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老商场的魅力依旧

谁曾想过,楼龄超过40年的老商场仍炙手可热,制胜秘诀竟是地点优越。

据《联合早报》报道,在2024年转售价最高的20个分层地契零售单位中,有14单位位于中央区,显示这些地点优越的老商场依然吸引投资者目光。

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面积300平方尺以上的交易中,转售价最高的是乌节路幸运商业中心(Lucky Plaza)的一间零售单位,成交价高达1050万新元(约3434万令吉),折合尺价1万5242新元(约4万9849令吉)。紧随其后的也是幸运商业中心的一个单位,面积312平方尺,以240万新元(约785万令吉)转手,尺价7688新元(约2万5151令吉)。

幸运商业中心自1978年开业至今已47年,为永久地契项目,由远东机构(Far East Organisation)开发。尽管楼龄老旧,它仍是投资者眼中的“黄金”。

分析师指出,中央地区如乌节、政府大厦和武吉士的游客流量较多,零售单位升值情况较好。 (联合早报档案照)

高纬环球新加坡及东南亚研究部主管黄显洋指出,分层地契商场普遍面对管理协调困难,尤其是在招租方面需多方业主达成共识,才能确立商场定位并吸引合适租户。然而,幸运商业中心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吸引了稳定客流与租户。各个零售单位的尺价差距大,因价格视商场地点、店铺位置、租约和单位面积而定。

此外,中央区整体的老商场在转售市场也表现不俗。2020年至2024年期间,高纬环球分析了新加坡不同区域、不同楼龄的分层商场交易记录,发现第7区,即密驼路、美芝路和武吉士一带,零售单位的转手利润最为显著,有48宗交易获利,仅15宗亏损。其中,实利基路的百灵商业中心(Parklane Shopping Mall)有13宗转售交易全数获利,金隆大厦(Fortune Centre)也有7宗获利交易,无一亏损。

相较之下,第14区,即友诺士、芽笼和巴耶利峇一带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共有21宗转售亏损交易,仅17宗获利。后港的The Promenade@Pelikat中,有9宗交易亏损,Centropod@Changi也录得8宗亏损。

黄显洋指出,中央区如乌节、政府大厦和武吉士等地因游客流量大,商铺增值潜力相对更高。反观郊区商场,顾客群以邻近居民为主,缺乏持续流量,导致转售时更易亏损。尤其是位于综合发展项目中的零售单位,受限于商场面积小,难以带来稳定客源。

除了地点与人流,结构限制亦影响老商场翻新后的吸引力。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张敏璋分析,即使老商场经过翻新,由于承重柱无法拆除,楼面使用效率难以显著提升,投资回报率可能不如预期,促使不少业主转而考虑集体出售。

然而,近年来高利率压抑了集体出售市场,部分业主改为专注提升商场经营表现。世邦魏理仕(CBRE)资本市场高级董事利伟强建议,业主可委任专业管理公司统一招租与营运,深入了解周边消费需求,提供例如教育课程、增益培训、餐饮服务等多元租户组合,以提升人流。

他补充,主题明显、定位清晰的商场更易建立品牌形象。例如主打运动用品的女皇道购物中心(Queensway Shopping Centre),以及深受游客欢迎、以纪念品销售见长的幸运商业中心,便是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