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商场内忧外患夹攻 如何破局?

2023年01月15日

独家报道:李治宏

“新零售”时代下,
购物商场如何变革破局?

在疫情爆发后“大失血”的零售业,2022年强劲反弹,今年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作为零售业主要支柱的购物商场,如今已恢复疫前人山人海的好景,但今年将有更多新商场加入战围,好景能否常在?

而也许很多人没有留意到的是,零售业尤其是购物商场正面临另一场可能是“大灾难”的颠覆性转变……

事实上,随着疫后消费模式的转变,零售业的主战场已逐渐从购物商场,转移到商场外的旗舰店和专卖店。

王秀凤

大马莱坊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王秀凤就表示,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随着购物模式的转变和电子商务格局的演变,零售商和商场越来越偏向通过旗舰店和专卖店方式,以提高销售额。

另一个产业顾问公司威廉氏达哈与王有限公司(CBRE|WTW)集团主席符儒仁举例说,零售业者Sports Direct及Uniqlo近年就纷纷选择在商场外开设旗舰店和专卖店,而且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

他早前接受《南洋商报》线上专访时说:“食髓知味下,这些业者打算打铁趁热,开设更多这类分店。不仅是巴生谷,这些业者也计划到槟城和新山,在两地以同样的形式扩充业务。”

白圣意

倾向社交活动化经营

CBRE|WTW董事白圣意同样指出,疫情爆发这3年来,消费者到购物中心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已经改变,如今到商场主要是闲逛和进行社交活动,而非去购物。

“购物商场租户的经营模式也已有所改变,变成比较倾向社交活动化的方式来经营,才能吸引购物者光顾。

“在消费模式和形态已经改变下,商场也必须顺应这个变化,才能在时代的巨轮下继续求存。”

符儒仁

灵活租约吸引租户

符儒仁指出,这股大趋势下,可以发现巴生谷商场外的食肆表现比商场内的同行好。

“也许是因为目前疫情仍未完全消失,许多食客仍选择光顾有开放空间的食肆,而非商场内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食肆。”

他说,商场零售领域的另一个现象是,许多租户对本身长期的业务前景没有信心,因此倾向于短期租约。

“新商场也同样在‘试水温’,包括在激烈竞争下,在租约上创新,以较灵活的租约来吸引租户入驻。”

王秀凤指出,商场人潮持续复苏,以及商场租用率持稳,料将推动商场租金回升。

她在大马莱坊2022年下半年最新产业报告“房地产重点”中表示,不过,商场租金的增长势头,面临国内经济前景转弱的威胁。

“通胀压力升温和利率持续扬升,为零售业带来更多的挑战。随着2022年10月核心通胀率高达4.1%,国家银行料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消费者信心指数2022年第三季跌破100点的乐观门槛,显示国内消费情绪蒙上阴影,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

“本地商家还持续面对人力短缺的困扰,这料将迫使零售业者们转向自动化,在数字基础建设上砸下重资。”

尤丽雅

线上线下结合成趋势

“当零售商开设新门店时,将会选择那些拥有强劲人流量、租用率更高,整体表现高效的商场。”

跨国产业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LL)指出,在市场需求不断演变的大环境下,将有更多商场和租户(零售业者)重新调整门市装潢和零售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并将环境、社会与监管(ESG)倡议涵盖在内。

仲量联行大马市场研究主管尤丽雅尼库里切娃说,尽管经济重启后,许多消费者都已恢复到实体商场消费的习惯,但他们更期待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消费体验,因此结合线上和线下特点的全渠道销售将是零售业的主流趋势。

那些已不符合消费者期望的老旧购物商场,将继续面临消费人潮下滑、商场内更多店铺租不出去的困境。

与此同时,那些比较新的商场则必须以独到优势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上立足。

零售业前景仍受看好

尤丽雅接受《南洋商报》线上专访时指出,一些新的商场或将是采用“更积极”的租约政策,为租户提供更吸引的租约条件,以提高商场租用率。

她预期2023年将是零售业的另一个好年头;而个别购物中心的表现好坏,将取决于其所在的地点,以及其在特定市场的竞争水平。

她说,尽管通货膨胀和经济放缓,或多或少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但去年强劲复苏的国内需求依然强稳,2023年零售业前景仍备受看好,零售商们也准备扩张业务。

“事实上,一些国际零售商一直积极探讨进军大马市场,密切留意大马强劲的消费需求,而零售销售数据良好,支撑他们进入大马市场的决策。”

尤丽雅表示,尽管许多人悲观看待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预见全球经济衰退,但大马今明两年预估的宏观经济数据仍非常强劲。

