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产业领域盼甘露

2023年10月8日

独家报道:陈美玲、何燕羚、张洁莹

助民实现拥屋梦
发展商促政府改善政策

备受瞩目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是团结政府提呈的首份预算案,不巧国家经济放缓、内需疲弱、令吉汇率败退,加上高通胀与生活成本,这一年商民着实过得不易。

产业领域向来是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推手,与之相关的行业多达200种,因此它对国家前景的影响相当显著。

《南洋商报》搜集了多家重量级产业发展商及相关业界的预算案愿望清单,冀望从业者眼光探查实况、了解心声,化身政商桥梁,下情上达。

各家发展商异口同声希望政府多发奖掖、重启惠民的拥屋计划、管控建材成本、稳固隔夜政策利率及优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审查条件等,以加快产业领域复苏。

走过冠病疫情阴影后,正当我们满心欢喜以为市场会迎来真正复苏时,今年商民却饱受生活成本高涨冲击之苦。

即将出炉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会否能帮助解决人民的生活压力烦恼,又是否会有更多措施帮助年轻人拥屋?

过去几年,产业发展商一直在面对建筑成本高居不下、人力不足等困境,团结政府又是否会有良策?

《南洋商报》访问了国内著名产业发展商和业界商会领袖,看他们对这一次预算案的期许和建议为何。

梁海金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
简化首购族买房程序

我们希望政府推行更多措施帮助首购族,简化买房程序,加快产业领域复苏。
这些措施至关重要,足以对超过140个领域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对整体经济带来广泛激励。

另外,稳定的隔夜政策利率(OPR)将可给产业市场注入信心,而产业投资是抗衡通胀最好的对冲工具,我们对前景感到乐观。

我们因此也列出以下7点的建议,希望政府采用借以帮助人民、刺激产业领域及支持昌明大马:

1.重启拥屋计划(HOC),强化融资援助及协助首购族的措施,包括:

●重启HOC,提供奖励推动购屋者买房,减少房屋滞销,例如价格介于30万1令吉至100万令吉的房产,100%豁免印花税

●提供3万令吉一次性补助金给首购族购买最高50万令吉的房产,以及(或者)针对有资格的购屋者重启私人可负担房屋计划(MyHome Scheme)

●首购族购买最高50万令吉的房产,可享更低及固定的融资利率

●渐进式融资让中等收入购屋者在拥屋的前几年,有更多时间改善收入

此外,恢复最高40年代房贷期限,在审批贷款申请时,参照总收入而不是净收入。

2.兴建期间所偿还利息免税,为购屋者直接节税促进拥屋意愿。

3.是减少并统一外国人购买产业的门槛,目前各州的门槛不一,政府可检讨并全国统一门槛至最低60万令吉。

4.在大马第二家园计划(MM2H)纳入更多诱人政策,推广大马高级签证计划(PVIP),使大马更具竞争能力,吸引更多有资格的外国人来马居住和投资。
政府可考虑降低符合资格的最低收入、流动资产和定存,而非2021年修订的高门槛,并推行不同级别及客制化处理不同的外国申请。现有的MM2H签证持有人不应受新条例影响,签证期限维持10年。

5.免除或降低建材进口关税,直到价格稳定。
根据大马统计局,今年6月,除了钢与金属、胶合板,其他建材的每单位价格指数按年增长2.1%及8.4%,在通胀压力和经济不确定性之下,发展商倍感挑战。

6.为具有绿色特征的项目提供奖励。
冀政府扩大开发绿色建筑,考虑提供小拨款给发展商,借以鼓励业界采纳绿色特征和再生能源,例如安装太阳能板,以期在2050年成为碳中和国家。

7.奖励使用工业化建筑系统(IB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商。
特别是可负担房屋,借以鼓励更多发展商采纳这两种系统,建造更高品质的房产、减少依赖劳力、提高工地整洁和生产力。

蔡文怀

Aset Kayamas执行董事蔡文怀:
更多奖掖吸引外资

我们希望政府在来临的财政预算案,除了继续照顾B40和M40群体,能有更多促进经济发展的配套,吸引大型外资,从而带动国内房地产市场重新活跃。

市场过去几年受到冠病疫情影响,一直未招徕大型的海外投资者。

希望政府能拿出更多措施和奖掖引入更多外资,特别是会在我国设厂20年或30年的长期类型投资者,他们都会选择在本地置业,绝对有助推动国内房市发展。

我们在文化、语言、设施上都有优势,屋价也比周边国家廉宜,就是无法吸引海外买家的目光。

当政府成功吸入外资,将制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国人的平均收入亦有所改善,可一并解决国人“无法负担买房”的问题。政府一直采取现金援助,也并非长远之计。

