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游燕燕
需考虑未来定居点
转籍前产业须处理妥当
据大马人力资源部早前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86万名国民在海外工作,当中约113万人在新加坡就职。
国人当“越堤族”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受到新加坡的较高汇率和工作机会吸引,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后,下一步就是买房圆梦。
然而,世事难料,有谁会料到未来的自己会“转籍”?转籍问题不大,转籍后要把大马房产卖掉才麻烦!
针对转籍新加坡的拥房马劳,《南洋商报》特别专访房地产顾问刘泌光和房产律师张伟良,探讨房产所有权与国籍的关系、转籍对房产处理的影响,以及提前规划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选择移居的大马打工族越来越多。就近来看,因着文化和生活方式相似,邻国新加坡成为大马人最热门的移民国家之一。
不过,对于拥有大马房产的越堤族,若决定转籍成为新加坡公民,事先必须把名下产业处理妥当,以免日后要卖房问题多多、麻烦多多、花钱多多。
经《南洋商报》向数位目前正打算在国内置产、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了解后,大部分人都知道事前需要考虑转籍的问题,但既然还未有头绪,就先在马购房,等以后真的要转籍才打算。
通常,在新加坡打工的大马人在考虑置产时,会考虑到未来的定居地点。
如果已经明确计划未来长期定居新加坡,可能会优先考虑在新加坡置产,尽管新加坡房产的首付款要求相对较高。
对于未确定是否会长期留在新加坡的人,通常会先在大马购置房产,日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转籍新加坡,届时可能考虑出售或保留在大马的房产。
一般上,他们的置产决策取决于个人对未来生活地点的规划,以及大马和新加坡两地的经济、生活成本和文化等因素的权衡。

分层地契妥善处理
房地产顾问刘泌光表示,在柔佛新山一带,“越堤族”中的首购族多数会选择50万令吉以下的房产,以享有免印花税优惠。
据其经验了解,若买作自居,多数人会考虑有地房产,若以投资为主,则会选择公寓单位。

