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趋势

安习会后期盼成果

2023年05月8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疫情政局稳定后
马中重新接轨

上一期,笔者谈及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到中国展开官访,以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进平对话,大马有望与中国携手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市场,马中两国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旅游业等领域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对笔者而言,马中友谊源远流长,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马中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对话,一直是国人翘首以盼的。

同时,这也是自冠病疫情缓和及国内政治局势大致稳定后,大马再次与中国重新接轨。

14年最大贸易伙伴

而在今次的“安习会”后,对于马中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再加上今年是适逢马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而两国也将于明年迎来建交50周年庆。

另一方面,中国驻马大使馆商务处公使衔参赞张佩东也提及,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更达到2036亿美元。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马中两国投资也取得非常丰硕成果,信手拈来就有东海岸铁道计划、马中两国双园等,目前都如火如荼进行中。

高科技投资大势所趋

大马经济过去3年在疫情肆虐下骤然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困难,再加上5年内换了4位首相,政局动荡不安,外资缺乏信心而却步,种种不定的因素,对我国经济复苏犹如雪上加霜。

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上任不到5个月的时间到中国进行官式访问,大展其精湛的外交手腕及努力招商引中资。

除了出席博鳌国际论坛以外,他也飞往北京继续访问行程,更是见证19份了解备忘录的签署,总值1700亿令吉,这也是历年来中国对我国最大的投资,而这些备忘录更是涵盖了生物科技、大数据、科技领域。

然而,依笔者看来,当中很多是大势所趋的高科技投资,而要促使这些项目顺利的进行与落实,私人企业与政府机构的紧密配合是必须的。

把握中国数位技术增竞争力

据了解,这些合作项目也包括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将在霹雳丹绒马林设立新能源汽车工业城,面积估计达1000英亩,投资数额为350亿令吉。

吉利也是大马国产车公司宝腾公司的大股东。另外,中国交通建设公司(CCCC)将在大马设立中国以外最大的海外总部,该公司在159个国家拥有业务。其他签署备忘录的中国企业包括华为、字节跳动、环保能源集团光大环境集团等。

成立特委会跟进

与以往历任首相不同的是,安华将成立一个特委会,以跟进与监督中资这笔庞大的投资事宜,种种迹象更是让国人感受到他对中资的重视,包括欲让我国成为中国投资者首选之地,有望今后推动更多我国产品出口到中国。

重中之重的是,我国有望把握中国快速发展的数位技术,来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以让我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据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强也将在今年或明年官访我国,因此马中的经贸以及外交关系将有望更上一层楼,成为更密切的伙伴国家。

笔者迄今仍对中国国家主席曾在演讲中引用马来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以及“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众长”留下深刻印象。倘若在明年访马,适逢庆祝马中建交五十周年,对两国关系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以上这些都是“安习会”后的丰硕果实,更是堪称历来最大的中国对大马投资。客观来看,若能全面落实,将使我国的经济取得“量”与“质”的成长,毋庸置疑的是人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Categories意见

房市复苏动力足

2023年04月2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我国的产业领域
迎来新曙光?

日前公布的大马2022年产业市场报告中,整体上全年的产业交易总额高达1790亿7000万令吉,按年增长23.6%,而交易量则高达38万9107宗,按年劲扬29.5%。

相对而言,2021年的产业交易总额则是1448亿7000万令吉,而产业交易量则是30497宗。

不得不提的是,上述亮眼的产业交易总额创下21年来最高纪录。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产业领域已迎来新曙光?

