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意见

买房不必花一分钱?

2021年03月27日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假设房市一直向上,比如购买了产业的12个月后,产业价格上涨了,购屋者可以80万令吉或更高价格脱售,还掉银行72万令吉贷款后,22万令吉现金回赠就“袋袋平安”。

这样看起来,这位购屋者以零投资成本,就赚到了22万令吉的“投资回酬”。

假设产业市场持续向好且产业价格持续扬升,这个计划将对购屋者有利。

但许多于2014年至2018年期间购买产业的购屋者,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后陷入了经济困境,甚至有人失业,比如关掉生意,一些还要减薪。

在这种情况下,购屋者要继续偿还银行的每月供款就越来越困难,而从现金回赠中获得“投资回酬”的美梦就变成了噩梦。

发展商提供可延迟还贷

第三种销售策略就是:由发展商提供可延迟偿还的个人贷款计划。

2018年,也有购屋者出席了“产业大师”所举办的“产业讲座”,购屋者被告知,可以在不用支付任何款项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到由“产业大师”为他们找到的城内产业。

为了让购屋者无需自掏腰包支付任何款项就可购屋,发展商为购屋者提供一项个人贷款,好让购屋者支付房屋售价(假设售价为100万令吉)和房贷总额(假设总额为70万令吉)之间的余额(30万令吉)。

接着,购屋者选好了产业后,就跟发展商协商购屋条件。

发展商就会安排经纪人协助购屋者向一间“友好的银行”申请房贷,并基于100万令吉的买卖合约,申请70%的房屋贷款。

当银行批准购屋者总额70万令吉(70% x RM1,000,000)的房贷后,就能支付房价中的70万令吉给发展商,剩下的30万令吉,就是由发展商提供的30万令吉个人贷款。

疫情冲击陷财困
购屋美梦变恶梦

除了银行的贷款,购屋者也与发展商签署一份“个人贷款合约”,承诺会根据发展商的条件,来偿还所给予的30万令吉个人贷款。

就这样,购屋者可在不用支付任何一笔头期之下,就购买并拥有了价值100万令吉的产业。

如果购屋者能持续的偿还银行的每月还款,并根据发展商的条件,偿还所给予的个人贷款,那么购屋者还是能够继续开开心心的。因为只要持续还款,购屋者可以持续受惠。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导致经济衰退,许多于2018年及过后买房的购屋者突然陷入财务困境,一些人失业了,一些人生意倒闭,另一些人则面对减薪。

当购屋者要准时还款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违约,银行就有可能收屋拍卖。

假设在这个情况下,银行拍卖了屋子,发展商就会向购屋者追讨30万令吉的个人贷款。

这个情况下,“由发展商提供可延迟偿还的个人贷款计划”的美梦,反而就会成为了购屋者的噩梦。

在目前不明朗的挑战时候,潜在购屋者,若要做大型的产业投资决定前,尤其是签订长达30年或更久的财务责任,例如房屋贷款时,须非常谨慎考虑。

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至2018年的10年期间,大马有不少产业发展商推行了新策略来销售他们的屋子。

一般上,大家都知道的策略有2种:第一种就是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DIBS);第二种就是零头期+现金回赠,就可以购屋。到了去年杪,发展商还推出第三种销售策略,那就是由“延迟摊还发展商提供的个人贷款,买下一间房屋”。

这些销售策略是如何操作的呢?而这些销售策略会否存在什么陷阱?这一期,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些发展商的销售策略。

首先,我们回顾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

2012年,就在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也影响了大马之后,房产市场停滞不前,许多发展商都没有办法卖出所兴建的房子。

为了清掉卖不出的库存,多家发展商就推介了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

但基于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破坏性的影响,政府后来禁止了发展商进行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

零头期+现金回赠就可购屋

为了要清掉持续增加的滞销库存,又有发展商推介了“零头期+现金回赠,就可以购屋”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怎样操作的?