吸引外资的同时,政府必须修改申请条件严格的大马第二家园计划,才能双管齐下拉动房市。

如果泰国第二家园的门槛仅需50万令吉,大马则需要200万令吉,海外置业者肯定首选泰国。

我国于2021年重新推行第二家园计划,但修改后的新条件非常苛刻,包括须拥有至少100万令吉的定期存款,以及须申报拥有至少150万令吉的流动资产等。

林福山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
奖掖降成本暂缓升息

除了希望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提供奖掖,降低建筑成本,我们也想呼吁政府继续暂缓升息。

前阵子一连串升息对国内经济构成压力,导致贷款成本提高,包括中等收入家庭、购屋者都受到影响;商家贷款及经商成本提高,可能会让他们喘不过气甚至破产。

一旦企业倒闭情况发生,还会面临失业潮等连锁反应,加上现在百物看涨,影响不可小觑,政府绝对要提出一些措施,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团结政府不管是要削减补贴、落实新政策,都应该要从各方面考量,以不加重人民负担、不影响消费能力为前提。

不过,好在马来西亚政治开始趋于稳定,我们对未来几个月经济走势保持乐观,并相信政府可以更全心专注于经济发展。

希望政府在来临预算案能考虑以下建议,以刺激励地产领域:

重启拥屋计划、延长印花税减免等措施,减低购屋成本,以减轻首购族的经济压力,提振市场整体买气。

2.降低房地产发展的合规成本,比如降低发展费用、土地拥有权转换税,简化各种申请的繁文缛节,加快审批速度等,从中省下的资金可用诸购屋者,让消费者以更实惠价格置产。

3.对环境、社会及监管(ESG)相关指标提供奖掖,以鼓励发展商往越来越受重视的绿色建筑发展,在发展项目中融入更多环保元素。

4.为采内工业化建筑系统(IBS)提供奖掖或补贴,鼓励发展商使用这个高效的系统,有效减少施工时间及成本,让国人有机会以实惠价格购买到可负担的房地产。

林景清

林上海资本主席兼怡克伟士董事经理丹斯里林景清:
增设基建带来外溢效应

产业发展商兼建筑业者,我们清楚知道好的基建发展,让城镇更完善可以提高房屋价值,延伸的外溢效应不仅止于建筑及房地产领域,也可能惠及各个行业。

我们见证捷运以及淡江大道(DUKE)所带来的利好,尤其是交通更便利,连接上大道的周边城镇,产业释放更高价值。

倘若政府可以在2024年预算案公布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兴建捷运3(MRT3)或其他铁路和大道,将为国家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我也希望政府会有更多基建设施相关的宣布,并且考虑在大道和铁路交通系统完善的巴生谷一带,善用政府机构持有的土地,为首购族推出更多房屋计划。

目前巴生谷和槟城等国内主要城市的房屋需求仍强劲,若担心人民买不起“旺区”的房子,那政府应该考虑为私有土地提供发展费用奖掖,让发展商在本身发展项目中纳入政府的可负担房屋计划。

房价相对较低,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也会容易放行,从而刺激产业买气。

另外,倘若要协助首购族购屋,今年底将到期的印花税豁免或减免措施,可以延长至2025年。

童银坤

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主席拿督童银坤:
改革国家财务降房价

REHDA对于2024年财政预算案充满乐观,相信这一次的宣布会再度把人民需求置于首位。

不过,我们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国内房屋难以负担的问题。

雇员公积金局策略总监诺希山最近在采访中说,若要使房屋真正可负担,就应该彻底改革国家财务。

国家收入的95%来自某种形式的产业税,如土地转换费,因此在讨论可负担房屋时,改革国家财务至关重要。

我们也对此赞成,如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征收的费用减少,房价很有可能会降低到人民可负担水平。

目前,除了发展商必须采取交叉补贴来建造可负担房屋,另一个房价过高的主因是建材成本上升。

政府介入,例如暂时降低或取消进口关税,无疑可缓解冲击。同样,土地成本上升也会影响房价。

另一方面,首相多次呼吁各级政府和官联公司务必处事公平及透明,我们为此受到鼓舞,希望可以加速批准过程,减低成本,从而让房屋更加可负担。

苏菲安阿都拉

UEM阳光总执行长苏菲安阿都拉:
设顶价补贴进口建材

我们希望政府考虑将部分原材料设定顶价,以及为进口建材提供税务补贴,助业者提供更多可负担房屋给市场。

原材料价格高涨,不仅业者的赚幅受影响,也导致一些工程被迫停工。

大马土著承包商协会早前也指,建材价格急剧上涨,已上涨至难以承担的水平,尤其铁价每吨上涨了约500令吉,导致一些承包商被迫推迟建筑工程。

因此,我们希望如洋灰、混凝土、钢铁、燃油等原材料价格,政府能设顶价。

另外,我们也建议政府再推行类似拥屋计划的振兴配套,通过让更多国人一圆拥有自己的房屋的美梦,带动国内产业市场。

在推动绿色建筑方面,政府可考虑多方的税务政策,包括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制造商和建筑工程,可享有所得税豁免、绿色建筑相关的机械与研发可得到投资税收津贴(ITA),及提供拨款做深度研发改善技术。