笔者认为,去年的交易总额能创下21年新高,主要是我国去年4月份重开国门,让很多海外人士在无需隔离的情况下进入我国,包括可以进行各类的产业投资以及买卖。

据笔者了解,很多投资者基于疫情期间无法前来大马进行签约及考察,结果都是隔了好几年,终于等到去年全面开放后才来马处理。

当然,当中也不乏有很多物业持有者计划套现,以换取更多的现金,同时也带动潜在的投资者在趁马币下滑之际,大量收购各类产业。

实则,去年整体产业交易总额创21年新高,更是说明了这股后疫情的报复性投资,与我国经济去年按年飙升8.7%是不谋而合的。

商农产业交易飙升

去年商用产业的交易量高达3万2809宗,按年增涨为46.3%,而农务产业交易量更出乎意料的飙升至8万2040宗,比起2021年剧增了44.6% 。

这种现象也许是农务产业的需求量在后疫情时代需求大增,而且之前发生的粮食短缺,也导致我国更重视农业发展。以上种种,也许是造成去年的交易量创21年新高的原因之一。

另一边厢,作为疫情期间最亮眼产业次领域的工业产业,去年也录得8083宗交易量,按年增幅高达44.5%。

不难发现,我国在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在全马各地招商引资,再加上中美贸易战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许多原本在中国设厂的外资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坐拥绝佳战略地理位置的大马从中分一杯羹。

外资陆续来马设厂

我预见,外资将陆陆续续来马设厂,对工业地的需求持续增加,这将逐渐成为常态。

有鉴于此,我国政府更应把握这难得的机遇,除了祭出更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也应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协助外资顺利来马设厂,并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

笔者想强调的是,唯有强大的供应链、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精简的业务作业流程、尖端创新与技术和优秀人才,这将会是我国推动永续增长及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

住宅交易达942亿

根据2022年产业市场报告,去年38万9107宗的产业总成交量当中,住宅产业交易量继续领先群伦,达24万3190宗(占产业总成交量62.5%),交易额为942亿8000万令吉(占52.6%)。

房产的销售取得强劲增长,主要由5个州属和联邦直辖区的交易带动,分别是槟城(31.1%)、柔佛(24.3%)、霹雳(18.9%)、吉隆坡(18.4%)及雪兰莪(15.9%)。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州属和地区向来都是国内外投资者聚焦的投资地点。

生态旅游倍受青睐

这些州属和地区若能拥有生态旅游产业的配套,及休闲与自然环境,将会备受海外投资者的青睐。

农务产业交易量排第二,达8万2040宗(21.1%),接着依序为商用产业3万2809宗(8.4%)、发展地皮2万2986宗(5.9%)及工业产业8082宗(2.1%)。

农务产业(包括农业地)交易量虽比商业单位高出两倍多,但交易额却少于商用产业。

商用产业的交易额达326亿1000万令吉(占去年产业总成交额18.2%),农务产业交易额则是178亿6000万令吉(占10%),甚至不如工业产业(交易额211亿6000万令吉,占去年产业总成交额11.8%)。

随着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刚到中国展开官访,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进平对话,大马有望与中国携手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市场,马中两国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旅游业等领域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有鉴于此,除了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以外,甚至有望让我国的产业领域从中获利,从而刺激产业领域的上下游行业,这将是我们翘首以盼的。

Categories趋势

政局稳定 期待外资助提振房市

2023年03月6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政府会否祭更利好政策
吸引外国人来马投资?

很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都环绕在大马新内阁,他们急于想知道,大马过去4年换了4位首相,究竟他们是否该继续观望?

对他们而言,如今的团结政府,究竟会变得更糟,抑或开启一个政治新格局?

同时,处在这样的新开局,这些投资者会重拾对大马的信心吗?当中的疑问还包括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政策是否会降低门槛,重新出发?

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执政时期高调宣布的大马高级签证计划(PVIP),是否仍照跑和接受申请,抑或是早已胎死腹中呢?以上种种的疑问,的确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

回到问题根本,我国新政府会否祭出更利好政策来欢迎外国人来马投资、置业及退休?

这些都是我一直会遇到的“疑难杂症”。

吉隆坡房产指数自2023年1月19日迄今已上涨2.3%。

团结政府需要时间

当然,仍有很多外资对大马的新格局抱着很大的期望。

那问题来了,新政府的组成和政局稳定下来,理论上应更能创造吸引投资者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人民福祉。

然而,团结政府于去年刚组成,施政成果尚待时间印证,所以相信在今年上半年,买家及投资者暂时会保持观望。

更重要的是,房市不会像餐馆和旅游业那样快速复苏,毕竟购屋者需要时间消化,购买力也不如往常,同时也要对大环境有信心后才会考虑买房。实则,这是投资的不法二门,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去年4月份才重开国门,当时经济才正要开始复苏,然而却因为去年的连续4次升息,导致还贷额变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购屋者的买房意愿,也让很多购屋者望房兴叹。

