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到中国这些城市看人头

2021年10月4日

人口快速增长,
意味着城市吸引力的提升。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城市评级,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增至7个,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则有14个。

这7个超大城市,依照人口按序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和天津市;成都市是首次成为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则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等。

这项在中共党刊《求是》杂志发布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成都城区常住人口1334万人,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城市吸引力的提升。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两大“网红”城市之一。虽然经济实力并非最强,但古蜀国的历史、萌宠熊猫、以及美食和休闲文化所带来的吸引力,依然让许多人对这里趋之若鹜。

深圳人口激增

作为改革前锋,深圳在“抢人”方面也丝毫没松劲。

根据2019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深圳城区人口1343.88万,排名第五;但2020年,深圳城区人口已达1744万人,超过了广州和重庆,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除了人口数量增长外,深圳是中国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中人口结构“最年轻”的。深圳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3%,远低于上海的23.38%。同为珠三角城市的东莞市也相对“年轻”,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5.47%。

超大、特大城市或者更多

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中国超大、特大城市的总数由16个扩大到了21个。成都、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等6个城市实现了规模等级的“晋升”。

专家认为,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城市成长为特大甚至超大城市。2020年,武汉、东莞、西安的城区人口数量均超过900万人,距离1000万的超大城市门槛已经不远,特别是武汉,城区人口规模距离“超大”仅差约5万人;另一方面,除了部分控制人口和规模的一线城市外,超大、特大城市可能还会变得更大。

此外,未来中国可能会形成更多千万级人口的巨型城市。这些超大城市又会进一步推动、聚合成更大的超级都市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资料:中国新闻网

Categories趋势

不敢拿地 中国房企赚钱难

2021年08月21日

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不拿地,没地方发展项目赚钱;拿了地,又怕未来不赚钱。

这是中国许多房地产公司目前的最大挑战。

中国自媒体燃财经点出,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最近公布,终止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应的31宗住宅地块,这也是深圳、天津、青岛、苏州、济南之后,再有大城市延期或中止集中供地活动。

市场传出,虽然官方解释这是为了要进一步做好调控,但还有很多人认为,杭州此举是因为发展商参与热情度过低,尤其是民企。

“连地都不想拿了”,这也折射了房企处境的艰难,毕竟土地是房企的粮仓。

有些甚至亏着做

什么时候,发展地产项目突然成了一门亏本生意?

一位房地产上下游链条企业人士透露:“合作的一家房企,手头的一个项目要免费建造将近三分之一的房子,利润率已经低于5%了。现在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而且,5%的利润已经非常优秀,因据了解,有家发展商做了北京首轮供地的完整复盘,和很多房企对接了成本数据,结论是几乎所有地块的利润率都是亏的,少的负1、2个点,最多的昌平两块地:负12、13个点。”

“但没办法,业务还是得做。地还是得继续拿。尤其是第一轮集中供地没有拿地的企业,第二轮肯定得拿,不然‘无米下锅’。”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房市难撑 中介“卷款跑路”?

2021年08月16日

撑不下去了,只好“卷款跑路”?

近日微博上有人透露,深圳房市行情急转直下,中介撑不下去掀倒闭潮,还有店东“卷款跑路”。

根据《证券时报》,微博上指的是位于深圳龙华区壹城中心的德佑门店,拖欠员工8万人民币(约5.24万令吉)的薪资,店东还“卷款跑路”了。

微博截图。

而记者向向贝壳平台以及德佑求证后,是加盟店店东私自挪用佣金,如今该公司正全力协助经纪人追佣,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深入了解。

根据该公司的声明,先是有中介向总公司举报店东欠薪拒发,而后成立的专项沟通小组和店东与中介沟通和面谈后,店东承认私自挪用中介何某、汪某、古某3人佣金共计17.7万人民币(11.59万令吉)。

其中,店东对经纪人何某及汪某签署2张欠条,合计12.1万人民币(7.92万令吉),对古某则是口头承诺兑付佣金。

由于店东无法偿还,何某及汪某已经向龙华区劳动仲裁委申请对深圳易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事门店主体)发起劳动仲裁,品牌方后续将全力配合佐证以及推进协商解决。

