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深圳预售豪宅 好抢手

2022年09月23日

深圳这次的豪宅疯抢,
打破了两个僵局。

深圳最近有一套新推的“招商玺家园”豪宅预售项目,释出了604个单位,却引来1615位客户抢购。

这可说是打破了两个僵局。一是打破了深圳经过深度调控而冷飕飕的房市,二是证明在当前烂尾楼风暴中,并非所有预售项目都被避之不及。

根据《经济日报》的报道,今年深圳的“日光盘”并不多,之前比较引人注目为5月时推介的千万豪宅海德圆,最低门槛是1800万人民币(约1162万令吉),是当地今年首个日光盘。

而这次推出的招商玺家园豪宅,共备案604套住房,每位购房者最少冻结350万人民币(约226万令吉)的保证金。

业内人士指出,新豪宅能在疲软的中国房市中受欢迎,因为它们是“硬通货”,也就是指能够保值且有机会逆势上涨的资产。

中国房市示意图。(中新社)

富人受宏观影响微

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高净值人群受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较小,虽然今年市场极度低迷,但豪宅表现优于刚性需求改善。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客指出,单一的豪宅项目热卖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从整个深圳房市来看,确实已经降温,普通购房者信心不足。

在福田口岸、罗湖水贝等地区,还是有多处的新屋项目打折扣、轮番上阵特价房、置业大礼包等优惠。

Categories趋势

深圳可负担屋变身“豪宅”

2022年09月9日

本来是价位较低的可负担屋,
没想到10年后变“豪宅”。

虽然中国房市目前整体偏疲软,但有一些特定项目,还是买气非常旺。

位于深圳的侨香村,就是市场当前热捧的项目。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项目在10年前是“经济适用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可负担屋”。但经过10年后,价格猛涨了10多倍,已经俨然变成“豪宅”价格。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侨香村在8月底的周末,周六卖了4套,周日卖了6套。根据当地中介透露,之前他们可能一个月才能呈交4至5套房。

再来看看价钱,建于2011年的侨香村,当时售价为每平方米9000人民币(约5814令吉),最小户型面积90平方米,意味着售价约81万人民币(约52.33万令吉)。

深圳侨香村房价10年后,价格猛涨了10多倍,已经俨然变成“豪宅”价格。

10年禁售期结束

由于这被归类为“安居房”,根据《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的规定,这类房子要签订合约的10年后,才可以申请到完全产权。简单来说,就是2021年,业主才能选择卖出这类房子。

根据报道,去年就开始有侨香村的房源流入市场,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过1300万人民币(约840万令吉),最低的时候也有不到1000万人民币(约646万令吉)。即便如此,还是比当初的售价高出十多倍。

没有千万买不到

而根据记者的查询,目前侨香村已经没有1050万人民币(约678.3万令吉)以下的房源,而且一有房源出现,很快就会成交。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受访时指出“侨香村是深圳最后一批大型经适房住宅区之一,2022年大部分房源都到了解除禁售期之时。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部分业主选择出货,落袋为安,并且现在侨香村的价格相比之前高峰时是下降的。正因如此,部分中介选择配合‘抬轿子’,现在的成交情况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曾恐慌性降价

对许多人来说,当前正式“入市“好价钱。在今年前4个月,侨香村的房价高居不下,但后来有市场传闻这类房子不能租售,引发业主恐慌性降价,所以现在开始价值回归。

报道中也指出,像侨香村这样的安居房,也是未来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住房类型之一。

深圳“十四五”规划曾提到,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深圳将构建完善“4+2+2+2”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其中,商品房占40%,人才住房(分可租和可售)占20%,安居房占20%,公租房占20%。

Categories趋势

原来深圳停车位,不能卖?

2022年06月9日

停车位被占女业主气死了,
但其实在深圳,停车位本就不能卖!

在深圳,可说是车位难求。

近来社交媒体疯传,在深圳宝能公馆中,一女业主称自己的停车位被一辆劳斯莱斯占用了1个月,而劳斯莱斯车主认为这是公共车位,双方僵持不下。

这普通的停车位纠纷,却因为女业主在争执中“放话”说有50辆宾利,会开宾利来堵车,还自称自己的老公是国企书记,而引发网络热议。

女业主不满被占车位,呛对方把自家50辆宾利开过来“堵”他。

为何“使用权”说法不一?

