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实达澳洲买地 推7亿新项目

2023年09月5日

实达集团澳州业务扩大中

实达集团(SPSETIA)以7330万澳元(约2.2亿令吉),收购位于澳洲圣伦纳兹 (St Leonards) 约1374平方公尺的土地,计划开发拥有商业和零售设施的住宅项目。

该集团预计在12至15个月内,推出此发展总值约2.36亿澳元(约7.08亿令吉)的项目。

这最新项目是实达集团在澳州的第六个项目,也是在悉尼的首个项目,这将进一步加强该集团在澳州的业务。

分析员认为,此补充地库行动正合时宜,将进一步扩大该集团在澳洲的版图,并从悉尼产业市场强劲复苏中受惠。

该地皮位置优越,位于北悉尼的St. Leonards区,距离悉尼中央商业区仅6公里,以及邻近St. Leonards火车站。

悉尼St. Leonards区20艾奇逊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项目的土地成本占发展总值的31%,与2010至2016年集团在墨尔本收购的土地成本通常占10%至26%相比,似乎相对来得高。

这主要是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的土地价格存在巨大差异。

此外,截至今年7月,悉尼的房价中位数超过墨尔本的52%,突显出这两个城市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动态。

在经历去年的房价低迷后,悉尼继续保持其在房价复苏方面的领先地位。当地房价连续9个月上涨,对实达集团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开发住宅项目

根据初步计划,实达集团将在该地皮展开住宅发展,估计发展总值2亿3600万澳元(7亿零800万令吉),实达集团预计在未来12至15个月公布此项目详情。

这是实达集团在澳洲的第六项投资项目,也是该集团首度进军悉尼市场。

实达集团目前在墨尔本进行中的两个产业项目:Sapphire by gardens和UNO Melbourne,已经取得超过94%的出色认购率,以及预计将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竣工。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房市超跌 新政策发力回血

2023年09月1日

中国房市逐渐回归正常建设水平

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集团(Vanke)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周四举办的2023年万科中期业绩推介会上,提出其对当下市场的判断。他称,从住宅新开工面积等指标来看,当下楼市已现超跌。当前政策已在发力,希望已出台的政策尽快落地实施,推动市场恢复到健康合理水平。

楼市已现超跌

郁亮表示,眼下中国楼市处于“胶着”状况,地产销售低迷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市场情绪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容易做出过度反应。他分享了一组行业数据——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约11%和约40%,今年1-7月继续下降25%。

“按照这个下滑程度,预计今年新开工面积仅为6.6亿平方米,将回到2006年的规模水平。”郁亮说,当前中国城镇人口9.2亿人,今年预计新开工水平折算成人均面积只有0.7平方米。而美国196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此后20年,人均新开工面积平均为1平方米,好的年份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郁亮

郁亮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65%,到2030年预计达到70%,城镇人口增加至9.8亿人左右。按经验建设水平保守估计,未来每年10亿至12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是有保障的。

前几天,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提及这一问题。她认为,目前房屋新开工数据已出现超跌,之后还有反弹的空间。长期来看楼市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近两日,广州、深圳、中山先后落地“认房不认贷”,近期也有多家银行释放关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积极信号。郁亮指出,希望已出台的政策尽快落地实施,推动市场恢复到健康合理水平。

他认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对未来的预期逐步稳定,市场会回到正常的建设水平。

楼市“向阳”一面

郁亮说:“从常识来看,有‘背阴’的一面,就一定有‘向阳’的一面,比如有些市场更加有韧性,也有新的业务机会出现。”

有韧性,是指一个地区只要人口在持续增长,绝对的供给过剩就不会出现。

他举例称,伦敦虽城市已发展数百年,但如今的新开工规模仍较30年前翻近一倍。日本住房新开工规模从最高峰至今,整体大概减少了52%,但东京都23个区只下降了21%,而其中核心6区,同一时间段反而增长了23%。这是因为人口会不断向能够创造就业的城市集中。在这些城市里,人口一开始是向郊区分散,此后又会向中心聚集。即便完全成熟之后,中心城区仍然会出现大量城市更新项目,以提升传统地区的发展活力,满足职住平衡的需求。

