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品味

王家大院 是堡也是城

2022年03月17日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
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有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之美誉,始于豆腐作坊的传奇。

明清两朝的三百余年间,王家于中国山西灵石县的静升古镇,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邸。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建筑格局,比故宫还足足大了十万平。

王家大院以前堂后寝的建筑风格为主,东、西边的建筑群左右对称,从低到高,充分依据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依山而建。

一共千余间房的王家大院,抛开历史谈建筑如同走马观花,无法领略这座院落的独特与伟大。

大小院落共123座,有一千余间的房屋,聚族而居,据学者研究可能是因为当地处于战乱频繁的时代,因此群居适合自保,防御强。

虽不如故宫富丽堂皇,但实质贵精不贵丽,有自然质朴的大气。

主要建筑群落由东西分布一桥相连。

王家先祖王实,只不过是个在山西太原小镇开豆腐坊过活的农民,因生活困苦举家迁至静升,经营小小的豆腐作坊,后来生意不错,逐渐开始投资各种生意。

王家后人接着通过人脉开始打通边贸,把中原特产贩售给不远处的少数民族,王家也因此风生水起!

院落的构造遵循礼节,前厅有充分的交往空间,后院保留“家”的私密性。

迈入清朝,王家便弃农经商,在经营皮货和骡马生意的后人,借助优势向朝廷捐献军马,筹集军粮,深得康熙赞赏,因而正式向官场迈进。

王家大院东边的一片院楼称为“高家崖”,便是由王家第十七代、当官的兄弟俩,于清朝嘉庆年间(约1796年)耗时16年建成,大小院落共35座,房屋342间。

同是当官,但修建宅邸时依然不忘遵守传统礼节。

门楼遵循长兄在上的原则,也不能忽视官品辈份。

身为四品官的弟弟王汝成,比哥哥王汝聪官位高,因此弟弟的院落门楼虽比哥哥的门楼矮一截,但面阔三间,很有气派。哥哥的门楼看似高大,但却为单间。

每个院落、每条巷子、一砖一瓦皆有讲究与寓意。

前厅大堂提供了宽裕的空间接待贵宾,后院才是起居室。主院居中,一楼正房为长辈居所,顶上是祭祖堂,还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

王家大院的气派与富贵在大之余还在于精。

一层厢楼为儿子媳妇居住,二层才是小姐闺房。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等设施则分布左右两侧,整个区域的建筑布局非常规整。

古时说“小姐十三岁入绣楼”,数数台阶还真是13阶。
走过长长的一座石桥,便能走入位于西边的“红门堡”建筑群。
依山而建的院子很壮观。

这片区域建得早,属王家长辈们的住区,在乾隆年间(约1739年)起修建成88座院落,共776间房子,依地势层层递进,壮观又隐秘。

高高筑起的堡墙四周连通,专供家丁在上面巡逻打更。
站在高家崖上遥望绵山,何等的气魄。

王家在兴旺发达的路上不忘以商兴学,宅邸处处都能见到代表文化和气节的建筑元素。

精细的雕刻至今让人赞叹不已!

王家大院内,凡堂必有楹联,凡门户必有匾额。一联、一匾、一句隽语,无不贯注着深深的文意,警惕后人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识礼守制,紧遵祖训。

规圆矩方的牌匾中,“矩”字多了一点,意指做人做事要做到规矩多一点。

尤其院落中以“三雕”闻名,既是砖雕、木雕和石雕,并刻有大量的竹子、琴棋书画、灵狮等等。

透过各种象征和隐喻将山石水舟、典故传说等等呈现于世,工艺细致,文气绵延,提醒世代人以商起家的王家是地道的书香门第。

厅前有如意踏垛,门下垫石是一路连科,意指事事如意步步吉祥。
王家的大气和书香气息透过雕工传递于世。

宅邸内的家具保留完整,不乏蕴含几千年历史的文物珍品,其中包括嘉庆年间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及功牌。

王家大院内的厚实家具保留如初,宛如回到古时候。
珍贵的皇帝圣旨与功牌印证王家当时的荣耀与贡献。
以鲜艳欲滴的大红,结合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制成新婚洞房的“千工床”。

据史记,王家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经商边贸,开设店铺,财力雄厚便回老家扩建大宅,甚至在当地办义学,设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可说善举不断。

如此壮大的王家大院,全靠先人与后代的努力打造而成。

然而在清道光年间(约1820年)起便逐渐衰败。王家大院独特的建筑文化,宛如历尽沧桑的荣耀老者,向世人显示着丰厚的历史印记。

如今青砖黛瓦间,早已人事已非。王家大院已成中国重点保护文化遗产之一,并定期保养修复,开放部分宅邸供大众参观,追忆当年王家的兴盛,也不忘远古之近的中华传统美德。

王家大院已被列为4A级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部分供民众参观。
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庄严的高家崖前门。
遵从传统礼节建造层层递进的院落,可不是胡来。
依地势而建,总有小桥流水等“必备设施”。
从门前到院内立柱、墙壁,就有多种表现形式。
庄严的王家大院,是堡又似城。
每座房屋都有斗拱木梁、楹联匾额,是组成部件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资料和图片源自:搜狐、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