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品味

2023年12月1日


【人物简介:刘有仁】

毕业于英国布莱顿大学建筑系,曾在英国、澳洲和国内的建筑领域工作逾30年,是一位经验丰厚的资深建筑师。2015年的机缘巧合下加盟印尼建筑事务所IBUKU,身为首席建筑师的他参与了很多竹建筑的项目,从中累积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热忱,让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他有了新的职业目标。2018年透过自己创办的TENTEN Design事务所开启更多的竹建筑项目。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从热烤箱到清凉屋
竹建筑的绿色奇迹

竹,作为建筑材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惜自全球工业化后便鲜少应用在建筑上,直到近年因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探讨竹建材的“绿色发展潜力”。在讨论竹建材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强调竹有多美多好,往往忽略了要重新让竹普及,多的是我们需要去瞭解的事。

竹在东南亚国家曾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材料,更被誉为是“穷人的木材”,正因就生长在居住环境周围,几乎是唾手可得的程度,所以原住民常会就地取材用竹制作各种物品,同时也累积了对竹的深度瞭解与应用技能。

以竹建筑著称的刘有仁说道:“城市化的关系也迫于商业化的压力,人们便逐渐淘汰竹建材改用混凝土、砖块和钢材等,所以像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都在渐渐失去了对竹的应用技能;只有印尼,或说我居住的峇厘岛保留并延续了这项技能,因为竹直到今天仍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竹。

被“竹”感动!逾50岁近退休年龄,刘有仁才“转行”致力推动竹建材普及化。

“甚至在马来西亚,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为原住民好,将他们的房子改成混凝土制的,但在我看来这就像是把他们装在一个盒子里,我称这样的房子为‘混凝土烤箱’,实在太热了!他们根本就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毕竟是长期居住在森林周围,在那种自然环境中他们建造的房子才是最舒适的。”

持续发展受重视

这听起来确实是有点“讽刺”,因为可持续发展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人们看见了竹的可持续性,所以原本被淘汰的旧建材便又重新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新兴建材”。

而刘有仁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即将竹重新带回原住民的生活。

“我目前正与一家社会企业Epic Communities合作,他们已经为原住民建造了200多个家园,但他们用的都是钢结构,我却想要把竹带进他们的计划里,目前我已经与泰莱大学完成了一个原型,还有一个将在明年完成,希望届时能有所改变。”

2019年,刘有仁受邀在孟沙美术印务局(APW Bangsar)造了一座极具教育意义的竹亭。

竹建材为何推不动?

实际上竹建材在国内的推广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却似乎未有大进展,也许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基础设施体系。

很多人看见美丽的竹建筑都有冲动想要拥有它,但刘有仁却表示要用竹造房子,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先解决:

1、邻近是否有竹资源供应?当地是否有人懂得收割?竹子是否经过防虫处理?

2、是否有足够了解竹建材的建筑师能给你一个好的设计?

3、是否有足够经验的团队能帮你建造?

以竹取代钢结构并非不可能,前提是要有懂设计的建筑师,以及懂建造的建筑团队。

教育问题要解决

他坦承要建立竹建材的基础设施体系不容易,个中还牵涉到教育的问题,因为负责设计和建造的人都必须足够了解竹,知道如何应用它,这也是他正在致力推动的部分,而很多国家也仍然在努力建立这样的基础设施体系,要不然是很难让竹建材“普及化”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在国内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大型竹建筑。

“老实说竹建材在印尼的接受度较高,原因是那里不仅有足够的资源供应和加工厂,也对竹建材已有一套规范标准,重要的是,印尼也有足够多的竹建筑,能有效地影响整个大环境。”

带来革命性改变

除了印尼,刘有仁最近在菲律宾也接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对此他深感欣慰。

“我最期待的是一个坐落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项目,你能想象在一栋高楼大厦旁就是一座竹楼建筑吗?就好比在阳光广场(KLCC)旁有一座竹楼建筑,深信在它建成后必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人们会开始思考和讨论,继而推动竹建材的进步,我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够引起这样的影响。”

确实,将竹建材带入主流建筑,将竹建筑带入城市中心,这是多少“爱竹人”正致力实现的目标,而成功实现将不只是对建筑师,亦是竹建材发展史中的一大里程碑,因此刘有仁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有类似的项目,让他有机会在自己的出生地树立先例,以便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刘有仁在峇厘岛的乌布给自己造了一间竹屋,并以方言中的“Kamsia”(谢谢)取名,向自己奇妙的竹之旅与大自然表达感恩之情。

非所有竹类适合当建材

要让竹建材“普及化”,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部分,而不只是一味地告诉大众竹对环境有多好!