“大马虽然也面临通胀扬升,但通胀率比起其他国家相对较低,经济增长也相对较强稳,这预料将转化成更高的可支配收入。”

她补充,不过,由于欧洲和美国合共占大马出口总额约30%,若这2大经济体今年经济衰退,或将对大马零售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出口下跌的情况下,大马人的收入与就业市场增长很可能将较不显著。”

零售空间供应增商场  双租面临下行压力

大量新的零售空间投入市场,或将对商场“双租”(租用率和租金)带来下行压力。

尤丽雅指出,尤其是吉隆坡,今明两年将有数座目前施工中的商场新张营业,其中一些地点优越的新商场,或将令雪隆零售产业市场的供需平衡重新洗牌。

“这些大型新商场包括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RX)建筑面积133万平方尺的The Exchange TRX、面积110万平方尺的白沙罗高原柏威年,以及面积60万平方尺的KSL Esplanade广场。这些商场有部分已宣布,已预先锁定主要租户和其他租户。”

她说,部分新商场新张期间的租用率或将偏低,因此将尝试以有利的商业条款来吸引租户。

“这些商场可能是优质商场,但由于商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他们调低租金来招揽租户入驻。

“这些新商场加入战围,或将是未来两三年商场租金率变动的其中一个主要推手。”

她说,不管怎样,许多消费者迫不及待地回到商场消费,促使更多零售业者开设新据点。

“2023年,我们预期新张的零售店铺,将比关门大吉的门店来得多。”

截至2022年第三季,全马共有1069家购物商场,合共提供了面积1744万平方尺的净空间。

全国商场的平均租用率为75.2%,自冠病疫情2020年爆发以来就一直走下坡。

今明年新张商场逐个看

(1)The Exchange TRX

The Exchange TRX 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开业,是一座“星光闪烁”的新购物中心。

它将在一个优雅地融合自然与购物的空间中,为消费者提供奢侈品零售购物体验。

坐落在该商场顶部的是一个占地10亩的屋顶公园,名为TRX城市公园,提供优质的公园餐饮、活动空间及娱乐设施。

该4层楼高的购物商场将拥有逾450间商店——从生活方式零售商与概念店,以至餐馆和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根据The Exchange TRX 网站,西武百货公司将在这里设立它于大马的第一间分店,迎合时尚、美容和生活方式,并将日本美食广场概念depachika引入大马。

(2)Datum Jelatek

Datum Jelatek去年12月非正式开张。该商场直接连接到Jelatek轻快铁站,因此购物者可选择搭乘轻快铁往返,无需为了寻找停车位而烦恼。

据悉,这座3层楼高的商场,70%的商业空间已有租户入驻,预计租用率今年底将达到95%。

The Food Merchant是Datum Jelatek的第一家主要租户,该店带来250多个国际品牌,消费者可体验各类国际美食。

基本上,它是一个社区商场,并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预计会看到杂货霸级市场、百货公司,以及健康、时尚、美容、食品与饮料、娱乐和服务的商店。

(3)白沙罗高原柏威年

继坐落在吉隆坡金三角黄金地带的柏威年之后,白沙罗高原柏威年(Pavilion Damansara Heights)料将成为另一个地标。

这座新商场预计将于今年5月开业。据了解,70%的零售空间已获租户承诺租用,最终整个商场将拥有约380家零售店。

该商场的一大亮点是交通便利,因为它很快就会与白沙罗高原地铁站合成一体。届时,该商场距离酒店只有两站之遥,和武吉免登柏威年站相隔5个站的距离。

由于坐落在白沙罗高原这个高级社区,并和周遭的数个高级住宅区如孟沙、武吉东姑和满家乐距离不远,这将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现代零售、精选餐饮和定制休闲享受。

(4)吉隆坡汉惹柏路118商场

另一个值得消费者期待的新商场是118商场,这是一座附属于默迪卡118大楼综合项目(Merdeka PNB 118)的7层楼购物中心。

该商场的一大特色是玻璃圆状屋顶,旨在将经过过滤的自然光引入购物中心的中心。

它还将包括其他诱人的景点,例如提供本地与国际户外餐饮的美食街(Eat Street),以及专注于大马美食与传统产品的精选零售区Malaysian Artisan District。 消费者还可以在完成购物后,前往观景台欣赏吉隆坡的美景。

Categories趋势

品牌集合 厂房蜕变商业地标

2022年02月14日

【产业大革命 业界大作战】(上篇)