增加奖掖善用绿色建筑技术,将鼓励更多发展商在建筑工程上套用绿色技术,也同时可降低业者对劳工的依赖,减少外劳短缺带来的影响。

朱绍彬

百乐园产业总执行长朱绍彬:
放宽第二家园门槛

我们希望政府延长大马一家拥屋倡议计划的限期,及修改大马第二家园计划申请条件。

在i-MILIKI计划下,首购族可在贷款合约与产业转名文件上豁免印花税,有助纾缓首购族的购房压力,但豁免期将在今年12月31日结束,希望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上,延长此计划。

我们希望,政府能保持2022年所实行、5年后脱售房产豁免产业盈利税(RPGT)的税制,这有助推动房产投资,帮助国人累计财富和做房产升级,连带推高房产交易量。

马来西亚拥有上佳的基建设施、美丽的天然环境、美食等优点,许多外国人都希望在我国居住,政府在2002年也成功通过大马第二家园计划吸引很多海外投资者。

可是,申请条件在2021年收紧后,马上收到影响,我们别忽略了大马第二家园计划可带来数十亿令吉的经济效益,据报道,计划自2002开始创造了超过400亿令吉的效益。

大马第二家园计划衍生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产业销售,也会惠及多个领域,例如酒店、旅游、医疗服务、教育、交通及金融。

陈建铵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师协会(MIEA)会长陈建铵:
重启HOC续免印花税

希望政府重启拥屋计划(HOC),并延长年杪到期的大马一家拥屋倡议(i-MILIKI)豁免印花税措施。

印花税和律师费是购屋者的入场成本,而i-MILIKI的豁免期限即将到期,将之延长可激励首购族买房。

目前,律师费用是房价的1.25%,已有多个发展商吸收律师费来推销新房产。

基于奖励只限新产业,MIEA希望政府一并奖励二手市场和商业产业,如店铺和小办公室,降低印花税和律师费,在经济放缓时刻,需要适时协助商业产业。

国内某些地区的公寓过于密集,我们也促请地方政府重新规划,除了降低人口密集度也加入商业区,使社区平衡发展。

政府可以在吉隆坡外围建立卫星城市,如万挠、峇冬加里、丹绒马林及汝来,开发工业领域,创造工作机会,人们就不必每天来吉隆坡工作。

我们也希望政府减少繁文缛节,透明地降低建材、建筑与劳工成本,因为这些因素影响房价高低。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LBS放眼今年推21亿项目

2023年06月22日

今年已推出
14亿令吉项目

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看好我国房地产正处在上升趋势,放眼今年推出总共20亿9000万令吉的发展项目。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日前在出席股东大会之后发表文告表示,该集团今年至今已经推出了总值14亿令吉的项目,未来会继续在巴生谷、柔佛、彭亨,以及霹雳等多个地方发掘更多机会。

“展望未来,我们今年将推介更具战略的房屋计划,贷款申请也有所增加,我们预计房地产市场将呈上升趋势。”

林福山

股东大会上,也通过了为2022财年派发每股1.25仙终期股息的提案,加上早前所宣布的每股1.2仙中期股息,该集团全年派息达到2.45仙,高于2021财年的1.85仙。

林福山因此承诺,“我们将继续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并实现永续业务增长,使林木生集团更上一层楼。”

他同时也感激股东们支持通过股东大会上总共13项议案。

Categories趋势

永久地契不再是房产主要卖点

2023年05月14日

购房需求在变
传统想法早已变化

独家报道:何燕羚

现代人买房,似乎还会很在乎房子是永久地契或租赁地契?

永久地契,是否就是一个房屋项目热卖的“票房保证”? 租赁地契的房子,就注定难以卖个满堂红?

如果你还有上述想法或看法,抱歉的说声:“你不一定对”!租赁地契房产如今有时会比永久地契房产更吃香!

