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意见

物管“滥竽充数” 如计时弹

2023年06月18日

张惟越 · 物业管理人/佳得楼宇管理有限公司
kenteo.my@gmail.com
FB Page: 管你楼事 https://www.facebook.com/KenTeoPropertyManagement

 

物管业者专业不足
就别指望素质服务了

继上篇文章提到了,我国物管服务业面临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

尽管官方透过2018年的速成申请,让拥有营业执照的物管经理人数增至2776位,物业管理企业也达514家,确实应对了服务商稀缺的燃眉之急。

然而,物业管理服务商却面对另一个需要克服的人力资源难题,那就是中层干部严重稀缺。

物管服务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业内需要的管理人才日益迅速扩大,但入行的就职人却显现了萎缩的趋势。

套一句前辈的话:“物管服务业的工作强度,是房产服务业里最高的,但薪酬配套却是房地产专业里最低的。”这导致许多入行的新人,是带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投入物管服务业,一旦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还有,高度负面情绪的物管前线人员,也是导致人力大量流失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基层的前线服务人员更闹“人力荒”。此外,物管领域在新法令推动下蓬勃发展,物管业者供不应求,因无法舍弃利益,导致很多物管企业都会抱着“有人就好,先顶着用”的心态,还没有时间好好培训就送上岗位。这就是为何市场对物管企业口碑不佳,那是因为太多层出不穷的例子,物管业者专业不足,就更加不用指望有素质的服务。

除了因为供不应求造成物管企业“滥竽充数”,业主本身也要负起责任,切莫为了省小钱而失“群益”,典当了自身的权益以后,什么也得不到,唯一有的就是麻烦不断的物管过程。

“出租执照”出事没人理

高需求下衍生的 “执照出租”文化,也是难题之一。

聘请来历不明物管人员,犹如一颗计时炸弹。物管人员素质上不去的另一原因,在于有些物业经理把辛苦得来的执照,出租给第三者抽成,这些租牌公司根本没有经过BOVAEP 的审核,没有实在的营运经验,更没有提供员工培训,最重要的就是执照不是自家的,根本就无需为专业负责。出事了,再向另一个持牌人租就是了。

委任了这样来历不明的物管企业,等同把生命和身家财产都托付给“计时炸弹”,业主们能否安枕无忧呢?

业主委任物业经理,就是希望把管理住宅大楼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还有自己的生命安全及身家财产都交给他,自然马虎不得。

居民委员得谨慎筛选物管企业,才能保障自己。只有再三确认,才能把不必要的麻烦减至最低点。

物管服务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但入行的就职人却显现了萎缩的趋势。

物业管理应纳入技职教育

笔者发现,国家推动的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应是物管目前急需的专业技职教育计划。

技职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是一种以职场模拟培训或让学生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教育模式(一般上课模式,操作占70%,理论占30%)。

简单来说,是一门让你学“会”而不只是“懂”的教育方式,适合重视实际运作多于学习理论的学问。

笔者也留意到,2023年财政预算案就拨款67亿令吉给7个涉及技职教育与培训课程(TVET)的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发展及推动技职教育的用途。

其中1亿8000万作为TVET培训基金,2000万继续国家双培训课程,同时还鼓励年轻人自我提升及加强技能,政府推出微证书培训计划,为参与者支付高达4000令吉的培训费用,同时还提供为期3个月的300令吉津贴,让国家青年与时并进,掌握最新趋势与技能。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可惜的是,物业管理服务业的培训,并没有包含在这个拨款里。

当笔者向人力资源发展机构(HRDCorp)申请物业管理培训课程时,更被该机构中区的专员告知,该机构的众多培训项目里,并没有物业管理这门培训课程在系统里。

希望人力资源部、地方政府发展部,还有各州地方政府阅读了小弟这篇拙作后,能拨出一些资源,关注物管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因改善物管的人力资源,将能改善物管人力资源短缺难题。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脸书上遇“老千” 屋顶越修越漏

2023年01月2日

“专家”社媒上更名诈骗,
让你家漏水又漏财

通过脸书寻获”漏水专家“修缮屋顶,岂料不但没有解决漏水问题,反而越修越漏,事后才惊觉上当!