独家报道:黎添华、李治宏

工业单位打造品牌专门店,
摇身蜕变网红打卡地。

许多人都喜欢逛街,但,我们却可能没察觉,一场来自产业界的革命,已悄悄地开始了。

过去,我们喜欢在购物广场闲逛和购买日常用品,如今我们却似乎更喜欢在连锁店铺内消费;以前,我们喜欢在购物广场消费,现在设立在工业单位的品牌店面,似乎更受消费者热捧。而购物广场则一步步转型,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在我们的日常里……

轻工业单位日益看涨。

《产业大革命,业界大作战》今期和下期,就为您剖析这一层层转变的前因后果,带您窥探出未来的产业轮廓。

沈颂能

或许您也有这样的经验,宜家(IKEA)成了我们假期到访一游的地方。我们不仅可以在那里购物,还能逛街、吃饭,甚至像网红那样打卡。

显然的,类似宜家这样的品牌店面,俨然已从单纯的购物地点,转变成了消费者休闲的好去处。

另一边厢,对业者来说,以工业单位打造的品牌专门店,除了可以是零售门市(Retail Outlet),同时更作为展示厅/陈列室(Showroom)、货仓(Warehouse)、物流(Logistics) 和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re),为业者带来一站式的服务和便利。

不仅如此,其面积除了更大之外,租金也较购物广场来得便宜。这也是为何,工业单位开始日益被热捧。

大马莱坊(Knight Frank Malaysia)资本市场执行董事沈颂能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就指出,未来将会有更多品牌都朝这方面的模式发展。

“多重租客”合乎成本效益

除了类似宜家的店面模式将越来越多外,沈颂能也透露,目前中国、台湾、日本等区域也出现“多重租客”(Multiple Tenants)的运作模式,即多个品牌合租一栋大型工业单位,然后再以类似“宜家”的方式运作。

如此一来,各大品牌的产品可以共用同一个货仓和物流中心,也更合乎成本效益。

“这些工业单位可以是3至4层楼设计,然后里头为专为各品牌打造的展示厅、零售处、货仓、充足的停车位,甚至内设食堂及图书馆。”

他进一步表示,各大品牌产品可以是不同类型,却又相互辅助的。例如,一个卖健身器材、一个这是运动服饰及用品品牌,另一个则可以是健康食品品牌。这不仅能为彼此的顾客带来附加价值,进而相互带动业绩。

此外,一些相同品牌也能结集在同一工业单位内。他举例,以运动健身为例,各大品牌集中在在一工业单位后,里头还能打造室内球场、健身区、饮食中心、健康咨询等,让运动与健身爱好者都能获得一站式,且更多样化的体验。

另外,目前一些轻工业单位也被租来充当“云端厨房”(Cloud Kitchen),以及专为线上购物顾客配货的货仓——“幕后店”(Dark Store)。

潘瑞莲

购物商场与时并进

尽管购物广场或店铺的零售门市因此受到冲击,但广场经营者绝不会坐以待毙。这也是为何,我们开始发现,购物广场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转型成了我们生活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首先,当越来越多的零售业者开始迁出购物广场之际,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却陆续迁入里头。过去几年,我们更也已经习惯了将购物广场变成我们运动、休闲、娱乐、甚至是美容、美甲、美发的去处。

其次,由于拥有较多的停车位,以及各类设施齐全,应有尽有,一些单位更成了部分企业的办公室。

马来西亚购物中心协会第一副会长潘瑞莲就表示,经过过去数十年来的演变,时至今日,购物商场早已不仅是消费者购物的好去处,它也同时提供休闲与娱乐、饮食及各类服务等,让消费者到购物商场时可以一次过做许多事情。

“今天的购物商场是一个社区中心,吸引社区内的所有人,不仅是为了购物,而且是附近所有商业与休闲活动,甚至包括教育、医疗服务、交通等的一个中心点。”

商场内“解决”一日三餐

就因为这样,打工族每天的午餐和晚餐,甚至一日三餐都可以在购物广场内“解决”,更可同时在购物中心内一次过完成健身、美容、美发、唱歌、看戏等活动。

潘瑞莲直言,购物商场一直与时并进,将继续根据当前的购物趋势作出应变。

她说,购物中心也是许多包括办公室、酒店、住宅、会议中心等在内的大型综合发展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若和单独的零售店铺相比,这些设施都会吸引更多的人潮,进而带动商场的人流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购物商场提供各类设施和支援服务,例如停车场便利、市场行销支援、安全行动指南与支援,也提供稳定的客流量、游客聚集点和其他许多可以更迅速拓展业务的合作机会,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从购物商场外的商店,搬迁到购物商场营业。”