刘勇建:时过境迁需求变
民众更注重居住舒适

房产地契一般分为永久(freehold)和租赁(leasehold)。简单来说,永久地契的产业下,业主将永远持有产业的拥有权。反之,租赁地契意味着不是房产或土地的拥有者,只是租下一段特定时间(新房产的租赁期通常为99年)。

过去,每逢有新房产发展项目推展,“永久地契”的粗体字眼必定出现在宣传小册子最显眼处,是发展商宣传策略的重中之重,因为当时的销售市场是,置业者非买永久地契房产不可。

但随着时代变迁,推动人居的发展,人们对居所的要求逐渐从“有没有”变成“优不优”。房产“有没有”永久地契已不是购房者的唯一考量,而是整个房屋配套“优不优”。

毕竟时代不同了,购房者的需求也在变,在时代的进步更迭中,人们对居住环境、建筑质量、户型结构、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房产地契种类不再是投资者仅有的考量,也不再是发展商的首要卖点,反观讲求产业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品质化。

宝帝集团房产咨询师刘勇建就指出:“我们父母那一代非常看重房产是否永久地契,一般不会买租赁产业,认为不保值也不值钱。特别是华人,都希望产业代代相传,永远持有产业的拥有权。”

他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说,然而,这个传统的想法,早已起了变化。

刘勇建

新世代追求便利

位于市中心或发展中的地区,政府为了方便日后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所释放的土地大多是租赁,特别是一些房产投资热点,例如双威镇、八打灵再也的房产项目都倾向租赁地契。

刘勇建说,置身于快节奏时代,年轻一代的购房者讲究“省时、省心、省钱”的买房模式,优先选择网络便利、完善的休闲设施、交通便利、良好居住环境的房产。

他表示,现在的永久地契房产地点都离市中心偏远,购买时需要谨慎,小心投资回酬受到影响。

他说,一间位于市中心且设施完善的租赁地契房子,其投资回酬肯定比偏远的永久地契房产高。

卓业植

卓业植:弥补地契限制
租赁房产拥更好设备

乐天伦房地产集团(Viva Homes)高级房产中介卓业植说,事实上,市面上很多租赁地契的房产项目都取得非常好的购买率,Tropicana附近一代的房产项目,就是例子之一。

他接受本报电访时表示,由于地契期限的限制,发展商多数会为租赁房产配备更好的设备,从而吸引买家,特别是年龄介于25至35岁的首购族,更看重房产设施的完善度,和周围的交通便利度,地契是否永久对他们而言不是最重要。

“他们的要求是过上舒适的居住生活,产业代代相传距离他们还远。”

发展商有话说,地点设施配套最重要……

居住需求不断催生发展商转型升级,房地产企业更专注于产品提升,致力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给置业者更多、更好的选择,不再死板围绕于产业地契的类型。

著名发展商林木生集团(LBS,5789,主板产业股)和奕森集团(Exsim Group)在回复《南洋商报》的书面提问时都异口同声表示,不管是发展商抑或购买者,地契都不再是首要考量因素。

林福山

林福山:秉持三大核心策略
林木生集团设法降拥屋负担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指出,部分买家的确向往永久地契房产,但同时也考量售价、地点、交通、社区规划等其他因素。

他说,目前的趋势显示,年轻人更爱住在高楼或公寓,享受完善的设施,包括泳池、健身房、公园、烧烤区、多用途室等,讲求度假式的居住环境。

“不管是永久或租赁地契的房产,以民为本的林木生集团一直是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且秉持三大核心策略,即可负担、交通便捷和社区完善,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房产项目。”

KITA Bestari认购率90%

林福山以该集团3月份推介的KITA Bestari单层排屋为例,虽是租赁房产项目,仍录得非常好的市场反应,在价格实惠、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驱动下,KITA Bestari两周内获得超过90%的认购率。

他表示,房产的销售也得归功于创意营销策略,及设法减轻拥屋的负担。

萧慧敏

萧慧敏:城市永久地段日减租赁房产成主流

奕森集团企业事务及品牌总监萧慧敏说,永久地契房产的升值潜力确实比较高,但租赁地契房产也有优势所在,一般位于策略地点,屋价也相较低。

“永久地契不再是住宅房产的主要卖点,买家现在更注重房产的周边配套,例如是否配备家具、周围的设施、交通是否便利、居住环境、房产的素质等,优先考虑房产的地点。”

她表示,舒适度和房屋设计,成了现在房产销售的决定性因素。

萧慧敏坦言,主要城市的永久地段将日益减少,租赁地契房产将成为主流,房产项目会以地点取胜。

目前,奕森集团共有3项永久房产发展项目进行中,及多达12项租赁房产计划,以迎合用作自住、投资和居家旅游(Staycation)各类需求的销售市场。

因人而异 视经济能力而定

到底租赁或永久房产好?你说了算!

