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打房失效?狮城房市买气爆冲

2023年05月15日

新加坡私宅销量飙80%

新加坡今年4月房屋销售创7个月新高,这也解释了为何新加坡政府4月杪祭出最新的“打房”措施。

新项目开盘销售表现好,带动新加坡新私宅销量连续4个月扬升,4月份共售出887个公寓单位,比3月份飙升80.3%。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今日发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显示,跟去年同期比较,4月新私宅销量也按年激增34.2%。

若包括执行共管公寓(EC),4月的新私宅销量环比飙升77.2%,卖出909个单位,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2%。

新加坡家庭拥有更强的流动资金,房屋升级者的需求仍然存在。

发展商在4月推出了博盛苑(Blossoms by the Park)和莉丰嘉园(Tembusu Grand)这两个新项目,它们带动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私宅在4月表现最好,共卖出628个单位。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和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的私宅销量则分别为208个和51个单位。

发展商在4月共推出779个新私宅单位,比前一个月的573个单位劲扬36%,按年飙升96.2%。

新加坡4月27日生效的最新“打房”措施重磅出击,调高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其中外国买家须支付的ABSD倍增,从30%调高至60%。

PropertyGuru新加坡全国经理陈智坤(译音)指出,新加坡最新“打房”措施对售价介于180万至400万新元(约603万至1340万令吉)房产的买气打击不大。

“由于上一代财富转移给下一代,新加坡家庭拥有更强的流动资金,房屋升级者的需求仍然存在。

“而且,当局未来进一步限制(房产市场)的风险,反而可能会促使一些购屋者提前买房。”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海外买家房产印花税 狮城第一

2023年05月12日

新加坡置产门槛
堪比天高啊!

投资海外房产,除了要知道有关房产坐落在什么位置、其地理位置优势、项目概念、价格等等房产计划详情外,有关该国的政策、买房政策、措施及印花税率一样那么重要。

然而,你可知道,我国吉隆坡、新加坡、香港、悉尼、纽约、轮屯、罗马、杜拜、上海等全球30个城市中,哪个国家向海外买家征收最高印花税呢?

排名榜首是新加坡,因此外国人在新加坡置产门槛堪比天高啊!

根据房地产咨询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新加坡买房的外国人被征收最高印花税的城市、其次是香港。

报告指出,新加坡政府近期把外国买家须支付的额外买方印花税上调一倍,至60%,促使在本地买房的外国人总共需要支付的印花税,占了房屋售价的64%左右。

今年新加坡的私宅房价涨幅将介于6%到7.9%之间。

这个比率相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一倍以上。在香港置产的外国人需支付的印花税总额为房价的31.1%。

排名第三的南非首都开普敦,印花税占比为13.5%。

报告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外国人买下的新加坡房产,占总销售额的5至7%。其中,住宅用地和私宅的投资价值达到15亿8000万元,占总投资销售额的28%。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与咨询部执行董事张敏璋说,尽管新加坡向外国买家征收高额印花税,但这也证明了新加坡对超高净值人士具有吸引力。

预计,新加坡私宅今年的房价涨幅将介于6%到7.9%之间。

Categories趋势

新加坡打房 外资转向大马买房

2023年05月4日

大马外国买家
预期会显着增长

新加坡打房政策将把更多高端外国买家推向马来西亚市场,尤其是柔佛、吉隆坡和雪兰莪,有助于缓解大马高档房地产滞销的问题。

亚洲房产科技集团居外IQI(Juwai IQI)指出,新加坡政府上周祭出新一轮打房措施,即起提高房产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费率,其中以外国买家的税率调整幅度最大,一律从30%调高至60%。

对此,居外IQI分析师估计,除了预期的增长,大马未来12个月的外国购买量料将增加15%,而多数的买家将会物色价值200万令吉或以上的房产。

居外IQI联合创办人兼总执行长卡斯夫在文告指出,新加坡打房政策释出后,大马的外国买家预期会显着增长,但不会剧烈上升。

大马去年的房产销售总额为943亿令吉,其中奢华房产占总交易的15%或140亿令吉。

新加坡打房政策释出后,大马的外国买家预期会显着增长。

鉴于14%的滞销住宅价格介于100万令吉及以上,这波浪潮对滞销房产或许是好消息。

他相信,因新加坡打房政策而转向大马的外国买家集中在柔佛、雪州和吉隆坡,这些地点也是大马最大住宅滞销区域。柔佛有超过5000个滞销单位,而雪州和吉隆坡的总和超过7000个。

此外,新加坡每年的外国买家只有约1000人,因此不会造成大马房产出现外资泛滥的情况。

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和橙易产业(Orange Tee & Tie)的数据,截至今年首季的12个月里,非居民外国人只购买了1182间新加坡公寓。