购物广场目前多以“现场体验”来吸引人潮。

快闪店成新时尚

潘瑞莲强调,零售品牌如果要在工业单位取得成功,它必须是本身零售市场的“品牌领导者”,否则将无法吸引购物者。

这是因为不同零售领域的零售商,有着许多不同的零售模式,取决于其所提供和售卖的产品或服务而定。

“在大马,大部分的零售商都是中小型企业,它们仍需要一起在购物商场内营运的协同作用。事实上,如果在工业单位内营运的零售商店,发展成为集各类商品于一炉的“中心”,那么它们本身最终也将演变成一个购物中心。”

此外,快闪式商店确实也成为其中一股新时尚,因为购物商场和零售租户们都尝试推陈出新,推出更多新的商品和行销方式。而这股趋势将会持续,因为有许多新的零售商尝试进入市场,而疫情导致市场信心疲弱下,购物商场业主和零售租户们可能,都无法对长期租约作出承诺。

不难发现,当品牌迁入工业单位呈献更精专的一站式服务后,广场则以体验式模式,继续走向更多元,且全面贴近生活各个层面的发展方向,彼此各自精彩,却也不抢对方的客源。

陈胜贤

幼儿园托儿所迁商区

除了购物广场和轻工业单位开始出现微妙的转变外,过去基于要惠及家长的缘故而多设立在住宅区的幼儿园、托儿所、补习班、安亲班,都开始慢慢迁往商店。

大马私立教育企业家公会秘书陈胜贤就表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住宅单位的限制太多、申请要求严苛,如需要获得邻居同意经营、更新执照时也得获得邻居同意。

再来,越来越多的围篱设计的单位也对业者带来不便,因此业者才开始前往商业单位。这除了方便业者经营外,更也为父母们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在接送孩子后,能在商业店面处办理生活琐碎事物,又或直接在那用餐。

也因如此,不少发展商在推出城镇项目时,都会考虑打造商业单位,而这些单位中又会先与幼儿园、托儿所、补习班、安亲班等业者进行沟通,好打造符合业者需求的设计。

据悉,由于涉及幼儿,因此相关单位在建筑及装潢设计上,必须得有更严格的卫生与安全要求,如,靠近逃生梯,楼层不能太高、走廊尺寸得更宽等。

有趣的是,花园住宅不见郎朗读书声后,其他生意却又涌入进来。这些业者计有美发美容、餐饮、连锁杂货品牌等。

以槟岛西南区的新港为例,面向大路的住宅单位,如今已变成了咖啡厅、海鲜馆、修车厂、冷冻海鲜火锅专卖店,尽管规格不大,但却反映出业者的另一种策略。

除了迎来更多早前鲜少涌入的新领域业者外,商业单位的新篇章还能再超乎我们的想象。有别于过去看到的普通商店、陈列室(Showroom)或旗舰商店(Flagship Store),如今零售业者也会随着各自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作出另一种程度的空间调整,如有的将零售店面转成特定用途商店(Feature Store),有的成为快闪式商店(Pop up Store)。

幼教业者开始迁移花园住宅。

酒店改成学生宿舍

从工业单位与商业单位的关系大互转,以及住宅单位和商业单位的互动来看,不难察觉,产业界开始出现了一种大逆转,严格来说更像是一场产业界的革命。

有趣的是,这场革命也延伸到其他产业领域,如酒店。

据本报探悉,国内不少酒店早前因疫情倒闭后,如今多被收购改成其他用途,如,学生宿舍、坐月中心,有的甚至转型成了办公室,或共享空间。

这种转型不仅能“救济”酒店业者,同时也惠及投资者。首先,酒店单位的基本房型格局相当适合打造学生宿舍、员工住宿、坐月中心、病老院等,因此投资者无需再耗资进行装修。

其次,其设施如大厅、健身室、餐饮,甚至是清理服务等,也都方便业者的经营。

另外,一些酒店也开始以分包方式,转售予不同的投资者,让各自业者投资经营。其中,在槟城丹绒武雅就有3星级酒店转租予3位投资者,分别用来经营民宿、共享空间、学生宿舍。

此外,靠近新关仔角一带的服务式公寓,也因为疫情经营不下去,最后转售予多个单位分包经营。

显然的,各别产业已经开始随着时局的演变,而做出了相应的转型,好得以继续经营下去。但发生在产业界的革命其实也在左右着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业者不能不洞悉这里头的运作与背景,好从中调适出一个新的经营模式,而民众更了解自己生活的转变,其实正与这些运作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