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2023年10月14日

一旦出现纠纷后患无穷

一次无效的电子签名,足以令产业买卖合约“惹得一身蚁”,产生诸多麻烦。

产业买卖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后患无穷,演变成耗时、耗财、耗精力甚至到需打官司的地步,这条诉讼的漫漫长路,必须等法庭参照合同细节给出裁决。

疫情促使国内不少企业或个人纷纷转向电子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和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以达到远程的文件签署手续,但当电子签名拥抱人工智能科技,是否能在大马行得通?

大马土地局只认文件上的湿签名(Wet Ink),无论是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皆不受承认,成了产业买卖止步数字化的关键点。

张玮真

Valerie Chong & CO创办人张玮真律师指出,产业买卖牵涉土地转让手续,文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签名,任何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都不被接纳。

尽管冠病疫情实施不同阶段的管控令,土地局也没有特别开设数字化作业模式,维持湿签名文件,以致各种土地产业转名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她相信,疫情下土地局积压的案件堆积如山,产业交易更是动弹不得,直到放宽管控令后,情况才得以缓解。

“目前土地局办事效率,大概需耗时两到三周,视情况而定。”

不仅如此,另一项关键点,则落在房屋仲裁庭。

张玮真说,万一产业买卖出现纠纷,若要入禀房屋仲裁庭,就必须提呈4份原档的Borang 1。

她说,尽管电子签名受制于2006年电子商务法令,数字签名受制于1997年数字签名法令,签署的合约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效力。

伪造黏贴 举证存疑

但身为律师,站在司法角度和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利益,她认为,电子签名存有质疑,产生不真实、不完整和不准确的因素,进而造成各方当事人的损失,必须掌握强而有力的举证也是一项挑战。

“电子签名特别会引起伪造或粘贴签名的争议。”

假设当事人以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的方式签署合约,在司法实践中,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受到质疑,当事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电子签名的举证或补强自证电子签名人专有的证据,包括手机号码经证明是当事人所有外,也必须有公证人作证,以核实当事人签名的意图。

风险大律师不敢接

张玮真表示,律师在接纳电子签名产业买卖合约上,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她不鼓励产业买卖使用电子签名方式,就算特殊案例,如买方碰巧人在国外,当事人也可以选择到当地的大使馆,在律师见证下签署文件,多一层保障。

她指出,律师着手处理产业买卖合约手续,责任重大,大部分律师不会接纳电子签名方式签约,承担较高的法律风险。

“当然也有例外,一些较为大型律师事务所砸重金,投资建立人工智能电子签名系统。”

她说,从软件系统设计、安装、保安、电子签名使用的服务费及维护费等,投入的成本是一大笔开销。

4数字签名机构获认证

张玮真表示,法庭文件也采用数字签名,目前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授权的4家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注册,登记注册也需要支付申请费同时,每一次使用数字签名认证,都需要根据相关文件的等级征收使用费。

她补充说,数字签名与电子签名有别不同,前者有认证机构的身分验证程序,电子签名则存有高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特别助理或私人秘书使用董事长的电子签名档签署文件,若董事长反口称不曾同意文件上的条款,如此一来随时演变成纠纷。”

不过,她强调,一般上律师不会犯下以上错误和冒风险,甚至会令律师陷入职业不当行为(misconduct)的投诉。

承包商短讯追债胜诉

难道电子签名无法解决合约纠纷?不,还是可能的。

根据2006年电子商务法令,电子签名定义为,以个人采用的电子形式创建的任何字母、字符、数字、声音或任何其他符号或其任何组合作为签名。

张玮真也分享一宗2014年国内上诉庭的案件。

她说,90年代还不盛行Whatsapp、微信或网络通讯软体,一名承包商与一家公司老板于1997年签约兴建工厂,双方并达成分期付款的协议,尽管1999年12月工厂建竣,有关公司仍未支付58万9055令吉的余款。

承包商于2005年11月透过简讯(SMS)方式追讨余款,随后工厂老板在2006年9月才回复简讯称“无需担心还款事宜,我人在英国,下周……”但这笔款项迟迟不还,直到2008年承包商入禀法庭追讨欠款,并提交手机号码是工厂老板专有和发出的证据,附上这封简讯,以此证明老板承认这笔未缴付的欠款的存在。

追讨欠款的诉讼程序中高庭作出裁定,工厂老板必须按照欠款和月利率1%,偿还承包商。后来工厂老板于2012年上诉至上诉庭但败诉,维持原判,上诉方必须承担堂费,这起案件2013年才算真正结案。

“合约闹纠纷到打官司,整个诉讼过程中,论证也比较复杂,必须准备充分的证据,少则一年半载,这起案件也拖上5年才结案。”

陈建铵

中介质疑安全有效性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师协会(MIEA)总会长陈建铵说,电子签名其安全性、有效性与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该协会也不鼓励采取电子签名模式。

他表示,其他国家盛行数字签名,如澳洲“Docusign”提供数字签名认证服务,但买家和卖家都必须在该公司登记和验证身分,数字签名都会进行加密(Encrypt)处理,签约时公司自动记录和追踪买卖双方收取电邮、点阅、批准及回复时间,担任第三方——中间人的角色。

“这是私人公司,与澳洲政府无关,因此任何买卖双方,都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资料外泄等。”

据他了解,国外曾发生投诉案,友人借用买家的手机,碰巧第三方发送电邮文件要求数字签名核实内容,懵然不知的友人竟点开电邮按下接纳键(Accept),最终酿成合约纠纷。

他指出,签名数字化衍生许多隐忧,如买方或卖方提供虚假电邮址、网络不稳定、电邮遭骇客入侵等安全与技术问题,导致签署和验证过程受阻。

其次则是法律的认可性,实际上,土地局并不承认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

他说,虽然数字签名更快捷和便利,国内也有4家获政府授权的数字签名认证机构,但数字签名是否能得到政府所有机构的认可和接受尚未确定,因此数字签名在大马并不普遍。

薛国龙

若不涉产权转移可采用

产业中介公司Metro Homes执行董事薛国龙解释,数字签名不受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National Land Code)所管制和法定声明的承认,因此土地局不接纳土地权益转让采用数字签名。

“尽管国内有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数字签名应该是安全、适用及合法的,但在房地产市场的接受度方面,则另当别论。

“即便是传统的实体签名,国内也曾发生土地诈骗案。”

据他观察,大部分国内律师在处理产业买卖合约上,不会采用数字签名,以实际签名作准,若买家或卖家人在国外,也必须有公证人的见证下签署文件。

至于租赁合约方面,他则表示,电子签名较为普遍,也有平台采用这个方式,相信主要没有产权转移的复杂情况,影响的涉及范围较小。

数字签名用户激增

数字签名机构必须是非政府官联机构,同时必须大马企业,营运资本达到600万令吉或以上才能提出申请,而用户注册数字签名申请费为2500令吉。

2022年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有166万3142名用户,比2021年的142万5340名用户,激增23万7802名。由此可见,数字签名用户日益增加的趋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