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黑石巨资收购Tricon Residential

2024年01月29日

全球房地产市场再掀波澜

全球房地产巨头黑石集团(Blackstone)日前宣布,以35亿美元(165亿令吉)收购加拿大房地产公司Tricon Residential,将其转为私有公司。

Tricon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提供单户租赁住房和租赁开发。这家美国最大郊区房东在全美拥有约3万8000套出租房屋。

这一收购不仅将扩大黑石集团在住房开发领域的影响力,还将为Tricon带来大量的运营投资。

交易显示,即使在经济疲软的环境中,房地产交易仍然存在。

Tricon Residential被私有化,黑石集团掌握住房市场主导权。

Trez Capital的房地产顾问兼董事会成员Josh Varghese表示,这对双方都是合理的举措,因为Tricon希望在公开市场之外实现增长,而Blackstone则在紧张的市场中寻找住房。

Varghese在周五接受彭博社电视采访时表示,这显示出即使在经济差的环境中,对高质量房地产的需求仍然存在 。他表示,由于住房市场紧张,目前租赁物业是更高质量的投资,而购物中心和一些办公空间则不那么吸引人,因为人们将购物集中在网上,办公室则因混合或远程工作的增长而空置。

他形容,在这种新环境中,其他类型的房地产则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这种新环境是整个北美都存在住房短缺,如果拥有房地产并且可以向租户提供良好的服务,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你就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Mizuho Americas的董事总经理亨德尔·伊曼纽尔·圣朱斯特也认为Tricon在住房领域的地位使其成为一家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

他说,Tricon处于一个基本面非常好的行业中,美国的住房供应多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圣朱斯特还表示,这笔交易对于Tricon的股东来说似乎是合适的。他说,从Tricon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这一溢价,获得让你处于两个较大的美国同行给出的竞争报价,对股东来说是公平的。

收购消息公布后,Tricon股价即时猛涨22%。接下来,Tricon计划完成其价值10亿美元(47亿令吉)的美国新单户出租屋,以及加拿大25亿美元(118亿令吉)的新公寓开发项目。

Categories趋势

房价疯涨 美国租客惨了

2021年09月6日

房价疯涨买不起房,
现在也要租不起了吗?

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刺激下,美国楼市空前狂热,房价在这段时间疯狂上涨,连锁效应来了,租客的苦难日子开始到了。

华尔街见闻报道,根据标普CoreLogic Case-Shiller全美房价指数,6月按年上涨18.6%,涨幅比5月的16.8%还要快,还是自1987年来开始汇集数据以来的史上最高水平。

这个指数是用来衡量主要大城市地区的平均房价。美国20个最大城市6月份的房价按年增长了19.08%,涨幅也较5月的17.1%有所扩大。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8月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成屋销售价格中值,较上年同期上涨17.8%,至35.99万美元(149.23万令吉)。

租金涨幅创纪录

更令人沮丧的是,当失望的购房者转向房屋租赁市场时,会发现房租也在飙升。

美国房地产数据公司Yardi Matrix跟踪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美国房屋租金要价上涨了近13%,增幅是5年来最高。

另外据房屋租赁公司Tricon Residential公布的数据,该公司7月份新租赁房屋租金按年上涨了约21%,创下其有史以来最大涨幅。

对于续租的房客来说,平均涨幅相对温和,为5%。

后疫情需求增

租金上涨,主要是因为买不到房子的人,以及疫情期间搬到郊区租房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新房供应也继续落后于历史水平。

房地产数据公司Apartment List编制的数据反映了今年以来美国房租的惊人涨势。疫情以来,美国房屋空置率持续下降,价格不断攀升,自2021年1月以来,美国全国房租中位数增长了13.8%,是美国整体通胀率的两倍多。相比之下,2017-2019年,从1月到8月的租金增长率平均只有3.6%。

而且,美国今年这轮租金上涨是席卷全国的。疫情时期房租大幅下跌的城市,基本上都涨回到了疫情前的价格,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两个城市:纽约和洛杉矶。

纽约月租逾8000令吉

纽约市上个月房租上涨了5.8%,全市范围内的租金中值为2052美元(约8507令吉),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超过2000美元(8293令吉)。

在美国的另一边,洛杉矶本月的租金上涨了2.5%,目前的中位数租金为1874美元(7771令吉)。

随着房价大幅攀升,居住成本或将成为继二手车之后,推动美国消费者物价走高的又一主力因素。物价一旦失控,美联储将不得不踩下货币政策急刹车。

房价涨,租金也涨,留给美联储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