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陈美玲
咖啡店越开越多
拯救商铺租用率
咖啡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人手一杯已成生活常态;通过开发更多不同品种的咖啡豆,目前各消费群体都能负担从前被喻为“高端”、“有钱人喝”的咖啡,上班前甚至上学前,都会光顾咖啡店外带一杯香浓咖啡,不仅仅是精神饮料,更多是生活一部分。
正是这种悄然改变的习惯,马来西亚商场和商圈皆迎来了强烈的“咖啡风潮”,进行着一场内卷,且相互纠缠的局面!

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品牌咖啡店市场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国际咖啡连锁品牌不断涌入我国,不管是购物商场或商区店铺,咖啡店和精品咖啡店越开越多;逛商场时不难发现,一排店铺就有好几家咖啡店,这除了说明喝咖啡这种生活方式的趋势有增无减外,还带出了“咖啡热救商场空置率?”的信息。
日益兴起的咖啡文化,成功将大马的连锁咖啡市场蛋糕扩大,市场潜能诱人,国内外业者皆相继抢滩,这是地产界最乐于看见的“画面”,找到了救命稻草,借助改善商场和店铺的租用率。
乍看目前的咖啡消费市场,竞争虽不至于头崩额裂,但绝对是争夺斗艳!让我们来看看业界人士,如何看待这股咖啡风对商场刮起的变化。
马来西亚连锁咖啡市场有多夯?为什么有能力成为商场的续命丹?
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连锁咖啡店市场,最近传出即将再迎来中国瑞幸(Luckin)的消息,业内消息还透露,我国咖啡连锁市场不仅被中资企业相中,还有许多海外连锁品牌“排着队”要进驻,抢“饮”我国的咖啡市场。无论是日益涌现的本土咖啡品牌,或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咖啡连锁业者,都彰显出我国的咖啡连锁市场,正走向一个竞争激烈的营运环境。
分店大增
来自咖啡连锁业者非官方的自估数据显示,我国的咖啡连锁分店数量超过2000家,并预计数量将持续大幅增加。例如,本地咖啡连锁店ZUS咖啡营运商——Zuspresso,早前有消息指将挂牌上市筹措2亿5000万令吉,在已拥有超过400家分店的营销网络上,进一步开设更多门店。
由此可见,我们将在购物商场上,看见更多咖啡连锁店的足印;冠病疫情后,我国购物商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窘境,如今或可向咖啡连锁借东风,帮助减缓商场偏高的店铺空置率。

跨国产业顾问公司大马莱坊零售管理与咨询董事袁美珠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咖啡店的趋势正在兴起,人们对咖啡店的要求,无论是便利性、价格还是地点都很关键。
业者大肆布局
“最近几个月,大马零售市场出现不同品牌的咖啡店,各种价位都有,卖的不只是咖啡,还主打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可能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手上一杯咖啡。”
后冠病疫情时期,市场活动趋向多元化,丰富了品牌概念,成为海外咖啡连锁品牌进驻大马市场的基石,纷纷到来抢滩,是咖啡爱好者所乐见其成。
除了本土品牌Zus、Gigi Coffee、Richiamo、Eight Ounce Coffee等,也吸引了来自英国的EL&N,日本% Arabica、香港The Coffee Academics、意大利illycaffe、印尼Tanamera Coffee、Kopi Kenangan、摩洛哥Bacha Coffee、越南Cong Caphe、美国Reborn Coffee、Ralph’s Coffee等海外著名咖啡连锁品牌。
当中,韩国最大咖啡连锁店Ediya Coffee大胆宣布,计划2030年前要在大马开设200家门店,大规模的分布计划,将进一步振兴国内商场的商铺出租。
袁美珠说,欧美国家在评价亚洲市场和开拓东南亚市场时,一般会首选新加坡,其次是泰国,才轮到大马。
“有许多因素影响零售市场,尽管大马无法领先东南亚,但大马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对品牌持开放态度,该消费时消费。”
长远之计靠振兴旅游
咖啡连锁的热潮难以长期维持,欲解决商场供过于求的问题,长远看,必须提振国内旅游业,从而带动零售热络,才是明确方向。
零售业与旅游业关系密切。譬如,航空公司通过扩展航线、增加航班次数,或其他旅游活动,从中刺激各区域的零售活动。
以中国游客为例,大马人能说中文的环境,让他们容易融入,加上马中互免旅游签证的便利,是国内零售增长的一大助益。
袁美珠说,巴生谷零售市场仍充满动力,TRX商场和白沙罗高原柏威年(第一阶段)2023年开业以来,皆取得不俗的入驻率。此外,上月开张的吉隆坡蒲种路Bloomsvale商场,店铺出租率也达到85%,当中咖啡连锁品牌如Gigi Coffee、Zus Coffee等,都不会错过在新商场“插旗”的机会。