2014年至2018年期间,有些购屋者也许出席了“产业大师”所主办的“产业讲座会”,并被告知,自己可以不用支付一般10%的头期钱,就可以买到由“产业大师”为他们挑选的城内产业。

购屋者选了自己想要的产业,然后和发展商谈好条件。

接着发展商就会告诉购屋者,他们所选择的产业原本的销售价格是某个价位,例如50万令吉。为了让购屋者不需要出头期钱就可以购屋,发展商就会指示律师准备买卖协议,而产业购买价格就可能会从50万令吉被抬高到80万令吉,等于从原本的价钱50万令吉上涨了60%。

然后,发展商会安排经纪人,协助购屋者根据总值80万令吉的买卖协议来申请房屋贷款。

事先已安排好的“友好银行”就会提供总额72万令吉(80万令吉 x 90%)的房贷给购屋者,那么购屋者不但无需支付10%头期款,还可以获得一些现金回赠。

购屋者一共获得72万令吉的房屋贷款,支付了发展商50万令吉屋价后,还可以获得高达22万令吉的现金回赠。

只要房市持续上涨,这购屋者还是可以保持乐观。

Categories意见

不合法购屋

2021年03月14日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过去6个月内,我撰写了多篇文章,都是关于发展商的“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

这期我会继续跟进事情的进展。

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数千名大马人通过发展商和“产业大师”联手的“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购买了多项产业。

这些投资者,每个人大概买了2到6项产业,并要承担每月6000至3万令吉的供款。

今年7月起,通过“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一共买了76项产业的30名购屋者,向我求助。

他们每个人的月薪介于6000至1万2000令吉,因此并没有能力支付每月供款。而且他们都已经违约,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长达3到9个月。

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提及,根据1950年合约法令第25条文,这30名购屋者所购买的76项产业,与发展商所签署的买卖合约都不合法,所以合约无效,双方并没有法律约束。

同理,由于买卖合约无效,购屋者和银行之前的贷款合约也是无效,且无法执行。

另外,当这些购屋者申请银行的房屋贷款时,是通过“产业大师”安排的“压缩”手法,在同一个时间点,一起进入国家银行的中央信贷资讯系统(CCRIS)检查并获得相关讯息。

但我们被告知这种手法,违反了国行的CRISS系统检查的规则与准则。因此30名购屋者打算向国行举报,以让国行彻查和采取行动。

30贷款者将起诉银行

另一方面,自7月,30名购屋者委任我为顾问,而我也代表他们已经写了很多信。

我致函他们购买76项产业时取得房屋贷款的银行,也与银行高层会面,献议帮助银行向发展商收回已经发放的76项产业贷款。

尽管如此,截至截稿前,相关银行的反应有2种,一是拒绝了我的献议,不然就是没有任何反应。 拒绝我的建议的银行坚持要对无法偿还贷款的购屋者展开法律行动。而且一些银行已经开始了法律行动。

另一方面,我在11月20日致函大马银行公会(ABM),寻求该会协助。想要向相关的银行传达,我愿意帮助他们向发展商收回已经发放贷款的献议。

同样的,到截稿为止,大马银行公会并未针对我于11月20日的致函做出任何回应。

由于相关银行拒绝了我的建议,而大马银行公会未回应,30名购屋者已经要求我根据1950合约法令针对银行采取行动。而我将通过律师入禀法庭,对银行采取民事诉讼。

吁受害者加入行动

同时,我代表30名购屋者,呼吁全部在“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下的受害者加入我们,联合针对银行采取法律行动。

银行的财力雄厚,单单靠30名购屋者单打独斗将无法对付他们取得成果。

如果只是30名受害者展开法律诉讼,宛如蚍蜉撼树。不过,如果大家团结在一起就好像蚂蚁啃大象,小刀锯大树。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习蚂蚁,团结就是力量!

我相信,如果“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的数百名或数千名受害者联手采取法律行动,就可以挑战银行,并把案件带到联邦法院。

因此再次呼吁在“零头期+现金回扣”产业投资计划中受害的购屋者,若想要加入联合诉讼,联系我并讨论案件细节。

如果你也是“零头期+现金回退”产业投资计划的受害者,并且需要帮助,你可以电邮联系我[email protected],或者联络我的手机号码012-363 9232。

Categories意见

房屋需求低迷,掀租房潮?