“如要同时满足有地房产和低于50万令吉的需求,大部分人会选择购买远离市中心的房产。”
新山房产受欢迎
他说,无论“越堤族”或新加坡公民,都对新山一带的房产趋之若鹜。
“以公寓为例,尽管增值空间不大,但其房价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增长。投资公寓主要是赚取租金回报率,加之新山公寓的租赁价格是蛮好的,尤其是靠近市中心、周遭社区高度发展等等的公寓,出租比出售更好赚。”
要注意的是,相较于有地房产,购买公寓单位的转籍人士如日后打算卖房,务必要确定分层地契已妥善处理。
他强调,申请转籍不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你选人,人选你,也要看申请者是否符合新加坡政府的特定资格和条件。
“即使有转籍的想法也未必能如愿,最终很多“越堤族”还是选择先在大马买房,至少可享有国民的购屋优惠。”
卖房手续复杂
先要搞清楚,房产所有权和国籍有关系吗?
房产所有权跟国籍未有直接联系,情况再如何变,拥有权还是归屋主,包括转籍后,也依然不变,但如果打算脱售房产,处理手续和本身是否是大马公民则有一定关系。
无论是原籍大马公民或转籍后的外籍人士,房产的买卖流程基本如下:
1. 签署买卖协议(SPA):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签订购房合同。
2. 支付定金:通常是以房价的10%作为定金。
3. 产权转让:律师会处理房产的产权转让事宜,包括向土地局提交文件。
4. 银行贷款:如果有贷款,银行会参与融资并准备贷款文件。
5. 土地局登记:产权最终转移到买方名下。
6. 完成交易:整个过程约需3至4个月,具体时间视个案而定。
问题在于,如果转籍后想要脱售在马房产,虽基本流程一样,但要处理的额外手续较为复杂,需支付的额外费用也较高。
狮城组屋与大马房产
永久居民二选一
不要搞混转籍和永久居民(PR)。永久居民对大马房产的所有权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依然是大马公民。
除非,永久居民想要申请购买新加坡组屋。
若违规强制收回组屋
根据新加坡的1959年《住房与发展法》,新加坡组屋(HDB)业主在拥有组屋期间不得持有其他房产。若违反这一规定,新加坡政府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强制收回组屋。
刘泌光指出,新加坡组屋获得政府补贴,相较于私人房产更为负担得起,因此政府希望确保这些补贴房产只由符合条件的居民使用,而不允许业主在海外持有其他房产。
“因此,转籍前有必要先了解目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便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居住环境。”
面对三大烦事
若越堤族转籍后,才发现未妥善处理在马来西亚的房产,这可麻烦了,《南洋商报》为读者整理出当中“三大烦事”。
麻烦1:产业盈利税不划算
刘泌光指出,原籍和转籍的主要区别之一体现在产业盈利税(RPGT)上。
在出售房产时,如果售价比当初购买该房地产的价格来得高,那通过此次出售所赚到的盈利,就会被大马内陆税收局(LHDN)征收产业盈利税。
不过,如果业主在出售房产时并没有收获任何利润或亏让房产,那就不需要缴纳产业盈利税。
“根据国籍不同,适用的产业盈利税税率也不同。身为大马公民,如果持有房产超过5年,可免除产业盈利税;而转籍为外籍人士后,尽管持有房产超过5年,仍需支付10%的税率。”
房价7%交税收局
虽然这一税率低于持有5年以内的30%,但相比大马公民的免税优势,外籍人士在出售房产时仍面临更高的税务负担。
“转籍的大马人应提前规划房产出售策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负担。这种细微的差异可能会对房产出售时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换籍前,建议可咨询房地产顾问和税务专家,以最大限度减少税务成本。”
房产律师张伟良补充,一旦买家支付了第一笔定金,卖家的律师就会将房价的3%保留起来,然后规定60天内将这笔款项支付给大马内陆税收局,用于支付产业盈利税。
“对于非公民和外籍人士,这一保留比例为7%。尽管税收局会根据实际情况退还多支付的款项,但耗时可能会很久,甚至需要等一年以上。”
首次转让免印花税
刘泌光也指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大马公民和永久居民也可享有产业盈利税豁免优惠。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有一次机会可全额豁免出售私人住宅房屋时的产业盈利税。
“如果没用过这个机会,大马公民可豁免金额达1万令吉或收益所得的10%,以较高者为准。”
另一可避免产业盈利税顾虑的方法是,在夫妻、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的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产权转让。兄弟姐妹之间的转让则不包含在内。
根据2024年财政预算案,政府为房地产转让提供了印花税优惠政策。

钻法律漏洞风险高
张伟良建议,换籍前最好先检查清楚手上的房产是否在自己名下,并咨询专业人士,确保所有手续处理妥当。如需要转让,也要先搞清楚房产的欠贷情况。
“没欠贷的房产可以爱心过户方式(Kasih Sayang)转让给亲人,无需缴印花税;而欠贷房产则需要找有贷款能力的人,通过贷款购房,过程中需缴纳印花税。相较于转籍后卖房,转让方式相对划算。”
他也提到,为了避开繁琐的手续和费用,有些人会走法律漏洞。
比方说,A某已转籍,但父母仍是大马公民。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注册一家公司,把所持有的房产放到该公司名下,而不是以个人名义持有。
“这种方法肯定是有风险的。要是被执法单位发现并调查,违法者需要缴清之前所欠下的税务。”