重中之重的是,在我国银行严格审批房屋贷款下,那些欲购买首间房屋自住,完成“居者有其屋”美梦的购屋者,更感遥不可及。

直到国家银行今年1月暂停升息,隔夜政策利率保持不变,才给房市带来了短期的喘气空间。

现阶段而言,不难发现,市场开始出现一些乐观情绪。

吉隆坡房产指数自2023年1月19日迄今已上涨2.3%,这也许可归功于暂停升息对市场情绪的正面影响。

新预算案没惠及产业

2月24日重新提呈国会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笔者认为整体上挺令产业领域失望。

原以为会祭出一些利惠政策,以让之前销售停滞的房产重现曙光,如降低外国人来马置业的门槛、调低产业盈利税及降低门牌税等。

另外,笔者在前几期所谈及的期许,包括祭出更多利好优惠政策予外资入驻到我国工业园区等,这些迄今仍无法兑现。基于种种的事与违愿,我国房产仍难望在短期内重现曙光。

调低MM2H门槛

根据笔者观察,由于很多海外人士都是第一次听闻MM2H,因此询问度仍很高,然而当了解最新的政策及门槛后,大多数都打退堂鼓。

目前只能希望新政府尽快祭出较有利的产业政策和措施,以吸引更多高净值人士来马退休及置业,从而刺激我国高档产业项目的销售。

同时,我国更应把握中国重新开放的良机,以吸引更多高净值人士来马置业、留学及刺激高档住宅的租赁市场,而MM2H肯定是其中一个催化剂。

Categories意见

向新加坡取经无不妥

2023年02月6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新加坡成功的“組屋”政策,
大马是否跟得上步伐?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推介团结政府的口号“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辉煌与尊严,同时也希望借此让国内外投资者重振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安华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在当今的马来社会似乎无出其右,良好的人脉若能发挥得好,对于我国招商引资和重振经济,将会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早前,安华访印尼雅加达、汶莱及新加坡都获得空前热烈的反应,如今已有至少60个国家领导人相竞邀约,希望安华能到访,这更能充分发挥了其国际影响力与地位。

展示新政府稳定性

汶莱苏丹更在大马团结政府成立之后,第一时间访马,甚至还扮演司机载送安华,已留下一段国际佳话。

以上整体而言,迄今所营造出来的氛围相当积极正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示了新政府的稳定性。

事实上,打从2009年,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推出“一个大马”的口号开始,接下来的数任首相皆提出本身的施政口号,包括敦马哈迪医生2018年第二度任相时推出的“新马来西亚”,丹斯里慕尤丁的“关怀的政府”,再到拿督斯里依斯迈的 “大马一家”。

安华的 “昌明大马”口号包含了6大原则,即永续(Kemampanan)、繁荣(Kesejahteraan)、创造力(Daya cipta)、尊重(Hormat)、信心(Keyakinan)和善行(Ihsan)。

而在“昌明大马”的团结政府口号中,现有的国家房屋政策及框架有望获得检讨和改善,以配合创建一个繁荣的国家和平衡的愿景。

检讨现有房屋政策

据笔者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发展部将通过新的房屋政策和更有组织的规划,当中包括了与中央和州内一级的所有房屋相关机构以及发展商的合作,以便能实现在2025年提供50万间可负担房屋。

除此以外,该部门准备检讨现有举措,寻求推出新的奖掖措施,并促进各种形式的房屋审批程序及发展,同时让发展商积极参与提供空间,以让更多国人可享有优质的可负担房屋。

另外,该部还表示将研究几个国家的房屋政策,当中包括了邻国新加坡。不得不提的是,新加坡成功在不分种族的大前提下,为符合资格的80%人口提供了可负担房屋。

数据显示,近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管理的组屋中,而其余20%的中产阶级和富人居住在公寓和有地房产等私人开发项目中,这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几乎100%的人民都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近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管理的组屋中。

 