有新的业务机会,是指新发展模式带来的改变。过去,万科从以开发业务为主,转向了开发经营服务并重。今天,即使是传统的开发业务,内容、模式也可能出现变化,商品住宅将在满足改善性需求中挑大梁,城市更新、保障房、城中村改造、代建代运营也将是未来重要的业务领域。

2023年上半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2008.9亿元,同比下降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7亿元,同比下降19.4%。

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称,如今市场供需整体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往靠高杠杆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经营模式会发生深刻变化。但他指出,长期来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总归会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长期来看,我们有信心扛得住挑战,等得到春天。”

Categories趋势

12家发展商 半数表现亮眼

2023年08月26日

【独家报道】苏韵鸰

交出亮眼成绩单
房地产界熬过疫情承压期

六成上市发展商交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显示房地产界熬过冠病疫情承压期。

2015至2019年,国内产业市场处于低潮期,这5年内,大部分上市发展商皆遭遇市场逆风,但当中不乏逆流而上的实例。根据跨国产业咨询与中介公司亨利行(Henry Butcher)2020年7至9月发表的“发展商的活力与韧性”报告,21家发展商当中,仅有3家能稳健表现取得佳绩。

大马亨利行在今年7月底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HBAdvisor》报告中,再针对上市发展商于2020年疫情爆发后至今年首季的业绩表现作出研究,发现它所研究的12家上市发展商当中,有8家的营业额按年取得增长的成绩。

这项研究报告聚焦2020年起的表现评估,并非全面性的调查,但通过剖析这些上市发展商的业绩表现、财务状况、收入增长、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和销售业绩,从中了解它们在疫情期间与后疫情时代的韧性。

报告所研究的12家上市发展商(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马星集团(MAHSING,8583 ,主板产业股)、金群利集团(MATRIX,5236,主板产业股)、绿盛世(ECOWLD,8206,主板产业股)、IOI置业(IOIPG,5249,主板产业股)、林木生集团(LBS,5789,主板产业股)、森那美产业(SIMEPROP,5288,主板产业股)、实达集团(SPSETIA,8664,主板产业股)、双威(SUNWAY,5211,主板工业股)旗下的双威产业、侨丰控股(OSK,5053,主板产业股)、百乐园(PARAMON,1724,主板产业股)、丽阳机构(TROP,5401,主板产业股)和UOA发展(UOADEV,5200,主板产业股)。

大型发展商如实达集团、森那美产业、马星集团和绿盛世集团,2019年的营业额比2020年疫情爆发那年的成绩亮眼,但这些集团迅速地在2021年复苏。

在盈利方面,12家发展商当中,有6家或半数的发展商,在过去3年期间的净利持续增长,表现胜于亨利行2020年7至9月“发展商的活力与韧性”报告的上一次研究结果。

大马亨利行指出,过去数年国内的产业市场,不仅要卯足全力应付疫情“后遗症”——现金流的难题,还要顾及建筑材料成本暴涨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即将推出市场的新项目,成本的压力,造成发展商利润大幅下降。

产业发展属于中长期开发,依赖的是最具稀缺性的土地资源,当市场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笼罩,如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通货膨胀加剧、大马新届政府及可负担房屋的市场需求等,千变万化的房地产市场,迫使发展商的业绩表现显得极具挑战性。

