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酒店停业两年,
收购是多元化布局?

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24年印尼50大富豪榜首富的黄惠祥与黄惠忠兄弟,旗下针记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1亿元人民币(约6117万令吉),收购明发集团(Mingfa Group)位于福建泉州的明发大酒店。

“新浪财经”报道,近日,明发集团公布了这项消息,称将以1亿元人民币出售该酒店,接盘方是针记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中国公民黄启明及黄惠祥分别持有50%权益。

泉州明发大酒店于2003年开业,是一家四星级老酒店,不过自2023年以来并无任何业务,2024财政年度无任何收入,净亏损约660万元人民币(约403万7018令吉)。多家在线旅行社(OTA)平台也已无法预定这家酒店。

公开资料显示,针记集团(PT Djarum)背后是曾连续14年蝉联印尼首富的黄惠祥与黄惠忠两兄弟。2024年12月,《福布斯》发布印尼50大富豪榜,他俩以503亿美元(约2247亿令吉)身家,稳居印尼首富地位。

黄惠祥(左)与黄惠忠。

身价千亿的印尼首富却花1亿元在福建买一家停业两年的老旧酒店,这一操作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测与疑问。

“失速者”明发难舍酒店生意

明发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于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运营为核心,以商业地产、住宅地产、酒店经营为支柱产业,并涉及工业、商贸、投资等多项领域的大型现代集团企业。

明发与恒大、龙湖等房企同时期上市,始终保持百亿规模。本该发力成长的时候,却遭遇停牌危机。虽于2021年复牌,但在停牌期间,发展大受影响,在市场中逐渐掉队。

停牌期间,明发集团频频发放高息债券融资,让它多年来面临资金压力。近两年,地产系酒店被卖的原因都很简单直接。在流动性压力下,房企出售酒店资产多数处于被动,面临着资产估值被压价、资产流拍等问题。

据明发集团的公告,本次出售净亏损约390万元人民币(约238万5120令吉),此举使业内认为明发受困于资金流动问题。

其公告指此次出售是为了整合及精简酒店业务、提高资本使用率,并提升集团整体财务稳健性。出售事项可让集团透过变现目标公司的价值及避免产生进一步开支,改善其财务状况及流动资金。

印尼首富为何看上这块“烫手山芋”?

此次买家为针记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由黄启明及黄惠祥持有。黄启明是神秘富豪,报道不多,但黄惠祥却是相当有名的印尼首富。

虽靠烟草起家,但针记集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多元化布局,从工业园建设,到私宅,再到商场、写字楼、酒店和购物中心,都被纳入业务版图。

在酒店领域,黄氏兄弟最广为人知的是占地64万平方米的大印尼购物中心综合配套项目,也建成了印尼首家五星级酒店。

2004年,针记集团取得大印尼购物中心综合配套项目30年的经营权后,投资2.42亿美元。如今,这项目已发展为拥有东西两栋相连而成的八层购物城,被称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它投资的雅加达凯宾斯基酒店,更成为历史地标,公共空间和豪华套房拥有印尼最佳当代艺术家的原创艺术作品。

黄氏兄弟祖籍福建晋江,有闽商情怀。业内猜测,此时接盘一家停业两年的老旧酒店,除了多元化布局的战略考量,或许还参杂着落叶归根的闽商情怀。

一位高星酒店开发负责人说,自2023年开始,商业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高星酒店资产成为家族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成为他们的防御性投资首选。

不过截至目前,针记集团并未披露该酒店后续改造的计划。

泉州明发大酒店亏损多年,仍吸引印尼首富黄惠祥出手收购!(图取自泉州明发大酒店官网)

老旧地产酒店的“命运盲盒”

中国地产商的酒店生意,大多还是沿用地产思维,更看重资产价值,在管理、经营、服务方面的经验不足。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10、20年里,中国的酒店数量经历了快速累积,房企是酒店投资的重要参与者。

如今像针记集团这些实业老板出手抄底,标志着星级酒店的业主构成进入新时期。不管是谁跨界投资收购酒店,都希望通过优质酒店物业追求中长期收益,通过多元战略来分散风险。

如今,大多数老旧酒店生存空间正在压缩、会议减少、老客人不断流失、产品老化无力更新、人员老化、所在城市新城区和商圈等变化,造成举步维艰。

在酒旅行业日新月异的当下,消费者审美和习惯不断变化,老旧酒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旧酒店转型迫在眉睫。

不少老旧酒店历经辉煌,大多已到翻新改造的节点,也随之拆开了“命运盲盒”,或停业甩卖,或自我升级,或凋亡,或重生。

仲量联行在《中国酒店存量资产改造白皮书》中指出,存量改造后酒店物业的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和资产流动性将得到提升,更加具备长期投资潜力,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财务收益的同时,也为未来可能的成功退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