麻烦2:主地契未转换耗时逾3年
房产律师林伟伦向《南洋商报》提供了一个由他亲自处理的棘手案例。
A客户还是大马公民时,购买了一套价格低于20万令吉的新公寓项目,但拿到钥匙后,房产仍处于主地契(Master Title)的状态,发展商也还未发出分层地契,这时他已转籍为新加坡公民。
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向土地局申请转权登记(Perfection of Transfer),却毫无理由被拒绝了。
为了加快转权事宜的进展,他转而要求该公寓发展商把主地契转到大马籍第三方,同样被拒绝,以致事件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他说:“即使发展商同意转名第三方,当进入土地局登记程序时,也可能会不受承认。
延伸更多问题
这一连串的折腾也导致该客户误以为律师没尽责解决问题。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是,业主明明花钱买了一个产业,却被否认其拥有权。我也曾亲自向土地局了解情况,他们依然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只说等,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期限。
“如果继续等下去,万一业主有什么三长两短,可想象后续的手尾更多。有关个案前前后后花了超过3年的时间,一直卡关,毫无进展。”
他可以确定,此类事件就像无底深渊,无法透过法律程序解决,最后将导致更多延伸问题。
需州政府同意
另一个案是,已转籍新加坡公民的B某同样处于主地契状态,当他准备出售房产时,由于地契必须先转到他的名下才能出售,但外籍人士在柔佛州无法购买价格低于100万令吉的房产,他因此面临许多麻烦,包括需要获得柔佛的“州政府同意书”(State Consent或Borang KA),而且还不保证可以顺利得到。
刘泌光说:“这个过程非常耗时和复杂,也有可能花上数年的时间,还未必能成功。”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他建议可咨询有相关经验的专业房地产顾问或律师,以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否则买卖过程可能会因为法律或程序问题卡住,进入胶着状态。
可采双重转名
根据大马最新的法律,发展商必须在交房后的一年内完成分层地契的发放。不过,其中也不乏有些人因为延迟支付转名费(MOT),而拖延了地契的转让。
他建议在转籍前尽早处理这些手续,以免之后引发更多问题。
那如果持有主地契的业主打算把房子卖掉,可以把个别地契直接转到新买家名下吗?
“有些发展商会规定只能把主地契换成业主的名字,过后再转换到新买家的名字,这个过程称为‘双重转名’(Double Transfer)。”
麻烦3:Borang K费时又昂贵
转籍后的房产处理手续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时间点的安排。否则,若买家已支付定金,却迟迟还未交房,业主必须支付利息或偿还定金。
所谓“时间点的安排”涉及“大马国籍放弃文件”(Borang K)和“州政府同意书”。
如果在房产出售的过程中,正好赶上成功转籍,根据法律规定,在未完成Borang K之前,无法合法进行房产买卖。

支付8%利率
张伟良说:“这个过程可能导致交易时间延长,通常比约4个月的普通房产买卖程序多出6个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费用不低。
“单是办理州政府同意书就需要支付规定的征费(Levy)。有关征费根据屋价而定,首100万令吉为2万令吉,超过100万令吉则是屋价的2%,这还不包括其他申请费用。每个州属的征费都不同,柔佛新山是目前最高的。”
也就是说,房子还没真正售出,业主就被迫先要花掉一大笔钱。
再来,如果在期限内申请不到州政府同意书,延长期限则需支付一年约8%的利息。倘若买家最后要取消交易,卖家就得把10%定金归还给买家。
刘泌光劝诫,为了避免交易中的不必要延误,建议转籍人士事先咨询专业房地产中介或律师,了解相关程序和时间表,并及时告知买家情况,以确保双方在买卖过程中都做好准备,减少其他潜在问题的发生,好让交易顺利进行。
柔新捷运开通
更多越堤族新山买房
柔新捷运(RTS)开通后,相信将有更多越堤族把辛苦挣来的钱,投放在柔佛置业,转籍一事更要多加注意,别一味想着圆买房梦,而对此掉以轻心了。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大马已有186万人口移居海外,其中113万或60%移居到新加坡;其中38%是为工作,62%则是因各种原因,包括做生意、参与培训及研究、接受教育或与新加坡人结婚。
实现狮城赚钱大马花
柔新捷运预计将在2026年底通车,届时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每小时单向可接载1万人次乘客,除了能缓解长堤的拥堵情况,新加坡的住房租赁市场也肯定受到影响,反而更多人选择在柔佛新山买房,更划算和值得,实现“新加坡赚钱大马花”。
在柔新捷运消息传出后,站点附近的房产即掀起抢购潮,促使该区新房产价格攀升约20%,连二手房市也受提振。
捷运无疑是最大诱因,缩短了两国往来行程,可想而知,一旦开通,想必吸引更多越堤族投资柔佛房产。
过去两年,高企的需求推动了终点站步行范围的房产价格,一套两室公寓的价格已叫价超过83万令吉。
随着新币越来越强,近年许多大马年轻人成为越堤族,赚取新币,省吃俭用,以便能更早地在马来西亚完成自己买房大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