2021年03月11日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从今年2月到5月,我的文章中分析了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将对大马产业市场有什么影响,这一期会与读者探讨,危机后大马住宅产业的租市。

今年1月,大马经济本来就要陷入衰退,加上3月的行动管控令,经济就急转直下。

从3月18日开始的管控期间,因大部分国人遵守指令呆在家,所以国家经济几乎停顿。

而从管控令开始到6月18日期间,许多生意倒闭。这也导致许多大马家庭失去收入和失业,所以料看到更多房贷违约,进而拖累更多房屋被拍卖。

经济衰退,加上冠病危机冲击,不少大马家庭或失去偿还房贷的能力,进而被银行拍卖产业,然后被驱逐。

今年和未来5年内,可能有数千或甚至是数万个大马家庭失去家园。而这些丢失家园的大马家庭可能就要租屋,因此租市内的住宅产业需求会增加。

需求增长租市环境改变

正如政府所宣布的,我国从3月18日开始的管控令,将于8月31日结束。9月1日起,大马的生活料恢复“正常”。
那么9月1日后,大马的住宅产业租市会在冠病危机后恢复正常吗?

今年和之后,大马的住宅产业市场会变成什么局面呢?

基于租屋的需求会增长,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租市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

房屋租金料上涨

由于更多大马家庭因房屋遭到银行拍卖而被驱逐后,将需要租金更便宜的房屋,所以房屋的租金会上涨,可能就会比现在更高。

同时,已经买了房子的业主,可能也要将房屋出租。

每月租金介于3000至4000令吉的高价公寓或排屋的租金可能不会有变化,甚至有可能下跌,因为原本的租户可能选择搬到更便宜的房子。

我认为,过去2年内,巴生谷内租金介于每月1000至1500令吉的公寓或排屋,将会最受新租户欢迎的住宅产业。而随着需求上涨,供应渐渐减少,这些公寓和排屋的租金有可能上涨到每月1500至2000令吉间。

房东的市场

当更多家庭要租金更便宜的房屋,加上更多人没有能力购屋,就会更需要租房子。当需求上涨,就会推高租金。

所以,无疑今年起将会是“房东的市场”。

新的租金支付方式

今年起,料出现新的租金付款方式,比如每月直接过账。

虽然现在有更多创新的网络付款方式,但是我认为,目前大部分租客还是以旧的方式给租金,比如现金或支票。

不会贷款违约

由于经济情况不明朗,加上未来30年内无法准时偿还房贷的风险更高了,我奉劝想要购屋的人,考虑租屋这个选择,因为不用担心贷款违约,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金融信贷评级。

不买屋则不会欠房债

消费者若选择租屋而不买屋,就不会背负上银行债务,因为少了每月偿还供款的责任。更不用为了应付银行而烦恼。

更弹性面对变化

如果一个人选择租屋,就少了每月偿还贷款的责任,如果他/她的财务状况发生变化,比如失业,就可以更加弹性的面对。

相反的,如果要供屋,一旦失业就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有可能违约并可能会破产。

未来5年屋价续跌

若要评估这是买卖市场或是出租市场,还有赖于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

如果经济不好,人们只能求存并只负担得起食物和租金,不会有多余的钱来购买产业。

未来,至少5年内,95%的大马家庭若只能想着如何生存,应付每日所需。由于负担不起,购买产业,他们想都不敢想。
当这些大马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产业,就没有需求或者需求有限。

市场内,若没有需求又出现供应过剩的窘境,产业价格就会下跌。因此,未来5年内,产业价格会持续向下。

Categories意见

大马产业困境

2021年03月11日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今年1月,大马经济原本就已陷入衰退,接着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我国实施行动管控令,经济插水。

我过去数月讨论了接下来产业价格的趋势,并预计产业价格今年内继续下跌,接下来5年也趋跌,直到2025年。

到底我们是如何掉入了这个“大马产业困境”?这一期,我们来一起回顾大马产业市场的历史。

为何人们要购买产业?赖于您的目标,基本上因为不同的产业类型和地点,大家的考量方式也不一样。

产业价格和其他商品都一样,受到经济学中供应和需求关系的影响。

当需求上涨,供应停滞,产业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产业供应持续增加,需求不增时产业价格就会下滑。