《证券时报》指出,此次事件虽为个例,但也值得市场重视。有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出现楼市调控,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就会下降甚是断崖式下降,以交易量为生的房产中介就会出现关店潮。

日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做了一次大规模行业摸底调研,发现有2.5%或104间门店已关闭且已办理工商注销;有220间门店已暂时停业,但未办理工商注销,占据总调查样本的5.3%。

 

Categories趋势

深圳中介掀倒闭潮

2021年08月7日

顶不住了!
深圳中介饭碗不保。

曾经,新楼盘一推介就热烈“抢房”的深圳,如今风光不再。在调控政策的叠加冲击,二手房明显降温的同时,近期新房市场热度也有所消退。

中国央视财经报道,最近深圳面市的几个新建住宅项目认购情况都远不及发展商的预期,有的项目还有大批客户弃选。

去年,整个深圳的新房总成交量达4万4937套,创5年来新高,这些新入市的楼盘中,甚至出现了36个“日光盘”,意味着当天就卖光。

不过,“打新”热潮消退,如今楼盘无法“日光”,买家随时买得到,因为乏人问津。

二手房市场由于指导价新政以及信贷收紧的影响,降温更为明显,成交持续低迷。

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中介将近20年的樊青峰,上个月选择关闭了自己加盟的两家中介门店。在4月至6月期间,一单交易都没有成交。

每月要2单交易才保本

据他计算,一间小的中介门店每月的成本是5万至6万人民币(约3.26万至3.91万令吉),而租金成本就占整个支出的70%左右。1间中介门店每月至少要成交2到3套二手房,才能保本。

去年深圳二手房市场异常火爆,中介门店数量也增长迅猛。但由于今年的行情急剧转下,大量中介门店纷纷关门歇业。

深房中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产中介从业人员月均网签0.1套,相比2020年人月均值下降46%。

中介按年减少近12%

截至今年6月,深圳实名登记的从业人员共有4万5458人,按年下跌11.8%。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沈笙中指出,中小型规模的中介越来越难生存,大型规模的中介巨头会缩小规模,但应不会大面积崩塌。

“预判下半年整个深圳房地产中介市场离职潮会加剧、会分化。”

Categories趋势

深圳地产中介“消失“了……

2021年07月22日

这是史上最严、最长的楼市调控。

中国政府的“限购令”落地周年,2月至今开跑二手房参考价机制禁止炒房,再加上金融机构严查首付来源、打击经营贷违规入市,调空效果可说是立竿见影。

其中,深圳二手房市网签量罕见“五连跌”,被媒体形容“魔幻”的房价终于不再狂飙。

而去年今日,深圳房地产市场还是“万人摇号”、“日光盘”,如今已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根据新浪财经调查,有个别房产中介已经转行,也有中介门店因入不敷出最终选择关店,其中不乏大型连锁的中介品牌。

而在一些去年涨幅较大的地区,曾经非常硬气的部分业主也“扛不住”了,800万人民币(约521万令吉)的房子,去年可能可抬高至850万人民币(553万令吉),但如今业主愿意压至700万人民币(455.5万令吉)。

深圳宝安区一家连锁中介关店。

据一名受访的连锁房产中介,他入行3年平均每3个月可以卖出一套房,但最近3个月仍然没有要开单的迹象,就像从高峰一下子跌到低谷了。

他透露,身边已经有个别同事辞职转去做非地产的业务了,他附近的一家大型连锁房产中介的门店也悄然倒闭。

深圳中介门店的运营成本每个月至少需要10万人民币(6.5万令吉),很多门店都支撑不下去。

一名买家透露:“我感觉我的中介已经失业了,将工作微信的名称、头像和手机号码都换了。以前朋友圈都是楼盘或者房子的信息,现在都已经一个多月没更新了,发信息也没回了。”

下半年离职潮更猛

根据深房中协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介月均网签0.1套,相比2020年下降46%。截至今年6月,深圳实名登记的从业人员共有4万5458人,年跌11.8%。