新加坡房屋发展政策全球最好

令人期待的是,我国的新房屋政策将考虑居民的各种需求,包括他们的文化、习俗、宗教和多元种族社会的情况。

毋庸置疑的是,可负担房屋给予国人的舒适性、从而提高生活素质、提高个人竞争力、促进社会流动,从而在房屋开发、销售和筛选上,营造更舒适性和更富价值性的先决条件。

然而,我国的可负担房屋却面临严重的开发、销售和筛选乱象,这是令人出乎预料的。

因此,我国政府邀请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专家分享狮城在房屋领域发展经验,并向它们取经学习,此举并无不妥,毕竟该国发展局被全球公认为拥有最好的房屋发展政策。

随着2023年财政预算案在去年10月公布后出现政权更迭,新政府调整后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将会在2月24日出炉,这也是团结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财政预算案。

诚如上一期所探讨的,笔者在文章中所谈及如调低产业盈利税、外国人购屋门槛、免购屋印花税、甚至是祭出更多利好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外资入驻我国工业园区等,这些都将有望在近期内重新公布的2023年财政预算中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Categories意见

中国全面开放 产业领域见曙光

2023年01月2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2023年房市是否能迎来
当年的全盛时期吗?

甫捎来的重磅消息,中国即将在2023年1月8日全面开放的消息,同时会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包括商务、旅游及留学等等。

不得不提的是,赴华签证的开放更是大马各领域终迎来新曙光,而产业领域肯定是其中一个受益于中国全面开放的主要领域,同时更是有望掀开新页章。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除了受益于在去年4月1日提早对外开放之外,不难发现外国投资者们也陆陆续续的回流我国,再加上我国政治目前趋向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市场犹如注入一支强心剂。

对笔者而言,前阵子市场上认为,这个行业的春天即将来临的说法,可谓是有迹可循的。

无可否认的是,产业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随着疫情过去几年的洗礼后,海外投资者对于包括自住者对智能家居的需求、室内防疫设计、完善的周边设备、康养产业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综合性的项目将持有更大的投资吸引力。

我国产业领域的“后疫情时代”真的来了。

房市逐步恢复疫前光景

2023年对我国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经历了整整3年的时变、世变、势变。

去年也是我国产业领域迈向复苏的一年,踏入2023年,产业领域有望逐渐恢复疫前的光景。

之前由于疫情的冲击,海外投资者及游客无法来马进行投资考察及游览,因此我国大部分产业只能依赖内销。

尽管面临多项不利因素,例如全球经济放缓、高通胀和高利率等影响,但随着中国即将开放,这务必推动大马的各项投资,这些都是大家翘首以盼的。

新一年火力全开

在某种意义上看来,从之前的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再到目前“无口罩”的生活环境,各行业、国人的生计与就业市场有望加速复苏,重拾昔日光辉。

然而,这些种种的巨大变化,是机遇与冲击并存的。

毕竟,我国产业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楼市降温、房贷审核严格、资金链紧张等等。

换言之,诚如笔者在好几期的文章所提及的,如今我国须抓紧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新机遇,如今即将再与阔别3年的中资再次携手共进,以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为前提,这将是有望重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昔日光景的。

随着目前我国产业市场也逐渐回温,各大销售活动以及说明会也正如火如荼在进行中,让人深感“风雨过,艳阳出”。

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发展商也正整装待发,更是频频到海外进行推广活动,从而带动我国昔日边投资边旅游的概念,而一直青睐我国产业的中国投资者,有望近期到我国进行考察。

2023预算案重拟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0月7日由前财长东姑扎夫鲁提呈国会的2023年的财政预算案,在3天后因国会解散而立即失效。

笔者想强调的是,当时公布的产业部分的预算案并没有相关利惠政策,因此之前笔者在文章中所谈及如调低产业盈利税、外国人购房门槛、甚至是祭出更多利好优惠政策给予外资入驻到我国工业园区等,这些都将有望2月份重新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中而实现的。

究竟我国在2023年房市是否能迎来当年的全盛时期吗?发展商们还能继续筑守那一道墙吗?