Categories趋势

中国地产大亨 少了2855亿身家

2022年06月9日

打房整顿,
也“打掉了”地产大亨的身家。

过去在中国富豪榜中,不少榜上有名的富豪都是来自房地产领域,老百姓都觉得房地产发展商是最赚钱的生意。

但在政府长达一年的整顿后,地产大亨们只能暗暗叫苦,住宅销售连跌11个月,富豪们的身家也因为股价下跌而蒸发。

根据《联合报》,美媒估计地产大亨们在这一波,总共有650亿美元(约2855亿令吉)的财富化为乌有。

“爆雷”最严重的恒大主席许家印。

还自掏腰包救公司

自2019年底以来,“爆雷”最严重的恒大让主席许家印损失最惨重,身家少了240亿美元(约1054亿令吉);大连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财富缩水61%;融创中国创始人孙宏斌,更是少了近90%的身家。

而且,包括许家印在内的许多地产大亨,都曾自掏腰包来帮助自己企业度过难关,更是加剧了他们财富流失的幅度。

报道指出,自去年初以来,中国房地产发展商至少有180亿美元(约791亿令吉)的离岸美元债,以及约25亿美元(约110亿令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违约。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无惧打房 富人照买狮城豪宅

2022年05月22日

海外富人们,
好爱新加坡!

新加坡市建局(URA)数据显示,4月豪宅销量上涨,以最低300万新元(约954万令吉)成交的数量,高达115个单位,比3月的89个单位高。

其中,有35个单位高于500万新元(约1590万令吉)。最高成交价为4900万新元(约1558万令吉),面积高达8633平方尺。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4月共有653宗新私人住宅成交,和3月的654宗持平,显示今年销量依然稳定。不过,按年比较的话,远逊于去年同期的1270宗交易。

同时,上个月的成交物业中,外国买家占了59宗,比3月多了2倍,他们多数购买市中心或城市周边地区的房子。

尽管政府多次针对富人祭出打房措施,但无阻外国买家的热情,即便要支付30%的额外印花税也甘之如饴。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复苏,人们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新加坡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竞争力更强,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将资金资产存放在新加坡。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新加坡房市 有点“火热”

2022年01月13日

价量齐升好活络,
新加坡政府不得不打房。

新加坡政府在去年底时出手打房,令市场相当惊讶。但最新数据显示,主要是住宅行情实在“有点火”,所以政府才需要尽速出手抑制火热的行情。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组屋在去年的转售均价按年上涨12.5%,私宅的转售均价也涨了10.6%,双双创下自2011年来最大的年度涨幅。

而且不仅仅是价格连续两年“逆势上涨”,交易量亦走高,完全没受到冠病疫情影响。

为何新加坡住宅市场如此旺盛?原因有好几个:

一、冠病疫情带动居家办公和学习,家庭希望有更大的住宅面积;

二、流动性充裕,通胀升温,而房地产价格表现出韧性,吸引了投资和资产保值群体;

三、疫情导致新屋建筑成本上升,市场预期房价将会上涨而入场;

四、疫情致使部分组屋延期完工,不能按时交付,可预购组屋缺乏加剧供需失衡;

五、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全面推高了资产价格;

六、当地居民对经济复苏和家庭收入预期增加的前景看好;以及

七、外来资金购买私宅意愿增强,推动价格上涨等。

组屋是新加坡政府为国民(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的限价和有条件使用的公共住宅,约80%的新加坡国民居住在组屋内。

为了控制国内住宅价格,新加坡国内税务局在12月1日宣布,今年起把政府组屋的年值调高4%至6%,房地产税相应增加;这是5年来首次调整年值和税率。

另外,同月16日,新加坡财政部、国家发展部和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文告,宣布从即日起推出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包括:

  • 区别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外国人、非个人买家(如公司)的身份,分别调高额外买方印花税5%至15%。购买第一套房产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受影响。
  • 收紧总偿债比率(TDSR)顶限,规定每月贷款偿债率从不可超过收入的60%,收紧至收入的55%。
  • 调低了建屋发展局组屋房贷的贷款与估值比率(LTV),从90%减至85%。不过,通过金融机构取得的组屋房贷的LTV仍维持在75%。
Categories趋势

狮城调高印花税打房

2021年12月16日

在大马放松产业印花税之际,
新加坡反而收紧了政策。

根据《联合早报》,财政部、国家发展部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昨日深夜宣布,把住宅房地产的额外买房印花税(ABSD)调高5至15个百分点,而且这项措施是即刻生效。

这项政策涉及所有买家,但买家身份和所拥有的住宅房屋数量不同所调整的税率亦有不同。

比如说,新加坡永久居民买家,若购买第三套房产,税率从15%调高至30%。

不过,外国买家无论买多少套,税率一律从20%调高至30%;非个人买家如企业,税率从25%调高至35%。

同时,该国也收紧总偿债比率(TDSR)顶限,规定每月贷款偿债率从不可超过收入的60%,收紧至收入的55%。

政府还调低了建屋发展局组屋房贷的贷款与估值比率(LTV),从90%减至85%。不过,通过金融机构取得的组屋房贷的LTV仍维持在75%。

私宅租屋转售上升

新加坡政府在文告中指出,尽管冠病疫情冲击经济,但在低利率环境中,私人住宅和租屋转售市场却很活跃。

自今年首季以来,私宅价格上涨约9%,租屋转售更是涨了15%,是6年来首次上升。

政府担心,如果不加以控制,房价恐超过经济基本面,而且未来利率上升之际,贷款者也容易收到影响。

不过,新加坡政府也强调,此次打房是针对那些投资者和炒房客,而非购房自住者。同时,收紧融资条件,会鼓励更多人在买房时审慎考虑。新加坡家庭债务在过去1年来增加了6.8%。

