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深圳预售豪宅 好抢手

2022年09月23日

深圳这次的豪宅疯抢,
打破了两个僵局。

深圳最近有一套新推的“招商玺家园”豪宅预售项目,释出了604个单位,却引来1615位客户抢购。

这可说是打破了两个僵局。一是打破了深圳经过深度调控而冷飕飕的房市,二是证明在当前烂尾楼风暴中,并非所有预售项目都被避之不及。

根据《经济日报》的报道,今年深圳的“日光盘”并不多,之前比较引人注目为5月时推介的千万豪宅海德圆,最低门槛是1800万人民币(约1162万令吉),是当地今年首个日光盘。

而这次推出的招商玺家园豪宅,共备案604套住房,每位购房者最少冻结350万人民币(约226万令吉)的保证金。

业内人士指出,新豪宅能在疲软的中国房市中受欢迎,因为它们是“硬通货”,也就是指能够保值且有机会逆势上涨的资产。

中国房市示意图。(中新社)

富人受宏观影响微

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高净值人群受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较小,虽然今年市场极度低迷,但豪宅表现优于刚性需求改善。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客指出,单一的豪宅项目热卖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从整个深圳房市来看,确实已经降温,普通购房者信心不足。

在福田口岸、罗湖水贝等地区,还是有多处的新屋项目打折扣、轮番上阵特价房、置业大礼包等优惠。

Categories趋势

深圳可负担屋变身“豪宅”

2022年09月9日

本来是价位较低的可负担屋,
没想到10年后变“豪宅”。

虽然中国房市目前整体偏疲软,但有一些特定项目,还是买气非常旺。

位于深圳的侨香村,就是市场当前热捧的项目。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项目在10年前是“经济适用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可负担屋”。但经过10年后,价格猛涨了10多倍,已经俨然变成“豪宅”价格。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侨香村在8月底的周末,周六卖了4套,周日卖了6套。根据当地中介透露,之前他们可能一个月才能呈交4至5套房。

再来看看价钱,建于2011年的侨香村,当时售价为每平方米9000人民币(约5814令吉),最小户型面积90平方米,意味着售价约81万人民币(约52.33万令吉)。

深圳侨香村房价10年后,价格猛涨了10多倍,已经俨然变成“豪宅”价格。

10年禁售期结束

由于这被归类为“安居房”,根据《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的规定,这类房子要签订合约的10年后,才可以申请到完全产权。简单来说,就是2021年,业主才能选择卖出这类房子。

根据报道,去年就开始有侨香村的房源流入市场,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过1300万人民币(约840万令吉),最低的时候也有不到1000万人民币(约646万令吉)。即便如此,还是比当初的售价高出十多倍。

没有千万买不到

而根据记者的查询,目前侨香村已经没有1050万人民币(约678.3万令吉)以下的房源,而且一有房源出现,很快就会成交。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受访时指出“侨香村是深圳最后一批大型经适房住宅区之一,2022年大部分房源都到了解除禁售期之时。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部分业主选择出货,落袋为安,并且现在侨香村的价格相比之前高峰时是下降的。正因如此,部分中介选择配合‘抬轿子’,现在的成交情况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曾恐慌性降价

对许多人来说,当前正式“入市“好价钱。在今年前4个月,侨香村的房价高居不下,但后来有市场传闻这类房子不能租售,引发业主恐慌性降价,所以现在开始价值回归。

报道中也指出,像侨香村这样的安居房,也是未来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住房类型之一。

深圳“十四五”规划曾提到,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深圳将构建完善“4+2+2+2”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其中,商品房占40%,人才住房(分可租和可售)占20%,安居房占20%,公租房占20%。

Categories趋势

原来深圳停车位,不能卖?

2022年06月9日

停车位被占女业主气死了,
但其实在深圳,停车位本就不能卖!

在深圳,可说是车位难求。

近来社交媒体疯传,在深圳宝能公馆中,一女业主称自己的停车位被一辆劳斯莱斯占用了1个月,而劳斯莱斯车主认为这是公共车位,双方僵持不下。

这普通的停车位纠纷,却因为女业主在争执中“放话”说有50辆宾利,会开宾利来堵车,还自称自己的老公是国企书记,而引发网络热议。

女业主不满被占车位,呛对方把自家50辆宾利开过来“堵”他。

为何“使用权”说法不一?