刘勇建说,假如是以民宿或出租为出发点,租赁房产的投资回报率会优于永久房产,因为买入的价格相对较低,投资更具吸引力。

“作为民宿或出租用途,投资者多数着重在发展项目的配备和各种便利,才能提高出租率和租金收入。相比永久地契房产,租赁房产项目会在设施、设计主题等方面提供更全面,这就是为何市面上位于策略地点的租赁地契房产项目,完全不被地契类型影响,卖气一样强劲。”

租赁地契房价低20%

刘勇建举例,同一类型的房产,租赁地契的售价一般比永久地契低20%,成了投资卖点之一。

卓业植表示,随着房价有增无减的趋势,房地产是否值得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不再仅仅是地契类型,对首购族尤其重要,因为负担能力是首购族入市时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没错,我的所有客户买房前,都会询问地契类型,但资金有限的首购族,更侧重产业的设施和发展商给予的优惠配套,他们会觉得这些比永久地契更重要。”

永久地契房产供不应求

他补充,一般售价介于60万到80万令吉的房产,购房者并不会太在意地契类型,特别是公寓单位,但到了价格100万令吉以上的有地住宅,购房者便会要求永久地契,以作日后的保障和升值能力,永久地契适合长线投资者。

由于永久地契产业的需求量高,市场的供应或愈来愈有限,甚至可能达到供不应求的情况,使永久地契房产的升值潜力被看高一线。

但萧慧敏表示,房产的转售价值不光靠地契类型来评估,而是根据房产的损耗、地点及服务而定。

脱售前延长地契期限
专家:免二手价被压

行家建议业主转售租赁地契房产前,先更新地契期限,以免产业被压价。

刘勇建坦言,虽然租赁地契房产初期的升值潜力或比永久地契房产更高,但在租赁期届满前30到40年,租赁房产的价值将停滞不前,有效期越接近,产业价值越低,难在二手市场脱售,因为二手购买者难获得银行贷款。

剩30年难转售

他说,如果是向发展商直接购买的租赁地契房产,银行融资肯定不成问题,若地契期限到了最后30年,要转售确实比较棘手,银行一般不会批准贷款申请,对方必须现金全额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业主先申请把地契延长另一个99年,让产业价值回到原有水平,会更容易脱手。虽然延长地契可能要支付五位数的费用,但可让产业恢复升值潜力,还是值得。”

他补充,如果置业者具备财务能力,和想寻找长期稳定增值的产业,永久地契产业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租赁房产转售费时
至少半年完成交易

租赁地契房产转售需时至少6个月,比永久地契产业多出一倍的等待时间。

租赁地契业主如果要脱售,必须先向州政府或中央政府索取同意书(Consent),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随后的转卖手续。

卓业植指出,大约需时3个月以得到州政府的批准,获批后,再需要3个月的来完成产业交易,这是业主转卖时需面对的问题,整个买卖交易需要至少6个月完成。

“如果是永久地契房产,完全可省略申请批准的过程和相关费用,直接可买卖或转让给下一代。”

政府有权收永久地段

但他也提醒置业者,根据1960年土地征用法令,只要有关房地产所处的地段将用作基建发展,即使是永久地契,政府也有权收地,但会根据市价提供赔偿给业主。

2018年,政府为了发展捷运(MRT)计划,即收购了安邦购物中心(Ampang Park)的永久地契土地。

卓业植说,在吉隆坡和雪兰莪这些寸土如金的地方,永久地契房地产已供不应求,屋价高昂,非所有人可负担得起。

“买家更应该考量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目前,偏远地区还有许多永久地契的房产项目,价格也相当吸引,但对于每天需要往返市中心的上班族而言,并不划算,需要承担额外的大道过路费、油费或车资等其他开销。”

他表示,这种情况,买家可以考虑地理位置较佳,价格比较容易负担的租赁地契房产。

置业者怎么说?
宁花80万买租赁地契房产——符敬恩(34岁)

“我不会在乎地契,比起地契,我更在意产业所在地点,如果社区规划完善,我甚至不介意只有50年期限的地契。”

我是在两年前在八打灵再也市区,买下价值约80万令吉的租赁地契房产。

家人去年购置了一套房产,建好后发现该区地理位置非常不理想,开车到市区需要至少一小时,虽然是永久地契,但长期居住,交通非常麻烦。

我不担心租赁地契房产会否给后代带来麻烦,其实99年的地契已经很长,也许下一代并不愿意继承有关房产,有着自己的想法。

父母当初从霹雳州来到柔佛州发展并置业,自己至今也没在柔州发展,也不希望继承物业。

梁洁红

永久地契有保障——梁洁红(65岁)

买房子是很多人的愿望清单里最重要、也最想实现的愿望之一,对于年长一代,买房与结婚生子一样,是一件一辈子的事,必须非常谨慎。

多年前因资金有限和产业选择少,买了个99年租赁地契的小单位,现在快40年了,免不了担心二手价格偏低,以及日后更新地契时要付出昂贵的费用,现在属走一步看一步,先持续作出租用途。

为了不再有后顾之忧,她之后都选择永久地契的产业,宁愿在屋价上多花些也图个保障,安居乐业。

书到用时:我国地契分6类

●永久地契

-本地人和外国人都能购买

-屋主100%拥有土地

-产业转让时,不需得到州政府或中央政府的同意

-若政府需要征用产业地段,可按市价赔偿

●租赁地契

-拥有权有时限,最长期限可达99年

-如果二手产业,地契有效年限更短

-地契届满前,可向土地局付费申请延长

●马来人或土著保留地契

-保留给马来人或土著

-除非发展商证明产业卖不出及符合特定条件,才能开放出售

-占发展项目30%

●总地契 (Master Title)

当发展商得到批准可发展一片土地时,土地局会发一张属于整个发展计划的总地契给发展商,发展商之后再申请个别地契,把房屋持有人转为土地持有人。

●个别地契(Individual Title)

发展工程结束后,个别单位将会移交给产业购买者,所有土地住宅建筑(Land property)将获得个别地契,屋主便是土地持有人。

●分层地契(Strata Title)

所有共管产业(Sub-divided property),如公寓、高级公寓、围篱住宅等,两个(或以上)不同的屋主在同一个土地上的个别地契,就是分层地契。

与个别地契相比,分层地契需要较长时间申请,有超过10年的公寓都未拥有分层地契。一旦屋主取得分层地契,即无需向发展商申请同意书,可直接转卖产业。

持租赁地契
业主非产业拥有者

根据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第56条文,所有州属的土地都归州政府管辖。

在永久地契下,业主永久拥有该房产,可自由转卖转让,即使离世后,也可留给下一代或任何人,政府不能随意干涉。

除非政府需要征用该产业土地兴建基建计划,如高速公路、捷运,政府可根据相关的征用法令,按市价赔偿收购房产或土地。

租赁地契是指州政府“出租”一定年限的房地产给业主,一般为期30年、60年和99年,届满后归还州政府,除非业主获得批准延长租赁期。

业主不是房产拥有者,而是以“租户”的身分。

假设业主在2021年买入于2010年已建成的房子,拥有权即剩下89年期限。出售时,业主必须先获得州政府的批准才可转卖,交易时间被拉长至少3个月。

租赁地契期限剩下30年时,业主就可向州政府的土地局续约,提交延长租期的申请。成功申请者,需支付规定的费用。

Categories趋势

LBS盼重启HOC 减轻购屋负担

2023年02月22日

提振房市良策
HOC,会重启吗?

“拥屋计划的有效性在前3年实施期间有目共睹,因此重新推介该项目,将有助于刺激需求,并进一步鼓励拥屋,为潜在购屋者提供更多选项。”

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呼吁政府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重启拥屋计划(HOC)和降低贷款成本,以减轻国人的购屋负担。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在文告中指出,随著通胀压力加剧,包括房屋在内的基本必需品也涨价,因此呼吁政府考虑重启拥屋计划。

此外,随著升息潮加重房贷负担,他也呼吁政府推出降低贷款融资成本的举措,或提供高达10%回扣给首购族,以确保购买势头得以维持。

林福山

另一方面,该公司吁请政府,考虑对原材料成本,设价格上限,以防止价格过高上涨,让发展商得以更有效地管理成本。

期待房市强劲复苏

林福山指出,这次预算案有望带来正面转变,并通过经济刺激措施,提振房产市场势头。

“一个团结政府的组成,能创造吸引投资者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人民福祉,因此我们也期待政府承诺提供充足、优质和可负担房屋,让更多人拥有梦想家园。”

他引述财政部数据指出,我国今年经济有望呈现4%至5%增幅,而公司也为今年设下2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期待房市将会有更强劲的复苏。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销售连续4年增长 LBS大跃进

2023年01月16日

LBS喜事连连,
销售目标屡破纪录

2023年伊始,国内各大小发展商祭出各种销售策略与方案,以期在来年取得卓越销售成绩。

其中连续4年保持增长销售记录的林木生集团(LBS),就设下了2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

秉持“实信、实现、实景”(Believe. Become. Behold)核心理念,该集团管理层深信“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团队合作是决定公司成就的要素之一。

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表示,2022年对该集团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仍成功创下销售额记录,并有信心在员工的支持与努力下,能实现今年设定的销售目标。

林木生集团全体高层和员工参与员工沟通大会,分享和了解集团的未来动向。林福山(中部前排右一)与管理层和团队在大会结束后合影。

素来着重数字化的林木生集团,从虚拟预订到360度销售展示厅等所有数字平台均采用全渠道(Omni-Channel)方式,引领房地产发展商。

该集团近日以“兔(突)破潜能,向前跃进”为主题,通过实体和线上方式,进行年度员工沟通大会(Town Hall Meeting),分享集团2023年的目标与动向。

执行董事拿督林梅香认为,公司文化是本集团不断改进的重要一环。

“集团由多年代且具备多方面经验的人才组成,但无论是任何年代都需拥抱差异,并学会团结一致地一起奋斗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实现、成长、以及突破。”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LBS冀望今年20亿销售目标

2023年01月14日

无惧今年经济暗淡
LBS随时做好准备迎接变化

林木生集团(LBS,5789,主板产业股)去年销售额达20亿300万令吉,比原定16亿令吉目标高出25%,今年有信心达到2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

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在媒体汇报会上说,该集团计划在今年内推出12个新发展项目,主要分布在巴生谷、柔佛、彭亨以及霹雳,总计4021个单位,发展总值为20亿9000万令吉。

他表示,以地区而言,巴生谷多年来为集团销售额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因此计划在该区推出6项发展总值约11亿令吉的项目,其中包括主要城镇KITA@Cybersouth的发展项目,KITA Bestari单层、双层排屋及城市排屋的新推介,发展总值达4亿1800万令吉。

他指出,集团也计划在今年推出彭亨云顶柏迈云顶雅苑(Bayu Hills)服务式公寓项目,发展总值为4亿8200万令吉,相信彭亨的销售贡献会有所提升,相比去年仅占5%。

林金河(左起)、林立杰、林福祥、林福源、林福山、林福成、林梅香和林金杰,对于今年2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信心满满。

“集团目前有18项项目正在进行中,发展总值约为57亿令吉。截至去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约2972英亩地库,预计可供未来10至15年持续发展。”

询及对于今年的展望,林福山认为,经济和市场波动问题仍存在,以及该行业普遍面对的挑战包括劳力短缺、升息及原料成本加重。尽管如此,由于从事房地产发展已超过30年,随时做好准备迎接任何的变化,对于产业前景保持谨慎态度,但有信心可达成新设目标。

展望汇报会列席者包括该集团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拿督威拉林福源、副总执行长拿督斯里林福祥、副总执行长林金杰、执行董事拿督斯里林福成和拿督林梅香,及创建集团(MGB,7595,主板建筑股)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拿督林立杰和执行董事林金河。

希望政府延续HOC拥屋计划

至于即将到来的预算案,林福山希望政府可延续拥屋计划(HOC)或提供其他更好的政策,因为豁免印花税可让买家减少支出,有利于提振房产销售。

他说,近年来购房目的产生变化,许多买家是买房自住,因此希望政府能在产业盈利税(RPGT)给予一些优惠。现今通胀压力居高,许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更是不容易,因而,也希望政府能通过一些措施给予帮助。

Categories趋势

林木生年底推逾4亿项目

2022年11月24日

提前超标,也不松懈!

虽然今年房市较为淡静,大多数人都采取观望态度,但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销售表现却不俗。

在截至11月29日,该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18.3亿令吉,相等于原定16亿令吉目标的114%。

不过,提前达标的林木生集团却未因此松懈,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指出,计划在当前的末季推出总值4.24亿令吉的项目,相信该集团将在年末前继续迎来令人兴奋的增长势头。

这些新项目包括位于巴株巴辖的26个单位的Emerald Garden,以及共有1448个单位的Idaman Melur。

林福山

有信心应对经济不景

在今年第三季,林木生集团营业额大涨1.08倍,达5.29亿令吉;同时净赚3535万令吉,按年涨幅高达94.93%,产业发展业务是最大功臣。

展望2023年,林福山指出,虽然供应链恶化、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市场动荡,让来年的经济环境陷入困境,但林木生集团将继续专注于自身的战略部署,有信心能最大限度地减低影响。

他补充说,旗下项目处于优越的黄金位置,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是该集团在2022年能维持成功的最大关键。其25.4亿令吉未入账销售,可支撑未来2至3年盈利展望。

该集团将继续改善内部数字化、加强业务集中,并继续工业化建筑系统(IBS)数据的自动采收以提升质量。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林木生提早达标16亿销售

2022年10月19日

今年房市挑战重重,
但仍有业者成功突围。

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宣布,其全年16亿令吉的销售目标,已经提前达标!

