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吸睛全球
2023年01月20日
【远古黑科技】系列7
经数风雨仍完好无损,
客家围屋中国百年传统瑰宝
地大物博的中国,每一寸土地拥有不同的地方风土人情而有着各自的建筑特色文化,促使中国古建筑丰富多元,吸引全球眼球。
而以土为墙的福建土楼,生于宋元时代,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不仅具备艺术鉴赏,还有防御作用,令世人称奇。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福建西南部一带,备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日字型、目字形、一字形等等,造型丰富、数量繁多、分布也非常广。
但是神奇的是,福建土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并非砖木。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并用夹墙板夯筑而成,完全取之自然素材,但十分牢固。
这样夯成的土墙铁钉都难以钉入,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一来可防野兽、二来可抵御外敌,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紧急时,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福建土楼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至今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但从就地取材建设角度来说,土楼可被称为原始生态型的绿色建筑。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代表作的同时,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因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数次著名大迁徙有着密切关联。
福建土楼,因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中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也是是一部乡村家族史,更是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然而,宏伟的建筑文化下,有着这样的一个梗,很久以前,福建土楼建筑曾被美国人误以为是导弹发射井。直至今日,人们说起福建土楼依然还会提到这个梗,而这也恰好诠释了土楼建筑的独特性和特殊。

资料来源:综合网络资料,人民日报图片
相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