不过,根据这次的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发展商的业务动态已“分成两派”。

“一派”是持续地推出产业项目,以确保每个季度的销售业绩达标。“另一派”则是谨慎行事,它们选择重新评估准备推出的新项目,并展延到下个季度才推出市场。

如此一来,发展商的财务报表,在不同的季度和时间点上,业绩也各自精彩。

好消息是,尽管受到行动管控令的限制与影响,但研究显示,大部分发展商都在疫情期间取得正面的净利。

马星集团每年持续增值

在众多的大型发展商中,过去3年的业绩参差不齐,但马星集团、实达集团、森那美产业和双威产业,这3年间营业额则出现不减反增的成绩。

从宏观角度来看,疫情阻挡不了马星集团的产业发展脚步,每年持续呈增值的表现。

2019年马星集团营业额达18亿令吉,2020年营业额小幅度下滑至15亿令吉后,2021年回升至18亿令吉的疫前水平,净利对营业额比率更是达到9.8%的巅峰。2022年延续涨势,创下23亿令吉的营业额成绩。

绿盛世表现超越预期

绿盛世集团2019年的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是2015年以来最好的一次,达8.26%。

尽管面对冠病疫情高峰期的冲击,绿盛世仍取得回升的表现,于2020年和2021年的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分别录得8.02%及8.95%。2022年的营业额达20亿4000万令吉和净利1亿5700万令吉,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则稍微下滑至7.69%。

值得注意的是,绿盛世尽管连续3年的营业额有所增加,分别为2020年的20亿令吉、2021年和2022年的20亿4000万令吉,但仍低于2019年取得的25亿令吉成绩。

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情况,冠病疫情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影响整个产业市场的发展态势。绿盛世自2020年以来,取得亮眼的营业表现,超出市场的预期。

举例,2020年集团达到23亿令吉营业额,超出原先20亿令吉目标的15%;2021年录得35亿2000万令吉营业额,也同样比预期的28亿8000万令吉目标高出22.4%。

2022财年更是录得有史以来最高的销售记录,达到38亿4000万令吉,连续3次超越公司今财年原先的目标35亿令吉,比预期目标高出9.7%。

实达集团去年营收飙升

实达集团于2019年营业额为39亿令吉,2020年营业额下滑至32亿令吉,随后在2021年回升至38亿令吉,去年更是大幅度的增长至45亿令吉。

不过,实达集团的实际营业额与预期差距不大,2020年原定销售额达38亿令吉的目标,实际数额比预期少0.6%;2021年则放眼43亿令吉营业额,实际数额比预期少12.11%;而2022年原定41亿令吉营业额,与实际数额相比少2.8%。

净利方面,则从2020年亏损2亿4500令吉,2021年回升至净利3亿4700万令吉,去年的净利更是达到了3亿6400万令吉。连续3年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只有2021年达到较佳表现9.2%。

IOI置业业务增长稳定

IOI置业2020年的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达24%,2021年26.7%及2022年26.6%,业务保持稳定。这是得益于2020年取得21亿令吉的营业额,2021年25亿令吉和2022年更达到了26亿令吉。

净利方面,也从2020年的5亿700万令吉,连续两年上升,2021年6亿6300万令吉和2022年的6亿8800万令吉。

在今年首季,IOI置业实现5亿6500万令吉的营业额,1亿1700万令吉的净利,换句话说,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录得12.4%的水平。

UOA发展营业额续走跌

以孟沙南城(Bangsar South)发展著称的UOA发展于2020年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录得47.33%、2021年41.7%和20222年49.32%,有史以来最高的比率。

营业额方面则持续下跌,从2019年的11亿令吉下滑至2020年的8亿4500万令吉、2021年的5亿4700万令吉和2022年的4亿5200万令吉。净利也呈放缓的趋势,从2022年的4亿令吉,前年和去年分别减少至2亿2800万令吉和2亿2300万令吉。

今年首季也延续跌势,营业额为8500万令吉,净利则录得4720万令吉,但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取得55.34%强劲表现。根据之前的报告显示,UOA发展从2015年至2019年,每年营业额平均都突破10亿令吉大关,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侨丰控股3年营收波动