舆论的焦点主要聚焦在女业主的“豪语”和国企书记老公的身份,这部分姑且不谈,更值得探究的是,深圳停车位的背后实情,为何女业主主张是自己的车位,而劳斯莱斯车主却认为这是公共车位?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才发现原来在深圳,停车位为公用,不可对外销售,因此业主无权主张固定车位为己所用。深圳当地人士也表示,深圳停车位一直以来都是遵循“先到先得”,也不存在车位是谁的问题。

发展商有权赠送车位?

而造成这次事件,应该探究发展商是否有权“赠送”车位给业主作为“专用停车位”。

在停车艰难的深圳,停车位纠纷并非首次发生。单是在这宝能公馆,近半年来就已经发生多次争执,只因发展商将住宅区的“公共”停车位使用权,赠送给公寓区业主,引发住宅区其他业主不满意。

初期规划缺远见

来看看深圳停车位“背后的故事”……

在1993年深圳开始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时,因为特区刚成立,全市仅有4000辆机动车,所以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缺乏意识,在1996年前的标准是10户一个停车位。

虽然深圳后来不断提高车位配比,但是民众买车的速度更块,在新世纪初时,深圳车位配比调整为两户1车位,但实际当时全市已经有了50万辆车,却只建了15万个停车位。

停车场示意图。

尝试收费但遭抗议

当媒体质疑未来停车位不足时,深圳市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包括从香港引入停车计时收费的“咪表”,政府和管理企业三七分成。但后来,市民认为是政府出资修建的道路,所有权应该归纳税人,咪表收费在2007年停止。

同年,中国政府颁发《物权法》,明确表明发展商享有开发项目附设停车位的所有权,但深圳的情况依然是停车位没有房产证,大家“公益性”使用。

即便后来市政府发布了“意见稿”,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小区停车位,但却遭反对,至今都没有实行。

缺100万个车位

这意味着30年来,无论市政府如何尝试解决问题,但停车位的情况依然没有变过。截至2020年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50万辆,但车位只有240万个。

产权不明确,一方面是发展商故意低配、少配停车位;另一方面是停车位愈发紧缺,不少发展商还会通过各种形式包装销售地下停车位。

比如说,事发的宝能公馆项目,根据环评报告,应提供2127个停车位,但实际只对业主开放1191个。通过买公寓,就能获赠停车位几十年的使用权。

对于此次的纠纷,外界质疑发展商宝能“赠送”车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宝能未给予正面回应。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澎拜新闻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日光盘“再现!

2022年06月3日

所谓的“日光盘”,
就是一天内卖光光的楼盘。

在中国政府强力打房后,当地房市销售一度陷入低迷,但随着各地政府适度地松绑政策,市场也逐渐恢复元气,而曾经一度“极冷”的深圳,终于出现强势复苏的迹象。

位于深圳福田区的“网红盘”海德园,每次推出新盘总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根据《证券日报》,位于A区的239套住宅,在5月30日进行线上选房时,6个小时内全部选完,约1分半钟卖掉1套!

这也是深圳今年首个“日光盘”,单日吸金高达57亿人民币(约37.46亿令吉)!

海德园最近的项目工程进度。

豪宅市场太火热

海德园所推出的这批房源,为4-5间房的格局,面积约为143平方米至251平方米,均价为每平方米12.6万人民币(约8.28万令吉)。

中原地产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首4个月,深圳豪宅项目成交都高于400套,略多于去年同期,顶豪市场稳中有升。

随着二手房参考价的执行,豪宅买家全款购房的比例超过5成以上。

不过,相较于豪宅市场的火爆,当地还有许多新房项目继续遭到冷遇,开盘去化率并不高。

Categories趋势

网红楼盘光环失色

2022年01月21日

折扣、分期付头期,
深圳新楼盘买气仍难回温。

经历过山车式起伏,进入2022年,深圳房屋发展商就迎来惨淡开局,首个楼盘开销近零销售,楼市更进入“内卷”时代!

