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男子投靠母亲不果 屋外搭篷睡

2023年12月4日

屋内仅够两人住
男子只好睡走廊

婆孙屋内堆满杂物,儿子餐风露宿,直接搭帐篷睡在走廊。

根据《新明日报》,这对70岁及10多岁的祖孙,居住在位于新加坡文礼通道第191座的一房一厅租赁组屋长达4年。

其40岁的儿子阿杜因所申请的租赁组屋单位还未获批准,于5个月前,前来投靠母亲。

然而,由于屋内堆满杂物,屋内空间仅够祖孙两人住,阿杜只能在走廊露宿。

“因为最近常下雨,楼上也常有人扔烟蒂下来,所以我就搭帐篷,作为庇护。”

垃圾屋外的走廊堆满了杂物。

阿杜是送餐员,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暂住在母亲处,在拿到钥匙后就会搬到新家。

另外,其邻居表示,该虽单位偶尔会传出吵声,但儿子睡帐篷没有为他们造成困扰。

不过也有公众向STOMP投诉,这一家人的物品堆积如山,非常乱,导致通行空间变狭窄。“加上单位附近摆了三辆个人代步工具,很有可能引起火患,造成安全隐忧。”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

Categories趋势

狮城女经纪帮转卖组屋被罚款

2023年11月17日

涉事屋主单位
被建屋局强制收回

卖房也要守规矩!明明知道违规,女经纪却执意铤而走险,最终被罚款及险遭吊牌!

根据新加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日前发布的案例,名为欧慧妮(Au Hui Nie, Christina)的ERA产业高级营销总监,因违反道德及专业客户服务准则,包括没有遵守适用于交易单位的法律、条规和程序,同时损坏房地产行业的声誉,今年1月18日接到训斥信,并罚款1000新币(约3466令吉)。

据《新明日报》报道,该名女经纪受罚的原因,是她明知新加坡义顺51街第505A座一组屋单位的屋主没有满足最低居住年限的组屋转售条件,仍试图促成该单位的转售,违反转售组屋条例。

原来是该屋主于2015年5月拿到钥匙后却称没钱装修及要照顾独居的长辈,始终未迁入预购组屋,后来就决定将未入伙过的单位卖掉。

屋主没有满足最低居住年限,女经纪仍试图促成该单位的转售而违法。

该名协助放售的女经纪当时是在知道屋主从未在单位生活过的情况下处理转售,并在网上刊登广告,标题是“随你喜好装修”的宣传语,明显违反房地产的业界行规。

2022年12月,女经纪曾前往单位拍摄,照片显示整个单位不曾装修过。隔天,她把照片上载到房产平台出售,并强调单位处于“原装”状态,有关广告在引起热议后随即被撤下。

据悉,目前该女经纪的执照没有被吊销,而涉事屋主的单位被建屋发展局强制收回。

 

Categories趋势

组屋外围要道被车“霸占”

2023年11月14日

废弃车加剧道路变窄

首都大量私家车和人民房屋计划、中低价分层住宅缺乏停车位,继续给居民和公众造成困扰。

在这些社区,卡车、校车、货车和小汽车等车辆随意停放在路边和公交车站,阻碍了其他车辆通过该地区的行驶。

车辆随意停放在路边、分界线旁和公交车站,导致来往车道变窄,阻碍交通。

马新社对冼都、文良港和皇后镇的几栋分层住宅楼和公共住宅区进行视察后发现,居民被迫将车辆停放在住宅区外的主要道路上,导致两车道道路变窄。一些车辆也被车主遗弃,加剧了情况。

皇后镇小贩中心的一名商人阿都阿兹表示,由于住宅区内缺乏停车位,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会将车辆停放在为顾客指定的停车位。

他说,有些人甚至声称这些车位是自己的,有时将车辆停在那里数周。

“这个小贩中心为顾客提供的停车位有64个,但可以这么说,尽管吉隆坡市长发出警告牌,表明只有顾客可以在这里停车,但附近的居民几乎霸占了所有停车位。

“这种情况让想要在这里享用美食的顾客感到不安。有些人等了很久找不到空位就离开了。这影响了这里的顾客和小贩的生意。”