侨丰控股过去3年的产业营业额波动幅度不定,2020年营业额达7亿300万令吉,2021年却猛跌至3亿5700万令吉,去年营业额则回升至5亿3900万令吉。

2020年侨丰控股的净利录得1亿4900万令吉,净利对营业额比率为21.2%。

森那美产业疫后复苏艰巨

森那美产业于2019年录得32亿令吉营业额,这已是达到巅峰,疫情令业绩每况愈下,2020年业绩下挫至21亿令吉、2021年小幅度上升至22亿令吉,去年营业额再上升至27亿令吉。

然而,净利则从2020年亏损5亿1600万令吉,2021年损失有所缓解,亏损1亿6300万令吉,2022年亏损情况再增至3亿1200万令吉。

不过,2022年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达到了最高点,录得11.4%。

今年首季有望延续增长势头,营业额达6亿8500万令吉,净利达6120万令吉,净利对营业额比率为8.9%。

至于营业额方面,森那美产业一直以令人信服的幅度,超额完成目标。

举例,2020年原定营业额目标为14亿令吉,最终录得20亿令吉比预期达到42.9%;2021年实际营业额达37亿令吉,比原定24亿令吉目标超出25%。2022年也不例外,录得37亿令吉营业额,比预期的26亿令吉目标高出40.9%。

双威产业销售增净利减

双威产业按年实现业务增长,2020年5亿2800万令吉、2021年6亿9100万令吉和2022年14亿令吉。不过,在净利方面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20年2亿7400令吉、2021年1亿2200万令吉至2022年的1亿700万令吉。

永续发展产业与国家经济相关

永续发展产业,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随着政府推出“昌明经济”计划,以刺激房地产业发展的措施,同时也提升大马在区域和全球的产业地位。措施包括30万令吉以下房屋,首购族可获房屋信贷担保计划(SJKP)120%融资担保。

其他措施包括官联投资公司加码投资10亿令吉支持初创企业,助力国内资本市场。

不过,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巨大的成效则有待观察,大马放眼在10年内,成为全球首30名的经济体之前,也是让6州选举前注入经济活力。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购屋者抗拒高房价

2023年08月24日

房价太高
买不下手

房价涨了又涨,消费者直接不买账!

PropertyGuru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马来西亚房产报告》(MPMR)指出,消费者的需求和房地产价格,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

与此同时,房产查询呈急剧下降趋势,销售需求指数也下降了10.2%,显示潜在购房者继续抗拒升高的房价。报告指,销售价格指数增长了2.1%。

iProperty.com与PropertyGuru.com.my区域经理谢尔顿费南德斯表示,数据持续显示房产需求下降,但鉴于目前的隔夜政策利率(OPR)为3%,低于疫情前的3.25%,因此期待随着通货膨胀的缓解,房产需求会随之回升。

谢尔顿

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素来备受潜在购房者关注的吉隆坡蕉赖区房产的询问度有所提升,因为它是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区,交通便利,可直达主要高速公路和捷运站。

“随着市中心的房产价格持续上涨,购房者正把注意力转向郊区更实惠的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市郊城区,如蕉赖的康乐花园、安邦的班登英达,以较低的房价提供相对有价值且交通便利的房产。鉴于目前的市场趋势,这些地区最近竣工的房产越来越受到潜在购房者的青睐并不足为奇。”

另外,柔佛州新山百万镇在可负担的房价、毗邻新加坡、长线投资潜力等因素推动下,在房产市场日益受关注。

与上一季度类似,浏览量最高的两个房产项目都位于柔佛州。位于新山的丽舍庄园仍然高居榜首,而位于雪州加影的绿野山庄则是巴生谷地区最受欢迎的房产项目。这两个项目皆属于封闭式社区,拥有宽敞的绿化地带,这表明价格极具竞争力且附带绿化环境的住宅区更吸引消费者。

Categories趋势

黑石重启收购日本商业地产

2023年08月22日

黑石在日本已进行多次竞标

房地产领域是国家的龙头经济,因此各国政府都极力发展自家的房地产,在为人民提供优质房产的时候,也推动国内的发展商开拓国际版图,吸引更多的外资入驻。

在各国房地产领域逐步复苏之际,日本地产备受关注,根据MSCI Real Assets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已经成为亚洲最活跃的商业地产投资市场,交易额高达163亿美元(约757亿令吉)。

