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屋业最蓬勃
2023年11月25日
报道:陈美玲
占新屋70%
30万以下最好卖
根据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三季产业报告,住宅产业或房产依然是国内产业市场的“龙头老大”,高占整体产业总成交量62.9%。
第三季的房产成交量为6万8561宗,涉及交易总额283亿6000万令吉(占第三季产业总交易额49.6%)。

30万令吉以下的房屋仍最好卖,占了新推出房屋的70%。
50万令吉以上的房产占新房产的14.4%,第三则是售价30万至50万令吉的房屋(占11.8%)。
雪兰莪和吉隆坡两地依然是全马屋业发展最蓬勃的地区,各大发展商纷纷推出不同类型、规模与售价的住宅,尤其是有地排屋,在众房屋类型中最受欢迎。
根据NAPIC,今年第三季,雪兰莪推出最多的新房屋,共2491间,占全国同期新房产总数约36.2%。吉隆坡位居第二,推出了1439间新住宅,或占全马21.9%。柔佛排行第三,推出1088间单位,或占全国15.9%
这期间,全国新推出的房屋接近6900间,相比第二季只有4797间,按季增长约43.8%。
另外,跨国产业咨询与中介公司大马亨利行(Henry Butcher)研究团队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可能与NAPIC有出入),也显示雪隆新楼盘相当活跃。
今年首9个月,雪隆新楼盘,不管是新项目还是单位数量,皆比去年同期来得高。
巴生谷新楼盘增长50%
亨利行的调查显示,今年首9个月,巴生谷的新楼盘迎来50%增长,有60个新项目推出市场,去年同时期只有40个新项目。
在该期间,新增单位也上升51%至3万2572间,去年同期则有2万1525间。
这段期间,雪隆两地分别有39和21个新项目。按百分比计算,吉隆坡从去年前9个月的25%,今年同期增加到35%。
有趣的是,吉隆坡和雪州的新增单位数量相近,分别是1万6436间和1万6136间。在2022年相应期间,雪州占新增单位的54%。
亨利行每月追踪雪隆新推出的房屋发展项目,发现今年几乎每一个月的新项目都比去年同期多,除了7月和8月。
排屋最多
今年3月,雪隆推出最多新项目,共13个,可能是因为农历新年节庆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发展商纷纷推出新项目所致。接着是2月和5月,分别有8个新项目。
普通排屋/豪华排屋类别推出最多,共20个项目,接着是共管公寓有14项,服务式住宅/服务式公寓有13项。
去年,普通排屋/豪华排屋类别也推出最多项目,共13项,接着是服务式住宅/服务式公寓(9项)、公寓/组屋(7项)。
首9月推67项目
今年首9个月,雪隆共有39项高楼住宅推出市场,有地住宅则有28项。
去年同期,新推出的高楼和有地住宅数目非常接近,分别是23项和21项。
在单位数量方面,高楼住宅从去年首9个月的1万7842间(83%),上升至今年的2万8471间,涨幅约87%。
有地住宅项目今年录得13%或4101间单位,相比去年同期则占17%或3682间。
801至1000平方尺最受欢迎
从建筑面积来看,801至1000平方尺的房屋最受欢迎,其中31个或46%新楼盘有推出这类面积的单位。
接下来是1001至1200平方尺和2000平方尺以上的类别,个别占34%或23项。
雪隆55%或37个项目的房价,处于60万1000至80万令吉的类别。
紧接着是40万1000至60万令吉的的类别,占了54%或36个新项目。
这有别于2022年的情形,当时有43%或19个新项目的房价,超过100万令吉。
新楼盘每平方尺的价格与市场对可负担房屋的需求相吻合。
52%或35个新项目的价位低于每平方尺500令吉。紧跟着是每平方尺501至750令吉,占40%或27新项目。
这样的走向跟去年一致,录得55%或24新项目的房价低于每平方尺500令吉。而每平方尺501至750令吉则有36%或16新项目。
雪邦7新项目居冠
今年首9个月,雪邦是雪隆推出最多新项目的地区,共有7个新楼盘。
梳邦再也有5个新楼盘,而安邦、万挠、莎阿南和双溪毛糯各有3项。
2022年同期,各区的新项目最多只有3项,分别来自孟沙、龙溪、万挠、文良港及莎阿南。
柔最多建好未售单位
根据NAPIC数据,今年第三季,建好未售出的情形有所好转,录得2万5311间住宅单位,总值174亿令吉,比今年次季分别下跌了3.7%和4.9%。
50万1000令吉以下的房产,占建好未售的最高百分比,达50%,或1万3910间。
柔佛拥有最多的建好未售单位,共4500间,总值36亿令吉,在全国分别占17.8%和20.7%。
接着是霹雳,有3625间,值10亿4000万令吉。
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雪兰莪和吉隆坡。
雪州的建好未售单位,共有3296间,值34亿8000万令吉。吉隆坡有3111间,值33亿2000万令吉。
国家经济和财务发展、产业界情绪,还有全球经济状况,是左右产业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2023年国家经济增长预计达到4%至5%,得益于持续强劲的国内成长,产业界的增长预料将保持乐观谨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