠,鼓励建筑业者采用IBS和BIM等科技,把行业的营运自动化。

以IBS为例,政府可以考虑为那些从国外购置IBS机械设备的企业,提供免除进口税的优惠,这样就能有效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科技投资成本。

政商合作推具远见计划

在我看来,想要在充满挑战的后疫情时代推动国家经济复苏和增长,必须仰赖政府与商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因时制宜的亲商政策、具备远见的计划,以及更有效率的政府系统。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必须作出更完善和长远的规划,确保项目能在最短时间内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否则国家所投入的成本几乎形同浪费,甚至还可能成为沉重的债务负担。

以捷运(MRT)为例,如今的线路当中有着不少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站点,而这些地区大多是需要多年时间才会成形的大型房地产发展项目,短期内几乎无法为捷运的搭客量带来显著贡献。

参考伦敦香港公交蓝图

这样一来,如此不完善的线路规划就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导致捷运公司持续面临亏损。事实上,根据媒体报道,捷运公司在截至2021年12月底时,累积亏损达566.5亿令吉。

所以,我认为,大马应参考伦敦和香港等国际大都会的公共交通规划蓝图,这些地方的公交站点往往都是连接到现有的商场和办公楼等人口密集的建筑,为公交带来稳定的搭客量,从而确保项目的永续性和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政府和商界的紧密配合,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

勿随意中断经济项目

随着朝野合作备忘录在7月底截止,我国下一届大选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对此,不管届时是否会出现政党轮替,我认为,执政者都不应随意把重要的经济政策和发展项目中断,尤其是单纯因政治考量而作出的决定,这都是应避免的。

这是因为重点政策与项目无法贯彻始终地推行,就无法为经济带来明显效益,同时也会让很多外资企业担忧大马政局不稳定,而不再选择到我国投资。

政治两线制应为我们带来朝野之间的良性竞争和监督问责,并非只为追求个别政治利益,而盲目打压和反对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希望朝野双方都能在我国遭受各种内忧外患困扰之时,专注政府系统的改革,打造一个更有效率、更清廉和具备远见及执行力的政府,共同振兴马来西亚的经济。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疫祸延烧 亚太装修费涨11%

2022年04月29日

【装修那么贵?】系列2

需求越来越弱,
成本愈来愈高……

冠病疫情一年又一年,房地产和建筑业继续深受影响,连带装修业也深受冲击,需求减弱,成本升高。

国际房产顾问仲量联行(JLL)指出,过去一年受劳动力不足、材料短缺和供应链断裂等问题,连带推高亚太区装修成本。

该行日前发布的2021/2022年《亚太区装修成本指南》提到,调查的30多个主要城市,办公楼装修成本平均按年上涨10.8%。

“统计这些市场的办公楼装修成本,达到每平方米1109 美元(约4697令吉)。”

材料价格飙升及劳工短缺为装修业带来挑战。

人力建材短缺

报告说,亚太大部份城市的装修成本都上涨,反映劳动力和原料短缺造成的广泛影响。

仲量联行亚太区项目与开发管理服务董事经理Martin Hinge 指出,亚太市场过去一年,忙着应对新冠疫情各种影响,疫情中断供应链等问题,对亚太和全球造成影响。

在中国,除了疫情影响原材供应和价格,因媒炭价格上和严格碳排目标造成限电供应,也是影响装修成本上升主因。

中国影响全区

许多装修材料依赖中国供应,该国受疫情影响产量和供货等问题,不光影响中国本身,甚至整个亚太区。

“这也直接导致了材料的大量紧缺,全球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则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报告说,疫情影响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流动受阻更加速价格的攀升。

印度各主要城市去年急剧上涨,尤其是机电相关成本。

仲量联行说,今年上半年的第二波疫情,给印度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建材严缺,虽然防疫限制逐渐放宽,建材需求回升,但供应却无法快速满足订单。

报告称,整体上,亚太区装修成本和装修意愿分化极大:“尤其是东南亚受新变种的新冠疫情冲击,市场信心和装修意愿都受挫。”

相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