停车位难求,车主随意双边停车,也阻碍车主取车。

车泊得远易遭破坏
居民耗时寻车位

热水湖新村人民组屋一名34岁居民依扎娜表示,尽管她与父母和另一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但他们每个人都须拥有一辆汽车,因为这更方便,成本低,去的地方也方便。

这位线上交易商承认,有时他们须将汽车停在距离住宅区很远的地方,面临着车辆遭到破坏的风险,且要花很长时间寻找可用的停车位,这些限制是居住者经常遇到的情况,需要处理。

她说:“汽车是便利我处理事务的必需品,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我必须四处走动,并会见客户。”

她补充说,公交车和电子召车服务等公共交通很有限,而且有时不遵守固定的时间表。

莫娜:多代同住增车量
隆市厅应建多层停车场

马拉工艺大学建筑、规划和测量学院高级讲师莫娜博士表示,根据她的观察,人民组屋或分层住宅楼里有两代以上的居民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增加车辆拥有量。

她说,这些住房单位的原住户有成年子女与他们住在一起,他们需要有车才能出行,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们已经结婚生子,但被迫与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他们买不起房子。

“众所周知,人民组屋或分层住宅的每个单位通常分配有一个或两个停车位。然而,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当几代人住在一起或单位出租时,一个单位可能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

“.汽车对他们来说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即使他们买不起一辆昂贵的新车,他们仍然可以购买一辆状况良好的二手车用于日常通勤。”

有鉴于此,莫娜建议吉隆坡市政厅考虑建造多层停车场,此外还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Categories趋势

管理费翻倍 居民促承包商交权

2023年10月4日

居民吃不消
自组管委会

芙蓉罗白星光组屋 (Rumah Pangsa Lobak) B和C座管理费调涨逾一倍,引起居民的不满,促承包商交出管理权,居民将自组管委会。

这两座组屋的管理费原本的每月15至20令吉,可是如今却涨至52令吉,因此最终在罗白州议员周世扬的协助下进行另成立管委会的工作。

周世扬今日在记者会上披露,由于该B和C座的居民在去年成立管委员会上不积极,没有居民愿加入,因此芙蓉市政厅直接委任承包商协助管理,合约为期1年。

他说,上述两座组屋有80个单位,住户率目前为70%,以年长者为主。

他透露,有关承包商于去年发出警告信要求居民缴付管理费,并表示款项“不够维持”,每个月都亏本,所以认为承包商应该直接把管理权交出来。

周世扬(右三)与服务团队将协助星光组屋B、C栋居民,联合成立组屋管委会。

周世扬说,本身已告知芙蓉市政厅建筑委员会(COB),要求把两座租屋的管理权交出来,管理费之后也会调回原本的每月15至20令吉。

“承包商收了管理费,但却对这两座组屋所面对的问题未采取行动,包括灯管坏了也不换。”

周世扬透露,本身已和当地居民商量,当地居民也认同自行成立一个新的管委员会。

将致函倪可敏修分层管理法

周世扬表示,他理解当地居民不愿意成立管理委员会的原因,包括组屋管理委员会在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757法令)下,不被允许任何方式的津贴,而且若管理不好,还会遭到居民的怒骂。

“我将写信给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要求修改有关法令。”

星光组屋B和C座居民签名同意居民成立新的管理委员会。左为周世扬。

要求增组屋拨款

周世扬指出,由于分层管理法令是于1965年推出,并于2013年修订,距离现在已有10年。

另一方面,他透露,本身将要求州政府在今年的森州财政预算案,将组屋每年7000令吉的拨款提升至1万2000令吉。

芙蓉罗白星光组屋共有13栋,并由4个不同的管委会负责管理,而4个管理委会当中,目前只有1个是私人承包商负责管理。

“A座有独立管委员会、B和C座一个管理委员会、L、M、N及P座同属一个管理委员会,而F、G、H、I、J及K座则是一个管理委员会。”

出席者包括周世扬助理林国政、周福明、周炜政、黄健玮及邓汉强。

Categories趋势

视杂物如宝堆满屋 老妇睡走廊

2023年10月4日

“囤积癖”
无人能理解

“囤积癖”困扰阿嫂20多年,家门和走廊成堆积区!