舆论的焦点主要聚焦在女业主的“豪语”和国企书记老公的身份,这部分姑且不谈,更值得探究的是,深圳停车位的背后实情,为何女业主主张是自己的车位,而劳斯莱斯车主却认为这是公共车位?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才发现原来在深圳,停车位为公用,不可对外销售,因此业主无权主张固定车位为己所用。深圳当地人士也表示,深圳停车位一直以来都是遵循“先到先得”,也不存在车位是谁的问题。

发展商有权赠送车位?

而造成这次事件,应该探究发展商是否有权“赠送”车位给业主作为“专用停车位”。

在停车艰难的深圳,停车位纠纷并非首次发生。单是在这宝能公馆,近半年来就已经发生多次争执,只因发展商将住宅区的“公共”停车位使用权,赠送给公寓区业主,引发住宅区其他业主不满意。

初期规划缺远见

来看看深圳停车位“背后的故事”……

在1993年深圳开始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时,因为特区刚成立,全市仅有4000辆机动车,所以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缺乏意识,在1996年前的标准是10户一个停车位。

虽然深圳后来不断提高车位配比,但是民众买车的速度更块,在新世纪初时,深圳车位配比调整为两户1车位,但实际当时全市已经有了50万辆车,却只建了15万个停车位。

停车场示意图。

尝试收费但遭抗议

当媒体质疑未来停车位不足时,深圳市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包括从香港引入停车计时收费的“咪表”,政府和管理企业三七分成。但后来,市民认为是政府出资修建的道路,所有权应该归纳税人,咪表收费在2007年停止。

同年,中国政府颁发《物权法》,明确表明发展商享有开发项目附设停车位的所有权,但深圳的情况依然是停车位没有房产证,大家“公益性”使用。

即便后来市政府发布了“意见稿”,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小区停车位,但却遭反对,至今都没有实行。

缺100万个车位

这意味着30年来,无论市政府如何尝试解决问题,但停车位的情况依然没有变过。截至2020年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50万辆,但车位只有240万个。

产权不明确,一方面是发展商故意低配、少配停车位;另一方面是停车位愈发紧缺,不少发展商还会通过各种形式包装销售地下停车位。

比如说,事发的宝能公馆项目,根据环评报告,应提供2127个停车位,但实际只对业主开放1191个。通过买公寓,就能获赠停车位几十年的使用权。

对于此次的纠纷,外界质疑发展商宝能“赠送”车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宝能未给予正面回应。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澎拜新闻

相关新闻: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日光盘“再现!

2022年06月3日

所谓的“日光盘”,
就是一天内卖光光的楼盘。

在中国政府强力打房后,当地房市销售一度陷入低迷,但随着各地政府适度地松绑政策,市场也逐渐恢复元气,而曾经一度“极冷”的深圳,终于出现强势复苏的迹象。

位于深圳福田区的“网红盘”海德园,每次推出新盘总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根据《证券日报》,位于A区的239套住宅,在5月30日进行线上选房时,6个小时内全部选完,约1分半钟卖掉1套!

这也是深圳今年首个“日光盘”,单日吸金高达57亿人民币(约37.46亿令吉)!

海德园最近的项目工程进度。

豪宅市场太火热

海德园所推出的这批房源,为4-5间房的格局,面积约为143平方米至251平方米,均价为每平方米12.6万人民币(约8.28万令吉)。

中原地产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首4个月,深圳豪宅项目成交都高于400套,略多于去年同期,顶豪市场稳中有升。

随着二手房参考价的执行,豪宅买家全款购房的比例超过5成以上。

不过,相较于豪宅市场的火爆,当地还有许多新房项目继续遭到冷遇,开盘去化率并不高。

Categories趋势

网红楼盘光环失色

2022年01月21日

折扣、分期付头期,
深圳新楼盘买气仍难回温。

经历过山车式起伏,进入2022年,深圳房屋发展商就迎来惨淡开局,首个楼盘开销近零销售,楼市更进入“内卷”时代!