4名来自来雪隆各区的投诉者表示,大家不约而同在脸书上找到同一名”漏水专家“,让对方为家里的进行屋顶翻新及防漏工作,不过在付款完毕后,发现住家漏水问题不但没有被解决,有者漏水情况还愈发严重。

由于不满上述“专家”的服务,事主将其经历分享在脸书群组时,发现有15人都找上了相同的”专家“,大家被收费的价格最低7000令吉;最高则是1万3000令吉不等,所有人共缴付了10万800万令吉予对方。有3人在缴付订金后察觉不妥,因而没有接受对方的服务。

屋主曾联系业者及头手,对方从一开始不断推脱责任,最后竟完全不接电话,甚至已封锁屋主的联系,目前已无法再联系对方。

这4名投诉者分别是劳贵华(43岁)、李淑美(43岁)、陈丽颜和张安琪,他们希望通过国会议员的协助讨回公道及警惕民众。

李淑美(左二起)、劳贵华、张安琪、陈丽颜召开记者会,希望讨回公道。右二为温贵中。

劳贵华(来自班登柏兰岭)指出,在去年6月杪透过脸书寻找装修公司修缮屋顶,就找到了这家号称是“屋顶翻新及防漏专家”的装修公司。原本他希望像邻居般,花约1万多令吉更换屋顶,但对方上门检查后认为没必要,只需使用防水油漆即可解决问题,并有10年保修。

他表示,当时对方开价7800令吉,认为价格合理因而交由对方处理,不过翌日动工后,额外多付1400令吉增添在阳台涂防水胶的工程。

“在付完9200令吉的维修费后,就发现漏水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还多了几处漏水,防水胶也已开始脱落。我打电话要求对方来处理,对方却以没空为由,迟迟不愿过来处理,最后再也联系不上。”

不付清余款不离开

李淑美(来自蒲种)表示,所有受害的经历过程与劳贵华相似,但大家在脸书上看见的公司名称都不一样。

她说,对方上门检查时,还带了无人机来观察,头头是道的点出漏水位置与原因,因此就交给对方处理。

“对方开价1万令吉为屋顶涂3层防水层,表示1天内就可以解决,所以我先付了2000令吉订金。但在翌日工作结束后,对方坚持要付清余款,否则就不离开。”

她指出,在工程结束后的一周,就发现屋顶依然会漏水,于是便立即联络对方。但是,打了数十通电话都没人接,当电话接起后,对方的语气很凶指没空,要求一个月后再联系。如今,联系不上对方,脸书上公司名字也已经更改。

经常换公司名称

张安琪(来自八打灵再也SS2)表示,在脸书某个名为‘黑心装修佬’的群组里现还有其他受害者,而且有关公司的脸书常换公司名称。

“我们在该群组集合了15名受害者,现在大多数人已报警,警方却表示该公司确实有动工,只是没做好工作,因此算不上诈骗案。”

陈丽颜(来自加影)表示,该公司派了一名年纪偏大、长相老实的员工到她住家巡视,加上能够很专业的解释,因此卸下心防让该公司来修缮其屋顶。尽管修缮范围不多,对方也只提供5年的保固期,也花费了5200令吉。

公正党班登国会服务中心主任沙菲兹表示,业者不断更改公司名称,无论是要针对该公司或业者本人作出控诉,都十分困难,并建议受害者也要致函消费人仲裁庭来维护身为消费者的权益。

”若有需要,他建议所有受害者团结一致,向首相署属下的法律援助局(Biro Bantuan Guaman)寻求意见。“

他提及,受害者也可致函给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说明有关业者的情况,且有多人受骗,要求将该公司记录在案。他也会为受害者致函给数字通讯部说明此事。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