另外,我们也发现部分零售业者开始涉足咖啡市场,包括MYNEWS控股(MYNEWS,5275,主板消费股)计划2024年在全马增设100家门店,扩大零售业务版图之余,并计划在巴生谷开设首家Maru Coffee门店,搭上日益增长的咖啡文化。
准备上市马股创业板的华阳茶室控股,亦计划2024至2026年间在全国开设15家新分店,宣扬传统咖啡,抢下年轻消费市场。
下半年零售料转弱
大马莱坊最新发布的《2024上半年房地产焦点报告》显示,我国零售销售增长率达7.8%,超越预期7.1%。
如此鼓舞的销售表现主要来自农历新年、从2月至3月为期一个月的学校假期及斋戒月。然而,由节庆日推高的买气,难延续至下半年,因此,全年的增长预期从4%下调至3.6%。
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导致整体消费者情绪疲弱;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的消费者情绪指数在上半年降至87.1点,这表明市场对就业和收入成长的前景悲观,消费者正努力应对通胀影响。
根据大马莱坊的市调,零售商场的店铺出租率,除了巴生谷5家主要购物商场超过95%外,外州如槟城和柔佛商场出租率却约70%。
阳光广场出租全城最高
吉隆坡阳光广场的平均出租全城最高,去年每平方尺41令吉,出租率达96%;接着是隆柏威年广场,平均月租每平方尺30令吉,出租率为95.2%;谷中城与The Gardens平均月租每平方尺18令吉,出租率高达99.9%;雪州双威金字塔的平均月租同样每平方尺18令吉,出租率98%。
柔佛新山零售业得益于来自新加坡的人流量和柔新捷运系统(RTS)计划,首季零售商场入驻率同比微升3.5%,达69.9%(2023年首季:66.4%)。
槟城零售市场预计保持稳定,首季整体入驻率录得72.8%,环比微跌0.5%(2023年末季:73.3%),由于即将有两间商场竣工,为市场额外增加150万平方尺空间,整体入驻率料下降。
港空店靠夹娃娃机续租
正当大马零售空间迎来各国咖啡连锁品牌进驻之际,香港商场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大量的空置店铺被夹娃娃机店填补,到底怎么回事?
香港店铺租金从2015年的高峰值下降90%!在这座寸土寸金、空间稀缺的都市,年轻商家期望抓住快速获利的机会,纷涌至夹娃娃机的经营市场,这市场变化暴露了香港房地产正在衰退。
夹娃娃机店的崛起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终结,昔日商店挤满中国游客,每年花费数十亿港元的年代已不复存在。曾经为迎合中国游客而开的珠宝店和药店,如今都被夹娃娃机店取代。
据《日经亚洲》报道,曾经对香港格外重要的中国高消费群,因中国日益严峻的经济前景和人民币疲软而改变了消费模式和态度。
观察员指出,尽管富有的中国人仍携带现金到香港,但却不再把钱花在高定服装或品牌珠宝,反而兑换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存入高收益存款或保险产品中。
今年4月,香港的珠宝、手表和奢侈品销售价值,同比下跌28.7%,连续第三个月萎缩。知名珠宝商周大福已缩减在香港的直营店网络,从2020年的87家,减至今年3月底的68家。
零售困境向产业市场吹起了寒风,由于市场对商用空间的需求疲弱,租金收益大受影响,商用产业的买家也寥寥无几。
港旺铺靠短租续命
夹娃娃机店走进香港租金最贵的地区—铜锣湾。
香港房地产经纪收到许多客户查询,要在主要购物区,如铜锣湾和尖沙咀开设夹娃娃机店,而店主也愿意以短租,和较以往低的租金出租给低端产业,他们希望在大品牌回归的时候能腾出店铺。
《日经亚洲》引述房地产咨询公司戴德梁行零售服务执行董事凯尔文(译音)的话说,店主已接受租金不会在短期回弹的事实,所幸有别于住宅产业,多数商用产业为全款购买,业主未有偿还贷款的压力。
香港店铺的租金能刷多低?铜锣湾一间旺铺,周大福于2011年以100万港元(约59万8467令吉)租下,如今被夹娃娃机店以14万港元(约8万3794令吉)租用;另一家开在尖沙咀的夹娃娃机店月租仅8万港元(约4万7883令吉),比2016年同一地点的电器店低67%,显然香港业主不能不向现实低头,要降低租金租给夹娃娃机店。
截至今年3月,香港中环、尖沙咀、铜锣湾和旺角,共开29家夹娃娃机店,2021及2022年分别只有9和15家。
短期租约难救市
夹娃娃机店的热度,会否延烧至大马商场?
袁美珠说,夹娃娃机店突然增多是一种过渡期现象,好处是这类短租灵活性高,但无法取代长租约,难以做到救市,租金肯定比长期营运的实体店逊色。
“大马和香港不同,不过我国的夹娃娃机店确实越来越多。”
市场刚从冠病疫情中复苏,房地产的趋势变化不定,营运夹娃娃机店需要一定资金,除了租金,还要购买价格不菲的设备,必须要多人“夹”,投资者方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