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澳人均拥屋值103万

2021年10月8日

30年来最快的增速,
库存年底可破10兆澳元大关。

澳洲房价正经历过去30年来最快的增速,住宅库存已达8.92兆澳元(约27.03兆令吉),年底就要突破10兆澳元(约30.4兆令吉)大关。

以该国人口计算的话,澳洲人均拥屋价值约达34万澳元(约103万令吉)。

地产研究机构CoreLogic数据指房价9月再攀升1.5%,今年迄今总涨了17.6%。

房价长红自然带动住宅库存总值居高不下,据澳洲统计局(ABS)最新数据显示,该国住宅库存总值在次季达到8.92兆澳元(约27.03兆令吉);这比2019年末季的7.21兆澳元(约21.84兆令吉),劲扬了23.7%。

房子总值逾4倍GDP

住宅总值差不多达到澳洲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且比澳洲证券交易所、退休基金和商业房地产价值的总和还要多1兆澳元左右。

REA Group的数据也显示,新州的Byron Bay最热,在这波涨潮中房价近乎翻倍,上月房价中位数近达280万澳元(850万令吉)。

另一个房价中位数近翻倍的是维州Mornington Peninsula的Somers,从一年半前的91.55万澳元(约278万令吉),在上月来到174万澳元(约530万令吉)。

接下来,业界还是预计澳洲房价会继续涨,但幅度和势头会稍放缓,而且短期有上行压力。

Categories趋势

香港发展商被中国施压

2021年10月6日

香港示威浪潮,
源头是房屋问题?

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香港示威时,有许多大字报和涂鸦,都在抱怨香港的房子售价和租金太高,屋子面积却十分小。

根据BBC中文网,北京开始向香港发展商施压并非新闻,之前有消息指出,中国官员在一场非公开会议中,向香港发展商表明,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北京不会再容忍垄断行为,要求香港的地产商帮助解决当地的房屋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个内部会议明言,地产商左右香港情况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7月出席公开活动时,说香港要告别“劏房和笼屋”,希望香港的住屋问题可以改善。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宣布将启动一个称为“土地共享”的计划,让发展商在它们拥有的土地兴建更高密度的住宅,同时需要让出部分作为公众房屋用途。

这一场角力,最后结果会是如何?

议价空间小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形容,这是中国“共同富裕”的政策,官方开始向民营企业争取资源,而在香港方面,切入点就是“解决房屋问题”。

在他看来,香港发展商的“议价空间”有限,因为现在的“对手”是共产党政府,不是香港政府。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锺剑华也认为,香港发展商过去有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北京政府的优待,但现在已经改变。

他受访问时指出:“北京与发展商洽谈,要他们识相、要回馈社会,我想第一步都是等这些发展商自动自觉,政府要发展的时候就不要动辄就提出司法覆核。”

如果发展商仍然不配合,那么北京当局可能示意香港政府利用严厉法律手段收回土地,到时候收地赔偿的数目就不是地产商说了算。

为何发展商成箭靶?

香港舆论过去一直有“地产霸权”一说,意思就是指发展商背后的集团同时涉足不同的行业,公共运输、零售、饮食都有它们的踪影。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他创立的长和系企业除了建房子,还拥有在香港提供电力的香港电灯、连锁超级市场百佳、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流动电话公司和记电讯等。

香港总劳动人口约380万,但根据福布斯最新资料显示,长和系集团总共有约30万名员工。

另一家发展商新鸿基的情况也差不多,由李兆基、郭得胜和冯景禧创立,旗下公司拥有香港巴士公司九龙巴士、连锁零售店一田百货、流动电话公司数码通等。

在选举上分量大

香港市民不论是日常生活、购物、外出乘车大都难不开当地发展商和它们的附属公司。

这些发展商过去在体制的影响力都十分大。2016年负责选出特首的选举委员会1200人中,有41人属香港五大发展商之一。选委会不少商界相关的代表,过去投票取态会倾向跟随发展商富豪。

不过,港府近期修改选举制度,选委会席数和立法会议席分别增至1500人和90人,但发展商的席位没有随之增加,间接冲淡其影响力。

发展商在香港的政治体制上普遍被视为建制派一员,但过去与北京的关系并不完全密切。

2015年李嘉诚的从中国撤资,被官媒点名批评;2014年“占领中环”云顶,大部分发展商是在新华社批评后才陆续表态,“集体沉默”的情况也发生在2019年的“反送中”示威浪潮。

在这场示威浪潮中,有涂鸦质问:“月租12,000港元(约6441令吉)换来120平方呎(约11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你认为这没问题吗?”

这让北京当局认为,香港年青一辈完全没法负担房子是示威浪潮的社会深层根源。

买不起屋,谁的错?