对笔者而言,我国产业领域的“后疫情时代”真的来了。

众多的发展商正擦掌磨拳,对普通人眼里看来都是危机,但聪明人来看却尽是机会!而聪明人都在布局,普通人在等着疫情解除!那你认为呢?最后也祝各位读者们元旦快乐、新春吉祥,我们下期见!

Categories意见

隆新高铁有望开动吗?

2022年12月5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隆新高铁,
会是政府振兴经济的计划之一吗?

笔者甫在海外第390场的演讲中,一些海外投资者问起笔者,大马近期大选换了一名新首相,那是否会对大马的产业会有影响?抑或是有望在近期振兴大马产业?

对笔者而言,新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曾在19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获评选为亚洲最佳财长,他的影响力是立竿见影的。

当时的他因带领我国渡过动荡时期而备受赞誉。从亚洲最佳财长,再到两度入狱,再到今时今日的“真命天子”,种种跌宕起伏的人生丰富经历,更是让海外投资者折服。

此时此刻,笔者却联想到,我国之前喊停的隆新高铁项目是否有机会重启?

其实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寮铁路的开通,从云南昆明出发到寮国首都永珍只需10个小时,尽管是以时速160公里,但却不像以往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抵达目的地。

而如今的雅万高铁连接从印尼首都雅加达到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

令人期待的是,雅加达到万隆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而且这雅万高铁即将在明年6月营运。不得不提的是,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也是中国和印尼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换政权计划“胎死腹中”

大马与新加坡两国早在2013年2月宣布隆新高铁计划,2016年12月签署协议,订下2026年底前通车的时间表。

不过,由于对铁路建设诉求不同,两国在线路设计、站点选择等方面分歧众多,招标日期一拖再拖。

然而,随着我国在过去4年换了3次政权,更是让这项高铁计划“胎死腹中”。

当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希盟2018年5月首次上台执政后,毅然取消隆新高铁项目,甚至一直推迟这项目。最终,两国政府在2018年决定搁置高铁项目两年。

当中,根据当时的协议,如果不能在2020年5月31日之前重启,这项高铁计划将被视为终止。两国2020年5月宣布恢复磋商,把项目启动的截止日期推迟到2020年12月31日。

新首相及政府令人期待

而按照当时情况,隆新高铁为双轨道运行,最高时速350公里,建成后从吉隆坡到新加坡只需90分钟,然而两地之间单程驾车需要超过4小时。

但事过境迁,大马过去4年从马哈迪、慕尤丁到依斯迈沙比里这3位时任首相,再到众望所归的第10任首相安华,前后出现了4名首相,后者更是首次带领希盟和宿敌国阵联手组成新政府,反而让国内外投资者看到新希望,甚至有望将困扰人民已久的政治动荡降温。

重启高铁有望加速推动产业

毋庸置疑的是,一旦隆新高铁重新启动,那肯定的是将为大马产业注入一支强心针。除了有望让我国低迷多时的产业领域重现曙光外,甚至可以带旺周边上下游领域。

吸引海外投资者置业

更重要的是,隆新高铁重启将会加强更多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纷纷选择在高铁沿线一带投资置业。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铁及捷运诞生,这将会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前来置业,房价将有望回升至疫前的水平,这或许在我国经济复苏路上是不可或缺的。

若更进一步的分析,一旦高铁开始载客,将带动大马中南部旅游业、住宿及房产回报率。通过乘搭高铁,马新两国人民往返或工作更节省时间,也避免滞塞在车龙里。

这不仅让往返新加坡上班的大马人民获益,同时希望能吸引新加坡人才到大马发展或学生前往升学,以推动租金收益。

基于以上种种,相信大家对新政府及新首相安华都有不同的期许。

当然,除了隆新高铁重启,笔者更是期待在接下来有更多大型的基建工程的宣布及启动,以重现大马昔日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光景。

Categories意见

大马成外企投资热点!

2022年10月3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外企纷纷“看上”大马,
设立厂房生产线!