且,还获得一向热衷于地产投资的全球最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Inc.)的青睐,近期对投资日本商业地产项目重燃兴趣。

这是因为随着国际投资者对日本房产的兴趣浓厚,促使黑石重回日本房产市场。

黑石正在日本寻找合适的资产,且开展更多收购活动,并已进行多次竞标。据了解,收购目标包括酒店和数据中心等资产。

疫情期间,黑石花费了约75亿美元(约348亿令吉)购买日本的商业资产,并在2022年中期开始陆续出售。据悉,去年黑石集团共抛售了价值45亿美元(约209亿令吉)的日本房产,且为黑石带来不菲的利润。

黑石日本房地产主管基田大辅(Daisuke Kitta)指出,公司正进行更多的收购,且有数个竞标结果已出炉,且酒店和数据中心等物业项目亦着手筹备中。自春季以来,公司的投资规模有所增加,收购团队也重新开始工作。

他说,恢复收购的动力是有迹象显示美联储将放缓加息速度,这将影响全球战略。

但是基田大辅指出,日本最近一波公司治理压力,也意味着许多公司正在剥离非核心房地产资产,而这将提供丰富的收购来源。

根据黑石集团最新财报,该集团承诺向其第三只亚洲房地产基金提供82亿美元(约381亿令吉)资本。对此,外媒计算,这意味着黑石可能在未来的5年内,在日本房地产部署至少20亿美元(约93亿令吉)。

旅游业强劲反弹大亮点

另外,基田大辅认为,日本疫情开放的时间晚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与复苏相关的增长仍有扩大空间,旅游业的强劲反弹是一大亮点,因此,酒店可能是黑石的首选。

黑石持有的日本商业地产资产已吸引了日本的小型基金和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兴趣,可能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再出售价值10亿美元的资产。因此,基田大辅认为,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中,拥有抛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债务成本上升,融资空间受到挤压,白领人士群体相继居家办公,但日本房地产市场却一枝独秀,而这得益于日本的旅游业复苏、日元疲软及低利率水平,促使海外投资者自今年来,正以近十年来从未见过的规模收购日本酒店。

而依然处于超低的利率使日本成为全球少数房地产资产收益仍超过借贷成本的市场。

另外,根据MSCI Real Assets所发出的数据指出,截至5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内完成的4943亿日元(约合37亿美元)酒店交易中,海外买家占47%,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Categories趋势

香港20年楼市 牛市告终?

2023年08月22日

如今买表好过买楼?

苏民峰认为,从玄学角度看,2028年至2033年将是金水年,楼市有较大的上涨机会。但目前港楼已失去投资价值,除非有自住需求,否则应该将资金投资于名画、名表等其他投资品上。

在过去的20年里,香港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20年的牛市,许多人因此受益,购房致富。

但自从去年开始加息,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香港房市的升势结束,市场开始下跌,二手房市场陷入冰封,新盘价格回到7年前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类似的牛市不会再现,引发了人们对香港是否会迎来新的房地产牛市的担忧。对于未涉足房市的人们来说,是否应该入市呢?

过去近20年,香港的房价持续上涨。从2003年非典(SARS)疫情时的最低点58.4点开始,房价指数经历了长时间的上升,一直到2021年9月,达到历史高位398.1点。

苏民峰

著名风水师兼经验丰富的房地产投资者苏民峰,是20年升浪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回忆起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的房价很低,但由于投资股市,他错过了购房机会。

随着2004年股市反弹,他在中环结志街看到整栋唐楼出售的消息后,当天就以1350万港币(约802万令吉)购得中环结志街10号整栋5层唐楼。随后,他分阶段卖出,持有了8年,总共赚了大约4210万港币(约2447万令吉)。这次投资成为他赚取最多的一次。