对此,刘有仁也非常诚实地说道:“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确实是一个对地球友好的建材,比起‘可持续’(Sustainable)我更想用‘地球友好’(Earth-friendly)这个词,因为‘可持续’ 对我来说有点超载;但竹不是‘万灵丹’,竹也有它的限制,它只是我们走向地球友好的其中一个方案。”

竹分类千品种

举例来说:竹有上千品种,但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用作建材。而我们都知道竹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不仅生长快速且在很多地方都能成长,但却不是每个地方的竹都适合用作建材,因为它们的尺寸和坚韧度都会不一样!

除此之外,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适合用竹建造,因为声音传播、防火等级和准证等因素,尤其在马来西亚要获得批准并不容易。

这就是为何刘有仁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竹建材需要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去衬托,而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就需要对竹足够了解。

价格并不廉宜

“所以我们必须对建筑师和建造团队等进行培训,不是将常规建材的建筑知识直接套在竹身上,在‘普及化’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大的障碍要跨越,包括人们的心态也要有所改变。”

很多时候为鼓吹人们接受竹,会不断去强调竹的优势,选择忽视不好的成分,试图说服大众竹比常规建材好,譬如说性价比这一点,他却说:“若有客户问我竹是否比常规建材便宜,我会直接告诉他‘不会’,要么一样要么更贵,若你试图偷工减料就为了便宜,我宁可你不要用竹;而我所说的是未经过度加工的竹,过度加工的竹一点都不地球友好,用了没意思。”

总的来说,让人们真正了解竹的优缺点,并诚心接受它才是正确做法。

还记得2018年峇厘岛曾经历过一场6.8级地震,当时刘有仁的竹屋在剧烈摇晃下近乎毫发无伤,足见竹建材的坚韧。

临退休才转行

但此前在建筑界从没接触过竹建材的他,为何能够争取到这份难得的工作机会?对此他打趣说道:“我以前是在霹雳州的打巴和马六甲成长,从小的居住环境就被竹环绕,所以我经常会用竹来制作各种消遣物品;这大概就是我的其中一个优势吧,比起其他完全没碰过竹的应聘者,哈哈哈!”

“重置”建筑知识

当然,他这样说也不无道理,毕竟就如前文说的竹并非“常规建材”,多数的建筑师对它的理解近乎零,而作为建材,竹也远不如想象中的简单,所以对竹的基本认识多少会有点帮助。

对此刘有仁补充道:“像混凝土、木材或钢材等的资料非常多,要瞭解和应用它们并不难,但竹建材的资料却非常罕有,所以若要转用竹建材就必须‘重置’自己,就好比按下电脑的重置键。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拥有这珍贵的7年,它不只激发了我对竹建材的热忱,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这样的竹建筑完美体现出了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活模式。

给自己造竹屋

在这7年中,虽然在东南亚各国留下了不少令人惊艳的竹作品,他心目中最具分量的却是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原因很简单,他说:“小时候的我用竹给自己制作消遣物品,长大后却能用它来做设计,看着它慢慢被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物,甚至自己就居住在里面,真的感觉很神奇”,重要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刘有仁在谈论和推广竹建材,乃至进行教学时都更具说服力。

他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坐落在峇厘岛的乌布(Ubud),由于周围是宁静的大自然环境,他采用了无门窗的开放式概念,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与大自然建立紧密联系。他说:“与大自然共享空间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

此外,竹屋外观也让人们看见了它在设计上的无限可能,即竹建筑不一定要方方正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