笔者在前几期的本栏中曾提及,我国工业产业2021年全年的总交易量达5595单位,比起2020年的4758单位,按年增长17.6%;交易额则录得169亿6000万令吉,比2020年的127亿6000万令吉激增32.9%。

来到今年第二季,工业产业总交易量达2006单位,相较于首季的1824单位,按季上扬10%;交易额则录得75亿9000万令吉,比起首季的51亿1000万令吉激增48.5%。

以今年两个季度表现而言,工业产业的强劲增长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据笔者所了解,陆陆续续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分散投资,而大马则是潜在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接下来更是有望加速我国整体的工业产业交易额及交易量。

大马工业备受看好

不得不提的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和东盟-香港自由贸易协定的落实,多项关税减免机制有望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东盟各国需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若进一步分析,目前全球高通胀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的战争,从而打乱国际供应链。而在危机也是商机的前提下,这也促使美国和欧洲的跨国企业转移生产基地,纷纷聚焦东盟地区设立新厂房或扩建现有的生产设施,以缓解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和物流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本区域投资热点之一的大马备受看好可从中受惠。

中企生产线转移东南亚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不少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中国企业更是面临巨大打击及压力。在此背景下,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中国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这种情况将有利于出口及策略上的需要。

重中之重的是,欧盟和美国目前对东南亚部分国家也有一些贸易优惠政策,包括在东南亚生产的很多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都享有零关税或较低关税等优惠,这对出口企业更是很大的吸引力,而我国的出口领域更有望从中分一杯羹。

全球关注中国二十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两年多以来在防控冠病疫情上所采取的清零政策,导致很多中国本土和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说法不胫而走。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成本扬升,许多企业逐步撤出中国,前往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而大马是其中一个热门的目的地。更甚的是,一些外企不仅是工厂撤离中国,甚至连分公司都直接撤离。

据笔者所了解,中国目前正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着重于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然而,笔者认为全球仍会聚焦在即将举行的中国二十大,究竟中国是否会全面开放,从而有望恢复昔日的经济活力,抑或是持续清零政策,而后者的持续实施,恐会加速外企工业从中国外移。

期待绿色能源税务奖掖

诚如前阵子笔者接受《南洋商报》产业专区专访时所提及,目前海外投资者除了询问在大马开设工厂、货仓和物流中心外,对于绿色能源、制造业、电子电器和食品加工业的询问度更是创新高。

不难发现,近年投资者不断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投资,投资者把新能源或再生能源作为核心投资布局,以逐步打造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维持企业的永续发展。

据悉,即将于10月7日提呈国会的2023财政预算案中,也会针对这一类的领域给予更多的奖掖及税务的减免,这也许更加会加速更多海外投资者进军这些领域。

毋庸置疑的是,以上种种的内外在因素,令我国在工业产业领域的交易量及交易额前景进一步看俏。

下一期,笔者将与读者们分析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有关产业领域方面的措施。

 

Categories意见

人力荒或成外资来马绊脚石

2022年09月5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中国掀撤资潮,
大马可从中受惠?

近期,笔者频频受邀到海外分享大马产业市场的前景,屈指一算迄今已经高达第366场的海外分享。每到一个国家,遵守当地防疫条规而隔离期间,就不断的思考同一个问题,即历经将近3年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洗礼,这些海外投资者仍会青睐大马产业吗?

几乎同一个时候,我国一些媒体也作出有关令吉贬值超过6%,大马房市对外资而言是否更有吸引力的报道。

撇开有关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MM2H)新政策的影响不说,目前,海外投资者对大马产业的投资意愿,是否已重返疫前时期的水平?

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有许多海外投资者询问我有关从海外迁厂至我国,以及投资工业园区事宜。同时,大多数的咨询都来自在中国有业务或是有分公司,尤其是制造业、绿色能量、食品加工业等领域的企业和商家。

大马受看好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全球高通胀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的战争,进一步打乱国际供应链。而在危机也是商机的前提下,这也促使美国和欧洲的跨国企业纷纷转移生产基地,聚焦东盟地区设立新厂房或扩建现有的生产设施,以缓解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和物流的问题。

作为本区域投资热点之一的大马则备受看好可从中受惠,但事实的确是如此吗?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不少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中国企业更是面临巨大打击及压力。

在此背景下,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中国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这种情况将有利于出口及战略上的需要。