新加坡政府上轮降温措施是在2018年出台,当时这个被分析员形容为“重拳出击”的降温措施中, 除了购买第一套房产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个人买家要缴交的ABSD都上调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这轮降温措施的ABSD上调多达15个百分点 ,明显“出拳”更重。

Categories趋势

这是中国放松“打房”的讯号?

2021年12月7日

不提“房住不炒”、降准,
中国这次要放松房市调控了。

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秉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概念,而坚决调控全国楼市,近期也开始看到成效,多个城市房价都走跌。但也因为一些地区跌幅太猛,市场担忧伤及民生和经济,又出现了“限跌”的声浪。

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推进保障性的住房建设,支持房地产界满足购房者合理的住房要求,促进房市健康发展和良心循环。

但会后的新闻稿,没有如7月时的会议表态“房住不炒”,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个月的文章还曾提到了这个概念。

市场认为,这随着房市低迷,加上疫情再度卷土重来,中国领导人现在主轴是稳定经济,未提到“房住不炒”,可能是暗示会部分放松楼市调控措施。

随后,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称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

这也是央行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上一次降准是在7月15日,当时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新兴市场经济学家周浩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当局表示将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这意味着大城市仍将维持定价指引。”

“对于发展商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利润率固定且差强人意,因此尽管有一些边际改善,但楼市强劲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Categories趋势

不敢拿地 中国房企赚钱难

2021年08月21日

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不拿地,没地方发展项目赚钱;拿了地,又怕未来不赚钱。

这是中国许多房地产公司目前的最大挑战。

中国自媒体燃财经点出,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最近公布,终止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应的31宗住宅地块,这也是深圳、天津、青岛、苏州、济南之后,再有大城市延期或中止集中供地活动。

市场传出,虽然官方解释这是为了要进一步做好调控,但还有很多人认为,杭州此举是因为发展商参与热情度过低,尤其是民企。

“连地都不想拿了”,这也折射了房企处境的艰难,毕竟土地是房企的粮仓。

有些甚至亏着做

什么时候,发展地产项目突然成了一门亏本生意?

一位房地产上下游链条企业人士透露:“合作的一家房企,手头的一个项目要免费建造将近三分之一的房子,利润率已经低于5%了。现在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而且,5%的利润已经非常优秀,因据了解,有家发展商做了北京首轮供地的完整复盘,和很多房企对接了成本数据,结论是几乎所有地块的利润率都是亏的,少的负1、2个点,最多的昌平两块地:负12、13个点。”

“但没办法,业务还是得做。地还是得继续拿。尤其是第一轮集中供地没有拿地的企业,第二轮肯定得拿,不然‘无米下锅’。”

Categories趋势

深圳中介掀倒闭潮

2021年08月7日

顶不住了!
深圳中介饭碗不保。

曾经,新楼盘一推介就热烈“抢房”的深圳,如今风光不再。在调控政策的叠加冲击,二手房明显降温的同时,近期新房市场热度也有所消退。

中国央视财经报道,最近深圳面市的几个新建住宅项目认购情况都远不及发展商的预期,有的项目还有大批客户弃选。

去年,整个深圳的新房总成交量达4万4937套,创5年来新高,这些新入市的楼盘中,甚至出现了36个“日光盘”,意味着当天就卖光。

不过,“打新”热潮消退,如今楼盘无法“日光”,买家随时买得到,因为乏人问津。

二手房市场由于指导价新政以及信贷收紧的影响,降温更为明显,成交持续低迷。

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中介将近20年的樊青峰,上个月选择关闭了自己加盟的两家中介门店。在4月至6月期间,一单交易都没有成交。

每月要2单交易才保本

据他计算,一间小的中介门店每月的成本是5万至6万人民币(约3.26万至3.91万令吉),而租金成本就占整个支出的70%左右。1间中介门店每月至少要成交2到3套二手房,才能保本。

去年深圳二手房市场异常火爆,中介门店数量也增长迅猛。但由于今年的行情急剧转下,大量中介门店纷纷关门歇业。

深房中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产中介从业人员月均网签0.1套,相比2020年人月均值下降46%。

中介按年减少近12%

截至今年6月,深圳实名登记的从业人员共有4万5458人,按年下跌11.8%。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沈笙中指出,中小型规模的中介越来越难生存,大型规模的中介巨头会缩小规模,但应不会大面积崩塌。

“预判下半年整个深圳房地产中介市场离职潮会加剧、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