不过,是否解决住房问题,香港青年就会没有政治诉求?

一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对BBC中文表示,香港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来自自由被削弱,而非生活经济困境,而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政府也需负上一定责任,如果北京把责任放在发展商,那只是找错代罪羔羊。

香港有声音认为,可发展土地不足的成因,是政府近年不断卖地,但发展商买下土地后不作发展,待政府宣布地皮附近有发展计划时,令地皮升值的时候,发展商才建房子,并高价出售给消费者。香港社会称这个做法为“囤地”。

香港媒体的资料显示,恒基、新鸿基、新世界和长江实业四家主要开发商现时“囤地”约1.02亿平方尺,差不多占香港总土地面积1%。

Categories意见

首半年房市依然坚挺

2021年10月4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产业领域上半年总成交量骄人,
显示政府祭出的各项惠民政策奏效。

踏入10月份,我国经济各领域已完全开放,预计在短期内就能跨州,更重要的是有望为我国旅游及酒店业带来新曙光。

笔者引颈长盼的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发布《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报告》,日前终于出炉了。

该报告的数据显示,国内产业领域今年上半年总成交量达13万9754宗,涉及总值620亿1000万令吉,分别按年增长21%和32.1%。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今年上半年仍处于行动管控的封锁阶段,但依然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政府在疫情期间祭出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例如2021年财政预算案、短期经济复苏计划、国家复苏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及重开经济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加速产业市场的复苏。

报告显示,我国各类产业滞销单位达6万5309个,总值为492亿8000万令吉。

柔房产滞销仍最严重

其中,柔佛州各类房地产滞销情况仍居全国首位,高达2万5797单位;接着是吉隆坡及雪兰莪,分别是8159单位及7766单位。

若进一步分析,其实最令人瞩目的是,我国住宅的滞销单位从今年首季的2万7468单位,于第二季增至3万1112单位,增幅13.3%。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今年上半年,售价介于50万至100万令吉的住宅滞销最为严重,共占了整体的34.8%, 而售价超过100万令吉的房产滞销则仅占11.8%。但毋庸置疑的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国门深锁的情况下,这一类高档住宅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丹屋价指数增幅最高

另一边厢,从我国今年上半年的整体房屋价格指数看来,笔者认为,在疫情重创各行各业下,全国屋价平均指数按年只下跌1.2%,这个表现实属不易。

相反的,各州属的屋价指数当中,显而易见的是,吉隆坡的跌幅最为惊人,按年下滑了5.2%。当中原因包括了大多数的外籍人士因前阵子疫情恶化而纷纷回国,以及市中心的产业也出现了有价无市、难以出租和高空置率的窘境,甚至引发了市场的低价抛售。

其他较热门州属的屋价指数,如雪州与槟州则分别按年下跌1.6% 及1.5%。此外,笔者认为当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柔佛、马六甲以及沙巴的屋价指数,分别按年增长2.0%、3.3%及3.2%。不得不提的是,吉兰丹却成为这次疫情期间的黑马,竟取得8.5%的屋价指数按年增长率,成为这次报告的亮点。

第12大马计划成催化剂

令人惊讶的是,目前经济低迷及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各经济领域正处于停摆之际,全国仍有1万6600新住宅单位推出,当中包括了有地住宅占了9517单位,而高楼住宅则占了7,143单位。

然而,整体销售增长仍缓慢,只卖出24.7%。无可否认的是,我国发展商须在接下来的日子,在销售策略及配套上多下苦功,以吸引更多潜在买家及投资者。

另外,随着首相日前提呈的第12大马计划订下我国于2025年成为高收入及高科技国家,除了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复苏,振兴各领域发展,我国产业市场也有望加速复苏,重拾昔日光辉。

如今我国即将步入后疫情时代,产业市场的复苏必然是国内外投资者翘首以盼的。笔者认为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或将令国内发展商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局面。

下一期,笔者将与全国读者们深入分析2022年财政预算案房产部分的政策解读。

Categories趋势

狮城市中心拼命盖房子

2021年09月30日

新加坡市中心私宅,
近半住户是年轻买家。

尽管受冠病影响,新加坡房价在冠病期间仍表现强劲,去年的私宅价格上扬2.2%。

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URA)在今年1月22日公布的完整房地产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价格上扬了2.1%,全年上升2.2%。

2020年发展商共售出9982套私人住宅(不包括行政公寓),而前年的销量为9912套。

去年的购房需求多数被新加坡买家推动,占整体私人住宅交易的82%。

“根据 URA Realis 的数据,这是自2001年以来新加坡人购买私人住宅的最高比例,当时新加坡人占总销售额的近 84%。”