综合中国传媒报道,有些发展商为了拼现金流出尽法宝,有者期望以量取胜,不惜直接折扣8%至15%不等。

也有些业者推出分期付头期,或只收10%头期诱客,但都失败,资金就是不流入楼市。

光明安联尚璟府示意图

就连“网红盘”光明安联尚璟府,作为深圳今年首个开售新盘,353单位吸引15人登记认购,但最终只卖出1间,创下最差销售。

资料显示,这个楼盘平均售价每平方米5.19万人民币(约3.4万令吉),单位面积主要是89至111平方米。

黄金地点也难有买气

这个楼盘位于人气旺区,被市场视为“网红盘”,销量却差点吃零。

传媒报道形容,因为二手市场严重受限,不少发展商纷纷启动3级联动,令新楼市场陷入严重“内卷”。

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深圳去年12月约有23个新楼盘面市,但整体上,开卖2个月销售仍不到一半;只有3个顺利售罄。

媒体引述业界数据,深圳去年推出约110个楼盘,但今年新盘供应还是偏高。

 

Categories趋势

深圳新旧房 冰火两重天

2021年10月12日

二手房月度成交不足2000套;
新房住宅则预售11440套。

自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指导价以来,成交量深受冲击,在刚刚过去的9月,深圳二手房仅成交1765套,同比暴跌79.99%。

这是深圳过去12年,第一次跌破2000套。

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深圳,月度二手房成交竟然不足2000套,相当于一天仅成交58.8套。

置业者购买力仍强劲

然而,二手房表现不济,新房成交却比较亮眼。

根据深圳住建局数据显示,9月深圳楼市供应节奏加快,合计预售11440套新房住宅。

受新房成交备案滞后影响,9月深圳合计成交3343套新房住宅,另外,共22个住宅项目入市,其中有8个住宅项目开盘售罄。

地产公司深圳中原认为,这现象说明深圳置业者购买力依然强劲,楼盘品质较好、定价合理、性价比较高的楼盘依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Categories趋势

不敢拿地 中国房企赚钱难

2021年08月21日

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不拿地,没地方发展项目赚钱;拿了地,又怕未来不赚钱。

这是中国许多房地产公司目前的最大挑战。

中国自媒体燃财经点出,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最近公布,终止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应的31宗住宅地块,这也是深圳、天津、青岛、苏州、济南之后,再有大城市延期或中止集中供地活动。

市场传出,虽然官方解释这是为了要进一步做好调控,但还有很多人认为,杭州此举是因为发展商参与热情度过低,尤其是民企。

“连地都不想拿了”,这也折射了房企处境的艰难,毕竟土地是房企的粮仓。

有些甚至亏着做

什么时候,发展地产项目突然成了一门亏本生意?

一位房地产上下游链条企业人士透露:“合作的一家房企,手头的一个项目要免费建造将近三分之一的房子,利润率已经低于5%了。现在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而且,5%的利润已经非常优秀,因据了解,有家发展商做了北京首轮供地的完整复盘,和很多房企对接了成本数据,结论是几乎所有地块的利润率都是亏的,少的负1、2个点,最多的昌平两块地:负12、13个点。”

“但没办法,业务还是得做。地还是得继续拿。尤其是第一轮集中供地没有拿地的企业,第二轮肯定得拿,不然‘无米下锅’。”

Categories趋势

深圳中介掀倒闭潮

2021年08月7日

顶不住了!
深圳中介饭碗不保。

曾经,新楼盘一推介就热烈“抢房”的深圳,如今风光不再。在调控政策的叠加冲击,二手房明显降温的同时,近期新房市场热度也有所消退。

中国央视财经报道,最近深圳面市的几个新建住宅项目认购情况都远不及发展商的预期,有的项目还有大批客户弃选。

去年,整个深圳的新房总成交量达4万4937套,创5年来新高,这些新入市的楼盘中,甚至出现了36个“日光盘”,意味着当天就卖光。

不过,“打新”热潮消退,如今楼盘无法“日光”,买家随时买得到,因为乏人问津。

二手房市场由于指导价新政以及信贷收紧的影响,降温更为明显,成交持续低迷。

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中介将近20年的樊青峰,上个月选择关闭了自己加盟的两家中介门店。在4月至6月期间,一单交易都没有成交。

每月要2单交易才保本

据他计算,一间小的中介门店每月的成本是5万至6万人民币(约3.26万至3.91万令吉),而租金成本就占整个支出的70%左右。1间中介门店每月至少要成交2到3套二手房,才能保本。

去年深圳二手房市场异常火爆,中介门店数量也增长迅猛。但由于今年的行情急剧转下,大量中介门店纷纷关门歇业。

深房中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产中介从业人员月均网签0.1套,相比2020年人月均值下降46%。

中介按年减少近12%

截至今年6月,深圳实名登记的从业人员共有4万5458人,按年下跌11.8%。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沈笙中指出,中小型规模的中介越来越难生存,大型规模的中介巨头会缩小规模,但应不会大面积崩塌。

“预判下半年整个深圳房地产中介市场离职潮会加剧、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