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人的辛与勤·建筑师篇】
报道:洪诗迪
存在一定误解
建筑师挑战加大
尽管建筑师(Architect)这职业已广为人知,但大众对他们的职责,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有点过度浪漫化,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艺术创作”。
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复杂领域,它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需要严谨的科学计算及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且每个决定都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对建筑师的需求愈来愈高,其中的挑战也是愈来愈大。
“我早期曾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见证先进国家在建筑领域的超前发展,当我2010年回归马来西亚时,才发现我国的建筑业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
——注册建筑师邱晓璇
“马来西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但我们缺乏合格建筑师,我国的建筑师数量相比其他国家是挺少。”
——注册建筑师林绅飞
“其实每一行都一样,有良性竞争是好事,因能推动业内人士自我增进,促使整个行业的素质更加提升。”
——注册建筑师拿督陈佩英
邱晓璇仍记得初回马时,很多人会认为“建筑师”是多余的存在,仅少数考虑周全的发展商会聘请好的建筑师;然而,也许是接触多了,人们开始意识到完善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所以近年来对建筑师的需求才愈来愈高。

虽然需求是提高,但合格的建筑师数量却似乎有点追不上,对此林绅飞就表示,以建筑业发展蓬勃的意大利为例,他们是3000人口对一名建筑师,我国却是2至3万人口对一名,差距甚大。
他说:“为何提高合格建筑师的数量很重要?提高数量,有健康的竞争,设计水准才会提高。以前的环境就是少竞争,根本无需太用心设计,随便画个图交货也会有客户找上门。”

对此,陈佩英也有相同看法,她说:“现在的客户已很聪明,他们会思考自己为何要付钱买你的服务,因你拥有他没有的技能,建筑师一定要不断自我增进、创新和创造价值,身处在过度受保护的环境容易让人失去竞争力。”
绘图只占20%
很多人认为“建筑设计”就是“艺术创作”,建筑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无止尽的构思、设计和绘图,其实不然。
对此邱晓璇强调:“若是受雇的身分,设计和绘图在你工作范围内的占比就高。若是自己创业的领导身分,占比就只有约20至30%,因为你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据她透露,从初期与客户沟通、选址分析、项目简介、设计草图、方案设计、审批和招标等程序,到建筑工程开启后,你还要到现场监管,整个过程中要沟通协调的对象不只有客户、包括周遭市民、土木顾问、机电顾问、市政局、测量师和承包商等。
她说:“甚至在完工后的一两年内,我们还要回去记录缺陷,确保承包商有修复,所以一个项目最快要耗时两三年,最久可拖10年,缺少热忱和耐心真的难以坚持。”
薪资与专业不成正比
建筑业一直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建筑师的发展路径和薪资待遇。
很多年轻建筑师反映,他们正面临起薪低、工作强度大及晋升空间受限等困境;对此,包括陈佩英、邱晓璇和林绅飞都认同,建筑师确实是一门起步艰难的职业。
陈佩英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师的起薪的确低,而且过程也更长。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在大学要读5年的建筑科系,之后还要实习2年,再考取执照才能成为注册建筑师,而我们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流失掉不少年轻建筑师。”

邱晓璇也认同说:“这些问题不只是发生在马来西亚,当年我在英国发展时也一样,经常要工作到半夜,很多同事是直接在公司睡觉,隔天醒来又继续工作,所以说这一行真的要有足够的热忱才能继续走下去。”
而林绅飞则认为:“刚开始确实比较难,但你只要熬过这段时期,之后就会顺畅很多。正因为初期没有经验,公司要负责培训我们,自然不会付我们太高的薪资;其实我们应该趁此机会打好基本功,做好自己就会有更好的机遇找上门,而不是没打稳基础就要求月入百万。”
女建筑师仅25%
传统上,建筑师一直是由男性占主导的行业,即使现代的“女建筑师数量”已逐渐增多,但性别比例失衡的局面仍未变。
更奇妙的是,各大学中的建筑系女学生并不少,但毕业后投入建筑领域工作的却不多,根据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数据,已注册的女建筑师毕业生高达41%,但入行的女建筑师仅25%。
此景不单发生在马来西亚,包括美国和英国同样情况,仅有瑞典、挪威和丹麦等北欧国家拥有约50%的女建筑师比例。
女建筑师不获尊重
虽然不同年代出道,但陈佩英和邱晓璇早期都曾经历过不公的对待,尤其较资深的陈佩英更深有感触。
她回忆道:“1984年底,我从墨尔本毕业回国时,即使我的成绩不俗,甚至比一些人更好,但找工作却是处处碰壁。
“还记得一次面试时,面试官很直接告诉我,‘我不觉得你有能力去工地应付那些承包商’;甚至在我入行后,经常需要出席政府会议,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质疑眼光,质疑我身为建筑师的能力,自然也不会把我说的话当一回事。”
即使是10年前才出来创业的邱晓璇,仍能感受到业界对女建筑师的“不尊重”,尤其要女性去领导男性为主的工程团队,他们总会投来不信任、不屑或不服的眼光,让她深感挫折。
要比别人更努力
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两人都是付出数倍努力去证明实力,进而打破藩篱赢得众人的认可和尊重,陈佩英更在2001年成为大马建筑师公会(PAM)近80年来的首位女性会长。
经过多年的演进,虽然业界对女建筑师的接受度已大大提升,但陈佩英认为,仍存在隐微的性别偏见,也就是“无意识偏见(unconscious bias)”,她补充道:“这样的偏见不仅限于性别,包括年龄和种族都一样,要永远消除几乎不可能,期望能有更进一步的改善。”
优秀建筑师需做好3件事
综合3人的论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一定要做好3件事:
第一、审美眼光:毕竟设计还是建筑师的主要工作,所以邱晓璇认为,建筑师一定要有不俗的审美眼光,尤其建筑寿命一般都是30至50年,甚至能去到100年,若设计不美观会对市容产生影响。
第二、基本功夫: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稳,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不然再有创意都是徒劳,所以林绅飞才一直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尤其很多东西是学校没教,必须自己探索和累积经验。
第三、对症下药:当然,只有美观,而不实用或不适用也是不行,林绅飞认为建筑师也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不能只是跟随市场潮流,或单纯展现设计师的艺术细胞,而是要符合人们的需求,确保建筑能长久使用,有存在的价值。”
邱晓璇补充说道,除了以上两大特征,建筑师执照也很重要,因有执照才有资格申请“专业责任赔偿保险(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这是对客户和建筑师的保障,若出问题才有办法去追究,没有执照就很难走法律程序。”
大马发展前景光明
总体来说,3人都十分看好建筑业的前景,尤其林绅飞和邱晓璇都认为,马来西亚还有很多发展机会,不仅是因人口增加,推动房地产需求,近年也越来越多大公司选择来马置产和设厂等。
陈佩英认为,一定要想办法改善建筑业的大环境,并留住年轻人才,但这样的改变需要多方配合、努力和时间推进。
此外,邱晓璇亦希望年轻建筑师不要太快定下来,趁年轻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公司,尝试过才知道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甚至可以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间,这个世界很大,有太多可能性,多开阔视野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