新加坡一名居住在兀兰通道第603座组屋的阿嫂,近20多年来一直受困于”囤积癖”。她自20多年前开始在家中堆积杂物,如今杂物已经堵住家门口,甚至走廊成了她临时居所。

大量杂物将门口堵得严严实实。

阿嫂堆积的物品种类繁多,除了衣物,还有大量的塑料餐具、行李箱、纸皮和塑料瓶子等。邻居们透露,杂物散发出恶臭,吸引了老鼠和蟑螂,给整个楼层带来卫生隐患和不便。

据了解,阿嫂曾有工作,也是这四房式单位的购买者。她有一个哥哥,偶尔会探望她,但大部分时间她都独自一人。阿嫂时不时会卖一些铁罐给回收商,但大部分杂物她都保留下来。

阿嫂有家不归,每天在走廊露宿。

多年来,阿嫂的囤积行为曾经引发过火患,甚至造成组屋停电。尽管当局曾派人前来清理,但阿嫂总是不断地重新堆积物品,显示出强烈的感情依附和避免浪费的心理特征。

门口堆积大量的水果和纸箱等杂物。

心理专家指出,囤积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可能伴随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和社交恐惧症。处理囤积行为个案需要多方协调,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疾病和行为,以减轻患者、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Categories趋势

狮城武吉班让首现百万组屋

2023年09月29日

“离市区远近”
不再是主要考量

得益于三大要素,要价300多万令吉的组屋成抢手货!

新加坡武吉班让捷乐布路一建筑面积为127平方米的公寓式组屋单位日前以102万新元(约350万令吉)成功转手。

根据《新明日报》,该组屋建于2003年,剩余屋契约78年,其同座同户型中间楼层的单位,今年3月转售价已达95万新元(约326万令吉),瞬间成为出现百万组屋的非成熟市镇。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总研究长就指出,上述组屋毗邻邻山乐坊(Hillion Mall)购物中心、地铁站和轻轨站,是该区最便利的地点之一,而该区拥有市区线和轻轨,离南北线的蔡厝港、武吉甘柏站也不远,实属交通便利的策略性地点。

武吉班让捷乐布路181座组屋出现百万组屋。

此外,现代买家的观念出现转变,“离市区远近”不再是买房的主要考量,反之只要地点便利、具有许多优点就能吸引买家不惜高价购入。

与此同时,专家认为,由于新加坡政府不再兴建公寓式组屋,但买家对大户型的需求依旧火热,因此愿意支付高价。

专家预测,随着毗邻的榜鹅和后港纷纷出现百万组屋,以及今年初开业的盛港汇购物中心,盛港或成为新加坡下一个百万组屋市镇。

Categories趋势

组屋走廊堆杂物 DBKL要对付了

2023年09月22日

组屋走廊是阿公的……

组屋走廊摆到满?再不清理就准备被罚吧!

住在组屋的朋友们应该经常面对走廊被其他住户摆放杂物,阻碍通道的同时,万一发生火灾,住户恐逃生无门!

有鉴于此,吉隆坡市政厅下令,强调执法官员有权对付把组屋走廊占为已有,四处摆放杂物的住户,一旦被控罪成可被施予最高罚金2000令吉,或监禁6个月的处分。

隆市厅日前突发到甲洞横街与峇都慕达人民组屋执法,下令所有在公共空间摆放杂物阻碍通道的住户,在一周时间内清空,否则将被对付。

市政厅执法人员发现角落住户将末端围起来,将空间占为已有。

市政厅在脸书贴文说,部分自私的组屋住户,在走廊、五角基摆放杂物,有者更霸占电缆房,当成自己的仓库。

官员指这种行为不但带给其他人麻烦,长久下来下可能会引起邻里间的不和与争执。

各种各样的杂物塞满通道。

“过去曾经发生火灾事故,满地的杂物妨碍了消拯局人员的灭火工作。”

市政厅分别于本月12日及16日和18日一连两天,到上述地点的人民组屋执法。

一些住户“善用”公共空间,家常便服也往外放。

帖文指“事主如果没有在指定限期内清空杂物,我们将会充公所有的杂物,包括橱柜、木椅、桌子、鞋柜等。”

住户要当心,由于组屋空间有限,公共空间是大家共享的,住户应该互相尊重,不要给邻居添麻烦和带来不便。

Categories趋势

避免让可负担屋成“虎头蛇尾”

2023年09月19日

独家报道:何燕羚

政府须规划监督
勿建了就走

无论是屋价使然、土地限制抑或治安考量,如今越来越多人住进高楼分层产业,这已是无法改变的居住模式和趋势。

举凡提及高楼住宅,动辄就是数千人口的贴身利益,然而不管是平民组屋或高档公寓,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拖欠管理服务费!

