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程应往数字化建筑迈进
2023年10月1日
丹斯里林景清
怡克伟士董事经理
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
重塑工程竞标
永续与创新为关键
如今大马的政局已尘埃落定,为联邦政府的施政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摒弃无谓的政治口水战,全心全意投入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这样才不会让“昌明大马”的理念沦为空谈。
在这方面,我尤其希望政府可以往数字化建筑迈进,确保大马在工业4.0浪潮中抢占一席之地。
目前的一大问题是,政府部门在为本身的工程公开招标时,往往会将价格作为唯一的考量,忽略了施工方法、材料品质和永续及环保措施等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因此最终得标的往往是报价最低的投标者。
在此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就采用最传统和廉价的方法,也就是大量聘请廉价的外籍劳工,放弃使用费用较为高昂的先进技术。
这样一来,我们是在间接鼓励企业聘请更多外劳,无法为他们创造能使用数字工业建筑系统(DIBS)等建筑技术的良好环境。
所以,除了希望我们的政府官员能改变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我也希望政府可在即将来临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为各个公共工程拨出额外的一些预算,让那些采用永续与先进科技的企业有机会脱颖而出,以实际成果改变这种既有的思维。
适当奖掖数字化企业
在推动数字化建筑方面,政府除了要有全面的规划,更应通过适当的奖掖制度来争取政府部门官员的支持,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比如,政府可以为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关键绩效指标(KPI),规定他们须确保颁发的工程合约当中,采用数字化建筑方法的承包商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果达成了这方面的绩效指标,他们就能获得认可及奖掖。
在私人界方面,政府可以探讨为那些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建筑承包商提供奖掖,比如在下一个承包的工程,可以获得减免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执照费用的优惠。
至于发展商,只要他们的发展项目达到一定的工业建筑系统(IBS)分数,他们可以获得发展收费等合规费用的减免。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相信恰当的奖掖制度,能鼓励公共和私人界跳出固有的思维,让我国在工业4.0方面的发展可更与时并进。

减少依赖外劳
培养本地人才
另一方面,随着大马的好几个大型基建项目即将开跑,我认为,现在就应着手讨论和准备解决这些项目的施工和劳工问题。
如果我们继续沿用过往的方式,聘请大量的外劳来施工,那么我们就无法摆脱过度依赖外劳的问题,而且这一状况已经困扰大马多年。
要知道,假设我们没有向数字化建筑转型,反而一直依赖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工,那么一旦政府调高最低薪资,很多业者和项目就会面临资金的挑战,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
对此,我认为,政府可在培养本地人才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对症下药,将危险、肮脏和困难的3D工作交给机械设备处理,然后通过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去培训一批懂得操作这类机械的高技术人才。
官员须改变思维
接受使用新技术
如今某些官员安于现状的作风,是很多发展商和承包商面对的一大难题。
尽管业者提出能改进工程的建议或提议使用新颖的技术,但这些官员都不想承担责任而拒绝这些提议。
事实上,连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制作的数字工业建筑系统这种在外国已相当常见的技术,某些官员依然抱持着犹豫不决的态度,不敢放心批准使用。
如果我们可以改变这样的思维,政府官员与私人界的合作不止会变得更加紧密,还能明显推动建筑和产业领域的永续与环保实践,行业的发展也会变得事半功倍。
因此,我呼吁政府能为此制定一个执行方案,切实地纠正和改善这些问题,否则大马将难以取得实际进步,最终逐渐落后于各个邻国。
凭借着多元文化、多语言环境及在东南亚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等优势,大马其实有着庞大的潜力,只要我们能贯彻改革,我认为,大马很有机会在2030年成为一个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