四成买家是单身族

根据一名行家指出,近一半的市中心住户是年介20岁和30岁的年轻买家,有40%是单身人士。

相比之下,乌节路附近这一传统黄金私宅区,只有约四分之一住户年介20岁和30岁,较多是有孩子的家庭。

《联合早报》报道,根据戴玉祥产业研究报告,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市中心共有1万1745个私宅单位,较5年前增长四成。

市中心私宅需求增加,带动该地区房价上扬。

由世邦魏理仕(CBRE)整理的资料则显示,市中心私宅的平均中位数尺价从2016年的2022新元(约RM6272),增至今年2566新元(约RM7960),创新历史新高,增幅达27%。

此外,同时期的市中心私宅成交量也从170个单位,增至804个单位。

乌节路区尺价非最高

资料也显示,一些项目如华利世家、风华南岸府(South Beach Residences)和Eden Residences Capitol尺价超过3000新元(约RM9300),足以媲美甚至高于乌节路地区的高档私宅。

戴玉祥产业研究和咨询总监蓝振文认为,市中心私宅市场增长归功于政府重振市区活力,增加该地区居住人口的举措。当中,政府推出多个白色地段,让发展商发展结合办公和居住用途的综合发展项目。

他说:“这类综合发展项目包含了商业、零售、餐饮等其他用途,给市中心居住注入更多活力和便利条件,扩大市中心生活范围。”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有1.3亿套房空置

2021年08月14日

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但现在国内的住房,却能给34亿人居住。

而央行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是96%,当中还有超过30%的家庭拥有2套住房,有逾10%则拥有3套房。平均而言,每个家庭拥有1.5套房。

中国华夏日报报道,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是21.4%,商品房空置数量和其它住房空置数量相加,2018年中国整体的空置房屋数量可能至少有1.3亿套。

2019年的一场论坛上潘石屹也提到过,全国空置房屋至少有1.3亿套。

从国际标准来看,空置率在5-10%是合理区间,10%-20%是危险区间,超过20%视为严重挤压,这也会影响信贷资源。

供应过多 房价却不降

该国目前的房屋空置率目前应是最高水平,超过许多国家。从整体上来看,中国虽然不缺住房,但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照理来说,供应过剩应该会压抑房价,但中国房价也没有走软的趋势,由此可见供需已经不是主因,炒房才是最大原因。

这也是为何中国近期严格调控。市场猜测,空置税就是下一步。

市场上早有征收空置税的呼声,但一直未有落实,因为在界定空置房屋、空置税的税基、如何防止弃房断供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Categories趋势

悉尼破屋仍能卖千万

2021年07月3日

一间破烂屋子能卖多少?
在悉尼能卖千万百万元!

近来全球多地房价飙涨,澳洲也是其一。在悉尼,连墙壁摇摇欲坠、天花板开裂破损、浴室和厨房的装置已不复存在的陋屋,都有人抢购,成交价甚至高达数百万、千万元。

《联合早报》报道,悉尼西北部近来有一座废弃砖屋,以160万澳元(约498.19万令吉)的价格售出,让经手该交易的房地产经纪道林都惊呼:“这一价格“远高于我们的预期!”

房产中介网站上的照片显示,该屋地毯破损、卷帘残旧、厨房污垢斑斑。尽管房屋状况不佳,但因为占地面积达500平方米,还是受到买家青睐,打算拆除重建。

道林透露,买家看中这个地区,打算拆除房子重建,所以尽管房屋状况不佳,他们还是被近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所吸引。

在悉尼东南部另一个令人向往的郊区,一栋没有水电供应的废弃房屋,本月以470万澳元(1463万令吉)的价格售出。

报道指出,澳洲房市市值高达8.3兆澳元(25.84兆令吉),全国房价较一年前上涨了10. 6%。在悉尼,上个月的房价中位数每天上涨约1200澳元(3736令吉)。

澳洲金融监管委员会对房市泡沫感到担忧,上周表示已有迹象显示银行在抵押贷款方面更为冒险。澳洲审慎监管局也指出,已致函要求银行“积极管理住房贷款组合中的风险”。

Categories趋势

美房价飙 却缺550万套房

2021年06月20日

美国房价一路飞涨,
住房缺口却极严峻。

《华尔街见闻》引述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最新报告报道,2001年至2020年期间,全美房屋建筑商平均每年新建122.5万套住房。