许多高楼住宅入住初期富丽堂皇,多年后却因一些住户接二连三拒绝缴付管理费而开始日久失修,不仅大幅度降低房产价值,还衍生出各种问题,如环境肮脏、设备老化、外墙陈旧等,最终更可能演变成一栋又一栋的“鬼楼”,欲脱售或出租都无人问津。

如今我国政府宣布将在吉隆坡推出“昌明邻里计划”、共有5项可负担房屋,让中等收入群(M40)、低收入群(B40)及年轻人有机会拥有房屋。

问题来了,这些可负担房屋计划要如何确保不会“虎头蛇尾”呢?业者认为,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要负起规划和监督两个重担,确保建筑物不“褪色”,要成为城市的“指标”而不是“笑柄”。

收再多也不堪负荷
劣质屋管理费如无底洞

国人收入因冠病疫情而受到严重冲击,很多家庭收入大减,连日常开销都受到影响,更别说要拿出大笔资金购买房产。

政府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实现拥屋愿望,将在隆市推行5项可负担房屋计划,以低价格售出或租给中低收入群,此消息一出,市场一片欢腾,人人有机会成为业主。

然而市场人士认为,政府万万不能“建了就走”,必须长期介入监督,确保楼宇的保养到位,避免日后引发各种民生问题。

每每提及可负担房屋,许多人就会联想到单位设计简陋,使用低廉和劣质的建材,或委任造价较低的承包商来兴建,长期之下,这些高楼会需要更频密的保养和维修,即使收再多管理费皆无法抵消,犹如无底洞。

房产咨询师侯碧云告诉《南洋商报》,可负担房屋计划初期根本没有发展商愿意兴建,因他们认为是亏钱生意,最后即使建成,也是使用次等的建材或二手设备。

她表示,低劣用料的使用寿命很短,约15到20年后即冒出各种头痛问题,包括电缆无法承担更大的容电量、电梯频频故障、外墙破裂等。

“楼龄越大,需要更多费用维修,加上可负担房屋的住户多半都不愿付管理费,管理委员会入不敷出下,建筑物会变得越来越残旧,或沦为危楼。”

侯碧云

效法雪隆政府发补贴

也是房产估价师的侯碧云指出,政府应从失败中学习,不可“袖手旁观”,必须全程参与,确保房屋素质长期达标。

侯碧云提到:“到后期我们看到‘我的雪兰莪房屋计划’和‘联邦直辖区房屋计划’完全不同面貌,建筑物的素质至今仍保养得当。

“这是因为政府在兴建和管理费上,都分别给予发展商和业主补贴,形成三赢方案;发展商可使用高级别材料、住户无需100%缴付管理费,政府更能树立更正面的形象。”

她希望现任政府延续好政策,继续提供补贴,避免日后留下一堆棘手的手尾,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房产高级项目经理王美君则说,政府可根据可负担房屋购买者的收入水平,制定“合理”的管理费,在没有太大压力下,让住户“乖乖”缴付。

换句话说,除了推行兴建可负担房屋,政府也须关注住房的保养,包括各类维修工程如屋顶维修、水槽维修、建筑物翻新、粉刷工作等。

绿色建筑省管理费

为了日后能一劳永逸解决楼宇管理者与住户的各种纠纷,政府或可考虑在可负担房屋计划引入“绿色建筑”概念,并套用日渐普遍的家居智能系统(smart home)。

侯碧云和王美君异口同声表示,绿色建筑是未来趋势,政府不妨当起先锋部队,将即将推行的可负担房屋,打造成绿色高楼建筑,以带动更多发展商参与。

侯碧云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人住进高楼,住户日后将面对昂贵或合理的管理费,是非常值得市场关注的课题。

“试问,各种设施和设备逐年老化,管理费只会一直上涨,最后可能涨再多,也无法进行保养,而要花费大笔钱劳师动众更换所有设备,这种情况叫住户如何吃得消?”