让我们一同回顾大马产业市场的历史。

在60和70年代,我国产业市场的房屋贷款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当时大马的银行只会提供占产业买价60%的房贷金额,也有不超过70%的一些特别案例。而且那时候,房屋贷款的偿还期限一般是10年,只有少数情况可以去到15年。

所以在60和70年代,一个人若想要购买一间房子,他必须先要有相等于买价30至40%的头期款,因为银行只会贷款60%,或最多不超过70%。

由于购屋者必须准备高达30至40%的头期款,所以在60和70年代并不是很多人可以购屋,产业的买卖不多,产业增值也相应缓慢。

敦马“拥屋”时代来临

这种购屋需求低,产业增值缓慢的趋势一直持续到敦马哈迪医生在1981年7月15日当上首相。

敦马的“拥屋”时代来临,1981年起,大马的银行开始上调他们的借贷顶限,从60和70年代的60%,上调到70%,然后在90年代提高到80%,2000年代90%甚至到100%,而且几乎大部分贷款申请者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贷款条件。

而且在1981到2011年长达30年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也渐渐地把贷款的偿还期限从10到15年,延长到20至25年。

到了2000年,30岁以下的贷款申请者可以获得长达30年的贷款偿还期限更成了一般标准。也就是说30岁以下的贷款申请者必须在60岁生日前还清他们的房贷。

人人都能贷款购屋

这时,我想要借用亚航的标语来一改:“现在人人都能购屋,而且人人都能贷款购屋”。

敦马的“拥屋”时代为银行带来了新的贷款实践,现在银行一般上会提供占买价高达90%的贷款金额,30年的偿还期限,以降低每月的还款。

因为银行新的实践,一夜之间,所有30岁以下的大马人都可以拥有购买属于自己房子的梦想,这是60和70年代的青年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在新时代,年轻的行政人员,20多30岁,即使大部分只工作了3至4年,都非常受到产业经纪和发展商的欢迎,一些甚至提供诱人优惠和礼物。

同时,宠爱孩子的家长也迅速地加入了支持孩子购屋的行列,把自己在银行甚至是在公积金的存款领出,帮他们支付10%的头期款。

所以2008年后,多闻20、30岁的年轻购屋者,也有25岁的年轻人就拥有市值100万令吉的产业,甚至有人30岁就拥有7项产业。

供不应求屋价上涨

几乎在一夜之间,产业需求,尤其是20、30岁的大马年轻人的拥屋需求暴涨,但发展商的建筑速度赶不上。

当需求超过供应,就会导致价格上涨。所以发展商就开始持续提高售价,直到购屋者无法负担的价位,决定放弃不买。

这时候,二手市场也不闲着,赶上了产业大热的趋势。产业经纪和屋主开始想要更高的价格,卖家一而再提高售价也是常见之事。

在产业经纪的意见下,卖家常常会开出一些,在我看来无法实现或是不可能的价位。而买家当然就无法接受而放弃不买。

结果现在的人都生活困难。今天,许多居住在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的家庭,其实生活水平比他们的父辈甚至是爷辈在60和70年代的时候还差。

易获贷款市场崩溃

回顾1970年代,收入达每月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有能力在吉隆坡白沙罗高原购买一间面积达1万平方尺的独立式洋房。

1980年代,同样的高收入家庭还是有能力在孟沙购买一间独立式洋房。到了1990年代,他们可能只买得起士布爹花园的独立式洋房。

在2012年,收入每月达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只有能力购买郊外岭或华联花园的双层排屋。

另外,在1970年代,收入达每月8000令吉的中等收入家庭,可在士布爹花园买到独立式洋房,但是这样的家庭到了1980年代只有能力买到郊外岭的独立式洋房,到了1990年代购屋能力更进一步降级到只能购买华联花园的排屋。

在2012年,这种中等收入家庭只能选择同样地区的中价公寓。

而收入每月只有3000令吉的低收入家庭,1970年代可以在华联花园购买排屋,1980年代只能在郊外岭买公寓,1990年代进一步降级到华联花园的公寓,2012年就只能负担斯里圣淘沙花园的中或低价组屋。

到底我们是如何陷入了这个“产业困境”,并不断追逐“产业价格不断上涨”的美好?