相较之下,1968年-2000年间,每年平均新建150万套。

报告指出,这显示过去20年美国新屋数量已经减少550万套,当中包括200万套单户住宅、110万套2至4户的多户型住宅,以及240万套至少5户的多户型住宅。

如果要填补缺口,那建筑商每年要新建210万套房屋,在10年后就能满足缺口。

不过,受到疫情冲击,过去一年来建材和劳动成本持续走高,导致美国的建商放缓了建设步伐。虽然房价飙涨,美国6月住房发展商的信心指数却降至10个月来最低点。

同时,极低的贷款利率,加上疫情间居家作业的因素,住房需求又激增,更显出供应短缺的严峻,也是推高房价的因素。

标普Case-Shiller房价指数今年3月上涨了13.2%,为2005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美国商务部也宣布,全美4月在售新屋的价格中位数为37.24万美元(约154.17万令吉),按年大增20.1%,增幅是1988年以来之最。

房价飙涨令一大部分美国人选择了“由买转租”,但问题是,不只是房价,连房租也在快速上涨。

美国房屋租赁平台Apartment List统计,今年5月美国房租指数创2017年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月涨幅,高达2.3%,而4月和3月这一数据分别是2%和1.4%。

此外,5月美国房租中位数按年增长了5.4%,再创历史新高。而美国租房公司American Homes 4 Rent数据显示,第一季新租约的租金上涨了10%,4月更是大涨超11%。

Categories趋势

2008年地产泡沫再现形?

2021年06月17日

2008年次贷危机重伤全球,
如今似乎又再形成地产泡沫……

疫情似乎压不住房价,全球多个地方的房价似乎正朝向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彭博经济研究根据关键指标评估,将纽西兰、加拿大和瑞典,形容为全球泡沫最大的房地产市场。

该研究院用五个指标来估计一个国家的“泡沫排名”,读数越高表明修正风险越大。

英国和美国也接近风险排行榜的前列。

全球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纽西兰、加拿大和瑞典风险最大。

报告显示,一些经合组织(OECD)会员国的房价,甚至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经济学家尼拉吉沙阿在报告中写道,促成高房价的原因有许多,包括创纪录的低利率、无与伦比的财政振兴措施、有限的房屋库存,以及对全球经济强劲复苏预期。

同时,居家作业者需要更多空间,一些政府向购房者提供税收优惠,都刺激着住宅产业的需求。

尼拉吉沙阿指出,利率仍然偏低,加上贷款标准更高,宏观审慎政策也到位,或许不会上演当年的泡沫破灭,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降温而不是崩盘;但是,若各地房价继续同步上涨,风险会更大。

Categories趋势

买气太旺!多伦多要征豪宅税

2021年06月16日

疫情反而推升加拿大房价,
政府看准富人想要征豪宅税了!

近来,加拿大房价飙升至数十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豪华产业吸引大量富人和投资者抢购,引起政府关注。

大纪元报道,多伦多有议员提出,针对200万加元(约677万令吉)以上的豪宅,征收3.5%的豪宅税,预计每年可为市府带来1870万加元(6328万令吉)的税收。

若是通过,多伦多就会成为加拿大首个征收豪宅税的城市。

支持派认为,有了这笔税收,政府就能发展经济住房和公共建设;但反对派认为,这笔钱数额不打,对福利房和公共建设没有太大效用,反而让普通人更买不起房,并担心的目前房市行情火爆,多伦多起头后反而会给其他城市官员带来压力。

疫情期间消费少储蓄上升

今年首两个月,多伦多400万加元(1353万令吉)的豪宅成交量按年增加157%,其他各类住宅总成交量仅增长52%。其中,有5笔交易成交价在1000万加元(3384万令吉)之上。

同时期,蒙特利尔100万加元(338万令吉)以上豪宅成交量按年飙升27%,其中2笔交易成交价格逾400万加元;温哥华400万加元以上成交量增41%,有一笔超过千万加元。

为何加拿大房市买气如此“旺盛”,专家认为,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消费减少,人们储蓄上升,富人更是用从股市赚到的利润来购买豪宅。

Categories趋势

突然,买房=买榴梿?

2021年06月2日

中国严格调控房价,要求各房地产中介商都需要严格执行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引导理性交易,不得违规推广。

目前整个深圳进入房价静默期,报价系统早已被关闭,在深圳贝壳网站上红树西岸所有房源,无论面积大小全部按照每平方米11万500人民币(约7万1500令吉)的指引价来报价。

买家担心只借着指引价会被中介坑,而代理认为没有报价就少了磋商的机会,这给怎么办呢?

人的创意是无限的……最近被市场逼急的深圳中介,发明了榴梿香蕉报价大法。

一个榴梿代表1000万人民币,一个香蕉代表100万人民币,用来暗示某小区的住房价格。

你是不是倒吸一口凉气,自己这辈子距离榴梿的距离竟然这么远!

不过,这个“暗语”已经遭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获悉调查,并发出通报要求房地产中介引以为戒,严格执行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不得违规推广。

而提出榴梿香蕉报价法的业者,已经被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根据行业自律规定,被记录不良行为,同时停业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