她举例,最近吉隆坡市中心新推出的公寓,管理费每平方尺仅35仙,让市场一片哗然,因为隆市一般需要介于70到80仙的费用。

“原来该公寓用了各种智能系统,包括照明感应、太阳能发电、循环再用水等,将管理费成功压制一半!”

王美君

管理费成发展商战场

侯碧云指发展商的战场已从一般的设施提供,延伸至谁有能力给予最低的管理费;住户都不想日后在缴费上有太大压力,开始比较各发展项目的费用。

侯碧云说,相比10年前,智能系统已相当普遍,成本并不高,普通家电如电风扇、冷气机都备有智能功能:“政府可考虑引入智能系统在可负担房屋,可有效解决管理费长期调涨的问题。”

王美君亦说,在槟城已有数项绿色公寓进行中,这肯定是未来的趋势:“这与再生能源车同样道理,政府应推出更多税务奖掖或补贴,吸引更多发展商和购屋者转向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可能是短期痛(发展商成本或稍高),但绝对是长期优(管理费维持合理)政府应把目光放远。”

30%住户不缴费即出事

在城市化、土地逐渐稀少的情况下,住房的建筑格局普遍往上攀升,分层或共管产业的管理也随之衍生许多問題,只要30%住户拒付管理费超过半年,保养工作便“出事”。

佳德楼宇管理有限公司(Gather)董事经理张惟越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打从有分层公寓的出现,即一直存在住户拖欠管理费的问题。

“一般人认为,只有大批住户同时拖欠,才会造成问题,其实只要30%住户拖欠超过半年,现金流马上受影响,楼宇的保养工作随即陷困。”

他表示,特别是超过1000个单位的大型公寓发展计划,最容易因管理费拖欠而失修。

“你想想看,这么大的项目,如果卖不出又租不出,管理委员会缺乏收入来源下,只能减少日常的维护,哪里坏修哪里。”

张惟越

发展商拒付额外开销

张惟越指按照规定,发展商必须为滞销的单位支付管理费,但多数发展商都不愿承但其额外开销,而委任倾向于发展商的管理公司,进而关闭部分设施降低开支。

他解释道,高楼保养一般分3类,包括修复性维修、定期维护及预防维护,国内的公寓多半属于修复性维修,后两者非常难执行,住户的心态是能拖则拖。

他直言,很多购屋者因虚荣感,喜欢购买夹带一堆有维修成本的设施,问题在于“需要吗?”。

“根据我们的调查,少过3%住户会用泳池。”

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推行后,多少缓解了业主拖欠管理费的不良情况。

分层管理法应加强

保障及制衡业主和管理委员会的法令——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已实行10年,虽然起了阻吓作用,但执法力度有待改善。

垃圾没人清、走廊电灯不亮、泳池失修、电梯频频故障、住户拖欠巨额管理费、楼宇管理层跑路等,这些是几乎每天都上演的纠纷。

为了让楼宇管理者和住户有法律约束,我国在10年前推行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在这法令下,政府成立分层管理仲裁庭,解决棘手的分层产业问题,并阐明不按时支付管理费的业主,管理委员会可采取法律行动,一旦被对付将面对不超过5000令吉罚款、坐牢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张惟越说,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确实有阻吓作用,业主接获传召书后,都会主动缴清费用。

“我们试过,发出20份传召书给业主,19人未开审前已解决欠款。但是,执法单位的执法力度欠佳,据知10年来仅有梳邦市议会,因拖欠管理费,将业主告上法庭的唯一一个个案。”

他指出,如果业主无视法庭下判的指令,仍拒付管理费,管理层可向地方政府申请,扣押和拍卖拖欠管理费单位内的可流动资产,以抵偿所拖欠的管理费。

王美君表示,政府或可对严重拖欠管理费的业主,纳入信贷情报服务私人有限公司的黑名单,一旦他们再向银行申请贷款买房,将遭到拒绝,直到还清相关管理费为止。

缺专业管理人员

分层产业在国内有其历史,奈何,市场至今未有楼宇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机构或课程。

