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香港发展商 杀回中国

2022年10月14日

港资香港发展商,
再现雄风!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中国房地产发展商蓬勃崛起之际,一些老牌的港资发展商在10年前转为守势,包括长实集团、太古、新鸿基、恒隆、新世界等都曾撤资或收缩中国事业版图,被外界认为已是“步履蹒跚”。

但当中国发展商接连倒下或转为防守、努力守住现金流时,李嘉诚等香港发展商却豪掷近千亿人民币,重新“杀回”中国房市,力证他们雄风还在!

李嘉诚领头?

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这波“港资重出江湖“的风潮,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在5月初现身广州土地拍卖,是时隔10年来再次现身,和其他11家房企一起争夺广州白云区空港大道的土地。虽然最终没有拿下,但“李嘉诚重回内地”的新闻赚尽眼球。7月时,长江实业集团还竞投恒大的香港总部大楼。

李嘉诚

然后是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兼常务董事彭国邦年初时就提出,未来10年拨出1000亿港元(约596亿令吉)投资核心市场,其中50%就投资在中国。而后就在短短几个月斥资超过200亿人民币(约131亿令吉),接连在多地开发太古里。

最早进入中国的港资企业新世界,在去年初于广州设立了新世界中国总部后,连续拿下深圳龙岗、光明、广州海珠等旧改项目。

另一家老牌港资恒隆集团,也表示今年将会扩大在中国的地库。

靠“稳“度过危机

据华尔街见闻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来,港资地产商在内地的投资已近千亿人民币。

报道指出,总体来看,这些重新杀回来的老牌港资地产商,投资的项目多在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并以商业、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为主。

港资发展商主要于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起步,由于香港市场的经济发达比中国快速,因此这些发展商经历了数个经济周期,渐渐形成稳健风格,大部分都将净负债率控制在30%以内。

保守的作风,让港资发展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房市大爆发时期,渐渐失去光芒和关注度,反而变成恒大、融创、阳光城等以高杠杆、高周转知名的黑马杀出重围。

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

擅长中高端项目

不过,老牌的“稳”带来了出色的经营表现,因为中国目前知名的商业IP大多数来自港资,包括太古汇、太古里、新天地、恒隆集团、K11等,都处于热门城市黄金地段,称为“网红地标“。

依靠稳健的风格和充沛的运营现金流,老牌港资地产商积累了大量财富。李嘉诚多年来都是香港首富,新世界的郑氏家族、恒隆的陈启宗家族、新鸿基的郭炳联家族,也都是香港最知名的老钱家族代表。

如今这些大人物杀回中国,主要看好一些地区已经见底,是时候投资,同时也是看好中国长期的房市,随着投资环境更加稳定,擅长经营中高端项目的老牌港资,也能发挥长处了。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整个房产业都是疯子!”

2022年08月12日

比地库、比速度……
中国房产业发展模式难持续?

自称为“香港最干净商人”、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指出,中国住宅房产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更形容行业内全是疯子,一直在拼“量”和“快”。

陈启宗出席2022年博鳌房地产论淡大会时,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过去16年内,他多次劝诫同行的朋友们,中国住宅房产的模式难以持续。

在十几年前他就认为,中国住宅房产业的开发模式早晚会出问题,因为整个模式完全是一个“量”的比拼。

“你的地库有多少,每年营业额有多少,销售了多少套,销售了多少平米,完全是一个量的比较。”

“整个行业都是疯子,这个量的比拼、速度的比拼,重要的不在于一家企业赚多少钱,只要你做大就行,做大就要贷款、借钱,简直是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度。”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

 

商界中的“一股清流”

恒隆集团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物业发展以供销售、投资物业以供收租之用、拥有和管理酒店、停车场管理及物业管理,以及经营干洗服务,在中国和香港皆有发展项目。

陈启宗是“真性情、真敢言”著称,过去曾有多次大胆发言引起议论,在批评西方国家同时也会批判中国不好的现象,而且言辞尖锐,比如说:“18个月内盖好的商场绝对是垃圾”、“全国有水平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只有6家”、“绝大部分投行都是贼”等。

恒隆集团是由他的父亲陈曾熙创办,陈启宗曾非常自信地说恒隆是“最干净”的公司,从他上一代开始,从来没请政府官员吃饭、不笼络官员、明文规定不雇佣前政府高管,还曾经拒绝投资澳门赌场业,公司标语就是“只选好的,只作对的”。

一直在拼“量”和“快”的房地产行业,被喻为“疯子”行为。

中国房产业薄利多销

对于中国未来房产业,陈启宗认为,整个行业已经进入“薄利多销”的情况,但无论发生什么事,行业依然会继续。

“不能否认利虽然越来越薄,在利越来越薄的时候,就要更多地销,才能够赚同样的钱。并不是说从今以后就没有赚钱的机会,但是是不同的赚钱方式,薄利多销的时候要做的跟从前是有点不一样的。”

“人总有住房的需要,还有人口迁移的问题,中国还在城市化或者说城镇化的过程中。住房不可能都是由政府来负责,所以民企绝对是有其地位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