苏民峰在房地产市场取得显著成就。例如,他2015年以”摸货”方式卖出旧楼,仅持有5天就赚近300万港币(约178万令吉);2021年卖出地铺和楼阁,赚约3750万港币(约2267万令吉)。过去20年,他通过购房致富,未亏本。

然而,苏民峰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动力不足,一手和二手市场都陷入低迷。他甚至将现状形容为次于非典时期,认为购房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他建议,除非有自住需求,否则将资金投资于其他领域,如名画、名表等。

Categories趋势

发展商看好明年上半年房市

2023年08月17日

大马真正的复苏
仍然遥不可及

疫情已过,加上州选无惊无险,今年下半年或无看头,本地发展商更看好明年上半年市场走势。

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主席拿督童银坤表示,发展商对未来12个月的国内经济形势和产业市场前景持中和态度,特别是对今年下半年;但对明年上半年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根据该会由148个会员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53%发展商计划在下半年推出新项目,大多数价格介于15万至30万令吉之间,主要位于吉打、玻璃市、马六甲、彭亨、槟城和霹雳。

另外,相较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的新推出和销售单位均取得大幅增长,其中共推出1万4392个新单位,增长率50%。

大部分新单位为公寓(7183),其次是双层及三层排屋(3729),接着是服务式住宅(1223)。

同时售出1万1273个单位,较去年同比的5087个翻倍增长。其中36%所售出单位为新推出。公寓的销售表现最好,共售出3749个,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式住宅的3688,其次是双层及三层排屋,有2040个。

“项目推出和销售的增加,是产业市场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的积极信号,但大马真正的复苏仍然遥不可及,因为发展商仍在努力应对尚未妥善解决的挑战,例如材料价格上涨、交叉补贴以及高昂的合规和公用事业成本。”

何汉生(左起)、童银坤和拉阿丽娜齐翻阅报告。

另外,53%受访者在今年上半年皆面对房屋滞销问题,当中最明显的是超过100万令吉单位,占了23%。

发展商认为,导致房屋滞销的主要原因,有贷款申请失败(75%)、未开放土著保留单位(68%),还有房价太高(51%)。

童银坤表示,许多贷款申请被拒,可能是银行基于当前环境的考量,而采取的较谨慎的做法。

根据调查,84%发展商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并选择采取削减成本措施,像是冻结招聘、减少福利和津贴以及降低工资,以及调整交付举措,如重新安排推出计划,缩小推出的规模和推迟项目等。

Categories趋势

中国买家成美国房市主导力量

2023年08月17日

在美购房者
中国人增至13%

中国买家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引发巨大影响!

随着疫情后中国买家回归美国房地产市场,购房动机、需求和投资态度发生显著变化。洛杉矶房地产市场中,中产阶级逐渐崭露头角,购房需求逐渐超过投资需求。

但受大陆资本流动管制限制,海外投资受限。这一新趋势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数据表明,中国买家已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力量,且其购房动机和态度有明显变化。购买美国现房的平均价格超越其他国家,包括加拿大。

而最引人瞩目的是购房者类型的转变。过去,市场主要是富豪投资者,但现在中产阶级购房者数量迅速上升,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

这一转变有多重原因。首先,随着中国逐渐放宽疫情封锁政策,来自中国的购房者增多。其次,一些中国购房者将国内房产出售,将投资目标调整至美国洛杉矶等地。但受美国高利率环境影响,许多房主不愿出售,导致房源短缺。

中国加强资本流动管制限制海外投资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经济不稳定,持有国内房产的人纷纷考虑在海外购房,尤其是在项目未完成的情况下。然而,实际操作并不简单,因为中国加强了资本流动管制,限制了购房者的海外投资能力。

中国富豪购房者在洛杉矶房市上明显减少。

洛杉矶房地产销售经纪人顾穎瓊表示,疫情后,来自中国的购房者在洛杉矶市场上升,但富豪购房者明显减少。这可能因为中国富豪在此之前已经大量进行海外投资。购房价格主要集中在40至80万美元(约185至371万令吉)之间。

根据Redfin数据,中国购房者在美国外国购房者中的占比从去年的6%增至13%。他们购房的中位价格为72万3200美元(约335万令吉),几乎是美国房屋中位价格的两倍。最近的报告显示,大多数购房者购房的主要或次要目的是避险或子女教育,而非投资。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新加坡“鬼节”无新项目

2023年08月14日

火热朝天房市骤然变冷

鬼节 VS 打房,哪个的威力更胜一筹?