张惟越指出,市场严缺符合资格或专业的楼宇管理人员,以应付高楼的日常维修工作。

“我们常看见所聘请的管理人员,对楼宇保养等基本维修工作皆一窍不通,甚至找导游做管理。

“政府必须关注这现象,成立培训机构或相关课程,对所有管理人员制定考核制度。”

他说,大约只有一半的分层业主愿意定时缴交管理费,由此可见我国公民意识仍不足,各方在灌输正确国民意识的同时,也需确保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营造和谐的分层居住环境。

书到用时

分层产业早期是由政府拥有。

在最初期,分层产业主要由政府拥有,政府组屋多数名为“州大厦”(Wisma Negeri),“联邦大厦”(Bangunan Persekutuan)或“政府大厦”(Wisma Kerajaan)。

80年代后,私人界在发展分层产业上发挥重要角色,开始大规模在全国各地推行分层产业计划。

根据佳德楼宇管理有限公司的数据,我国目前约有2万栋高耸的分层产业。

Categories趋势

狮城老单位吃香 组屋高价卖

2023年09月16日

屋契仅剩49年

近日新加坡中峇鲁地区一带的老单位吃香,频频有屋主高价放售战前组屋。

今年6月,茂源台第50座组屋一个由两个相连三房式单位打通的“霸级”单位,面积达1894平方尺, 尽管屋契仅剩49年,仍以150万新元(约516万令吉)易手。

8月杪,位于忠坡路第82座,面积大1033平方尺的战前组屋单位,屋龄仅剩43年,但最终以112万新元(约385万令吉)的高价卖出,平均尺价高达1084新元(约3732令吉)。

目前,该座组屋近期还有3个单位正在求售,它们的面积介于957平方英尺至1250平方英尺,要价168万新元至200万新元(约578万令吉至688万令吉)。

忠坡路第82座战前组屋,尽管屋龄仅剩43年,近期有单位以112万元易手。(取自谷歌地图)

根据《新明日报》,代表其中一个求售单位的房地产经纪陈先生表示,近日出现老单位出售潮是因为6月的茂源台老单位成功交易,给予屋主信心,加上其协助销售的单位位于顶楼,有阳台,且装修精美,屋主决定以168万求售。

他表示,在租金市场的带动下,不少买家认为战前组屋仍具有投资潜力,吸引手头现金充裕的买家。

房屋中介罗婉之则透露,以112万新元(约385万令吉)出售的单位每平方英尺1084新元(约3732令吉)的尺价,破了该座组屋过去三年的纪录。

她说,该单位未经装修,且剩下43年屋契,要以百万出售是“高难度”挑战,带了二十多组人看房最终才成功交易,对方是新加坡买家。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住组屋买高级家具 网红惹议

2023年08月31日

一切都是通过辛勤努力实现的……

一名拥有75万名追随者的TikTok女网红莎米米尔在人民廉价组屋内使用豪华高级家具及装潢,引发网民对她是否符合住人民组屋的资格提出质疑。

对此,莎米米尔坚决回应:“我的家私都是我辛苦赚钱买的,有何不可?”她解释尽管住在人民组屋,但在吉隆坡高昂的开销下,家私和装潢并非赞助商支持,而是通过辛勤努力实现的。

莎米米尔虽住在人民组屋,但屋内装潢非常高级。 (截图自TikTok视频/syamimia_)

然而,网民们看到她的奢华装潢后,纷纷批评她应该腾出人民组屋,让有需要的人入住。

“真不明白为何有人住在人民组屋,却以家里有高级家私和装潢为傲。”

“人民组屋本来就是为那些没能力买房的民众推出的,既然你有本事,就应该把机会让给其他贫困的人民。”

莎米米尔表示,装潢得宜是对母亲表达思念之情。

莎米米尔坦言,该屋原为已故母亲的财产,母亲过世后,房贷由她承担,为了偿还债务,她辍学找工作,努力付清负担。她坚称,这些成果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我住的屋子是妈妈留下的,辛苦赚钱还清贷款后,现在才是属于我的小天地!”

莎米米尔表示,装潢得宜是为母亲创造舒适环境,表达思念之情。“我妈妈生前也希望有个舒适的屋子环境,因此装修屋子,也算是我表达对她的思念。”

她强调,一旦有新居,将离开政府组屋,留给弟弟。她的阿姨也力挺外甥女,提醒人们在批评前先了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