综合中国传媒报道,有些发展商为了拼现金流出尽法宝,有者期望以量取胜,不惜直接折扣8%至15%不等。

也有些业者推出分期付头期,或只收10%头期诱客,但都失败,资金就是不流入楼市。

光明安联尚璟府示意图

就连“网红盘”光明安联尚璟府,作为深圳今年首个开售新盘,353单位吸引15人登记认购,但最终只卖出1间,创下最差销售。

资料显示,这个楼盘平均售价每平方米5.19万人民币(约3.4万令吉),单位面积主要是89至111平方米。

黄金地点也难有买气

这个楼盘位于人气旺区,被市场视为“网红盘”,销量却差点吃零。

传媒报道形容,因为二手市场严重受限,不少发展商纷纷启动3级联动,令新楼市场陷入严重“内卷”。

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深圳去年12月约有23个新楼盘面市,但整体上,开卖2个月销售仍不到一半;只有3个顺利售罄。

媒体引述业界数据,深圳去年推出约110个楼盘,但今年新盘供应还是偏高。

 

Categories趋势

房市回暖还送特斯拉?

2021年11月18日

深圳房市回暖是假象?

根据深圳住建局数据,深圳9月二手住宅交易1765间,按年挫80%,10月有1605间成交,按年下跌68%,还创下10年新低。

但网上近来出现一组数据,指11月首4天,深圳二手房成交506间,估计半个月可成交1000。之后,就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人将这数据解读成房市回暖。

《时代周报》报道,记者了解到这组网传的11月二手房数据,其实包含住宅、商业和办公,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数据看似偏高。

该报记者找上一位黄姓房产经纪人了解实况,这位资深房仲对回暖感到不可思议。

他本人半年来没开过单,他工作的公司,今年7月以来,也没卖过一个单位,而且还关了100家分店,同事不是转行,就是在转行的路上。

与此同时,深圳发展商却一再出劲招促销,甚至有“买房送马赛迪或特斯拉”。

买房寄送特斯拉优惠,究竟房市是否真的回暖?

黄姓房仲说,虽然近期有各种利好,但从交易量价看,市场远远未达“回暖”。

学区房成交量大跌

再者,被视为深圳二手房市场晴雨表的学区房,价格也出现异动。

一名业主2018年购入某学区房,近日向房产中介咨询房屋市场价时,中介当场叫他别卖,就算要卖,也要根据3年前的参考价。如果按照3年前的参考价,这名业主的房产贬值近50万人民币 (约33万令吉)。

另外,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首9个月,五大名校学区房成交2922房子,今年同期约为1549间,跌幅达47%。

其中,五大名校学区中跌幅超80%的有3个,深圳片区9月只有26房子易手,较今年1月的156间惨跌83%。

照片:视觉中国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新旧房 冰火两重天

2021年10月12日

二手房月度成交不足2000套;
新房住宅则预售11440套。

自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指导价以来,成交量深受冲击,在刚刚过去的9月,深圳二手房仅成交1765套,同比暴跌79.99%。

这是深圳过去12年,第一次跌破2000套。

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深圳,月度二手房成交竟然不足2000套,相当于一天仅成交58.8套。

置业者购买力仍强劲

然而,二手房表现不济,新房成交却比较亮眼。

根据深圳住建局数据显示,9月深圳楼市供应节奏加快,合计预售11440套新房住宅。

受新房成交备案滞后影响,9月深圳合计成交3343套新房住宅,另外,共22个住宅项目入市,其中有8个住宅项目开盘售罄。

地产公司深圳中原认为,这现象说明深圳置业者购买力依然强劲,楼盘品质较好、定价合理、性价比较高的楼盘依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Categories趋势

到中国这些城市看人头

2021年10月4日

人口快速增长,
意味着城市吸引力的提升。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城市评级,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增至7个,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则有14个。

这7个超大城市,依照人口按序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和天津市;成都市是首次成为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则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等。

这项在中共党刊《求是》杂志发布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成都城区常住人口1334万人,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城市吸引力的提升。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两大“网红”城市之一。虽然经济实力并非最强,但古蜀国的历史、萌宠熊猫、以及美食和休闲文化所带来的吸引力,依然让许多人对这里趋之若鹜。