重中之重的是,欧盟和美国目前对东南亚部分国家也有一些贸易优惠政策,包括在东南亚生产的很多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都享有零关税或较低关税等优惠,这对出口企业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外资企业逐步撤出中国。

中国中外企业看向东南亚

笔者也了解到,中国过去多年来在防控冠病疫情上所采取的清零政策,导致很多中国本土和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消息越来越频繁。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多企业逐步撤出中国,前往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而大马是其中一个热门的目的地。更甚的是,一些外企不仅是工厂撤离中国,甚至连分公司都直接撤离。

据笔者了解,中国目前正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着重于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我国应把握机遇

在此大前提下,中国政府更是限制企业肆意排放污染物,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然就得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导致外资在中国建厂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基于以上种种,更是导致中国很多的工厂生产链迁移至国外,同时首选与中国同为亚洲的东南亚地区。

近两年来,其实大马也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制造业、建筑业和油棕种植等行业都存在颇为严重的外劳缺口。我国经济今年第二季按年劲扬8.9%,加上经济重启步伐加快,各行各业在业务回春之际却大闹人力荒,不仅外劳难求,就连本地员工也请不到。

这是否显现我国劳动市场结构出现失衡?是否意味着我国又再次白白断送一些契机及商机,而那些想将海外生产线迁移来大马的企业,该何去何从?

下一期,笔者将与读者们探讨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整体趋势及其前景。

Categories意见

后疫情时代 租金大涨?

2022年07月5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后疫情时代来临,
你涨租了吗?

我国产业领域已迈入“后疫情时代”,特别是自今年4月1日的全面敞开国门后,发展商的推广活动相对来说也开始迎来更多的曙光。

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众多的发展商已在全国各地正磨拳擦掌,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正在各大商场上演。

与此同时,随着各行各业的全面启动后,尤其是在产业领域当中,笔者也发现到一些新变化,包括自住者对智能家居的需求、室内防疫设计、完善的周边设备、康养产业的重要性、综合性的项目比疫前更受青睐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产业领域的“后疫情时代”真的来了。

店租取决于行业和地点

然而,其实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商用产业和店铺的租金,是否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抑或是再重新调涨,这也是在这一期专栏当中,笔者想与读者们探讨的。

近几个月来,国人不难感觉到基本粮食及百物通胀来势汹汹,除了建筑业以外,就连五金建材也水涨船高。

有鉴于此,国内商家开始担忧“后疫情时代”将引来涨租潮,那这些业者还能继续撑下去吗?

在行动管控令期间,当时全国商铺平均空置率攀升,为了吸引和挽留租户,业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毅然下调50%的租金。然而,封锁措施松绑后,业主也不敢贸贸然调涨租金,而只能勉强的重新调高20%至30%。

笔者早前接受国内电视台及媒体的采访时也特别强调,国内店铺租金若要回到疫前水平仍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与我们目前所面对的通胀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店铺租金的定价很多时候取决于行业和地点,而不是每间商铺的租金都出现大涨。

零售商首当其冲

若要进一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将它归类于一般上商铺所经营的几种行业,这也涵盖了餐饮业、服务业及零售业。

而在这些涵盖的领域当中,其实经营零售业的店铺首当其冲。

疫情冲击,国人的消费模式已转变,加上零售业的租赁空间及成本较大,因此租金方面的压力,肯定会比其他领域业者来得重。

笔者也察觉到,尽管目前已进入“后疫情时代”,这一类的零售业者最艰难的时刻还未过去,甚至有者最终因无法撑下去,而选择结业。

餐饮铺租渐回升

恰恰相反的是,国内餐饮店铺的租金却在“后疫情时代”逆流而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国人在过去2年因疫情的跌宕起伏而被禁止堂食,如今真正能走入餐厅享受堂食,餐饮业的生意顿时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处于黄金地段的商铺也较常出现租金大幅调高的现象。但整体而言,我国市面上的店铺租金仍处于逐步回升的阶段。

总的来说,店租的上调其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至于涨幅多寡,最终还是取决于业主及租户之间的协商。

下一期将与读者们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内产业相关领域,以及其挑战和新趋势。

相关新闻:

 

Categories意见

非住宅产业 缓步复苏中……

2022年06月4日

潘荣德硕士
大马房地产推广大使
Ronaldpua19@gmail.com

 

住宅产业复苏加快,
那其他产业领域呢?