根据文告,截至10月16日,该集团共售出了3886个单位,销售额达16.04亿令吉。

不仅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标,年初至今的销售额也比去年同期的8.63亿令吉高出85.8%。

其中,巴生谷的发展项目认购率最为强劲,也贡献最多,占了总销售额的89%。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指出,免印花税的优惠在2021年底结束,本来市场预计销售会下跌,但他很庆幸该集团依然取得强劲的认购率。

除了拥屋计划结束,房地产领域面对的挑战还包括人力短缺、原料涨价,在后疫情的复苏时期走得斩斩荆棘。

丹斯里林福山

IBS加快施工进度

对于林木生集团能度过难关再创佳绩,林福山也将部分功劳归功于子公司创建集团(MGB),通过其工业化建筑系统(IBS)预制技术,能加速工程进度但维持建筑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展望未来,该集团将会着手更大规模的改革和提升,包括参与新的合伙和业务,同时也致力强化现有业务,包括改善标准作业程序、集合和共享资源,以及在IBS系统上自动收集数据,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强化网络平台

另外,该集团也会改善网络用户界面,通过虚拟展示厅向潜在买家展现未来家园的样貌。

“买家亦可通过网络服务柜台,线上查询并预定单位,整个过程触手可及。”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林木生次季多赚116%

2022年08月23日

仅半年,
就已达到销售目标的82%!

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今年次季销售表现强劲,激励净利按年飙涨1.15倍至3512万7000令吉;营业额年增54.32%,至4亿1037万1000令吉。

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在文告中指出,精心策划的发展项目,以及该集团致力推进创新营销策略,推动可观的认购率。

丹斯里林福山。

“尤其LBS Alam Perdana和KITA @ Cybersouth 两个城镇。这表明我们在正确的关键区域建设,并提供满足购屋者需求的可负担房屋。”

他指出,尽管市场面对诸多挑战,如供应链受影响、原材料价格走高、劳工短缺、利率走高以及通胀压力剧增,不过,该公司依旧交付不错的表现。

半年赚逾6500万

累积首半年,营业额年增22.58%,至8亿1939万3000令吉;净利则年增57.58%,至6528万8000令吉。

今年至今,该集团已经取得13亿1000万令吉房地产销售额,已占16亿令吉全年目标的82%。

该集团又14个新项目正在进行中,价值约17亿7000万令吉,主要是可负担房屋,且遍布在巴生谷、柔佛等地区。

LBS Alam Perdana地区构思图。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林福山:希望重推拥屋计划

2022年07月20日

不少发展商都期盼,
拥屋计划能卷土重来。

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多次呼吁政府重启拥屋计划(HOC),足以可见发展商们多么渴望政府能出手激励房市买气。

而林木生集团(LBS Bina Group)执行主席丹斯里林福山,近日也同样公开呼吁政府,重启已被证实有助于提振住宅房屋交易量的拥屋计划。

他受邀出席由KSI亚太战略研究所举办的“马来西亚房屋及产业峰会”时指出,拥屋计划在2021年成功提振房产销售,证明是一个可激励买气避免房产过剩的方式。

他在主题为“建设未来家园和房产业:后疫情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圆桌会议时段中,建议政府采取力度更大的房市振兴措施,除了重新推介拥屋计划,还包括降低合规成本、建议一站式解决中心等。

丹斯里林福山。

需要一站式解决中心

在他看来,目前发展商面对的挑战包括劳工短缺、房屋发展合规成本高升、原料涨价,以及贷款利息增加。这都将急剧推高屋价,在后疫情时代给购屋者和发展商带来负担。

林福山形容房产业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需要各界提供相互融合的解决方法,建议成立一站式解决中心,协调发展商和政府公共事务单位,如国家能源、水供局和污水处理单位。

当拥有一个集合各种事务的一站式系统,就有助大幅降低发展商的营运成本。

原料方面,钢筋均价从去年5月的每公吨3258令吉,短短1年内涨20%至3910令吉。促请政府出手控制涨价,比如说提供补贴,以稳定市价。

同时,他也希望政府指示金融机构,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为伸缩性的房贷。

合规成本压力大

林福山强调,发展商受到冠病疫情影响,施工进度此前也因而歇停。他建议当局考虑下调发展商承担的合规成本,如发展税、土地转换税、以及申请分层地契等,以协助降低营运成本。

出资和合规成本对发展项目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收费可能占发展项目发展总值(GDV)介于8至20%之间,这将拉低房屋可负担能力的程度。

“归根结底,房屋仍是生活必需品,该实践恰当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可负担能力。”

其他演讲者包括绿野集团创办人兼主席丹斯里李金友、以及城市发展控股公司总裁兼总执行长莫哈末沙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