我认为,就像爱尔兰和西班牙,购屋者非常容易获得房屋贷款,不断刺激需求并推高产业价格,最后失控并导致产业市场崩溃。

产业困境3大主因

产业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们陷入了“产业困境”的原因有3:

1. 银行的贷款顶限从60和70年代的60%,上调到2000年代的90%,让那一代全部20多30岁的大马年轻人实现可以拥有自己“梦想之家”的美梦。但需求忽然暴涨,供应跟不上,无疑使得产业价格像坐火箭那样一飞冲天。

2.把贷款偿还期限从10年,加长到30年,降低每月偿还款,让那一代全部20多30岁的大马年轻人可以负担自己的家,但一样导致产业价格暴涨。

3.机会主义者和很多年轻人都跳了进来,并背负了庞大的银行以及其他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贷款。

今年1月,我国经济陷入衰退。情况可能持续5年或长达10年。

我们现在处于不明朗和危险时刻。如果你已经背负了房屋贷款而你的前途不明,尽快脱身,要在为时已晚之前,跟银行商讨新的贷款偿还表。

Categories意见

产业拍卖背后的结盟

2021年03月9日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由于大马去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经济萎缩,许多大马人都开始问一个问题:“1997/1998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经济衰退将重演吗?”

事实上,我们看到,1997/1998年发生过的事情,已开始发生。

大马人今年和未来5年内将面对的痛苦,可能会比1997/1998经济衰退时更严重。

无可避免的,2021年经济衰退的结果,将导致银行拍卖的产业增加。

风险1:银行、律师和估价师在公开拍卖中的结盟

大马报章曾报道过一篇题为“产业拍卖的黑暗面”的报道,形容拍卖过程如何被某些特定集团“骑劫”,这些集团的目的,就是要阻止真正的竞标者在拍卖的过程中与他们竞争,这些集团目的是要确保可以在拍卖中以“最低拍卖价”得手。

尽管这些集团是拍卖过程中让人不适,但还有更大的威胁,来自于银行、律师和估价师在公开拍卖中的“不甚神圣联盟”,以一个远低于“合理市场价值”的“应有价位”出售所拍卖的产业,不利于处于困境的贷款者。

若公开拍卖过程没有被上述集团“骑劫”,这种不健康的风气就可以被遏制和防止,公开拍卖的成交价将会更接近产业的合理市价,甚至更高。

面对上述集团和银行、律师与估价师三方联盟的双面夹攻,陷入困境的贷款者,若要以合理市价或甚至更高的价格拍卖产业,几率就非常小。

拍卖底价应等同市价

根据1965国家土地法令,第257 (1) (d)条文阐明,法庭所定下在产业拍卖底价,应等于该产业的市价。

而根据马来西亚估价师、评估师及产业代理局(Board of Valuers, Appraisers and Estate Agents, Malaysia,简称BOVAEA),市值的定义则为:市价是一个产业,经过合理营销,所涉单位知情、谨慎且不受威迫的情况下,在估价当日所得出,买卖双方可公平交易的估价。

判决对产业市值定义

另外,国内的多个法庭判决,对产业市值的定义如下:

高庭在南洋制造公司与柔佛土地局(Nanyang Manufacturing Cov The Collector of Land Revenue, Johore)一案中,所采纳的市值定义为:

“我认为要合理评估市价,最安全的准则,是在考虑了所有的情况后,该土地或毗邻社区内类似土地的销售证据。”

此外,联邦法院1984年在黄潮鸿(译音)与鹅唛土地局(Ng Tiou Hong vs Collector of Land Revenue, Gombak)一案中的裁决如下:

“市价的评估,可以参考毗邻、本地类似土地,或是类似素质或位置土地的销售价格。”