深圳人口激增

作为改革前锋,深圳在“抢人”方面也丝毫没松劲。

根据2019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深圳城区人口1343.88万,排名第五;但2020年,深圳城区人口已达1744万人,超过了广州和重庆,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除了人口数量增长外,深圳是中国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中人口结构“最年轻”的。深圳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3%,远低于上海的23.38%。同为珠三角城市的东莞市也相对“年轻”,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5.47%。

超大、特大城市或者更多

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中国超大、特大城市的总数由16个扩大到了21个。成都、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等6个城市实现了规模等级的“晋升”。

专家认为,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城市成长为特大甚至超大城市。2020年,武汉、东莞、西安的城区人口数量均超过900万人,距离1000万的超大城市门槛已经不远,特别是武汉,城区人口规模距离“超大”仅差约5万人;另一方面,除了部分控制人口和规模的一线城市外,超大、特大城市可能还会变得更大。

此外,未来中国可能会形成更多千万级人口的巨型城市。这些超大城市又会进一步推动、聚合成更大的超级都市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资料:中国新闻网

Categories趋势

不敢拿地 中国房企赚钱难

2021年08月21日

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不拿地,没地方发展项目赚钱;拿了地,又怕未来不赚钱。

这是中国许多房地产公司目前的最大挑战。

中国自媒体燃财经点出,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最近公布,终止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应的31宗住宅地块,这也是深圳、天津、青岛、苏州、济南之后,再有大城市延期或中止集中供地活动。

市场传出,虽然官方解释这是为了要进一步做好调控,但还有很多人认为,杭州此举是因为发展商参与热情度过低,尤其是民企。

“连地都不想拿了”,这也折射了房企处境的艰难,毕竟土地是房企的粮仓。

有些甚至亏着做

什么时候,发展地产项目突然成了一门亏本生意?

一位房地产上下游链条企业人士透露:“合作的一家房企,手头的一个项目要免费建造将近三分之一的房子,利润率已经低于5%了。现在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而且,5%的利润已经非常优秀,因据了解,有家发展商做了北京首轮供地的完整复盘,和很多房企对接了成本数据,结论是几乎所有地块的利润率都是亏的,少的负1、2个点,最多的昌平两块地:负12、13个点。”

“但没办法,业务还是得做。地还是得继续拿。尤其是第一轮集中供地没有拿地的企业,第二轮肯定得拿,不然‘无米下锅’。”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房市难撑 中介“卷款跑路”?

2021年08月16日

撑不下去了,只好“卷款跑路”?

近日微博上有人透露,深圳房市行情急转直下,中介撑不下去掀倒闭潮,还有店东“卷款跑路”。

根据《证券时报》,微博上指的是位于深圳龙华区壹城中心的德佑门店,拖欠员工8万人民币(约5.24万令吉)的薪资,店东还“卷款跑路”了。

微博截图。

而记者向向贝壳平台以及德佑求证后,是加盟店店东私自挪用佣金,如今该公司正全力协助经纪人追佣,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深入了解。

根据该公司的声明,先是有中介向总公司举报店东欠薪拒发,而后成立的专项沟通小组和店东与中介沟通和面谈后,店东承认私自挪用中介何某、汪某、古某3人佣金共计17.7万人民币(11.59万令吉)。

其中,店东对经纪人何某及汪某签署2张欠条,合计12.1万人民币(7.92万令吉),对古某则是口头承诺兑付佣金。

由于店东无法偿还,何某及汪某已经向龙华区劳动仲裁委申请对深圳易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事门店主体)发起劳动仲裁,品牌方后续将全力配合佐证以及推进协商解决。

《证券时报》指出,此次事件虽为个例,但也值得市场重视。有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出现楼市调控,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就会下降甚是断崖式下降,以交易量为生的房产中介就会出现关店潮。

日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做了一次大规模行业摸底调研,发现有2.5%或104间门店已关闭且已办理工商注销;有220间门店已暂时停业,但未办理工商注销,占据总调查样本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