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让老旧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博物馆安静地矗立在城市一角,仿佛睿智的老人,守护无数珍贵的故事和记忆,将厚重的历史与未来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正因承载过去与展望未来的使命,欧洲许多博物馆都依托在历史建筑而建。

然而,这些年久失修、濒临废弃的历史建筑,通过建筑师的妙手改造或扩建而回春,不仅阻止了它们进一步衰败,还保护了珍贵的历史遗产,也为展厅注入富有文化内涵和清晰传递历史的空间。

建筑师扮演的角色极为关键,他们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寻找平衡,利用空间秩序与系统化设计,不仅保留原有建筑的文化精髓,也满足当代展陈形式与观众互动的多样化需求。

“ArchDaily”网页展示了五个案例,显示欧洲各地建筑师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改造历史建筑,使它成为承载文化叙事和现代生活的重要空间。

一,魏玛共和国之家 / Muffler Architekten PartG mbB

项目位于德国魏玛,重新诠释了一座建于1923年的马车库,被改造成“包豪斯博物馆”的艺术展馆之一。设计秉持“最小干预”的原则,通过巧妙保留和强化历史元素,同时满足文化空间的新功能需求。新门厅的设计最精彩,将废弃的旧军械库遗墙融入其中,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代的重要纽带。过程中,建筑师并未选择覆盖或隐蔽遗址,而是通过不同材料的运用,清晰地区分建筑的时间层次。这样,建筑在展现和谐美感的同时,也赋予访客对过去与现在共生关系的深刻体验。

二,Casal Saloio 乡村博物馆 / Miguel Marcelino

位于葡萄牙圣多明戈·德·拉纳的Casal Saloio,是该区最早人类活动遗址的珍贵实例之一。这些建筑群的外观虽质朴无华,但它逐步扩建和改造的历史,展现了一段丰富非正式的地方文化脉络。通过改造成博物馆空间,这些记忆得以延续并赋予新的生命力。新设计延续了旧建筑破碎且不规则的几何特征,保持了相同的尺度与整体形态,同时围合出一个充满亲和力的庭院空间。建筑师通过尊重旧建筑的原始格局,使得新设计自然融入,并进一步延续了其文化叙事。这种对时间与空间的呼应,让历史与当代彼此交织,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场所。

三,Schoenenkwartier 鞋业博物馆 / Civic Architects

荷兰瓦尔韦克市中心的博物馆,是当地制鞋传统的鲜活记忆。这一项目对一座由Alexander Kropholler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于扩建,成功复兴了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建筑不仅展示了这一代表城市发展重要篇章的地方工艺,还作为创新中心合设计实验室,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同时,项目还改造了一座建于80年代的办公建筑,添加大面积的圆形开口,使其与展览空间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连接,增强了空间体验的连贯性。

四,加泰罗尼亚巴洛克博物馆改造 / David Closes

在原圣依纳爵学院建筑群中,唯一存留的是环绕内庭的回廊,而原有的巴洛克风格教堂早已被拆除。随着场所功能从宗教转变为文化用途,建筑师背负起通过当代设计手法重新定义这一残缺建筑群的任务。改造项目将建筑群重新组织,使其能够容纳加泰罗尼亚巴洛克博物馆和曼雷萨市历史博物馆。新设计整合了原教堂遗存的墙体,通过解构主义风格的入口亭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形式。此外,建筑师重新规划了两个博物馆的出入口,使这座耶稣会建筑群再次面向城市开放,成为历史和现代的对话场域。

五,沙勒罗瓦美术馆 / Goffart-Polome Architectes

Defeld大楼,曾作为宪兵马厩使用一个多世纪,最终通过一次全面的现代化改造,成为比利时沙勒罗瓦的一座美术馆。为增强其辨识度,建筑师在外立面设计了一座巨型混凝土柱廊,为建筑赋予了全新的标志身份,同时保留其历史特征。这一外部干预,通过强化山墙里面,将其转化为一个过渡性的前厅空间,吸引访客进入光线充沛、结构感突出的展览区域。内部设计通过分层功能空间增强了观展体验。一层为开放式的临时展览广场(Agora),二层则是永久展览空间。两者之间通过一座全新设计的纪念性楼梯相连,使参观路线既流畅又富有层次感,为访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沉浸体验。

资料来源:Ar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