1997年,上诉庭裁决在马银行与林宝和(译音)与其他人(“Malayan Banking Berhad vs Lim Poh Ho & Another”)案件中的裁决如下:

i) 银行有责任针对该产业销售时,取得真实的价值;

ii)一个产业的真实商务价值,不是估价师认为的价值,而是该产业在公开市场应可获得的真正价格。

要为因银行、律师和估价师三方结盟,而处于不利地位的贷款者争取应有权益,大马的执法和监管单位包括国家银行、律师公会、BOVAEA和警方,需对我国银行体系内的不当活动展开调查,并惩罚违法人士,在所有的“坏苹果”清除和惩罚后,大马银行体系的信心和信任才可以恢复。

风险2:银行、清盘师和报穷发展商之间的结盟

除了上述结盟,还有一个银行、清盘师、报穷发展商与机会主义买家所组成的联盟。

它们涉嫌利用1965年公司法令中,涉及报穷公司清盘的第10部分条款(Provisions in Part X),让本身处于优势。

1965年公司法令第10部分条款目的在于防止报穷公司拥有人及董事,偏向于“特定”的债权人。然而,一些银行却对这条款视若无睹。

报穷发展商被清盘

以下让我们看看非银行债权人,在一家报穷发展商被银行清盘案例中的遭遇。

基于隐私,我姑隐其名,把它们分别化名如下:

被清盘的报穷公司:报穷发展商

项目名称:失败的山谷项目

涉及的银行:违法的银行

涉及的清盘师:不怀好意的清盘师

约500亩土地的买家:机会主义买家

报穷的发展商在雪兰莪州拥有4片土地,分别有各自地契,总面积逾700亩。

4片土地中,其中2片已发展成住宅产业,其余2片未发展。

为了发展这个失败的山谷项目 ,4片土地抵押给上述违法的银行,以获得贷款便利。这个项目约有800个住宅单位,而剩余的未发展土地面积达约500亩。

2007年,违法的银行取得高庭的庭令,要将这家报穷的发展商清盘。当时,上述不坏好意的清盘师受委为清盘师。报穷发展商所欠银行的欠款约6500万令吉。

上述未发展土地当年(2007年)的市值介于每平方尺5至10令吉,相等于总值介于1.14亿至2.28亿令吉之间。

即使土地是以1.14亿令吉的偏低价格卖出,报穷的发展商仍将有足够的钱来摊还上述银行贷款便利,并还剩下6000万令吉来完成失败的山谷项目。

因此,该银行没有必要将这家已报穷的发展商清盘。

银行将上述报穷发展商清盘的“真正目的”如下:

2008年,上述清盘师签了3项买卖合约,要把上述报穷发展商的资产,卖给机会主义买家。

第一项买卖合约是于2008年(2007年清盘后),以1700万令吉卖掉约350亩土地。

第二项买卖合约是于2008年(2007年清盘后),以700万令吉卖掉约150亩土地。

第三项买卖合约是于2008年(2007年清盘后),以100万令吉卖掉约25亩土地。

清盘师总共通过3项买卖合约,以总值2500万令吉,把总面积逾500亩的土地,卖给了幸运的买家。

报穷发展商2007年清盘后,售卖公司资产需要遵守1965年公司法令第223条文:

售卖土地须获庭令

该条文阐明:“售卖公司任何资产或股票,须在法庭展开了清盘程序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将无效。”

在之前的交易中,没有证据显示,上述清盘师在售卖未发展土地时取得高庭庭令。而且,上述清盘师以2500万令吉,把上述未发展土地卖了给机会主义者买家,等于是市值非常大的折价,情况如下:

当清盘师以比市值折价高达78至89%的价格,把上述未发展土地脱售给幸运的买家时,他们其实已抵触刑事法的财产欺诈和处置,财产的刑事侵占和失信罪。

而且,当清盘师把2500万令吉的销售所得支付给上述银行,以清还6500万令吉的贷款便利时,也不符合1965年公司法令第293条文,防止偏向“特定”债权人的规定。

卖掉了土地,报穷的发展商就没有任何资产,可以重启失败的山谷项目。

这个银行、律师和估价师三方结盟的案例,显示当局在监管和执法上及保护上述山谷项目买家上,面临重大的失败。

受到银行、律师和估价师三分结盟的受害者,可以到哪里讨回公道?

上述失败山谷项目买家的遭遇,将是其他大马人的前车之鉴,要在购买家园的路上,避免成为类似结盟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