新加坡政府于4月杪祭出打房措施,但对发展商未见有太大影响,继续推出新项目,房市盛况依旧。

然而随着农历七月将至,原本火热朝天的房市骤然变冷,发展商纷纷喊停新项目,整整一个月都无新项目推出,难道是担心鬼节的威力过猛?

根据仲量联行(JLL)的整理数据,今年7月新加坡共推出4个新项目,合计2534个单位,8月至农历七月前的半个月则推出1173个单位。

而8月下旬,即步入农历七月后,新项目市场水静鹅飞,让人不禁暗忖农历七月似乎比降温措施还可怕。

农历七月将至,发展商纷纷喊停新项目,整整一个月都无新项目推出。

据《联合早报》报导,仲量联行私宅市场研究部主管(新加坡)谢岫君指出,尽管部分发展商仍忌讳“鬼节”,但随着时代和思维转变,如今发展商更注重市场需求和各种商业因素。

“同样的,买家也根据实际情况如住房需求、项目质量、位置和价格等,来考虑要不要在农历七月买房。”

大亨房地产网站总研究长官麦俊荣则打趣,农历七月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深夜时分宣布新一轮降温措施,使房地产行业相关人员彻夜工作。

“今年农历七月没有新项目纯属巧合,因为大多准备推出的项目都已推出,仍未推出项目可能是发展商还没取得政府销售执照,还是营销活动还没准备好。”

7月至9月私宅销售强劲

另外,PropertyGuru新加坡区域经理陈智群预测,今年7月至9月料是私宅销售表现强劲的一季,尤其随着多个项目将登场,农历七月后私宅交易料会更加活跃。

“发展商意识到,在利率和生活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买家对价格更敏感。供过于求的问题并不存在,房价也不会面临显著下行压力。”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中国民营发展商信贷危机重重

2023年08月12日

要实现供求平衡
还需待数年时间

根据全球金融机构高盛的估算,中国房地产信贷损失可能达到1.21兆令吉。

昔日中国最大的产业发展商碧桂园的美元债利息未能按时兑付,凸显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困境。由于人口减少,市场供求平衡需要数年时间。高盛预测,发展商债务重组可能导致银行等债权人损失约1.9兆人民币(约1.21兆令吉)。

碧桂园的美元债利息未能按时兑付,凸显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困境。

尽管离岸债券问题引起关注,但在发展商总债务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析师指出,未违约的中国房地产离岸债券占总债务的5%,而银行贷款占76%。这部分债券的违约可能影响有限。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仍需努力实现供求平衡,因为人口减少导致住宅需求下降。预计2023年住宅需求将从2017年的1800万套降至1100万套,到2030年可能降至900万套。

目前销售速度显示,中国需要近5年来清理过剩库存。发展商库存中有27兆元价值,只有10%是已完工待售项目,45%是未完工项目,20%是已售在建项目,25%为未开发土地。

约42%库存属于陷入困境的发展商,多集中在三线城市。他们需寻找资金完成项目,再卖给仍存疑虑的买家,以偿还债务,这是一项艰巨任务。

为偿还债务,发展商需清理库存,可能亏本出售。预计损失率为9.9%,债权人损失约1.9兆元,其中75%由银行持有,可能承担61%损失,其余为信托和保险公司。

现有机构无力处理库存,中小银行需资本重组以承担贷款损失。要实现此重组,需要采取渐进式、数年的方式,可能对经济成长构成拖累,不同于原本的北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