而如若市场低迷行情一直未有起色,中介行业或在下半年迎来更大的离职潮。

深圳供地常年紧缺,因此在大部分地区,二手房交易占据了主导地位,网签量占比基准线一般为80%。但随着二手房参考价政策出台,深圳二手房价格迎来全新的管控时代。

今年2月,深圳住建局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机制,各大中介网站禁止发布高于参考价房源的价格信息,交易量随后迎来变化,深圳楼市由热转冷,二手房网签量连续5个月持续下跌。

深房中协显示,2021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网签套数为3万505套,按年大跌48%。单是6月,二手房网签套数更是跌破5000套的“荣枯线”,仅有3216套,市场已经跌至“冰点”。

来源:新浪财经

Categories趋势

深圳北京上海 买房负担最大

2021年07月13日

中国这几年“炒房风”炙热,
好几个城市的买房负担是全球之最。

近来多管齐下“打房”的中国,买房越来越成为当地人的一项沉重负担。中国民间智库如是金融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深圳、北京和上海的购屋负担排在全球前三名。

根据中央社报道,排名第四是香港、紧追在后的是广州、孟买和台北。

这份报告比较了全球20个核心城市的房价及居民负担水平。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伦敦、新加坡、纽约、旧金山、巴黎、波士顿、东京、悉尼、洛杉矶、孟买、罗马、柏林、台北、莫斯科、芝加哥。

如果论绝对房价,无论中心城区或非中心城区,香港都稳居第一。

在中心城区,房价由高往低依序为香港、新加坡、巴黎和深圳,之后依序是北京、伦敦、上海;而非中心城区的第二至九名依次是巴黎、旧金山、新加坡、深圳、台北、伦敦、北京、上海。

以房价对比居民收入,前7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北京、孟买、上海、台北、广州。

但由于部分城市房价包含共用设施,若扣除共用设施,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成为全球房价收入比、即民众购屋负担最高的3座城市。

在房价对租金的比例方面,无论是中心还是非中心城区,中港台4座城市稳居前4名,依次是深圳、台北、广州、香港。

这比例越高,代表投资回酬越慢,因为租金更能反映实际的居住需求,如果数值过高,代表存在投机炒房和泡沫。

Categories趋势

“世界最高楼“ 永不在中国!

2021年07月8日

500米,会是中国摩天大楼的“天花板”。


难道未来,“世界最高楼“的名号,永远不会再落地中国了吗?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6日要求对超高层建筑严审,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发改委指出,这是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各地方政府都有责任严格审核、控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品质,尤其是超高层建筑。

根据通知,对100米以上建筑应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而要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也不容易,必须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审查建筑方案,并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同时,发改委也一声令下,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中国目前已有超过500米高度的摩天大楼有5座,包括: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天津117大厦、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和北京中国尊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目前全球最高楼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哈利法塔,高828米,地上162层,差不多是两个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米)重叠起来的高度。

而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为全球第二高建筑。我国的双峰塔以451.9米,排行在全球第17位。

 中国发改委的这份通知令外界联想起5月时发生连续3天摇晃的深圳赛格大厦。这座大厦2000年落成,总高355.8米,总建筑层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

深圳赛格大厦5月时一连3天出现摇晃,民众疯狂逃生。

该大楼至今仍未恢复使用。

Categories趋势

突然,买房=买榴梿?

2021年06月2日

中国严格调控房价,要求各房地产中介商都需要严格执行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引导理性交易,不得违规推广。

目前整个深圳进入房价静默期,报价系统早已被关闭,在深圳贝壳网站上红树西岸所有房源,无论面积大小全部按照每平方米11万500人民币(约7万1500令吉)的指引价来报价。

买家担心只借着指引价会被中介坑,而代理认为没有报价就少了磋商的机会,这给怎么办呢?

人的创意是无限的……最近被市场逼急的深圳中介,发明了榴梿香蕉报价大法。

一个榴梿代表1000万人民币,一个香蕉代表100万人民币,用来暗示某小区的住房价格。

你是不是倒吸一口凉气,自己这辈子距离榴梿的距离竟然这么远!

不过,这个“暗语”已经遭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获悉调查,并发出通报要求房地产中介引以为戒,严格执行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不得违规推广。

而提出榴梿香蕉报价法的业者,已经被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根据行业自律规定,被记录不良行为,同时停业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