笔者在本栏上期与读者们探讨了各州住宅产业走势以及可负担房屋严重停滞的情况。

这一期我们来探讨去年商用产业、工业产业和农务产业的成交量与交易额,以及购物中心的租用率。

本栏上期有提及,去年住宅产业的交易量高占我国产业总成交量66.2%,是国内众产业次领域最为活跃的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是,我国产业领域去年已出现非常显著的复苏迹象。

商用产业未回疫情前水平

商用产业去年表现良好。与2020年相比,2021年商用产业成交量为2万2428单位,按年增长10.7%,涉及总值为279亿4000令吉。

若更进一步分析的话,疫情前即2019年的交易量则是2万5654单位,这意味着,商用产业成交量尽管去年有所复苏,但仍未回到疫前的水平。

我国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过去2年多次实施行动管控令,令产业领域受到很大冲击,建筑工程被迫延缓,甚至导致发展商无法按时交屋。

但随着经济重启,70至80%的打工族已重返职场,其余20%继续居家作业者(大多为跨国企业),因此,商用产业的需求有望回到疫情前的高度。

工业产业交易回暖

另一边厢,工业产业去年的总交易量达5595单位,比起2020年的4758单位,按年增长17.6%;交易额则录得169亿6000万令吉,比起2020年的127亿6000万令吉,激增了32.9%。

显而易见的是,工业产业需求大幅增加,也意味着我国进出口贸易及制造业,皆从政府去年逐步放宽管控令的举措中受惠。

然而,从过去两年的工业产业交易量看来,要回到2019年的6261单位交易量,仍有一段距离。

冀更多跨国企业布局大马

据悉,目前有更多跨国企业分散投资,而大马则是潜在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也预计将会带动工业产业领域的活动。

整体而言,工业产业市场明年料继续向好,许多企业重新检视地缘性的多元化策略,大马工业活动持续蓬勃扩张。如今随着经济重启和工业4.0的加速启动下,预料工业产业的需求会更强劲。

外劳短缺重伤农业领域

尽管商用和工业产业去年交易量和总值双双明显回升,但农业产业交易量却微降。

农业产业去年成交量为5万6730单位,总值为118亿6000万,比起2020年的6万1326单位交易量按年下滑7.5%。反观疫情前即2019年,农业产业交易量高达6万8665单位。

笔者认为,农业产业交易量过去3年逐渐下滑,除了深受疫情冲击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我国迄今无法解决劳工短缺的问题。这可归咎于我国外劳在疫情期间都被迫遣送回国,同时也被禁止再度回到我国工作。

购物中心持续放缓

购物中心的整体表现持续放缓,去年整体的租用率为76.3%,低于2020年的 77.5%。

当中,吉隆坡和雪兰莪分别录得79.8%和80.7% 的租用率,而柔佛和槟州平均租用率分别为 73.0%和70.9%。马六甲和森美兰的租用率最低,分别为63.8%和66.8%。

若进一步分析,自上次全国落实管控令后,许多企业和商家纷纷将销售模式转移至线上,因此也导致商场的租用率还无法完全恢复疫前水平。

雪隆迎许多新商场

值得一提的是,雪隆去年新增了9家购物商场,分别是位于吉隆坡的武吉加里尔柏威年、达东商场(Datum Mall)、三井购物广场Lalaport、8 Conlay、Permata Sapura Tower,以及位于布城的IOI City Mall(扩建)、莎阿南Setia City Mall(扩建)、巴生KSL Esplanade Mall和士毛月Ecohill Walk Mall。

这也显示市场对购物中心仍有一定的需求。尽管疫情带来诸多挑战,并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但如今随着疫情消退和边境重开,也将带动购物中心的人流量,从而提高购物商场的租用率。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去年渐入佳境的产业市场预料明年将出现L形复苏,并有望迈入下一个上涨周期。

相关新闻: